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小学关于推进校本研修的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603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园小学关于推进校本研修的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南园小学关于推进校本研修的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南园小学关于推进校本研修的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南园小学关于推进校本研修的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南园小学关于推进校本研修的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园小学关于推进校本研修的实施意见.docx

《南园小学关于推进校本研修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园小学关于推进校本研修的实施意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园小学关于推进校本研修的实施意见.docx

南园小学关于推进校本研修的实施意见

麻村小学关于推进校本研修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主线,认真贯彻教育局关于校本研修工作精神,落实好新课程计划要求,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出发点,以学生和谐发展为落脚点,以课堂教学为聚焦点,大力推进我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而促进学校教育和谐、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总体目标

通过优化校本研修的管理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让校本研修成为学校、教师发展的快车道,让校本研修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保障,让校本研修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从而谋求学校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通过鼓励和引导教师反思,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开展培训研讨以及创优秀教研组活动,帮助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全员提高教学素养,促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构建和谐课堂,有效课堂,以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最终目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三、总体思路

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项提高”,督促“四个养成”,实施“五种策略”。

一个中心:

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中心两个转变:

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转变

三项提高:

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教研科研水平的的提高

四个养成:

积极反思教学的习惯;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主动研讨互助的习惯;善于总结积累的习惯。

五种策略:

在学习碰撞中“接收”;在备课听课评课中“反思”;在沙龙活动中“共鸣”;在案例研究中“生成”;

在读书感悟中“提升”。

四、学校状况分析

(一)学校资源优势

一是有一支德才兼备较为优秀的教师团队。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素质高低决定校本教研的成效的大小。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40岁以下且取得中级职称以上的骨干教师占56%以上(其中区级以上“名师”有18人)。

他们经验较为丰富,接收教育信息快,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并承担了课改及教研的相应教学和研究任务。

二是教研风气已逐步形成并成为学校工作中一大“亮点”,形成了“三个体系”和“四大渠道”的教研特色。

三是学校办学规模将会得到明显扩大,教学环境将得到大的改善,教科研经费也将得到确实保证。

(二)制约校本教研的因素

一是缺乏校本研修的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导致教研工作和教研组活动形式化、随意化、经验化;学校里还没很好地形成想干、多干、优绩就多机会、多肯定、多奖励的良好做事氛围。

二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现象;

(1)备课与上课“两张皮”,无效课堂存在;

(2)“高原现象”的教师占的比例较大,表现在束缚于经验,满足于现状,倦怠于压力;(3)积极反思教学、自觉读书、主动研讨交流、善于总结积累的良好习惯没有很好养成;(4)学校里从“上”至“下”都存在“等”、“靠”思想。

五、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校本研修的组织与领导

我们把校本研修工作确立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校长应成为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

成立校本研修“校三组”---领导小组、指导小组、督导小组。

以科研为先导,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以教科室教导处为指导、督导机构,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层组织,建立“四级管理制度”:

“校三组”→教科室教导处→学科组→备课组。

同时,制定各种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确定研修内容和研修方法,并明确职责,使各成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协调工作,促使校本研修工作有序进行、有效开展。

1、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长:

孟秀英

副组长:

任小勇

成员:

张勇、马鹏、王英困

负责校本研修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提供时间,人力、物力、经费等保障条件。

2、校本研修指导小组

顾问:

教科研人员

组长:

孟秀英

副组长:

任小勇

成员:

张勇、马鹏、王英困

负责校本研修的专业引领,为教师制定专业成长规划和目标,负责校本研修计划的落实,确保校本研修工作沿着科学实效的轨道高速前进。

(对校本研修效果进行质性评估)

3、校本研修督导小组

组长:

孟秀英

副组长:

任小勇

成员:

张勇、马鹏、王英困

负责校本研修的评估激励,按照校本研修计划检查各环节落实情况并进行量化评估,指导教师的研修策略。

(对校本研修进行量化打分,并作为评估先进科组、先进个人和区补发放的依据)

(二)确立校本研修的内容及方法

1.校本研修内容

(1)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改理念及标准的学习研究.

(2)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教法.教师.学生的研究

(3)“三层次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反思,问题专题研讨,主题课题研究.

(4)每人每个学期“三个一”

读一本教育专著或一本教育期刊

写一个教学案例或一个教学故事或一篇教学论文

上一节研讨课或达标课或主题活动课

(5)每人每月“三个一”

听或做一次讲座或参加一次培训

写一篇读书心得或教学随笔

评一节课

(6)每人每周“三个一”

参加一次教研活动

完成一份读书笔记

完成一篇教育教学周记

2.校本研修方法

(1)教师自修

读书学习

教学反思

成果展示(上公开课,撰写论文.心得.提交报告)

(2)“三组”研讨

备课组:

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

学科组:

专题讨论(热点问题→搜集准备→讨论交流→推广应用);课例研讨(典型课例→集体备课→几人轮上→听评研讨)

课题小组:

课题研究(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汇报)

(3)全校研修

①专家指导(报告、讲座)

②全员培训(现代教育技术、辅导讲座等)

③基本功大赛

④成果汇编

⑤交流展示(校园网FTP上上传展示等)

(三)建立校本研修保障机制

1、领导小组、指导小组、督导小组从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引领、督查方面提供保障。

2、建立四级管理制度

四级管理:

校“三组”→教科室教导处→学科组→备课组

校“三组”:

职责(略)

教科室:

负责校本研修的专业性指导,负责组织落实“每学期三个一”活动,指导课题研究和听课评课等。

教导处:

负责质量管理与监控,检查校本研修成果的数量质量,负责落实“每月“三个一”活动,对教师及科组研修成效进行评价。

学科组:

负责组织本组教师落实“每周三个一”活动。

备课组:

负责集体?

?

?

课、研讨课的轮上互评。

3、激励机制

(1)校本研修的评估从定量(量化评价)与定性(模糊评价)两方面对科组和个人进行评估,其结果作为评聘职务、评优评先以及每月区补浮动部分发放的依据。

(2)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结合学校《教师贡献发展奖励制度》(对原制度修改补充),对教师获奖级别次数、发表级别篇数、公开课节数及范围效果、辅导训练学生获奖级别名次、获得各级“名师”级类、校级各项评比获奖等给予一定的奖励。

(3)将获得校本研修“先进个人”、“优秀师徒”、“优秀教研组”或“备课组”的奖励转化为学习机会或定性肯定(如:

购图书或教学用品、外出学习、外出活动或休假),并作为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参考,以逐步实现校本研修福利化。

(四)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聚焦课堂教学,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1、分层推进,分类扶持,促教师素质提高

(1)青年教师四项基本素质培训与考核

“四项基本素质”:

说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搞好一次案例分析━组织好一次活动

说好一节课:

就是对指定的课时内容进行分析。

分析的要素包括:

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分析说明的重点包括: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上好一节课:

就是按“诊断与反思”的教研过程进行培训与考核,使执教者与参评者教学水平同步提高。

形式一:

执教者在某班执教一节,由听课者和执教者一起评课(诊断反思);执教者修改后第二天在另一个班再上同样内容的课,执教者向评委提交教案和课堂反思记录;两轮诊断反思后,执教者适时选择合适内容,再正式上一节有一定特色的汇报课。

形式二:

结合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按教龄段分甲、乙、丙三组,每组再按学科分若干组,统一指定每组上课内容,用三天时间独立备课,然后参加评比。

形式三:

一人多次上同一课或多人上同一课。

搞一次案例分析:

就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教学进行追述和思考,重在反思,教师把这些故事转化成教育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整理自己教育思维的过程,从而促使教师对自身实践的反思,提升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

组织一次活动:

就是从某一教育目的出发,如主题班会、公共安全课、廉修课、禁毒教育等。

实施前,先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活动方案,然后组织实施,这样可以培养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2)开展“骨干论坛”、“教师沙龙”研讨活动

这种研讨活动,旨在思维碰撞中反思升华,提高教师对问题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骨干论坛”:

学期初由教科室拟定每位骨干主讲教师论坛时间,在所定时间前一周,教科室结合当前教改热点、难点问题或学校开展的大型教学活动,选定论坛话题,然后由主讲教师精心准备,或在教师例会、在教研组活动上进行?

?

题讲座。

“教师沙龙”:

活动做到定时间、定主题、多形式。

主题如:

“如何看待有效课堂”、“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在大班额的条件下,课堂中如何进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等。

(3)实施“青蓝工程”

进行师徒结对,师徒同步成长。

方式:

开放师傅课堂,走进徒弟课堂(师徒共备课,徒弟上或师傅随堂听);给徒弟压担子,师傅背后扶一把(推徒弟上公开课、比赛课等),师徒同上台(徒弟上课,师傅评课)。

(4)课堂练兵,全员推进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学校的生命力是教学质量。

①制定听课制度,要求校领导每月听6-8节课;中层干部(含教研员)每月听4-6节;教师每月听2节。

②大力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制定课堂教学常规标准。

凡是认为课堂教学常规达标的(以是否落实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学校验收,随堂跟踪听课,给合格者颁发“课堂教学达标证”。

③尝试发放“随堂优质课”证书

获“随堂优质课”证书者,可免“达标”验收,并作为评优评先参考。

随堂优质课标准:

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师生及生生之间是否有效互动,学生学习的材料、时间和空间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学生是否获得情感体验。

2、开展教研组、备课组层面的研讨,促教研能力的提高

(1)互动式研讨

这是一种围绕典型课例进行、突出教师合作参与的研修形式。

互动式研讨的重点不是理论学习,而是重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

环节包括:

集体听课━反思课例━研讨交流━专家(或名师)分析。

集体听课:

学科组或年级组先听一节研究课或看录象课例

反思课例:

围绕课例,从两层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结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理论、课型要求来思考问题并分析课例。

①这节课体现了哪些新课改理念?

②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

③您认为应如何改进?

结合自身教学来思考问题并分析课例:

①你平时是如何上这节课(或这种课)的?

②你的课与课例相比有何不同?

(优点和缺陷是什么?

)③应如何在不同课型中渗透新课改理念(举例说明)讨论交流:

分组讨论,畅所欲言,谈收获、感悟与困惑,不断反思,矫正教学行为,引发研究问题;然后小组汇报,既讲共同观念,也谈不同看法,组员补充,其它教师自由提问,接着授课者自我解读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感受需要与大家讨论交流问题。

专家分析:

不仅指专业教研人员,还包括本校的学科带头人或骨干。

不单纯是讲理论,也不是一般性的经验介绍,而是分析案例,帮助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2)开展“一课三议”活动

各备课组围绕学期初制订的研究主题确定一个教学内容,由组内的每位教师依次试教;每次上课后,备课组长组织评课、议课,修改教案;然后组内教师重上这一课;最后上这节课的那位老师在全校公开展示汇报课。

(3)“同伴互助”—“四式”集体备课

“同伴互助”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外在动力和因素,是推进校本教研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那么,集体备课则是同伴互助的一种常见方式。

问题会诊式:

一个单元做一次,将单元中自己备课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研究性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意见。

智慧共享式:

将自己或他人备课中的一些独到的想法、做法、方法展示出来供大家分享讨论。

单元课例式:

每个单元选择一篇典型课例作为集体备课的载体,同课异构。

主题备课式:

按研究问题或课例主题要求进行。

3、构建和谐课堂、高效课堂,促教师反思习惯的养成

(1)改进与加强课堂

①营造课堂氛围。

体现课前“三性”。

多择性(诵读、猜谜、游戏);趣味性(符合年龄特点,为学生喜闻乐见);针对性(与教学内容相联系)。

凸现课中“三和”。

态度和蔼(亲切、慈爱、一视同仁,不带不良情绪进课堂);举止和善(不体罚或变相体罚);语言和美(与课堂忌语说再见,与幽默风趣牵手)

②教?

?

手段适度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提倡:

能“旧”则“旧”━能常规武器解决的,就采取手段简简单单,方法朴朴实实,过程清清爽爽,效果一目了然;“新”“旧”互补━教材过于抽象或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或过于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就采取“土洋结合”、“1+1大于2”的方法”;善于纳“新”━当需要对教材加工、重组、补充、整合时,就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③教学方法合理

原则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做到“三思”━思考是否适合教材;思量是否适合学生;思谋是否适合自身教学风格、个性、特长。

④教学流程和谐

一是提出“教学流程三统一”━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既要预设也要灵活关注效果的生成);形式与效果的统一(形式灵活、训练扎实,既生动活泼也要防止盲目创新、形式花俏);主导与自主统一(要突出自主学习,也要有效引导;重视自主的合作、探究,也不能随意放纵自说)。

二是帮助学生实现“四有”、“四能”、“四性”。

“四有”━有强烈的参与欲望,有宽广的参与面,有宽裕的参与时间,有灵活的参与方式。

“四能”━能自主选择、能自主质疑、能自主释疑,能自主评价。

“四性”━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开放性。

(2)拟定课堂评价标准,对各种课堂给予定调

如“随堂优质课的标准”、“常规教学达标课标准”的评价可参照四中1之(4)条。

(3)养成反思习惯

①反思的内涵及意义

一个哲学家曾提出:

“假如一个人掌握了思维的力量,那么他就会加速成功的频率”。

这句话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反思的时代。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是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进行的自我回顾和分析的过程,也就是教师的自我对话,自己挑自己教学中“毛病”。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

一个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我国知名学者林崇德也提出:

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赞可夫说过:

“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究底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②教学反思的类型

教学前反思(为实践而进行的反思,即“教什么”);教学中反思(实践中的反思,即“怎么教”);教学后反思(实践后的反思,即“教得怎样?

)。

③反思的内容

有对经验的反思,对失败的反思,对创新之举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等。

④反思的过程

四个环节:

发现问题—搜集信息与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⑤反思的方式

“两写“:

写反思日记——在一节课或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要写下教学活动得失并分析成败的经验教训,找现象背后的问题及原因。

写教学故事——对观摩到的自己与他人教学、进行描述后分析,用另一种眼光对教学过程审视,并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优点、不足与问题。

“两开展”:

开展对话研讨和开展行动研究。

4、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促教师专业知识及理论水平的提高

一个不爱学习的教师团队是没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一个不爱读书的教师就无法好好教书。

选择做教师,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选择了与书本为友。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人们是在读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己、提升自己。

为建设书香校园,为促教师专业成长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学校应大力营造读书氛围。

读书“三步骤”:

引导读书——组织读书——自觉读书

引导读书:

重点引导读四种书。

教育经典(永恒的、永不过时的、永远受益的);教育报刊杂志(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同行在干些什么);人文、心理方面书籍(拓展视野、培养人文情怀、调整健康心态);学生爱读的书(走进学生心灵)。

组织读书:

成立“读书俱乐部”或“茶话室”,在那里与书本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自己对话。

以读促学,以读促思。

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周至少完成一份读书笔记;每月写一篇教育随笔或心得;不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或读书沙龙活动。

自觉读书:

读书一旦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就能达到自觉读书。

学?

?

?

可以为教师提供一切便利,如订阅刊物供教师阅览,做到人手1份教育刊物;每个办公室订2-3份报刊;每个教研组拨一定经费购资料。

建立电子图书馆。

对于多读多思、以读促教卓有成效的教师,给予合适的奖励。

5、以题为载体,以落实新课程计划为切入点,促学生健康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就是以纲领性文件颁布这一理念,并要求依法实施的。

因此,校本教研同样要研究学生,并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其目的。

(1)开展各层面的课题研究,促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层面:

根据学校师资状况和教育的实际需要,确立两个课题。

“不同家庭背景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及其干预”和“在生命教育背景下对小学生安全责任感的培养”。

围绕课题开展心理活动课、个案跟踪、案例分析、团体和个案辅导以及消防演习、安全讲座、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研究。

学科层面:

“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研究和“注重经历数学,促学生发展”的策略研究。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班级管理:

启动“名班主任培养计划“;实施班主任培训制度;开展“一年级新生适应教育的研究”;开展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

(2)贯切落实新课程计划

一是提高认识;二是依法从教,增强自觉性;三是抓落实,规范管理。

(3)开发校本课程,张扬学生个性

在校本课程研究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在保证学生艺体类的中心兴趣组、中心训练队外,可依据学校条件和学生的爱好以及学校的发展目标开设一系列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灵性,张扬学生个性。

校本研修,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但只要目标正确,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收获杰出的学生,杰出的你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