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复习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348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18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作文复习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中考作文复习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中考作文复习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中考作文复习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中考作文复习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复习法.docx

《中考作文复习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复习法.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作文复习法.docx

中考作文复习法

目录

1、作文开篇二十招……………………………………………3-4

2、凤头豹尾酿佳作……………………………………………5-6

3、好题如好茶…………………………………………………6-8

——浅谈话题作文拟题方法

4、作文的构思法…………………………………………………8

5、用好材料打造精品………………………………………9-14

——记叙文写作中材料运用的策略研究

6、锁定精彩……………………………………………………15-19

——浅谈中考作文制胜的秘诀

7、让作文变亮的技巧…………………………………………20-21

8、满分作文是怎样炼出来的…………………………………22-24

9、文采飞扬是语言,点子窍门不可少……………………25-28

——话题作文语言创新方法

10、给语言增添“亮丽”的色彩……………………………29-30

11、试析作文语言创新………………………………………31-32

12、名句——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33

13、让整句扮亮你的文章………………………………………34-35

14、让成语成为璀璨的明珠……………………………………36

15、话说排比……………………………………………………37

16、三招出彩……………………………………………………38-39

——文采思维及表达技巧训练分类例说

17、作文选材技巧例谈…………………………………………40-41

18、作文创新布局例说…………………………………………42-68

19、2005年中考满分作文亮点扫描…………………………69-73

20、2005年荆州市中考满分作文欣赏………………………74-76

21、2005年长沙市中考满分作文欣赏………………………77-79

22、2005年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选登………………………80

23、2005年安徽省中考佳作点评……………………………81-84

24、2005年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85-88

25、山东省2005年中考满分作文例文……………………89-90

26、2005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满分作文………………………91

27、2005年盐城市中考满分作文……………………………92-95

 

初中作文辅导

作文开篇二十招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曰:

“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

”意思是说写文章要特别注重开篇落笔之处,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涌现精华,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如洪。

明朝诗人谢榛也说:

“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同样强调了开篇应以爆竹骤响之势震彻全文。

可见。

文章的开头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考场作文更是如此。

如何利用开头在浩瀚文海中脱颖而出呢,现简略归纳出以下二十种方法,供参考: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

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

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

——《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

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同桌》

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她,长得真丑:

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

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

——《同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

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

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

——《同桌》

⑸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你……”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同桌》

⑹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

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

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

——《朋友》

⑺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睛,怎能使我忘怀?

——《朋友》

⑻名言指路,开宗明义

培根说过:

“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真可怜而永陷于孤独生活之人。

”他的话道出了朋友的重要。

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简直无法生存在世界上。

——《朋友》

⑼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

——《朋友》

⑽倒叙开头,吸引读者

当我们乘着离开国防教育学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泪水竟然在我的眼眶里打转。

难道是留恋吗?

是留恋那一段虽苦虽累但充满活力的生活,还是留恋那待人苛刻却真诚亲切的军人,我们的教官?

——《朋友》

⑾拨乱反正,拨云见日

有人说,淡泊就是看破红尘,看透一切,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虚伪的……这种看法是对淡泊的曲解。

如果我们翻一下词典就会明白,“淡泊”是不追求名利的意思……——《淡泊》

⑿泰山压顶,观点强现

目前,校园攀比之风肆虐,我认为这种风气确实需要刹一刹。

——《攀比风,可休矣》

⒀联想象征,奇妙无穷

一个梦,曾经在西方强盗的炮舰下埋葬,留下的是老一辈辛酸是泪珠不止的心痛和望眼欲穿的期盼作为见证。

伴随着流泪的长江长大的我们也就少年已尝愁滋味,踩着前辈留下的印证期待,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期待》

⒁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十月九日又到了,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六十年了。

从傍晚到子夜,静静地,一个人坐在窗前,任冷雨打着窗棂。

灯下一盆吊兰淡淡地涂抹一壁翠色书柜。

夜风荡起,身上微微泛起寒意。

想起了鲁迅先生,泪水就滑落下来。

⒂题记为冠,哲理为先

世间万物皆难逃自然辩证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孰喜孰忧,岂可一言以蔽之?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⒃博览群书,信手拈来

据说,在非洲的原野上,有一种食虫的花朵,色彩绚丽,芳香异常,许多飞虫抵御不了“诱惑”而葬身其中……——《抵御“诱惑”》

⒄抒发情感,以情动人

暮色中,几缕炊烟从农舍里袅袅升起。

我捧着一束栀子花,站在张老师的窗前。

张老师,您还是那样忙碌?

该歇歇了吧,今天是您的节日——教师节。

我带着我的收获来看您来了。

——《琐忆》

⒅以物喻人,含义深长

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一棵古老的树,虽然生命已到了最后一刻,但它仍然倔强的生长着。

在它的身旁,一棵小树正在抽出嫩嫩的芽。

老树的根枯了,它把生命的汁液输给了小树;老树的叶黄了,它把绿色的生命注入了小树。

老树历经沧桑,走完了它艰难的历程。

如今,小树刚刚抽枝吐叶,老树却离开了它……这正像外公离开了我,他来不及接受我对他的报答之情,就匆匆离开了我。

——《琐忆》

⒆解题铺陈,明示中心

责任,就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

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教师,有培养接班人的责任。

工人、农民、职员、商人……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在我们的社会里,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尽职尽责的人,他们组成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请允许我,从这道道美丽的风景画卷中撷取一幅动人的画面吧。

⒇设置矛盾,引人入胜

“我就不信,你在这个班生活了两年多,对这个集体就会没有一点感情?

……”这是今天早晨班主任陈老师对我说的话。

我望着陈老师愤怒的目光,委屈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心理说:

“陈老师,你误会了……我怎么能不爱我们的班级体呢?

凤头豹尾酿佳作

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又称凤头。

中考作文的开头尤其要充满吸引力。

这样的开头一般有以下几种:

1.起兴式 这种形式的开头往往充满诗意,能引起阅读者的兴趣。

如《人生因忙碌而精彩》的开头是这样的:

蜜蜂因忙碌于花丛之中而被人赞美,燕雀因忙碌于衔泥营巢而为人称道,人生同样因忙碌于理想追求而精彩纷呈。

主旨鲜明,能感染读者。

2.排比式 这种开头体现了流畅的文势,又能起到清晰地提挈下文的作用。

《忙的苦与乐》这样开头:

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人们在忙中穿行,慨叹着忙的苦与乐。

在我看来,忙的苦与乐渗透在生活的每一角落,忙的苦与乐考验着人们的品格灵性,忙的苦与乐昭示着时代的巨大变迁。

语句节奏明快,立意新颖,文意指向清晰可见。

3.名言警句式 这种形式的开头既增加了文章观点的可信度,也显现了文章语言的感染力。

如《张弛有度》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

南非总统曼德拉说过:

“张弛有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我欣赏这样有弹性的人生态度。

简洁明了,气势不同凡响。

4.直奔主题式 如果作者不擅长文采,那就尽量直奔主题。

如:

纷繁的社会,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忙”法;我要歌颂的“忙”,是为他人幸福而忙,为社会进步而忙!

不蔓不枝,主旨豁然明朗。

5.叙事引旨式 这种开头往往用于材料作文。

它的特点是,运用最简洁的语言叙述集中蕴涵主旨的故事内容,然后自然引出题旨。

如:

有两位修行僧在外云游,看见一位姑娘在水塘边踯躅。

水塘太大了,她无法越过,一位修行僧默默抱起那位姑娘,跨过了水塘。

晚上,另一位修行僧埋怨他说:

“你不该抱那位姑娘,这有损佛门形象。

”他平静地回答:

“哦,是那位姑娘吧?

我早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她吗?

故事的简叙与主旨的引出衔连自然。

显然,以上几种开头能鲜明集中地亮出中心,能激起阅读者的兴趣,对阅读全文有着明显的引导功能。

要写好这样的开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构思成熟,全文内容已了然于胸;第二,有较强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准确、简洁、生动,富有节奏感。

优美的乐章要有好的尾声,或余音袅袅,或震人心魄。

议论文的结尾能起到归纳全文、照应全篇、深化主旨的作用,并可以综合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段,使文章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回味无穷,又称豹尾。

这样的结尾,通常有以下几种:

1.名言归纳式 例如一位考生以“忙宜有度”为题,表达出“忙也应‘内紧外松’,切勿忙得疲于奔命,才能使合理的忙持之以恒”的主旨,颇有新意。

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古人云:

“引而不发,跃如也。

”让忙碌的人们在忙中反思,忙中积累,忙中锤炼,从而持久高效地忙,忙出一片璀璨夺目的天地!

作者以一句颇具哲理的古训,归纳全文,并拓展了文章的意蕴。

2.总结升华式 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作者这样结尾:

综上所述,忙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但是我们的忙应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保证生活的质量,人人都能忙出效率,忙出成果,从而带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作者将张弛之道的效果,由个人而延及国家、人民,使文意丰富深化,自然升华了主旨。

3.铺陈排比式 这样的结尾在内容上能照应前文,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深化主旨的作用,更兼语意亲切感人,语句富有节奏韵律,能使阅卷者击节称叹。

如:

忙碌的身影,也已为现代化建设加瓦添砖;

忙碌的身影,也曾让世界为你感动呐喊;

忙碌的身影,也向关怀你的人倾诉爱的呼唤!

作者有意将三个排比句独立成行,强化了结尾的意图,给阅卷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三种结尾形式常常互相兼容,使结尾的形式更为丰富。

显然,要写好结尾,作者必须有着全文脉络的强烈的整体感,有着深化中心、升华主旨的强烈意识,遣词造句要抒发饱满的激情,从而使结尾蕴含震撼力。

 

好题如好茶

——浅谈话题作文拟题方法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中一直采用的作文测试形式。

“自拟题目”则是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写作要求。

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可以让我们从中窥见人的精神面貌。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同学们把话题当题目,这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怎样教学生拟一个好的标题呢?

如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一、附加法

就是选取话题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补充成分,使之成为标题。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以一个词为话题的作文。

比如以“幸福”为话题:

《追求幸福》《追求幸福没有错》《体味幸福》《幸福是一种心情》、《幸福在哪里》《为了幸福而努力》等题目。

二、修辞法

1.比喻式

如《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准确而形象;《他们都选择了明月》,把“明月”比做“美好的心灵”。

《凤凰的选择》,借凤凰而自喻,表达了自己愿在中考落榜后的艰难历程中涅盘出新我的强烈愿望。

又如《灵魂美丑的试金石》《生命如花》《放飞灵感的白鹤》《拾起那一枚贝壳》《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等,这样拟题,更加贴切、形象、新颖。

《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

《人生之网》,题目带给人深思。

再如:

《别抱怨手上的牌》(“挫折”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环保”话题),《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孝”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关注生活”话题),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比拟式

如《诚信“漂流记”》,把“诚信”拟人化,通过诚信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遭遇,得出富有哲理的结论:

没有诚信不会长久,地位也是虚伪的,竞争也是会失败的。

《出卖诚信》,把诚信当物卖,一斤多少钱,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品味初三》,把初三当做能咀嚼、品味的食物,显得意味深长。

《“诚信”喊冤》《天空的诉说》等,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又如《我是网,我怕谁》《你听见冰川的脚步声吗?

》《香烟的自白》《我是电》《树的“叹息”》《地球就诊记》,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别有韵味。

3.双关式

语义双关,如《灯》《药》,言在此而意在彼。

《古井》《种子的力》《挑山工》等课题也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又如:

《冬日暖阳》《花落春仍在》(话题:

温情)《从心做起》(话题:

亲情)等。

4.借代式

如《周庄,那一抹绿》,用—抹绿来借指周庄绿的天、绿的水、绿的房屋,显示“中国第一水乡”被一片绿色所笼罩的特点;《黑白债》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借色彩代本体,寄托深情。

又如《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人生需要掌声》,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有创意。

5.引用式

文题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又使作文增加一定的文化底蕴,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直挂云帆济沧海》《少年心事当拿云》《知识就是力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做生活的强者》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横看成岭侧成峰》(“答案是丰富多采的”话题),《救救孩子》(“素质教育”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关注生活”话题),《百年孤独》(“友谊”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亲情”话题),《潇潇雨歇》写某件发生于雨后的事件。

如引用流行歌词:

《一笑而过》(“宽容”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素质教育”话题),《我要的幸福》(“家庭”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心愿”话题)等。

6、设问式

用设问来引起读者的思索,如说明文的题目《地球是圆的吗?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议论文的题目《老实人总是吃亏吗?

》《什么样的青春最美》《“顺境出人才”吗?

》等。

又如《错?

对!

》,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

再如《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

》(“效率”话题)《我是谁?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等。

7、对偶式

如《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一头白发,满山青葱》《梦绕吴山翠,情随湘水流》(“环保”话题),《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人生感悟”话题),《斩断亲情,昭显正义》(“人与我”话题)等。

8、夸张式

如《那个障碍粉碎了我》(“挫折”话题)等。

9、呼告式

如《别了,漫画书!

》(“书”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

》(“关注生活”话题),《回来吧,妈妈!

》(“亲情”话题)等。

三、反常法(矛盾法)

逆向思维,力求出新:

如《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竞争”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关注生活”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素质教育”话题)。

又如《近墨者未必黑》《“闲书”不闲》《不知足者常乐》《好人一生平安?

》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无情的父亲》、《说谎的老师》用形贬实褒手法,反弹琵琶式的作文标题,反而能比正面选题更吸引人。

四、悬念法

如《让脑袋作360度转动》,脑袋怎能360度转动,让人大生好奇之心,作者有意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符号法

《1+1=?

》、《金钱≠幸福》《爸爸+妈妈<我?

=《成绩≠素质》《生活——?

》。

又如一则新闻报道——《99+1=0》——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

六、移用点染法

运用或模仿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名人、名事、名物拟题。

如《道德苦旅》(模仿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诚信无价》(模仿电视剧《情义无价》),《苏东坡的选择》等。

如此机智地移用点染,推陈出新,妙趣横生。

课后笔者让学生以“病”为话题做练习,结果题目丰富多彩,拟出的题目有《为生病而欢呼》《战争》《有病?

》《无形的杀手》《心灵被腐蚀》《渴望生病的女孩》《病魔的咒语》《善变的意志》《享受病痛》《颤抖的瞬间》《坚持就是胜利》《思念也是一种病》等。

作文的构思法

构思是指在动笔作文前,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和结构层次的总体设计。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的问题。

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具体地说,文章构思就是对选材过程中所选的材料作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化、审美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大脑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分解和组装的方式也呈现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几种大家常用的构思法,以打开同学们构思的路子。

1、一字(词)贯穿构思法

一字(词)贯穿,是提在构思文章时,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或词连接文章的所有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骨架。

如《背影》一文,就是采用一词贯穿构思法,文章从始至终以“背影”一词不达意贯穿全文,使读者深深体会到一颗慈父心,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情。

运用此法,要注意文章要扣紧一个字或词来写,只有这样,才有条件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才有利于有层次地、深入地进行描述或抒情,使文章丰满而有韵味。

2、片断组合构思法

片断组合,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断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方法。

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

运用片断组合的构思法需要注意的是:

A、所组合的片断的形式要统一:

或者是人物形象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事件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景物的一系列片断组合等。

B、片断本身的叙述必须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

C、片断可以是横向排列,也可以是纵向排列。

横向的排列要安排好主次、实虚的关系,纵向的排列要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

3、悬念设置构思法

悬念设置,是指在选材构思时,把情节安排得含而不露,让读者以焦虑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功效的构思方法。

4、纵横对比构思法

纵横对比,是指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来叙写的一种构思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构思,形成鲜明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

或动静对比,或美丑相映,或真假相衬,或善恶对立,或冬夏对比,或天地对照等等。

5、欲扬先抑构思法

欲扬先抑,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6、时空推(转)移构思法

时空推(转)移,是指在选择材料后以时间的推移或空间的转移来组织材料行文的一种构思法。

以上几种构思法,在一篇文章中常常结合起来使用,希望在作文时细心体会。

用好材料打造精品

——记叙文写作中材料运用的策略研究

 

内容提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强调: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本文围绕记叙文的材料,试着从选择材料、挖掘材料和叙写材料三个层面来研究记叙文写作中的材料运用策略。

一、精心选择材料,展现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个性的世界。

选择真实的现实生活材料;选择健康向上的生活材料;选择能够体现时代特征、个性特征的材料。

二、深入挖掘材料,实现作文立意的激情飞越。

放开视野,寻求广度;纵向拓展,追求深度;正面拓进,主题升华;逆向思维,主题求异。

三、生动叙写材料,充实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变空泛为具体,加强细节描写;拨动情感触发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巧用环境描写,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思考背景:

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作文教学向来是重头戏。

中考语文试卷,作文分值所占比重不小。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写作教学提出了各自的课程目标,同时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强调: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不过,就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比较欠缺。

他们搜索枯肠之后,还是写不出好文章来。

在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材料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是选择材料,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许多学生写作文就是在做“无米之炊”。

要么“移花接木”,将平时看到的一些优秀作文照抄照搬,或稍加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作文。

要么同一个材料反复使用,不论作文题目有无变化,生搬硬套。

要么胡编乱造。

时下的话题作文对学生的思维限制不多,允许学生编写故事。

于是有些学生便依托花鸟草虫等动植物,编写童话故事,可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文章往往不着边际,不知所云。

更有同学假借某甲某乙拼凑一些离奇故事,人物性格缺乏生活基础,不符合生活逻辑,漏洞百出。

其次,有些学生就算有了一些好的材料,可由于对材料挖掘不深,或叙写不够生动,也不能写出比较优秀的记叙文来。

许多学生感受不到作文的乐趣,觉得写作文枯燥无味。

也正因此,许多语文教师觉得作文教学之路十分崎岖。

鉴于此,本文围绕作文的材料,试着从选择材料、挖掘材料和叙写材料三个层面来研究记叙文写作中的材料运用策略。

一、精心选择材料,展现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个性的世界。

学生选择什么材料比较好呢?

笔者以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选材:

(一)、引导学生选择真实的现实生活材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作文材料时,应放眼自己身边的现实生活。

学生完全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去胡编乱造故事。

那么,学生们如何发现身边的生活材料呢?

用明亮的双眼去观察生活,用智慧的大脑去思考生活。

比如关注别人讲述的事情、自己寻找资料得来的事情、亲身经历的事情等等。

我曾让学生以“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有位学生选择了本班一位同学被推荐保送“杭州高级中学”失败后重新振作的真实事件写了一篇记叙文,结果赢得了我和其余学生们的肯定。

像这样以身边的真实事件为材料的文章自然就会得到读者的充分肯定与情感共鸣。

从身边的事件中发现写作的素材,也就是学生参与写作的最真实的、最有效的行为。

这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也是不谋而合的。

除了指导学生有所发现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平时一定要注意收集、积累这样的材料。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收集、积累材料的方法,以期有所帮助。

1、观察积累。

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

鲁迅先生说:

“如要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