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588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媒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媒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媒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媒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docx

《新媒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媒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docx

新媒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新媒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编者按:

“合成时代:

媒体中国2008――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期间,同步进行的还有研讨会与艺术家会谈等学术讨论活动。

新媒体艺术在让观众饱尝视觉盛宴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头脑带来了一场“观念风暴”。

由几位代表性新媒体艺术家参与的艺术家研讨会,比较能够集中反映出新媒体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理念和创作历程。

而艺术家的言语之间亦显露出新媒体艺术的蓬勃发展之势。

以下为艺术家研讨会中两位重要的中外新媒体艺术家――安东尼?

马可考(ArlthonyMGCall)和缪晓介的发言摘要,以飨广大读者。

  很高兴和各位朋友在下午见面,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这个经历让我感到很兴奋。

  首先说―下这些作品,下面所有的作品基本都是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现在来看是比较普及的,但还是需要发展。

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伴们用不同的方式来发展装置艺术,把装置作为一个媒体来更好地运用它。

  从1971年我开始进行艺术创作,刚开始借助行为艺术,后来通过行为艺术接触到电影这个媒介,是因为行为艺术这个东西持续性不是很长,表演完了就没有了,后来发现需要找东西把它记录下来。

  接下来给大家播放一个短片,电影的名字叫《火地》,这是我做的第一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展示。

其实是一部彩色影片,这是在世界上第一次以黑白的方式公映这个短片。

  (电影播放完毕)刚才放映的这一段是电影的后半部分,以影像的方式把这个表演记录下来。

后来我在巴黎等地展示这个影片的时候发现一个悖论,以影片的方式展示这个艺术的时候,它等于是一个“二手”的表演。

当我做完这个电影的时候,就开始对这个媒介产生强烈的兴趣。

当时我对安迪-沃霍尔和麦克?

斯曼的电影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安迪?

沃霍尔的电影,他的做法很有意思,整个电影是基于一个概念来拍的,这个电影是拍整个一栋楼,从晚上日落到第二天日出。

  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年代是极简主义艺术盛行的年代,极简主义也是很注重过程的,整个的思维方式是怎么样把这个板块减少到一切版本的最基础形态,体会个中真味。

我开始问自己,拍一部电影,如果只是为了拍这部电影为电影,这部片子会是什么样子。

这个作品是我1973年做的,是我画室的一个窗户,这个窗户开了一条缝,只有一个光束,但是里面却蕴含了很丰富的内容。

后来我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固体光”的电影。

  大家看到的这个,是在30分钟之内,光点以环状移动画出的圆,大家看到这里是影片播到23分钟的样子,但从三维立体角度来看它就不是这样了。

如果以三维的方式来看作品,是用光打出的圆锥形,它是分左、右或内、外的。

  事实上,观看电影的方式不是惯常地坐在屏幕前看电影,而是三维的观看方式,你走来走去看它。

我选择把作品以这样的观看方式呈现出来,很重要的原因是想让观众参与进来,这种方式可能是现在大家常说的沉浸式。

  接下来我依旧在我的作品里延续“火”的题材,这是1974年创作的。

我先创作了_一段音乐,然后再做我的作品,作品名称是“火之轮回”,这个作品在瑞典展示过。

这是一个36点的格子,跟作品密切相关。

  这是作品第三部分,在创作作品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个问题,即观众来看表演的时候,会有一种期待,期待可能会发生戏剧性。

可能和大家期待不同,没有戏剧性的东西,而是在时空里面做一个结构,把这个结构展示出来。

后来我考虑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观众非常期待,但是作品又不是按照他们的方式来进行,我就把36格减少为9格,后来格子也被扩大,占用很大的空间,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又很长。

时间也有所延长,后来我把整个表演时间延长,从傍晚经过深夜到早上日出,现在再来看作品不太像表演,更像装置艺术。

在整个过程当中,观众可能是某一段时间三三两两一起来看这个作品,他们想待多久就待多久。

我把这个做法也延续到下一个电影里面,这个电影是长篇的四个幻灯的电影。

这个作品更关注是心理而不是叙事,通过四个幻灯打出来的光束,出来一个场。

这个关键词是“场”,假如你在这个房间里,你就在这个电影里。

  这个影片是有好几个循环,假如进入到影片中就参与到其中,可能里面的一个部分就是5个多小时。

这就是电影中其中的一个照片,假如看电影,你就置身其中,无论在哪里,你都在影片之中。

这个作品是在一个房间里面打出的光束,形成刀一样的平面,在墙角有不断的移动,等于切割一个时间,以互动的方式和人交流。

  在1975年我做了另外一个作品,即一部关于环境的电影,在这里我用了自然光,你可以看到房间里面的光束是自然光渗透进来的,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我停止了20年的艺术创作,直到2003年我才做固体光束的作品。

20年当中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纸的媒介转移到屏幕媒介,而且美术馆、博物馆这种机构,以前容易让人打瞌睡,但是20年后的今天,美术馆、博物馆已经成为了大众热衷去的休闲或者娱乐的地方,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现在我以数码为媒介做我的艺术,70年代是以电影为媒介。

70年代的时候,我用直线的光、圆和线这样的元素,而现在却用数码;70年代用的光束展现的是圆形,而现在我用光束展现的是波浪。

这里是每个图和每个图之间相隔离5分钟的变化,可以看到光束之间产生不同的造型。

  在做影片的时候,我想到一个问题,怎么样同时在影片里面叙述一些故事,能把它表达出来,传统意义上电影是很容易的,只要做电影的剪辑就好了,但是在三维空间里面怎么表达这种概念?

假如按照雕塑概念来讲,切割掉一部分或者填上一部分很容易实现,但是在我的作品里面――用三维立体又带电影方式的做法里面,改变一样东西就会造成很大的不同。

可以注意到,来看展览的观众,他在房间里面运动速度最快,比作品本身运动快,观众有信心来做这样的运动。

如果做一个对比,我把我的作品的运动速度降低了,来看的观众就有信心动起来。

不是普通的传媒,是它自己动得很快,而观众静下来看。

大家看到这两个图片是同一个作品的两个二维照片,看起来就会很不同,同一个东西有两个结构,一个是半圆,一个是像“四”一样的符号。

这个就是楼下的作品,由两个幻灯打出来。

这是墙上可以看到的。

  这个形式是我近两年来做的,这种方式更像是建筑结构,和观众的互动有所不同,我现在没有明确的想法,还在酝酿之中。

现在我运用的媒介整合了三样东西,一个是绘画,一个是雕塑,一个是电影。

我本身是学绘画的,会在纸张上描绘我的灵感。

雕塑就不一样了,它是在三维的空间里面做一些塑形的工作,电影也一样,对我来讲不是一个媒介,而是社会行为的方式,可以让我通过这种方式体验其他的元素。

谢谢。

  我做了一个DVD,从头可以一直放到尾,而且是中英文的,比较容易理解。

我先讲为什么当初做《最后审判》这件作品。

  以前一般的绘画只能从前面来看,有一天我想,如果面对这张画,从背后看是什么样子?

从背后看不做任何处理,什么都没有,只是一面墙。

我想如果用三维软件把这个作品用三维模型置换掉,可能有另外一种方式来观看绘画,把二维的图像变成三维的空间,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观看它。

出于这样的想法,我做了这件作品。

  下面来看作品。

在作品中,正视图和原画比较接近;后视图是从后面看,中间这一块,天上和地下这一块加上了我的一点想象,因为从后面看全部都是背,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在俯视的图像中,我选择了原画中一个人的视点,从后面看它好像是在拍摄照片,把整个场景记录下来一样;仰视图通过画面中一个人物来看整个的场景。

  首先会看到自己的大手,再看到其他的场景,最后我把它变成一张三维电脑动画,把静止的东西变成一个三维作品。

这是7分多钟的内容,我选了其中的3分钟,我是这样设想的:

好像从画面外跳到画面里,之后你们看到里面所有的细节和原画有一定的关系,当然是根据我自己的想象重新编排的。

可能这样的置换,使得原画的宗教意味整个被消解掉了,变成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作品。

  现在的录像没有诞生另外的版本,有很多质问我的声音,会去哪儿?

将去哪儿?

最后会去哪儿?

在最后的时刻判断他是好的还是坏的,变成另外一个问题――我会去哪儿?

这里面有一个困难,用了同一个模型,这时候我没有办法判断自己是上天堂还是到地狱。

这些细节在原画当中都能找得到,虽然已经不太一样了,当然一开始是我跳到画面里,最后是从画面里跳出来,但还不知道去哪儿。

  这是2006年的作品,这次在美术馆的展览是这个作品的延续,一会儿还会再叙述一下,现在放另外一个作品,这是2007年的作品。

  我现在播放的不是正式的作品,而是为这个作品做的陈述,就像上一个作品里面一个问题,我会去哪儿?

我回答不了。

我也不知道我从哪儿来,但是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找到一种物质――水。

我发现水从我身体进进出出,在此之前它也进进出出无数的动物和植物。

我觉得我只是像一个容器,而且是众多容器之一,水这个成分从我的身体里面出去以后,会再到其他的植物、动物体内去。

我不能回答我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我发现这个问题带着很多生命从开始到结束的很多信息。

  从这点出发做一件作品,我就选了艺术史上三张作品演绎我的想法。

因为很多作品和水有关系,有的一开始没有特别关系,这里面我用两个视点来看绘画;一个是真实图,一个是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看这个图,即从视角方面已经把这些作品转换为三维空间。

这是其中一个作品的动画演绎,他的原画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艺术家想象把这个东西放到了太空里,在这个圆球里面,这个人手上托着一团水,通过吸管把水传递到另外的人那里去,他失去了生命,另外一群人获取了生命。

  再介绍下面的作品,这是在展览里面展出的作品。

这个作品的想法是把最后审判以原大的方式移到中国美术馆,因为它们的高是15米,它必须弯着身子进来,以这种不太正常的展示方式也会让我们想到很多问题,因为现代艺术有很大的特征是临时性,临时在这儿展览,过一段时间到另外一个地方,又会采取另外一种展示方式,因为在另外的地方就不是低头弯腰,可能又会是全部躺在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