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水资源公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479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水资源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贵州省水资源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贵州省水资源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贵州省水资源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贵州省水资源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水资源公报.docx

《贵州省水资源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水资源公报.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水资源公报.docx

贵州省水资源公报

目 录     Contents   

概述 

水资源量 

水资源质量 

蓄水动态 

水资源利用 

重要水事 

一、概述

   2007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160.0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2043.514亿立方米,属平水年份。

   全省水资源总量1054.622亿立方米,比常年减少0.7%。

入境水量128.340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138.253亿立方米。

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59.8649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649立方米。

   2007年末,全省水利工程蓄水量150.671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蓄46.8916亿立方米。

   全省供水量98.025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924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91.33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6.2129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0.4823亿立方米。

全省用水量与供水量持平,其中生活用水13.3928亿立方米、生产用水84.6324亿立方米,耗水量44.7100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5616亿立方米。

   全省共评价6308千米河长,14座水库(供水水源地)。

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类标准的河段占55.85%、、水库(供水水源地)占78.57%。

 

 图1-1   贵州省行政区国土面积示意图

 

图1-2   贵州省水资源三级分区面积示意图

 

二、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7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160.0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2043.51立方米,比常年减少1.6%,比上年增加14.3%。

   

 

 

2007年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相比基本持平,降水量变化幅度在增加4.9~减少10.3%之间,降水量高值区和低值区与常年分布大体一致。

   行政分区中,黔西南州年降水量最大,为1335.1毫米,毕节地区最小,为1037.6毫米。

各行政区降水量除黔东南州偏枯外均与常年持平,黔东南州降水偏少幅度为10.3%。

其余与常年降水量持平的地区中,偏大最多的为黔西南州,增幅为4.9%,偏小最少的为黔南州、减幅为3.6%。

与上年相比,除黔东南州与黔南州与上年持平外,各行政区都有较大幅度增加,毕节市和六盘水市增加最多,为27.6%和24.1%。

水资源分区中,南盘江降水量最大,为1405.9毫米,金沙江石鼓以下干流最小,为892.7毫米。

降水量与常年相比,除柳江区偏小外,各分区均基本持平,柳江区区偏小幅度为10.9%。

其余与常年降水量持平的地区中北盘江区增加最多,为4.3%;柳江区外沅江浦市镇以上减少最多,达9.2%。

与上年相比,除柳江区比上年减少5.9%外,各区都有增加,乌江思南以下增加最多,为28.6%,红水河以下增加最少,为4.2%。

 

 

 

代表站汛期(5~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9.3%~85.7%,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2.9%~79.6%,多集中在4~7、5~8月。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07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054.62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598.6毫米,比常年减少0.7%。

   行政分区中,安顺市年径流深最大,为777.5毫米,毕节地区年径流深最小,为455.5毫米。

与常年相比,各地区丰、平、枯幅度各不相同。

其中,贵阳和安顺分别偏大达25.1%和15.9%;黔东南州偏小16.6%;其余市、州(地)与常年持平。

与上年相比,除黔东南州与上年持平外,其余地州都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增加最多的为贵阳市,为63.3%,增加最少的为铜仁市,为24.9%。

   

水资源分区中,沅江浦市镇以下年径流深最大,为1071.2毫米,金沙江石鼓以下干流年径流深最小,为312.8毫米。

与常年相比,各地区丰、平、枯幅度各不相同。

其中,红水河区偏大最多,达22.9%;偏小最多的是金沙江石鼓以下干流区,为21.4%。

与上年相比,除柳江区与上年持平外,其余各区都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增加最多的为乌江思南以上和宜宾至宜昌干流区和北盘江区,为54.8%和50.5%,增加最少的为赤水河区,为16.4%。

(三)地下水资源量

   2007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259.898亿m3,比常年偏小0.94%,比上年增加2.04%,其中长江流域片区为181.7808亿m3,珠江流域片区为78.1169亿m3。

 

 

 

 

(四)水资源总量

2007年,全省水资源总量1054.622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649m3。

水资源总量比上年减少2.4%,较多年平均值偏少23.3%。

 

2007年行政分区水资源量

单位:

亿立方米

行政分区

降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

人口(万人)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立方米/人)

其中含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贵阳市

91.677

56.461

14.091

56.461

359.82

1569

遵义市

331.218

163.472

41.48

163.472

749.67

2181

安顺市

120.901

72.054

14.351

72.054

267.36

2695

黔南州

311.939

178.142

35.91

178.142

391.4939

4550

黔东南州

336.164

160.214

45.789

160.214

446.91

3585

铜仁地区

220.532

126.954

29.759

126.954

403.56

3146

毕节地区

278.619

122.309

40.73

122.309

734.27

1666

六盘水市

128.117

53.594

13.548

53.594

306.09

1751

黔西南州

224.347

121.422

24.238

121.422

321.6248

3775

全省

2043.514

1054.622

259.898

1054.622

3980.7987

2649

 

 

2007年流域分区水资源量

单位:

亿立方米

流域分区

降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

人口(万人)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立方米/人)

其中含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石鼓以下干流

43.634

15.292

7.776

15.292

87.91

1740

赤水河

112.207

51.445

14.36

51.445

236.14961

2178

宜宾至宜昌干流

22.98

12.849

2.346

12.849

44.78436

2869

思南以上

563.042

288.572

83.375

288.572

1595.6791

1808

思南以下

194.657

97.521

20.203

97.521

422.68517

2307

沅江浦市镇以上

320.068

166.073

50.254

166.073

473.15976

3510

沅江浦市镇以下

20.964

16.453

3.467

16.453

33.144911

4964

长江流域

1277.553

648.205

181.781

648.205

2893.513

2240

南盘江区

107.568

56.429

11.323

56.429

160.29328

3520

北盘江区

274.588

136.893

29.191

136.893

451.8706

3029

红水河区

195.714

116.192

20.857

116.192

263.3057

4413

都柳江区

188.091

96.904

16.745

96.904

211.8162

4575

珠江流域

765.961

406.417

78.117

406.417

1087.2858

3738

全省

2043.514

1054.622

259.898

1054.622

3980.7987

2649

 

 

(五)出、入省境水量

2007年,全省入境水量为128.34亿立方米,出境水量为1138.253亿立方米,本省产水量为1009.912亿立方米,耗水量为44.710亿立方米。

长江流域入境水量为43.4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为659.44亿立方米,本区产水量为615.982亿立方米,耗水量为32.23亿立方米。

珠江流域入境水量为84.8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为478.81亿立方米,本区产水量为393.93亿立方米,耗水量为12.48亿立方米。

 

三 水资源质量

(一)河流水资源质量

2007年我省监测的主要河流共有41条,设置监测站点76个。

评价河长为6308km,其中属长江流域3880km,珠江流域2428km。

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用单指标评价法确定水质类别并以Ⅲ类地表水水质标准值为界限确定超标项目和河段。

评价代表值采用全年期、汛期、非汛期平均值,评价结果以河长表示。

1、水资源质量概况

(1)全年期水质概况 

监测、评价河长为6308km。

其中Ⅱ类水质的河长1491km,占总评价河长的23.6%;Ⅲ类水质的河长2032km,占总评价河长的32.2%;Ⅳ类水质的河长1820km,占总评价河长的28.8%;Ⅴ类水质的河长135km,占总评价河长的2.1%;劣Ⅴ类水质的河长830km,占总评价河长的13.1%。

类别构成见图3-1。

 

(2)汛期水质概况

汛期Ⅱ类水质的河长1491km,占总评价河长的23.6%;Ⅲ类水质的河长1598km,占总评价河长的25.3%;Ⅳ类水质的河长2585km,占总评价河长的41.0%;Ⅴ类水质的河长36km,占总评价河长的0.6%;劣Ⅴ类水质的河长598km,占总评价河长的9.48%。

类别构成见图3-2。

 

(3)非汛期水质概况

 

 

非汛期Ⅱ类水质的河长2550km,占总评价河长的40.4%;Ⅲ类水质的河长1091km,占总评价河长的17.3%;Ⅳ类水质的河长1798km,占总评价河长的28.5%;劣Ⅴ类水质的河长869km,占总评价河长的13.8%。

类别构成见图3-3。

2、主要河流水质状况

(1)赤水河:

全年期水质状况为Ⅳ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

(2)乌江:

全年期24.5%的监测评价河段为Ⅱ类水质,30.1%的河段为Ⅲ类水质,34.2%的河段为Ⅳ类水质,11.1%的河段为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铅、总磷。

(3)清水江:

全年期4.8%的监测评价河段为Ⅲ类水质,有20.7%的河段为Ⅳ类水质,有74.5%的河段为劣Ⅴ类水质。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氟化物。

(4)南盘江:

全年期为Ⅲ类水质。

(5)北盘江:

全年期为Ⅲ和Ⅳ类水质,分别是56.0%和44.0%。

(6)都柳江:

全年期为Ⅱ和Ⅳ类水质,分别是54.5%和45.5%,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

3、水资源三级分区水资源质量

1)金沙江石鼓以下干流:

总评价河长120km,全年期为Ⅳ类水质,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

     

2)赤水河:

总评价河长299km,全年期为Ⅳ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

3)宜宾至宜昌干流:

总评价河长56km,全年期为Ⅳ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

4)思南以上:

总评价河长1791km,全年期Ⅱ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25.4%,Ⅲ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24.4%,Ⅳ类水质占31.6%,Ⅴ类水质占5.5%,劣Ⅴ类水质占13.1%。

主要超标物质有铅、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粪大肠菌群等。

5)思南以下:

总评价河长500km,全年期Ⅲ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80.0%,Ⅳ类水质占20.0%。

6)沅江浦市镇以上:

总评价河长1056km,全年期Ⅱ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19.2%,Ⅲ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2.1%,Ⅳ类水质占31.6%,劣Ⅴ类水质占47.1%,主要超标物质有总磷、氟化物、氨氮等。

7)沅江浦市镇以下:

总评价河长88km,全年期为Ⅳ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

8)南盘江:

总评价河长552km,全年期Ⅲ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94.2%,劣Ⅴ类水质占5.8%,主要超标物质为氨氮。

9)北盘江:

总评价河长514km,全年期Ⅲ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54.7%,Ⅳ类水质占22.8%,Ⅴ类水质占7.0%,劣Ⅴ类水质占15.5%,主要超标物质有化学需氧量、氨氮等。

10)红水河:

总评价河长790km,全年期为Ⅱ和Ⅲ类水质,分别占总评价河长的65.8%、34.2%。

11)柳江:

总评价河长572km,全年期为Ⅱ类水质占占总评价河长的55.8%,Ⅲ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18.0%,Ⅳ类水质占26.2%,主要超标物质是粪大肠菌群。

水资源三级区全年期水质类别图见图3-4

4、各行政区水质状况

1)贵阳市:

总评价河长330km。

全年期Ⅱ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71.8%,劣Ⅴ类水质占28.2%,主要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

2)遵义市:

总评价河长955km。

全年期Ⅱ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11.6%,Ⅲ类水质占59.0%,Ⅳ类水质占24.8%,劣Ⅴ类水质占4.6%。

3)安顺市:

总评价河长477km。

全年期Ⅲ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54.5%,Ⅳ类水质占24.5%,Ⅴ类水质占7.5%,劣Ⅴ类水质占13.4%,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4)黔南州:

总评价河长1331km。

全年期Ⅱ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63.0%,Ⅲ类水质占20.1%,Ⅳ类水质占9.0%,劣Ⅴ类水质占7.9%,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氟化物、总磷。

5)黔东南州:

总评价河长850km。

全年期Ⅱ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24.0%,Ⅳ类水质占29.9%,劣Ⅴ类水质占46.1%,主要超标项目为粪大肠菌群、氟化物、总磷。

6)铜仁地区:

总评价河长644km。

全年期Ⅲ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16.3%,Ⅳ类水质占83.7%,主要污染物为总磷、粪大肠菌群。

7)毕节地区:

总评价河长746km。

全年期Ⅲ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22.5%,Ⅳ类水质占75.3%,劣Ⅴ类水质占2.2%,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粪大肠菌群。

8)六盘水市:

总评价河长453km。

全年期Ⅱ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23.6%,Ⅲ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32.9%,Ⅴ类水质占21.9%,劣Ⅴ类水质占21.6%,主要超标项目为铅、氨氮。

9)黔西南州:

总评价河长552km。

全年期Ⅲ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的94.2%,劣Ⅴ类水质占5.8%,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

各市、州、地全年期水质类别图见图3-5

(二)主要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2007年对全省66个水功能区的监测结果表明:

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有20个,达标率为30.3%。

其中保护区4个,1个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达标率为25.0%;保留区21个,9个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达标率为42.9%;缓冲区14个,5个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达标率为35.7%;开发利用区(工业、农业、饮用水源区、景观娱乐区等)27个,达到水质目标的6个,达标率为为22.2%。

详见图3-6。

 

(三)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

供水水源地的监测,主要是对我省9个市、州(地)行政首府所在城市的以地表水为主的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监测评价:

全年监测12次,总氮指标不参加评价,按每月水质合格次数统计其合格率,其结果是:

贵阳市阿哈水库取水点全年合格率为100%;红枫湖西郊水厂取水点合格率为16.67%,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和氟化物;百花湖贵铝提水站合格率为58.33%,超标项目为总磷;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北郊水库取水点、安顺市西秀区普定水库、凯里市金泉湖水厂、六盘水窑上水库、玉舍水库、兴义市兴西湖取水点取水点、都匀市茶园水库取水点合格率均达到100%;毕节市倒天河、利民水库取水点合格率分别是91.67%和100%;、铜仁市的大江取水点合格率均达到66.7%,、小江取水点合格率达到83.33%,主要超标项目为粪大肠菌群。

(四)水库富营养化状况

2007年全省监测14座水库,其富营养化程度分别是:

红枫、百花、乌江渡水库中度富营养化;窑上、玉舍水库轻度富营养化;阿哈、北郊、南郊、利民、倒天河、普定、里禾、茶园、兴西湖水库为中营养。

(五)省界河流水资源质量

在全省河流设置5个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监测站,它们分别是:

赤水河涟鱼溪(贵州—四川)、綦江上源松坎(贵州—重庆)、锦江芦家洞(贵州—湖南)、蒙江雷公滩(贵州—广西)、都柳江石灰厂(贵州—广西)。

雷公滩全年期、汛期、非汛期三个时段均为Ⅱ类水质;涟鱼溪、芦家洞、石灰厂3个监测断面三个时段均为Ⅳ类水质,为粪大肠菌群超标;松坎断面全年期、汛期为Ⅳ类水质,非汛期为Ⅲ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粪大肠菌群。

 

 (六)河流泥沙

贵州省河流含沙量主要来自流域面上的泥沙侵蚀,它与暴雨强度、地形、土壤、植被、地质以及土地利用情况有关,每年的第一、二场暴雨洪水或久旱后的暴雨洪水河流含沙量较大;年内含沙量在5~9月较大,1~4月和10~12月较小。

2007年全省输沙量为6080万t,平均含沙量0.754kg/m3,平均输沙模数为345t/km2;其中长江流域输沙量为4162万t,平均含沙量为0.889kg/m3,平均输沙模数为360t/km2;珠江流域输沙量为1919万t,平均含沙量为0.568kg/m3,平均输沙模数为318t/km2。

(七)废污水排放量

经分析计算,全省工业、城镇生活废污水总排放量为28.0957亿t,其中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4.7735亿t,第二产业(含工业、建筑业)废水排放量为23.3222亿t。

2007年贵州省水资源分区河流泥沙特征值统计表

 

水资源分区

面积(km2)

年平均含沙量(kg/m3)

输沙模数(t/km2)

年输沙量(104t)

金沙江石鼓以下干流

4888

0.608

157

77

赤水河

11412

0.581

225

257

宜宾至宜昌干流

2390

0.63

225

53.8

乌江思南以上

51270

1.282

466

2389

乌江思南以下

15537

0.827

387

601

沅江浦市镇以上

28714

0.583

285

819

沅江浦市镇以下

1536

0.165

131

20.1

长江

115747

0.889

360

4162

南盘江

7651

0.876

536

410

北盘江

20982

1.307

567

1189

红水河

15978

0.217

128

205

柳江

15809

0.109

73

115

珠江

60420

0.568

318

1919

全省

176167

0.754

345

6080

 

 

 

四、蓄水动态

 

   对全省大、中型水库中有资料的45座水库蓄水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其中大型水库13座,年末蓄水量为146.0763m3,比上年末增蓄1.8525亿m3;中型水库32座,年末蓄水量为4.5953亿m3,比上年末增蓄0.34亿m3。

   其中,长江流域统计大型水库12座,中型水库25座,年末蓄水量为80.0682亿m3,比上年末蓄水量增蓄4.086亿m3;珠江流域统计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7座,年末蓄水量为70.6034亿m3,比上年末蓄水量减蓄1.8935亿m3。

 

2007年贵州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单位:

亿立方米

 水库类别

流域一级区名称

流域二级区名称

水库座数(座)

年初蓄水总量

年末蓄水总量

年蓄水变量

大 型

长江

乌江

9

56.8101

61.2263

4.4162

洞庭湖水系

3

16.1478

15.383

-0.7648

小计

12

72.9579

76.6093

3.6514

珠江

南北盘江

1

71.2659

69.467

-1.7989

小计

1

71.2659

69.467

-1.7989

合计

13

144.2238

146.0763

1.8525

中 型

长江

金沙江石鼓以下

 

 

 

 

宜宾至宜昌

2

0.0569

0.1262

0.0693

乌江

22

2.9649

3.3298

0.3649

洞庭湖水系

1

0.0025

0.0029

0.0004

小计

25

3.0243

3.4589

0.4346

珠江

南北盘江

5

1.0249

0.9974

-0.0276

红柳江

2

0.206

0.139

-0.067

小计

7

1.2309

1.1364

-0.0946

合计

32

4.2552

4.5953

0.34

全省(区、市)

45

148.479

150.6716

2.1925

 

五水资源利用(供、用、耗、排水量)

(一)供水量

全省总供水量为98.0252亿m3,以地表水供水为主,约占总供水量的93.17%。

在地表水供水中,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分别为34.2925亿m3、33.1054亿m3、11.3655亿m3,人工载运水量12.4685亿m3。

跨流域调水0.098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6.2129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0.4823亿m3。

长江流域总供水量为72.0516亿m3,珠江流域总供水量为25.9736亿m3。

 

(二)用水量

   全省总用水量为98.0252亿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为48.2667亿m3,占总用水量的49.24%;林牧渔畜用水量为4.5732亿m3,约占总用水量的4.67%;工业用水量为31.7925亿m3,占总用水量的32.43%;城镇公共用水量为0.8424亿m3,占总用水量的0.86%;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1.9888亿m3,占总用水量的12.23%;生态环境用水量为0.5616亿m3,占总用水量的0.57%。

 

 

 

 

 

 

 

 

 

 

(三)2007年用水指标

全省平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03m3/亩;平均生活用水量:

城镇170L/人·日,农村56L/人·日;大小牲畜用水综合定额30L/头·日。

(四)耗水量

全省总耗水量为43.5211亿m3。

其中水田平均耗水率55%,水浇地平均耗水率86.5%,农业灌溉耗水量为27.2858亿m3;林牧渔畜平均耗水率77.8%,耗水量为3.7037亿m3;工业平均耗水率15.8%,耗水量为4.5840亿m3;城镇公共用水耗水率为80%,耗水量为0.6739亿m3;城镇居民生活平均耗水率为15%,农村居民生活平均耗水率为88.3%,城乡居民生活耗水量为6.4683亿m3;生态环境耗水率为80%,耗水量为0.4493亿m3。

 (五)水资源利用简析

2007年为平水年份,降水量比常年偏小1.6%,比上一年增加14.3%,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偏小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