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502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聊城市统计局(2012年3月28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争先进位、奋力赶超的工作基调,扎实开展“继续提升年”活动,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逐步提升,民生状况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05.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3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085.99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575.83亿元,增长12.2%。

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1023.43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1905.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2.9%。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3.7:

56.9:

29.4调整为12.8:

57.0:

30.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0.1和0.8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结构性上涨。

201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8%,涨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现“七升一降”的特点。

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8.3%、1.7%、0.1%、5.1%、1.6%、5.3%、5.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6.9%,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2.3%。

  招商引资工作硕果累累。

2011年,全市开展了招商引资“百日会战”活动,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5亿元,比上年增长54.3%。

其中千万元以上招商项目778个,完成到位资金262.9亿元,增长62.2%。

  非公有制经济平稳发展。

全市非公有制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5%。

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10.36万户,从业人员22.17万人,注册资金26.6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8%、11.0%和12.9%;私营企业1.76万户,从业人员20.13万人,注册资金559.59亿元,分别增长19.3%、25.4%和15.0%。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6万人。

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3.8万人。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万人,在外务工人员113万人以上。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7%,比上年末降低0.06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452起,比上年下降37.5%;直接经济损失1658万元,下降19.6%;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是260人、1268人,分别下降3.0%和1.0%。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经济上行压力加大,物价水平抑制难度较大,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社会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总量平稳增长。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4.10亿元,比上年增长4.3%。

其中,农业产值313.62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2.25亿元,增长15.6%;牧业产值115.05亿元,增长5.7%;渔业产值5.32亿元,增长7.0%。

  种植业形势良好。

粮食产量连续第九年丰收,全年总产量537.74万吨,增长3.4%;单产456.36公斤/亩,增长2.2%。

其他作物有所下降。

蔬菜、油料、棉花产量分别为854.04万吨、13.73万吨、7.00万吨,分别增长0.1%、-3.2%、-15.1%。

农作物播种面积略有减少。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91.36万亩,比上年下降0.6%,其中,粮食作物总面积为1178.31万亩,增长1.2%;蔬菜、油料、棉花面积分别为232.30万亩、53.48万亩、88.86万亩,分别下降3.2%、3.9%、11.0%。

  林业生产发展强劲。

全市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面积60万亩,完善绿色通道1000公里,零星植树1251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223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32.0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主要畜禽存出栏保持增长态势。

猪存栏151.17万头,比上年增长6.3%,猪出栏249.74万头,增长6.5%;家禽存栏4735.95万只,增长6.2%,家禽出栏16893.36万只,增长7.8%;牛存栏38.14万头,出栏26.94万头,分别增长0.9%、-11.1%;羊存栏137.86万只,出栏212.80万只,均下降5.0%。

肉类产量稳步增长,全市肉类总产量51.22万吨,增长4.6%;禽蛋产量32.45万吨,增长1.7%;奶类总产量8.50万吨,下降4.2%。

  渔业发展稳步前进。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2.02万亩,比上年增长2.4%;水产品总量6.97万吨,增长5.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全市通电话村数5755个,通汽车村数5749个,自来水受益村数5006个,分别达到行政村总数的100%、99.9%、87.0%。

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农机总动力1085.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2%;机播面积1211.08万亩,机收面积994.67万亩,分别增长3.5%、1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53家,比年初增加2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398.98亿元,增长16.2%。

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221.55亿元,增长11.8%;集体工业增加值7.03亿元,增长4.5%;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0%和12.0%。

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40.96亿元,增长12.2%;重工业实现增加值958.02亿元,增长18.1%。

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37.1:

62.9变为31.5:

68.5,重工业比重有所上升。

制造业增加值1342.25亿元,增长16.3%。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9.2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全年工业用电量200.30亿千瓦时,增长6.4%。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

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9.66亿元,比上年增长34.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4.9%,比年初提高1.04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品产量大部分保持增长。

主要工业品产量

  工业经济效益增长较快。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94.08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实现利润和利税分别为347.69亿元和503.71亿元,分别增长34.8%和33.6%。

全市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812户,增加260户。

其中利税过亿元企业57户,增加20户。

应收帐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比重为20.54%,下降0.5个百分点。

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为4.23次,与上年基本持平。

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363.61%。

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由2007年的140.1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47.69亿元,年均增长25.5%;利税由2007年的214.9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03.71亿元,年均增长23.7%。

装备制造业发展良好。

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41.20亿元,增长18.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0.09亿元,增长33.6%;实现利润84.77亿元,增长39.4%;实现利税123.30亿元,增长37.6%。

  非公有制工业发展较快。

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2024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8.6%,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实现增加值108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23.27亿元,增长34.0%;实现利润334.66亿元,增长35.9%;实现利税481.36亿元,增长34.8%。

其中,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49.87亿元,增长22.0%。

  五大产业基地建设进展平稳。

五大产业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92.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利润225.53亿元,增长31.36%;利税326.98亿元,增长30.5%。

“4455”工程运行良好。

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0.42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利税139.89亿元,增长35.7%。

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87亿元,增长30.0%;利税34.13亿元,增长43.8%。

五大民营特色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8.32亿元,增长37.9%;利税68.56亿元,增长38.8%。

50户重点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88.15亿元,增长29.5%;利润169.91亿元,增长32.1%;利税247.24亿元,增长29.9%。

建筑业生产效益增速加快。

全市拥有三级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01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利税4.7亿元,增长20.8%。

其中,全市建筑业企业承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81.08万平方米,增长30.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46.20万平方米,增长6.1%;完成工程竣工产值68.15亿元,增长26.2%。

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18.72万元/人,比上年增加2.68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张。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其中,城镇投资完成775.89亿元,增长42.5%;农村投资完成174.33亿元,增长45.1%。

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由2007年的414.19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1041.11亿元,年均增长25.9%。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1.0:

77.3:

21.8调整为1.9:

71.2:

26.9。

其中,服务业投资280.33亿元,比上年增长78.8%,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5.1个百分点。

投资发展方式进一步改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34.2%、29.8%。

  房地产市场运行良好。

房地产开发投资90.89亿元,比上年增长61.0%;占全部投资比重8.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房屋销售面积272.03万平方米,增长12.2%。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52.07亿元,增长19.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7.93亿元,增长5.3%。

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2007年的323.62亿元提升到2011年的630.00亿元,年均增长18.2%。

  城镇市场更趋旺盛。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零售额44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乡村市场零售额180.69亿元,增长13.1%;城镇市场增幅高于乡村市场6.1个百分点。

  消费热点增势强劲。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日用品类增长70.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65.0%,金银珠宝类增长64.3%,煤炭及制品类增长47.7%,粮油、食品类增长46.0%,五金、电料类增长43.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5.2%,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37.3%。

  对外贸易增长较快。

全年进出口总值56.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7%。

其中,出口18.75亿美元,增长45.4%;进口37.79亿美元,增长56.6%。

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5个,比上年增加6个;实际利用外资8001万美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

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1.47亿吨,比上年增长4.6%;货运周转量378.54亿吨公里,增长5.8%。

公路客运量8726万人,增长3.4%;客运周转量48.19亿人公里,增长2.4%。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491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5公里,一级公路460公里。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

全市邮政业务总量2.90亿元。

函件4108万件。

完成电信业务收入22.86亿元,增长10.2%。

年末电话交换机容量567.1万门。

全市固定电话用户71.05万户,其中市话28.77万户,农话42.28万户;全市移动电话用户353.78万户,增长12.1%。

计算机互联网用户45.51万户,增长27.8%。

  旅游业发展迅速。

实现旅游总收入64.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4%。

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118万美元,增长34.0%;国内旅游收入62.9亿元,增长25.4%。

接待入境游客4.51万人次,增长27.9%;接待国内游客1057万人次,增长21.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

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6.56亿元,增长37.0%。

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6.70亿元,增长7.2%;地税部门完成45.33亿元,增长30.3%;财政部门完成34.54亿元,增长71.5%。

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73.47亿元,增长20.0%。

其中,教育、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38.5%、30.7%、29.5%和24.8%。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58.10亿元,比年初增加额同比少增33.39亿元。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44.14亿元,多增8.00亿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47.11亿元,少增18.96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720.60亿元,多增13.10亿元;中长期贷款309.29亿元,少增41.78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实现保费收入40.92亿元,比上年增长7.9%。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64亿元,增长12.2%;人身险保费收入27.28亿元,增长5.9%。

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8.72亿元,增长17.9%。

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6.11亿元,增长33.1%;人身险给付金额2.61亿元,下降6.9%。

赔付率为21.3%。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硕果累累。

2011年,全市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7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5项,省级53项,市级95项。

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取得重要科研成果217项,其中获省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

全年专利申请1796件,其中发明专利406件;专利授权129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0件。

  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各类高等学校蓬勃发展,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高级工程职工学校新校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取得显著成效。

全市高等学校在校生5.59万人;普通中学201所,招生9.48万人,在校生28.01万人;小学788所,招生7.76万人,在校生43.10万人。

义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连续四年实现100%。

  文化出版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

全市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不断增强文化服务能力,围绕建党90周年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其中“颂歌献给党”大型红歌合唱比赛在全市产生较大影响。

全市拥有博物馆9个,图书馆8个,文化事业机构188个,影剧院7个。

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7个,艺术表演团体人数289人。

艺术创作日益繁荣。

聊城市杂技团创演的《飞叉》等节目在全国杂技比赛中多次获得大奖。

市京剧院排演的《天良》等入选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艺术节优秀节目奖。

全年共出版各类图书24种、报纸20种、杂志17种。

有线电视用户83.6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0.82万户。

  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和乡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各级医疗服务条件和就医环境进一步改善。

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人均筹资额250元。

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95所,其中医院200所;拥有床位1.97万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2.13万人,其中医生0.81万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我市参加山东省锦标赛举重、摔跤、柔道等11大项,获得8个第一名、9个第二名、17个第三名,其他名次65个。

成功承办了“体育彩票杯”2011年山东省柔道冠军赛,来自全省各市共48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我市代表队取得2金、1银、6铜。

全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成功举办聊城市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全年共建设农村健身工程189处、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13个、城市社区健身苑14处,在人民公园修建了2块高档塑胶围网灯光篮球场。

体育彩票全年总销量2.64亿元,比上年增长84.4%。

  九、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加快推进。

古城保护与改造扎实推进,中华水上古城已初具规模,徒骇河清淤工程基本完工,火车站改造和8条城区道路拓宽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完工。

全市新增廉租住房补贴708户,新开工廉租住房446套、经济适用房1658套、公共租赁房3273套,棚户区改造货币补偿及安置房建设11308套,农村危房改造2.3万户。

继国家优秀旅游城、双拥模范城之后,聊城市又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国家园林城工作已通过现场考核验收,“五城同创”任务圆满完成。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截止到2011年,全市建成4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东昌府区、东阿县、莘县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临清市、阳谷县、茌平县、高唐县、冠县创建成为省级生态示范区。

水质环境不断改善。

徒骇河、马颊河和卫运河等全市主要河流实现了“有水就有鱼”的水质改善目标。

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稳步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顺利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04.22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307.15万人,女性人口297.07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49元,比上年增长15.4%;人均生活费支出13847元,增长8.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6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35元,增长21.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53元,增长28.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7平方米。

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2401元增至2011年的206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4501元增至2011年的7735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3.6%和14.5%。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1年,全市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45.58亿元,比上年增长38.7%。

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36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6.03亿元,发放养老金14.91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8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1.4亿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2万人,养老保险费收入6.5亿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1.5万人,征缴基本医疗保险费9.5亿元,支付医疗保险待遇7.3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8.4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0.99亿元,发放失业保险金0.46亿元。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快报数)。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电信业务收入为电信公司、铁通公司、联通公司和移动公司业务收入之和。

相关统计指标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核算遵循“在地原则”。

所谓在地原则,是指不论生产者隶属哪个国家(地区),只要在本国(地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生产成果都计入本国(地区)生产总值。

GDP的生产者是“常住单位”。

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常住单位既包括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也包括居民个人。

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在一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活动场所;2、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3、经济活动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

根据这一界定,在中国的外企属于中国的常住单位,它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包括在我国的GDP中。

但是,各国的驻华使馆,由于它们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就不属于中国的常住单位。

GDP以价值形式表示。

各种产品与服务千差万别,无法直接相加,只有使用货币价值形式才能统一量化。

GDP核算的是“最终的”产品和服务。

从实物运动角度看,生产活动的结果可以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两类。

中间产品就是本期生产出来,并在本期再次投入生产活动,作为原材料、燃料、动力、辅助材料的产品;最终产品则是指本期生产,本期不再加工,可供社会最总消费、使用或者库存的产品。

  GDP的局限性:

一是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

二是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三是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四是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GDP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各国政府最为关注的统计指标,也是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一些重要国际机构,确定有关义务、权利及利益分配的重要依据。

我国将GDP作为衡量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指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新创造的产品(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方法。

用公式表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收入法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工业增加值分两部分统计,分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根据规模以上工业逐级上报数据的汇总资料,利用分行业增加值率进行计算,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根据抽样调查推算的资料,利用分行业增加值率进行测算。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指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它等于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加上营业外净收入再加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利税总额指企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利润总额之和。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社会商品供给和有支付能力的商品需求的规模所决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二是售给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服务性消费,只包括商品性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主要用于反映全社会实物商品的非生产方面消费情况,即从商品流通环节入手,观察进入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公共消费的商品变化情况,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经济统计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物质条件。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城镇区域内的建设项目投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农村非农户投资和农户投资。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采用全面统计报表的方法取得调查数据,农村农户投资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取得数据。

  城镇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