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403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封前

2019江苏省高考压轴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

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附加题40分,延时3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用书写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语文试题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的▲绝不会一帆风顺,难免还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

对此,我们要有充分认识,并时刻做好准备。

一旦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知道哪天就会被人

▲。

这样严酷的现实,中国企业必须时时警醒。

A.历程骚扰一网打尽

B.进程掣肘釜底抽薪

C.历程骚扰釜底抽薪

D.进程掣肘一网打尽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梳理中外社会文明史就能发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

去日本旅游的人,往往会感慨其公共文明:

▲。

▲,▲。

▲,▲。

①什么是现代社会的“勿以恶小而为之”,法律写得明明白白

②以至日本媒体写社论提醒国民要尊重对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礼仪

③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不留一片垃圾的体育赛场、井然有序的公共场所等

④究其源头,1948年出台的《轻犯罪法》功不可没

⑤即便如此,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的不

文明现象

A.③②④⑤①B.⑤③①②④C.⑤③②④①D.③④①⑤②

3.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A.①③②④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

4.下面是某市对三类人员使用微信情况的调查统计表

表一:

使用微信时间

每周使用微信时间

在校大学生

上班族

退休人员

13.5小时

7小时

5.5小时

表二:

使用微信主要目的

主要目的排名

 

在校大学生

上班族

退休人员

1

聊天

刷朋友圈

阅读

2

刷朋友圈

阅读

聊天

3

抢红包

聊天

刷朋友圈

4

阅读

抢红包

抢红包

对上面图表蕴含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调查的三类人员中,在校大学生使用微信时间远超上班族和退休人员。

B.相较于在校大学生,上班族和退休人员更经常利用微信的阅读功能。

C.微信使用频率高,使用者已经产生依赖,严重影响使用者的学习和生活。

D.建议微信使用者,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不要沉迷于微信的社交娱乐功能。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放翁家训(节选)

陆游

吾生平未尝害人。

人之害吾者,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谨避之,可也。

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

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

吾虽悔己不可追,以吾为戒,可也。

祸有不可避者,避之得祸弥甚。

既不能隐而仕,小则谴斥大则死,自是其分,若苟逃谴斥而奉承上官,则奉承之祸不止失官,苟逃死而丧失臣节,则失节之祸不止丧身。

人自有懦而不能蹈祸难者,固不可强。

惟当躬耕,绝仕进,则去祸自远。

风俗方日坏,可忧者非一事,吾幸老且死矣,若使未遽死,亦决不复出仕,惟顾念子孙,不能无老妪态。

吾家本农也,复能为农,策之上也。

杜门穷经,不应举,不求仕,策之中也。

安于小官,不慕荣达,策之下也。

舍此三者,则无策矣。

汝辈今日闻吾此言,必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

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他人言也。

吾少年交游,多海内名辈,今多已零落。

后来佳士,不以衰钝见鄙,往往相从,虽未识面而无定交者亦众,恨无由遍识之耳。

又有道途一见,心赏其人,未暇从容,旋即乖隔。

今既屏居不出,遂不复有邂逅之期,吾于世间万事,悉不贮怀,独此未能无遗恨耳。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中:

造谣中伤

B.杜门穷经,不应举杜:

堵塞

C.不以衰钝见鄙鄙:

轻视

D.勿令与浮薄者游处游:

交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陆游认为大多情有可原,不必去怨恨,但要注意避开这类人,不再与之交往。

B.人的天性中都有懦弱的一面,面对灾祸时便不能以强者姿态同命运抗争。

于是,厮守田园成为唯一选择。

C.面对日益败坏的世风,陆游反复叮嘱子孙以务农为上策,即使不得不踏入仕途,也要不慕荣华,不失臣节。

D.才气过人的年轻人最容易变坏。

作父兄的一定要勤加检查约束,督促其读圣贤之书,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行。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

(5分)

▲▲

(2)又有道途一见,心赏其人,未暇从容,旋即乖隔。

(5分)

▲▲

8.陆游是从哪几个方面训诫子孙的?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分)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9~10题(11分)

江月

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9.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5分)

▲▲

10.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6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4)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6)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8)血沃中原肥劲草,________________。

(鲁迅《无题》)

五、现代文阅读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把你的脚捆起来

苏童

一鸣几乎走遍了中国。

他的青春时光就像无数箭头标向这里、那里,他要到这里去,他又要到那里去。

一鸣的父亲是这么批评儿子的:

中国那么大,你每个地方都要去吗?

在家里呆着你就会死吗?

就会死吗?

我没说呆在家里就会死,我不过是想去看看洞庭湖。

一鸣说,你发那么大火干什么?

我已经在家呆了二十多天了,我没去过洞庭湖,我一定要去一次洞庭湖。

一鸣很少去正视父亲的脸和眼睛,他认为这是一种减少冲突和口角的好办法。

一鸣也很少想起父亲,但是在开往邵阳的火车上一鸣做了一个梦,他在梦中感到了某种危险,他看见父亲在身后摸索着什么,摸出了一条绳子,他听见了父亲的声音:

我要把你的脚捆起来,把你的脚捆起来,捆起来。

一鸣的双脚乱踢乱蹬了一番。

后来一鸣和美丽的修兰恋爱了。

一鸣记得他第一次向父亲出示修兰的照片时,父亲的眼光近乎审视一个危险的罪犯。

我们就要结婚了,一鸣说。

结婚?

刚刚认识就要结婚?

父亲怔了一会儿,突然有点忸怩起来,结婚当然好,不过我还没有准备,什么准备都没有呢。

不用你准备,我们当然是旅行结婚。

一鸣说,是我结婚,要你准备干什么?

我猜到你们会旅行结婚。

父亲皱起了眉头,他的双手不安地揉着膝盖,而他的目光也沉下去,凝视儿子的腿,儿子的脚,父亲的手轻轻拍着膝头,我是说你们旅行回来,结婚,总得办一办,总不能弄得偷偷摸摸的吧?

我和修兰都不喜欢这一套。

一鸣挥了挥手说,修兰家在厦门,就在海滨,我喜欢那地方,也许结了婚就住那儿了。

一鸣记得父亲就是这时候开始沉默的,父亲盯着他的脚,一鸣觉得他的双脚脚背似乎被乱针刺着,他就来回挪移着他的脚。

他听见父亲的呼吸声很急促,父亲的手伸到桌上摸索着什么,一鸣冲过去抓过小药瓶,把高血压药片塞进父亲的嘴里,但父亲把药片又吐出来了,与此同时他的手继续在桌上摸索着,一鸣听清了父亲的嘟囔声,他在说,绳子,绳子,绳子呢?

绳子?

一鸣突然想起了他在去洞庭湖的旅途上做的那个梦,他说,你真的想找绳子?

你真的想把我的脚捆起来?

父亲的神情恍然若梦,他慢慢地开始安静下来,不,谁说我要绳子?

父亲终于摇了摇头,我的血压太高了,我老了,谁捆谁还不知道呢。

新婚旅行的目的地是一鸣以前想去而未去的西双版纳森林。

就在他们离开厦门登上火车的时候,一封加急电报送到了修兰的家中,内容恰恰是所有人最害怕的那种:

父病危,速归。

修兰的母亲拿着电报冲进站台时,火车已经远去,她只好返身来到邮局给一鸣家里回了份电报,言简意赅:

一鸣已在途中。

一鸣不知道父亲的事情,也不知道父亲在脑溢血的情况下又转危为安了。

一个月后一鸣回到家中,看见家里的每扇门窗都贴着双喜剪纸,所有的墙壁都粉刷过了,所有的旧家具都油漆过了,而新家具都在一鸣的房间里摆放得有条不紊。

一鸣的两个妹妹都在家里忙碌着,她们用谴责的眼神扫视着一鸣和他的行囊,一鸣觉得家里的气氛有点异样,他推开父亲的房门,看见父亲坐在床上,父亲枯瘦的脸上有一种灿烂的微笑一掠而过。

你还是回来了,父亲说,你还知道有个家。

你又病了吗?

一鸣走近父亲的床边。

什么叫又病了?

好像我老在给你添麻烦?

父亲表情又归于漠然,他说,天有不测风云,可我这里什么都安排好的,不会给你添麻烦。

一鸣后来从妹妹手里接过了那封电报。

一鸣已在途中。

他念出了声音。

一鸣念那封电报时觉得那六个字像六颗钉子钉在心上。

一鸣的妹妹说,你把电报撕了吧,别让父亲看见它,他一看见它就伤心。

我把它收起来。

一鸣说着小心地折叠好那份电报,把它塞进了衬衣口袋,然后他站在父亲的房门口沉默了很久。

后来,一鸣成了他父亲的好儿子。

一天,一鸣看见父亲的脚后跟在地上磨蹭着,他听见父亲说,鞋底下沾着什么东西?

一鸣蹲下来看父亲的鞋底,果然沾着东西,是一张皱巴巴的纸。

是什么纸?

上面写着什么字?

父亲说着把膝盖慢慢抬高,右手慢慢地伸向鞋底。

父亲戴上了老花眼镜凑近了那张纸,是份电报,父亲说,我想起来了,是那份电报,说你已经走了,走了。

一鸣已在途中。

一鸣也已经看清了那份电报,他觉得奇怪的是它早被藏起来了,什么时候掉到了地上?

但一鸣来不及细想了,他看见父亲的手指突然松开了那份电报纸,父亲的身体突然歪倒在他的臂弯里。

一鸣的父亲最后死在一鸣的怀抱里。

一鸣梦见父亲的亡灵,父亲的亡灵年轻而健壮,他抓着一根绳子朝一鸣走过来,他说,别害怕,儿子,现在我要把你的脚捆起来。

(节选自苏童《蝴蝶与棋》,有删改)

12.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着力刻画了父子之间的情感冲突,一鸣对父亲的情感经历了从抵触到愧疚到理解的变化,看到那份六个字的电报是其情感变化的契机。

B.“父亲枯瘦的脸上有一种灿烂的微笑一掠而过”,表明父亲对一鸣的归来感到由衷的高兴,但随后的语言和表情变化则说明他恢复了对儿子的一贯态度。

C.“一鸣成了他父亲的好儿子”这一情节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水到渠成。

这也代表着这一对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完全消解了。

D.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设置了伏笔:

“我的血压太高了”“父亲在脑溢血的情况下又转危为安了”“他一看见它就伤心”等处为父亲的死埋下了伏笔。

13.文章画线句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请简要分析。

(6分)

(1)他的双手不安地揉着膝盖

▲▲

(2)我老了,谁捆谁还不知道呢

▲▲

14.文章以“把你的脚捆起来”为题,请探究其丰富意蕴。

(6分)

▲▲

六、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一“签”障目不见经典

党云峰

①很多文学经典最近被贴上“毁三观”的标签:

《红楼梦》写的是“富N代的爱恨情仇”,《包法利夫人》写的是“爱慕虚荣的白富美”,……经过岁月淘洗的经典怎么就变成“毁三观”的作品了呢?

②标签可能彰显特质,更可能是偏见障目。

它会使人无视作品内在价值,缺乏深入了解的动力。

作品是作家无声的申辩。

包法利夫人自杀是时代的悲剧,福楼拜揭露了造成悲剧的各种因素,这种对个人、社会的批判不是“爱慕虚荣”的标签所能囊括的。

有学者指出:

“福楼拜这部作品的实质是道德的,健康的。

我们见到了邪恶,但没有被它所感染。

③人需要审视自身的存在状况,而文学正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

文学的世界里不是简单呈现好人坏人的对立,那里只有人的棱镜,作家没有站在道德的彼岸。

作品中的人物德行有亏就是“毁三观”?

难道高大全就好?

好的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展现其复杂性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触及道德的边界,对逾矩、背德、困境的描绘同时也是对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呈现。

文学以不同于科学的方式揭示出生活中某一事件的普遍性,披露生活本质的一棱一面,都是意义生成的基石。

文学作品中关于人性的剖析,对读者有着重要的警醒、借鉴意义。

文学作品在时间的链条上点亮智慧,让读者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和生命的可能性,在心灵的对话中,用艺术形象去涵养、发展、健全人格,让世界在人们的心中不再模糊,让读者心理成长。

从《俄狄浦斯王》到纪德的《背德者》,其中的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引发读者共鸣、反思,最终产生心灵的净化,正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

④文学的文献价值在于它是时代的纪念碑,《红楼梦》中的时代风云、《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世态人情,都是作品得以成为世界经典的过硬理由。

文学再现生活,也造就生活;既照亮远方,也照亮深渊。

文学中建基于大地的世界,经由读者得以呈现。

当作者与读者在心境碰撞中生成意境,作品对读者敞开了,读者因简化而遮蔽的行为是对作品的不尊重。

读者的评判应该是理性的质疑,从更高更广的维度审视作品、自我、生活、时代,而不是贴标签。

只顾贴标签,却不顾人性、生活的复杂是有失偏颇的。

⑤现实主义文学特别关注人的生存困境:

悖谬、失落、迷茫……现实主义展现着人的个性、共性、复杂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呈现的正是从揭示社会谬误案例到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心路历程。

在“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时代背景下,更要在时代现场秉笔直书。

正如加缪所说,写作“是为了使人们至少能回忆起这些人都是不公平和暴力的牺牲品,如实地告诉人们他在这场灾难中所学到的东西,并告诉人们:

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

(有删改)

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标签”会导致解读的简化、遮蔽,是不尊重作品的表现,读者常因此而缺乏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在动力。

B.有责任的作家无所谓道德立场,他应该真实地呈现人物的逾矩、背德、困境,从而警醒读者,促其反思。

C.一部文学经典,塑造的人物形象有着丰富的复杂性,反映了时代风云、世态人情,它的意义和价值超越读者而存在。

D.只有同时具有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并能引发读者共鸣、带来反思,最终使心灵净化的文学作品,才有文学价值。

16.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红楼梦》《包法利夫人》等作品为例,指出许多经典被贴“毁三观”标签的现象,引出话题,开启下文的分析论证。

B.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了文学与科学的差异,前者通过现象披露生活本质,从而生成意义,实现文学的价值。

C.文章指出文学的文献价值在于它再现了一个时代,并以中西方文学经典为例,证明这是作品得以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

D.文章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特别关注人的生存困境,创作者要在时代的现场秉笔直书,作者引用加缪的话加以论证。

17.请结合文章,探究“标签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材料一:

  一个时期以来,互联网行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口”,激活了各种生产要素,助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然而,在市场竞争逻辑下,互联网大数据领域无序竞争态势也日益凸显。

不健康的“网络丛林生态”既制约了中小微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动力,又侵蚀了消费者的用户选择、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正当诉求。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如果说野蛮生长是互联网发展早期不可避免的阶段性特征,那么当信息化发展进入到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建立兼顾各个利益攸关方的“共生生态”已经成为互联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迫切需要按照尊重监管管理、加强行业管理、完善自身管理、探索共生管理的思路,建设大数据治理体系,建立良性发展的“共生生态”,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创造尊重价值、鼓励创新、共生共享的良性互联网生态格局。

(摘编自钟超《大数据时代呼唤共生生态》,《光明日报》2018年05月29日)

材料二:

现在,贵州一带产出的云雾大米,用微信扫码,大米的产地、规格、保质期、加工日期、储藏条件、单价等一览无遗。

在“扶贫云”系统上点击“开始帮扶”,帮扶对象的姓名、可销售量、已售量、可增收额、当前增收额等指标一清二楚。

在打通数据壁垒上,贵州联通了扶贫、公安、医疗等17个部门的相关数据,让碎片化数据“牵手”“共享”“交换”,使扶贫信息在阳光下运行,把真正的贫困人口筛选出来,实现了精准化识别;在管理上,“扶贫云”也是全省扶贫工作的综合考核平台,可以实现对扶贫项目资金全流程覆盖、数据全记录。

目前,“扶贫云”已经统计监管了全省15万多个扶贫相关项目,涉及监管资金364亿余元。

(摘编自黄浩《撕掉贫困标签,贵州用大数据打通扶贫“经络”》,新华网2018年5月29日)

材料三:

近年来,贵州省用心培植“智慧树”、用力深挖“钻石矿”,大数据从无到有、逐步趋优,成为贵州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重要战略引擎。

据悉,因为大数据红利,贵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黔进”,贵漂、创客在贵阳遍地开花。

几年前播下的大数据“种子”,正逐渐成长为生机勃勃的“智慧树”。

通过开放一批政府数据,贵州这一中部欠发达地区,逐步培育出了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交融汇聚的完整生态。

在贵阳市数据开放平台,普通老百姓可以找到日常最为关心的民生数据;企业能够从平台发布的气象、环境、企业、信用等各行各业的实时数据,发现商机,创新商业模式;政府则通过释放数据红利,促进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市场需求反馈,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勇立潮头抢先机、干在实处走前列”,政府主动作为、大胆创新,让各方都能共享大数据红利。

展望未来,“中国数谷”将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给出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贵州样本”。

(摘编自余甜甜《聚焦“中国数谷”:

政府主动作为共享大数据红利——解码贵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中国网信网2018年5月29日)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行业能激活生产要素,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但是目前由于无序竞争,已经侵蚀了消费者的正当诉求,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阻力。

B.野蛮生长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是难以避免的,随着信息化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大数据治理体系,创造良性互联网生态格局。

C.贵州打通数据壁垒,联通扶贫、公安、医疗等17个部门进行“共享”“交换”,统计监管了全省15万多个扶贫相关项目,涉及监管资金364亿余元。

D.贵阳的数据开放平台给百姓带来了方便,给商家提供了商机,促使政府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政绩的同时,也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设大数据治理体系,建立良性互联网生态格局,需要尊重监管管理、加强行业管理、完善自身管理、探索共生管理。

B.贵州建立大数据监管体系,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实现对扶贫项目资金的全流程覆盖、数据全纪录,能够确保扶贫资金合理使用。

C.贵州大数据从无到有,成为贵州后发赶超的重要引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贵阳发展,贵阳也成为青年人创业的乐园。

D.贵阳在利用大数据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方面,数据开放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数据开放又要求政府优化服务水平。

20.结合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政府在利用大数据上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6分)

▲▲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情,是人与人的情面与交情。

人情可贵,人情也可能是负担;有人说人情冷漠,但人情也自有温暖在……人情,蕴含人生百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文科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

梨园共尚吴音,花部曲文俚质,余独好之。

盖吴音①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

其《琵琶》《杀狗》《邯郸梦》十数本外,多男女猥亵,殊无足观。

花部②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

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

天既炎暑田事余闲群坐柳阴豆棚之下侈谭故事多不出花部所演。

(焦循《花部农谭》序有删改)

注:

①吴音:

特指发源于吴地的昆山腔。

 ②花部:

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

22.用“/”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4分)

23.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指的是的《窦娥冤》、的《汉宫秋》、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3分)

24.与花部比较,焦循认为吴音有哪些不足?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分)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边城》中,“得座碾坊”是指二老和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二老和翠翠的婚姻,其实二老心里只想撑个渡船。

B.《三国演义》中,周瑜猛然想起了火攻曹操,但曹操的营垒坚实,人马战船数量太多,又没有把握说服刘备联盟,于是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

C.《茶馆》中,裕泰茶馆主人无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底层人民只能卖儿女讨生活,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无法维持生计等,反映了旧中国的黑暗,康大力等人上西山暗示了旧中国的出路。

D.《哈姆莱特》中,老国王的鬼魂嘱咐哈姆莱特复仇时不可对王后有不利的图谋,只让她去受上天的裁决和内心的刺痛。

E.《风波》中,七斤的愚昧无知、七斤嫂的精明泼辣、八一嫂的古道热肠、九斤老太的固执保守、赵太爷的封建遗老形象在一条辫子掀起的风波中得以充分展示,小说以新近裹脚的六斤一瘸一拐地在土场上来往结尾,意味深长。

26.简答题(10分)

(1)简要概括《红楼梦》中海棠诗社结社的经过。

(5分)

▲▲

(2)《家》中有一段语言描写:

“我不走那条路。

我要做一个人,一个跟男人一样的人。

……我不走那条路,我要走新的路,我要走新的路。

”这段话中的“我”是谁?

“那条路”“新的路”各是一条怎样的路?

(5分)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7~29题。

近代以来,“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分道扬镳并逐渐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后,出现了许多尴尬。

检视分途后的中国文学史,不难发现:

“文学之文”的辉煌与“文学之文”的审美特质关系不大,那些受读者欢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