陕西省地区创新体系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908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地区创新体系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地区创新体系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地区创新体系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地区创新体系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地区创新体系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地区创新体系建设方案.docx

《陕西省地区创新体系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地区创新体系建设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地区创新体系建设方案.docx

陕西省地区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陕西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地区经济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根本依托,也是全球化条件下决定区域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关键性因素。

因此,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陕西整体的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陕战略,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促进陕西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建设陕西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意义

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内相互关联的创新行为主体企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政府,以及相应体制和机制构成的开放网络系统。

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和进行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具体地讲,区域创新体系具有创新活动的执行和评估、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财力、信息资源等)供给和配置、创新制度与创新政策建设、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是指从制度层面上,形成一个区域中科技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使用者以及政府机构等创新主体的良性互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有利于知识等创新资源在整个区域范围内循环流转、应用和创造的制度体系,使科学技术内化于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之中。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创新体系,包括创新的主体、创新的环境和创新的机制等多个方面,体现国家创新体系的层次性特点,是国家创新体系在区域层次上的延伸,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根本保证。

建设陕西区域创新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使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各种知识和信息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各种服务得到及时全面的供应,是大幅度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也是把国家目标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1、有利于促进高校知识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融合,有效发挥陕西高教科技资源优势。

知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单纯的知识创新并不等于经济发展,知识创新有效性的关键是要将知识创新的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高校是知识创新的“动力源”,不但能培养大批高素质、有创造力的人才,而且能不断地产生知识创新成果。

但是高校与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差异,高校往往以知识创新为重点,以学术性、科学性为衡量标准,其内容多为学科性、专业性成果。

企业则主要以技术创新为重点,科技成果以可行性和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其内容为新产品和新工艺,这种差异性可能会造成高校的知识创新远离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阻碍高校知识创新的有效性。

建立科技、教育与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一方面能促进高校把市场需求作为创新的源泉,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需要进行知识创新,促进高校知识成果的产业化;另一方面能为高校的知识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实现产业资本与知识资本的联动,经营优势与科技优势的互补,通过科学家与企业家的结合,使科学家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能量得到释放,加速成果转化,加快技术推广。

2、有利于解决陕西科技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促进中央在陕科技力量进入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

经过十几年的科技体制改革,陕西科研机构面向市场的活力大为增强,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科技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中央在陕科研院所集中了全省科研院所87.7%的从业人员,87.58%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从业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万多人,列全国第二位,而地方属科研院所科学家和工程师数则位居全国24位,在西北列甘肃、新疆之后。

中央驻陕单位和军工科技力量均占到全省总量的70%以上,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比较密切的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基本上是“国家队”,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少。

建设陕西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科技体制创新,有利于系统整合中央在陕科技力量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确定研究开发的方向,加强与地方科技力量的协作与融合,提高地方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为陕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有利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形成具有生机活力的陕西区域创新主体。

区域创新是通过企业主体而展开的,坚持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中心内容。

陕西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实力较强,研究开发了一大批重大关键技术,但是由于陕西企业开发、吸纳能力相对较弱,难以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

省属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少,技术装备水平低,高层次科研人才缺乏,新产品研制与开发人员不足10%。

2003年工矿企业申请专利775件,仅占全省的22.7%,低于全国33.5%的平均水平;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1.03%,低于全国1.49%的平均水平。

一方面,陕西企业普遍缺乏创新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另一方面,面对大量来自本地科研机构的高新技术成果,无力转化。

在陕西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推动陕西地方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广泛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技术储备和技术开发,使企业既能保持发展后劲,又能形成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4、有利于实现开发区的“二次创业”,推动“一线两带”建设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陕西一直把关中作为发展本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推动建成了4个国家级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20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园。

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沿宝潼高速公路一线加快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星火产业带建设的重大决策,旨在通过科技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大幅提高关中地区在全国的竞争优势,带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大多数开发区完成了要素聚集的过程,进入了“二次创业”的新阶段。

建设陕西区域创新体系,使开发区在继续抓好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同时,依托高校和科研单位,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形成一批知识技术密集的创新基地,造就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健全和完善促使人才、资本和技术有机融合的市场机制,进一步提高创新层次,增强发展潜力和后劲,无疑对推动开发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二次创业”,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陕西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情况

建国以来,陕西在国家“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几次大规模的重点投资和多年支持下,形成了较强的布局性科技创新优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

这种优势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科技人才密度较大。

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才拥有量居全国第7位;每万名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拥有量居全国第2位。

全省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7.9万人。

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62.7万多人,占58.16%;我省地方属专业技术人员69万人,占64%;中央部属驻陕单位专业技术人员38万多人,占36%。

西安地区是全国少有的科技人员密集区之一。

二是人员素质较高。

9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受过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其中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占43%。

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3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56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3人,省享受政府津贴人员1177人。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5.3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6%。

2、众多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已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科技实力雄厚,是我国航空、航天、兵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农业领域重要的科研和生产基地。

在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高效节能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有些居全国前列,有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全省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工程中心12个,部门专业专项和国防重点实验室72个,科研机构1061个,国家和行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和计量中心4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2个,省级工程中心30个。

陕西还是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52所,军事院校9个,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6所高校进入国家“211”工程,众多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构成了陕西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快速发展,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省县以上城市共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764家,其中,政府创办的349家,民间创办的1415家;启动资金来源于政府的335家,自筹启动资金的1429家。

为科技资源有效流动提供服务的94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和技术平台服务的458家,利用科技知识、科技文献资料、科技管理经验提供服务的94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和技术平台服务的458家,利用科技知识、科技文献资料、科技管理经验提供咨询服务的923家,直接参与服务对象技术创新过程的79家,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15家,其他95家。

全省已经成立了49家省、地、县和行业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初步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面向中小企业的生产力促进服务网。

另外,西安、杨凌、宝鸡、咸阳、渭南等五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了创业服务中心,现有孵化面积17.8万平方米,在建面积6.5万平方米,累计孵化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6500个。

4、科技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起到了科技创新的示范作用。

近年来,陕西省实施了20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2002年重大产业化项目实现收入120亿元。

高分辨率显示管、清晰度彩色显象管已大批量投入生产。

计算机多媒体软件技术、激光快速成型设备、优化示范工程、高效示范农业、开米绿色日化、数控机床、超细研磨设备以及新型医药等项目产业化步伐加快。

以西安、宝鸡、杨凌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咸阳、渭南两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集中了40多个高等院校、340所科研院所、近400个大中型企业,聚集了陕西80%的科技和工业力量。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办于1988年,规划总面积29.15平方公里,在全国高新区中名列前茅,也是中国首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特别开放的园区之一。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集中农、林、水等70多个学科的4100多名科研人员,重点发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生物环境、生物资源加工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项目,在人才、技术、信息、产业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示范。

5、科技风险投资初见成效,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日益突显。

风险投资是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一批国内外具有战略眼光的风险投资家纷纷来到陕西,投资我省的高新技术产业。

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注册各类投资公司近300多家;省外来陕的风险投资机构有40多家;投资管理公司、评估事务所等机构40多家。

三、陕西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陕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但是与国外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区域创新体系相对封闭,整体效应不明显。

陕西创新体系内各子体系之间和每个子体系内部联系较弱,没有发挥协同效应。

表现在:

一是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任务界定不清、交叉重叠,封闭运行,自成体系,科技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少,科技资源形成严重的分离,得不到合理的充分利用。

二是政府在政策设计上还有待于突破传统思维。

政策设计反映了价值取向,是侧重于营造市场环境,还是偏重于政府直接推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将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而目前政府在某些方面直接干预过多,往往造成企业过多地依赖于政府。

一说科技创新,企业首先想到政府投资,税收优惠,风险由政府承担,结果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动力。

三是军民研发及产业体系尚处于分离状态,陕西的军工资源优势相当突出,但与地方相对独立,自成体系,造成某些研发活动重复进行,与当地经济发展与创新体系建设严重脱节。

2、创新体系网络尚未形成。

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各创新主体间形成联系紧密的网络关系。

网络化程度越高、网络连接越紧密,创新的能力就越强。

从陕西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来看,创新体系网络远未形成。

表现在:

一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二是科研机构尤其是地方所属科研机构研发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有效地开展各类创新活动。

三是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法律和政策指导。

目前我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总体发育不全,信息不灵,手段落后,与此相关的市场体系发育不充分,有关创新的技术市场、人才市场、资金市场还不健全。

3、创新的环境和条件尚待改善。

环境和条件建设既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前提。

从陕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实来看,环境条件尚待改善。

表现在:

一是政府对全社会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导向能力较弱。

二是科技基础条件薄弱,科技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落后,难以得到必要的公共科技基础支持。

三是有关创新的制度、政策不能适应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如科技评估机制不够健全等。

4、区域创新体系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科技实力与经济水平反差大。

陕西强大的科技能力和巨大科技存量是历史形成的,但这些科技存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种科技优势和经济落后之间的反差在全国少有,也就是所谓的“陕西现象”。

四、陕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核心,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突出抓好以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关中星火产业带为主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推动风险投资机制形成,构建我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力求在若干优势领域取得突破,真正成为我省“一线两带”建设的创新源和支撑服务体系,为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不竭动力。

1、从体制上促进科技与陕西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

从战略目标、政策、规划、计划等方面加强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提高科技工作面向陕西经济建设的动力与活力,增强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实力和自觉性,促使陕西省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同步展开、配套进行。

要增强科技成果的供给和需求以及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衔接,加快科技经济一体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进而在陕西形成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2、突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特色。

着眼于突出陕西区域特色和优势,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幅度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促使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各种知识和信息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各种服务得到及时全面的供应。

    3、加强科技兴陕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培养、吸引、使用和留住人才等环节,创新工作机制,改善人才环境,提高陕西人才队伍素质,努力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4、增加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资金投入。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健全包括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自筹、银行贷款、民间集资、国际资助以及风险投资、税收减免等在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并将科技投入纳入法制化轨道,在陕西区域创新体系中形成科技进步与创新经费投入的稳定增长和有效投入机制。

5、从陕西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建立区域创新体系。

实现创新目标与陕西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相结合,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创新政策与工业政策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促进陕西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加快陕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政府干预和市场力量相结合,以弥补市场技术创新动力的不足,为陕西创新体系的建立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产业创新与基础研究配套实施,保持和提高陕西的持续创新能力。

五、陕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

1、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跨上新台阶,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形成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新技术等四大支柱产业。

——针对陕西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在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突出陕西区域特色和优势。

大力培育和发展地方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以促进创新和发展为核心的新型空间格局。

在促进产业集群不断优化结构、突出特色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形成一批知名品牌,造就一流的创新区域。

2、推动风险投资机制的形成,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壮大。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通过市场和政府的资源配置,推动企业成为研究开发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在陕西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强化企业在陕西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围绕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开拓科技创新的投入渠道,逐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陕西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风险投资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投融资体系。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建科技创新体系。

——技术开发类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转制或转轨全部到位,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调整科技力量布局,形成以高等院校和重点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科学研究体系。

加大对科研院所和大学的支持,形成一支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服务的、稳定精干的科技力量。

——建设一批科技评估、技术产权交易、创新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以社会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对现有的科技设施、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进行系统优化,加强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形成功能齐全、开放高效的网络化科技基础平台。

六、陕西区域创新体系的组织结构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陕西区域创新体系是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政府和中介组织为结点构成的三级动态网络。

其运行效率的高低归根结底在于各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和动力的强弱。

正确认识和合理构建陕西创新体系的关键在于恰当把握各创新主体的地位与作用并充分发挥其创新功能。

1、企业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社会物质产品的最终提供者,任何技术只有进入企业,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作为生产系统、传播系统与应用系统的交叉结点,企业是创新体系的运行中枢。

企业面向市场,选择技术知识应用与生产的方向,并通过创新体系的传递机制,间接影响应用科学知识乃至基础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向。

对于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动力强弱是制约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核心的生产系统与以培训、中介机构为核心的传播系统的运行效率乃至整个创新体系运行效率的核心。

2、高校与科研院所

高校与科研院所主要从事具有较强公共属性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的生产与传播,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整个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知识准备。

在创新体系中,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向下依赖性,而不遵循计划模式下的正向传递方式。

在陕西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当前要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搞活内部运行机制,优化结构,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强科研能力建设,不断跟踪国际科技发展的前沿,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同时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3、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是知识传播的主体之一,也是知识生产的间接参与者。

主要包括技术转让与扩散机构、咨询与评估机构、风险投资与信用担保机构、创新孵化机构等。

中介机构通过与各创新主体进行有效沟通,加速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提高各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力。

中介机构是市场与政府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通道,在陕西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划分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中介组织的职能,理顺管理体制,为科技中介机构在陕西区域创新中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

4、政府

政府是陕西创新体系建设的组织者,其作用分为三个方面:

作为监督者的公共物品作用、作为内部协调者的参与作用、作为技术与知识投资者的作用。

政府通过有效的政策法规工具直接干预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并根据省情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协调各创新主体的关系,实现创新体系的高效运行。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大,政府的参与将从以直接组织创新活动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创造环境为主。

七、建设陕西区域创新体系的六个子体系

1、建设和完善科学研究体系

按照“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集成优势”的原则,积极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瞄准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点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目标,抢占科技“制高点”,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重点实验室和知识与技术创新基地,形成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科学研究体系,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重大技术成果和高技术人才储备与支持。

加快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建设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以现有的科研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为依托,组建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优势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国防科技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活动,不断提供创新成果,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知识源和技术源。

2、建设和完善技术开发体系

围绕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从增强产业技术竞争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为主要形式,包括企业中试基地和企业内孵化器等形式技术开发体系。

以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尤其是开发带中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完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等的服务功能,推动其运行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建设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支持园区有优势和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关键技术引进创新和自主开发,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二次创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的辐射能力。

3、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鼓励、引导和扶持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形成以中介组织为主体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以加强科技中介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政策法规,探索建立政府指导下的科技中介服务自律性、规范性管理体制;加快技术产权交易、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等的一批专业服务水平高、机制灵活、行为规范的科技中介机构的改革和发展。

结合科技体制改革,将一部分科研机构整体转变为科技中介机构,将从属政府部门的中介机构,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创办各种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加快市县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为科技中介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4、建设和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培育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加快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信用担保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形成以风险投资为主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和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来陕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健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促进中介服务机构体系发展,加快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推进风险投资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产权交易所在技术成果和产权交易中的枢纽作用。

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国内外证券市场,特别是创业板市场融资。

设立“陕西省科技创业种子基金”,逐步建立以创业投资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基金、创业孵化资金为重要内容的创业资本市场。

加强各类孵化机构与金融、投资机构的联合,促进知识、产业和金融资本等要素资源有机结合。

加速建立和完善科技信贷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保险机制和担保机制,促进融资担保机构、贷款担保基金和相关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使银行资金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有力支撑。

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切实加大政府科技投入,推进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5、建设和完善人才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基地,为科技企业重点培养一批创新型、外向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树立科技以人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