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共20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801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3.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共20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共20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共20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共20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共20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共20套.docx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共20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共20套.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共20套.docx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共20套

2018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

(1)

1、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肥皂水B.石灰水C.双氧水D.氯水

【答案】A

【解析】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胶体,A、肥皂水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石灰水属于溶液,故B错误;C、双氧水属于溶液,故C错误;D、氯水属于溶液,故D错误。

2、快速准确称量8.0gNaOH配成2L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室温时,所配溶液中水电离的c(OH-)为1.0×10-7mol·L-1

B.若从原溶液中取出200mL,取出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1

C.室温下,若向所配的溶液中通入适量的氯气,恰好反应时所消耗的氯

气的体积为2.24L

D.室温下,向所配制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0.6mol

【答案】D

3、用“银-Ferrozine”法检测室内甲醛含量的原理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CO2中含碳氧双键的数目为6.02×1023

B.30gHCHO被氧化时转移电子数目为4×6.02×1023

C.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Ag2O+HCHO=4Ag+CO2+H2O

D.理论上,吸收HCHO与消耗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答案】D

【解析】A.标准状况下,11.2LCO2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其中含碳氧双键的数目为6.02×1023,A正确;B.甲醛中C元素化合价为0价,被氧化为CO2,碳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4价,失去4个电子。

30gHCHO的物质的量是1mol,被氧化时转移电子数目为4×6.02×1023,B正确;C.由流程可知Ag2O与HCHO反应生成Ag、二氧化碳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2Ag2O+HCHO=4Ag+CO2+H2O,C正确;D.甲醛氧化为CO2,碳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4价,转移电子数为4,Fe3+反应生成Fe2+转移电子数为1,则理论上消耗的甲醛与消耗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4,D错误,答案选D。

4、实验室利用下面的装置制取并收集氯气,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发生装置应先加热再逐滴加入浓盐酸

B.饱和食盐水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代替

C.若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不能制得氯气,说明浓盐酸的氧化性较强

D.可以通过观察集气瓶中气体的颜色判断氯气是否收集满

【答案】D

【解析】A.发生装置应先加入适量浓盐酸再加热,A不正确;B.饱和食盐水不能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代替,否则会引入杂质二氧化碳气体,B不正确;C.若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不能制得氯气,说明浓盐酸的还原性较强,C不正确;D.氯气是黄绿色气体,可以通过观察集气瓶中气体的颜色判断氯气是否收集满,D正确。

本题选D。

5、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推测

A

Mg与冷水较难反应,Ca与冷水较易反应

Be(铍)与冷水更难反应

B

Na与Cl形成离子键,Al与Cl形成共价键

Si与Cl形成共价键

C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是半导体材料

ⅣA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半导体材料

【答案】D

【解析】A.Be、Mg、Ca位于同一主族,其金属性逐渐减弱。

根据Mg与冷水较难反应、Ca与冷水较易反应,可以推测Be(铍)与冷水更难反应,A合理;B.Na、Al、Si位于同一周期,其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加。

根据Na与Cl形成离子键,Al与Cl形成共价键可以推测Si与Cl形成共价键,B合理;C.Cl、Br、I位于同一主族,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根据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可以推测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C合理;D.硅和锗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这样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非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金属性,可在这附近找到半导体材料。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是半导体材料。

ⅣA族的其他元素距分界线较远,其单质不是半导体材料,如金刚石不导电,锡和铅是金属导体,D不合理。

本题选D。

6、某高能电池以稀硫酸作为电解质溶液,其总反应式为CH2=CH2+O2=CH3CO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中的SO42-向正极移动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极区域附近溶液的pH变小

C.当转移4mol电子时,溶液中的CH3COOH分子数为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2=CH2-4e-+2H2O=CH3COOH+4H+

【答案】D

后判断电解质的环境,电解质是硫酸,即环境是酸性,因此电极反应式为CH2=CH2+2H2O-4e-=CH3COOH+4H+。

7、下列四图中,曲线变化情况与所给反应(a、b、c、d均大于0)相对应的是

A.AB.BC.CD.D.

【答案】C

8、下图三条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温度:

T3>T2>T1

B.图中pH关系是:

pH(B)=pH(D)=pH(E)

C.图中五点Kw间的关系:

E>D>A=B=C

D.C点可能是显酸性的盐溶液

【答案】D

【解析】A.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则水中c(H+)、c(OH-)及离子积常数增大,根据图知,离子积常数T3>T2>T1,所以温度T3>T2>T1,故A正确;B.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离子积常数越大,同一曲线是相同温度,根据图知,温度高低点顺序是B<D<E,但三点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相等,则pH相等,故B正确;C.温度高低点顺序是A=B=C<D<E,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离子积常数越大,Kw间的关系:

E>D>A=B=C,故C正确;D.C点时,Kw=1×10-14,c(OH-)=1×10-6,溶液的pH=8,显碱性,故D错误;

2018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

(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F、KOH、CH3COONa和Al2O3分别属于酸、碱、盐和酸性氧化物

B.SO2、AgNO3和H2C2O4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K、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H-+NH3=NH2-+H2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B

2、配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时,应将NaOH固体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B.将称量的NaOH固体置于小

烧杯中溶解,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再转移

C.定容时若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可用胶头滴管直接将多余溶液吸出

D.为减小误差,容量瓶必须干燥才可使用

【答案】B

3、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24.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

2。

则V可能为

A.9.0LB.18.5LC.25.7LD.36.8L

【答案】C

4、下列制取Cl2、探究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原理和装置合理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故A不合理;B.浓硫酸干燥氯气,通过该装置说明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故B合理;C.氯气密度大于空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故C不合理;D.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难以溶解,故D不合理。

故选B。

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总和为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X)

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X<W

C.Y、Z、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能反应

D.X分别与Y、W形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答案】C

6、某化学小组构想将汽车尾气(NO、NO2)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HNO3,其原理如右图所示,其中A、B为多孔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工作时,电子的流向:

外电路由B到A

B.电极B附近的HNO3浓度增大

C.A电极的反应为:

NO2-e-+H2O=NO3-+2H+,NO-3e-+2H2O=NO3-+4H+

D.该电池工作时,除去含1molNO和NO2的混合尾气,需消耗11.2LO2(标准状况下)

【答案】C

7、已知反应:

2SO3(g)

2SO2(g)+O2(g)△H>0,某温度下,将2molSO3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SO3的平衡转化率(a)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图甲推断,B点SO2的平衡浓度为03mol/L

②由图甲推断,A点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1.25×10-3

③达平衡后,压缩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像可以用图乙表示

④相同压强、不同温度下SO3的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丙图所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三氧化硫起始浓度为

=0.2mol/L,由甲图可知B点SO3的转化率为0.15,根据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c(SO2)=△c(SO3)=0.15×0.2mol/L=0.03mol/L,故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为0.03mol/L,①错误;A点时,SO3的转化率为0.20,△c(SO3)=0.20×0.2mol/L=0.04mol/L,平衡时,SO3、SO2、O2的浓度分别为0.16mol/L、0.04mol/L、0.02mol/L,K=

=1.25×10-3,②正确;因此反应为不等体反应,压缩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因体积减小,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故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③正确;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SO3的转化率将增大,与图像(图像上根据先拐先平的原则,T1大于T2,升高温度,SO3的转化率减小)不符合,④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选择B。

8、用0.100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恰好滴定至终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450mL0.1000mol·L-1的NaOH溶液时,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1.8g

B.滴定前准备工作中滴定管一般需要进行操作:

查漏→洗涤→装液→调液面→记录

C.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到达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液体恰好褪色

D.读取NaOH溶液体积时,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则所测盐酸的浓度数值将偏低

【答案】D

2018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3)

1、中华诗句华丽优美且富含哲理,古人常将化学知识融入诗句中,以下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答案】B

【解析】水形成水雾为物理变化,A错误;碳酸钙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为化学变化,B正确;沙里淘金,物理变化,C错误;雪把沙路填平,水流的声音被浮冰掩盖,物理变化,D错误;正确答案B。

2、为了配制100mL1mol/LNaOH溶液,其中有下列几种操作,错误的操

作()

①选刚用蒸馏水洗净过的1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

②NaOH固体在烧杯里刚好完全溶解,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两次,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中

④使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容量瓶,直到溶液的凹液面恰好跟刻度相切

⑤由于不慎,液面超过了容量瓶的刻度线,这时采取的措施是使用胶头滴管吸出超过的一部分

A.②④⑤B.①⑤C.②③⑤D.①②

【答案】A

【解析】①配制100mL1mol/L的NaOH溶液,应选择100mL容量瓶,因为容量瓶定容时仍需要加蒸馏水,所以使用前不需要干燥,正确;②NaOH溶于水放热,所以不能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错误;③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次,洗涤液也均转入容量瓶中,是为了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正确;④定容时为了防止加水超过刻度线,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线相平,错误;⑤由于不慎,液面超过了容量瓶的刻度线,吸出溶液时减少了溶质的质量,结果偏低,实验失败,需要重新配制,错误,答案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明确配制原理及容量瓶使用方法即可解答,选项⑤是解答的易错点。

3、1.76克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g/cm3、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气体1792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1.0mol/LNaOH溶液,恰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mol/L

B.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50mL

C.浓硝酸在与合金反应中起了酸性和氧化性的双重作用,且起氧化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8mol

D.得到的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为3.12克

【答案】B

【解析】A.c浓(HNO3)=

=

=14.0mol/L,故A正确;B.当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形成NaNO3溶液,n(HNO3)=n(NaOH),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14.0mol/L×50mL/1.0mol/L=70mL,故B不正确;C.1792mLNO2气体(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1.792/22.4mol=0.08mol,浓硝酸在与合金反应中起了酸性和氧化性的双重作用,且起氧化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等于NO2的物质的量为0.08mol,故C正确;D.1.76克铜镁合金与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质量差就是氢氧化物中OH-的质量,OH-~NO2~e-,n(OH-)=n(NO2)=0.08mol,m(OH-)=0.08mol×17g/mol=13.6g,得到的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为1.76g+1.36g=3.12g,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难点是选项D,要想确定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质量,需要明确1.76克铜镁合金与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质量差就是氢氧化物中OH-的质量,而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OH-的物质的量=硝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NO2的物质的量,据此计算得出OH-的质量,最终得出氢氧化物的质量。

4、下列使用加碘盐的方法正确的有()

①菜烧好出锅前加盐②先将盐、油放锅里加热,再加入食材烹饪

③煨汤时,将盐和食材一起加入④先将盐放在热锅里炒一下,再加入食材烹饪

A.①B.②③④C.③④D.①③

【答案】A

【解析】食盐中所加的含碘物质是KIO3,KIO3在加热的条件下容易分解生成易挥发的碘单质,导致碘损失,所以正确的方法为①菜烧好出锅前加盐,故答案选A。

正确答案为A。

5、短周期元素T、Q、R.、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组成物质可进行下列转化:

金属单质A与气体单质B加热反应生成M,M具有硬度高、耐高温等特点,易与常见液体D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A不溶于碱溶液但可与E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得到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M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氮化铝

B.Q元素组成的单质常温下较稳定

C.R元素组成的单质A又称作“国防金属”

D.A与E反应中,每生成0.1molM可得气态产物3.36L(标准状况)

【答案】B

【解析】由已知各物质的组成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E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E为NH3;金属单质A与气体单质B加热反应生成具有硬度高、耐高温等特点的M,A不溶于碱溶液,M与常见液体D反应生成了E(NH3),所以D为H2O,M为Mg3N2,A为金属Mg,B为N2;因为短周期元素T、Q、R.、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T为H元素、Q为N元素、R为O元素、W为Mg元素。

A项,由前面的推理可得,M为Mg3N2,故A错误;B项,Q为N元素,N2中两个N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所以N2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B正确;C项,R为O元素,其单质为非金属单质,故C错误;D项,A为金属Mg,E为NH3,M为Mg3N2,A与E反应为:

3Mg+2NH3

Mg3N2+3H2,所以每生成0.1molMg3N2可得气态产物0.3mol,体积为6.72L(标准状况),故D错误。

6、某科研小组将含硫化氢的工业废气进行了资源化利用,将获得的电能用于制取“84”消毒液。

已知:

2H2S(g)+O2(g)=S2(s)+2H2O

(1)ΔH=-632kJ·mol-1。

下图为该小组设计的原理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a为燃料电池正极

B.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4e-+2H2O=4OH-

C.电路中每流过4mol电子,电池内部释放热能小于632kJ

D.a极每增重32g,导气管e将收集到气体22.4L

【答案】C

7、一定条件下,CO2(g)+3H2(g)

H2O(g)+CH3OH(g)△H=-53.7kJ/mol;向2L恒容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2.8molH2反应,图中过程I、Ⅱ是在两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建立平衡的过程中CO2的转化率[α(CO2)]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点:

v(正)>v(逆)

B.活化能:

过程Ⅱ>过程I

C.n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50

D.过程I,t2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答案】C

8、25℃时,用0.10mol·L-1的盐酸分别滴定体积相同且浓度均为0.10mol·L-1的三种一元碱XOH、YOH及ZOH,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OH是强碱

B.V(盐酸)/V(碱)=0.5时,c(Z+)>c(Y+)>c(X+)

C.X++H2O

XOH+H+的平衡常数K=10-4

D.滴定XOH时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答案】D

【解析】A项,由图可看出XOH的pH为13,则c(H+)=10-13mol•L-1,c(OH-)=Kw/c(H+)=0.10mol•L-1,YOH的pH介于10~12之间,c(OH-)介于10-4mol•L-1~10-2mol•L-1,ZOH的pH介于8~10之间,c(OH-)介于10-6mol•L-1~10-4mol•L-1,又因为三种一元碱XOH、YOH、ZOH浓度均为0.10mol•L-1,所以碱性XOH>YOH>ZOH,且只有XOH为强碱,故A错误;B项,由前面的分析,XOH为强碱,完全电离,碱性XOH>YOH>ZOH,则X+、Y+、Z+三种离子中,c(X+)最大,V(盐酸)/V(碱)=0.5时,相当于分析强酸弱碱盐和弱碱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

1时溶液中的离子关系,因为碱的碱性越弱越难电离,相应盐溶液中弱阳离子就越容易水解,所以c(Y+)>c(Z+),故B错误;C项,盐溶液中弱阳离子才存在水解,XOH为强碱,X-不是弱阳离子,在盐溶液中不存在水解,故C错误;D项,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滴定XOH时,颜色由红色变无色,变化明显,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故D正确。

2018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D、T属于同位素,H2、D2、T2属于同素异形体

B.氯水、王水是混合物,铁粉、漂白粉是纯净物

C.HCl、NH3、BaSO4是电解质,CO2、Cl2、C2H5OH 是非电解质

D.风能、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D

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时,下列操作可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髙的是

A.未将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移入容量瓶

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

C.定容时水加多了,加多的水用滴管吸出

D.溶解搅拌时造成液体溅出

【答案】B

【解析】A、未将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移入容量瓶中,溶质减少,浓度偏低,A错误;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量取的盐酸体积增加,浓度偏高,B正确;C、定容时水加多了,加多的水用滴管吸出,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C错误;D、溶解搅拌时造成液体溅出,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D错误,答案选B。

3、向含有5×10-3molHIO3与少量淀粉的溶液中通入H2S,溶液变蓝且有S析出,继续通入H2S,溶液的蓝色褪去,则在整个过程中()

A.共得到0.96g硫B.通入H2S的体积为336mL

C.碘元素先被还原后被氧化D.转移电子总数为3.0×10-2NA

【答案】D

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氧化性的是()

A.漂粉精用于消毒游泳池水B.SO2用于漂白纸浆

C.Na2S用于除去废水中的Hg2+D.FeCl2溶液用于吸收Cl2

【答案】A

5、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Y的单质经常作为保护气;由Z、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与X、W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B.在同周期元素中,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C.离子半径:

X

D.含W的盐溶液可能呈碱性

【答案】D

6、深埋在潮湿土壤中的铁管道,在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能被硫酸根离子腐蚀,其电化学腐蚀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管道发生的是吸氧腐蚀B.输送暖气的管道也易发生此类腐蚀

C.这种情况下,土壤的pH增大D.管道上刷富铜油漆可以延缓管道的腐蚀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负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SO42−+5H2O+8e−=HS−+9OH−。

A、铁道管的腐蚀过程中,氧气并未参与反应,所以不是吸氧腐蚀,故A错误;B、硫酸盐还原菌是蛋白质,在高温下易变性,失去催化效率,则输送暖气的管道不易发生此类腐蚀,故B错误;C、由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可知,铁道管腐蚀过程中,OH−浓度增大,土壤pH增大,故C正确;D、管道上刷富铜油漆,形成Cu−Fe原电池,Fe作为负极,可以加快管道的腐蚀,故D错误。

故选C。

7、T℃时在2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

反应过程中X、Y、Z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T2>T1)时,Y的体积分数(或Y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4X(g)+Y(g)

2Z(g)

B.反应进行的前3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v(X)=0.3mol/(L·min)

C.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答案】C

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中:

Na+、Fe3+、Cl-、NO3-

B.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中:

K+、Na+、OH-、SO42-

C.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的溶液中:

Na+、Mg2+、Cl-、HCO3-

D.与铝反应生成H2的溶液中:

NH4+、Ba2+、NO3-、ClO-

【答案】B

还要熟知溶液中哪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等。

2018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精选试题(5)

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