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262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

愉快的学习之旅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2页例1及练习十六中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口诀的形成过程,理解口诀的含义,在自主编制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初步记忆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解决相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难点:

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七星瓢虫顺口溜题卡两人一张,智慧通道题卡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方法指导

师:

课间活动的时候,你们都喜欢做些什么呀?

生:

我喜欢和同学一起踢毽子。

生:

我喜欢和好朋友一起跳绳。

生:

我喜欢打乒乓球。

……

师:

同学们的课间活动可真丰富!

老师小时候特别喜欢和小伙伴拍手唱儿歌,有一个关于青蛙的顺口溜印象特别深刻。

今天,我特地把它带来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你们想看吗?

生:

想。

师:

我们一起来欣赏!

(动画欣赏儿歌《数青蛙》学生禁不住拍手随唱)

课件展示顺口溜中的重点句子:

师:

你知道这里的“8”是怎样算出来的吗?

生:

4+4=8

师:

可以用加法来算。

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

还可以用乘法来算。

师:

说说你的想法?

生:

1只青蛙有4条腿,2只青蛙就有两个4,就可以用4×2来算。

师:

4×2,可以用哪句口诀来算?

生:

二四得八

师:

你会用新学的乘法知识来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师:

那3只青蛙12条腿,可以用哪句口诀来算?

生:

三四十二

师:

继续唱下去,4只青蛙几条腿?

可以用哪句口诀来算?

生:

四四十六

师:

小小的顺口溜里竟然藏着这么多口诀的知识!

其实呀,只要爱动脑筋,我们也能编出好玩的顺口溜!

【评析:

教师通过聊天式谈话和借助富于童话情境般的动画,和学生一起欣赏顺口溜《数青蛙》,瞬间就把学生带进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所谓课伊始,情趣生!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加法和乘法两个不同的角度对顺口溜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为学生下面顺利编制七星瓢虫的顺口溜做好了形式上和方法上的准备,充分相信学生的迁移能力,为《7的乘法口诀》教学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二、自主体验,编制口诀

1、编七星瓢虫的顺口溜:

⑴明确七星瓢虫“七星”特点。

师:

除了小青蛙以外,动物王国里还有很多可爱的小精灵!

瞧,它是谁?

生:

七星瓢虫。

师:

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七星瓢虫吗?

生:

因为它背上有7个点。

生:

因为它翅膀上有7个黑点,像7颗星星所以叫七星瓢虫。

师:

真的有七个黑点吗?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师:

(边圈边数)果然有7个黑点!

【评析:

在七星瓢虫图片上逐次圈出它的7个黑点,把七星瓢虫身上最主要的特征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为顺利编出七星瓢虫的顺口溜提供了表象支持。

⑵同桌合作编七星瓢虫的顺口溜。

师:

我们能不能用这7个黑点也来给七星瓢虫编个顺口溜呢?

想不想试试?

生:

想!

师:

请大家取出1号卡纸,同桌商量着把上面的顺口溜填完整,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后面的小瓢虫帮忙!

自己读一读、同桌一起读一读编好的顺口溜。

【评析:

借助颜色鲜艳,生动可爱的瓢虫图,帮助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很轻松地计算出1个7至7个7的结果,使编制七星瓢虫顺口溜的过程变得愉快而有趣。

数形结合体现了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⑶交流算法。

师:

2只瓢虫14个点,这里的1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

7+7=14

师:

21呢?

生:

7+7+7=21

生:

14+7=21

师:

14是怎么来的?

生:

我们已经知道2只瓢虫有14个黑点,3只瓢虫就是再多1个7,就是21个点了。

师:

你真了不起!

想到了用上一句的结果加7计算下一句的方法。

师:

5只瓢虫35个黑点,6只瓢虫42个黑点,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

35+7=42

【评析:

教师借助瓢虫图,数形结合理解算理,在算理的分析、对比中使学生明确用上一句的结果加7可以计算出下一句的结果,感悟和体验算几个7的和是多少的具体方法,为后面寻找记忆口诀的方法提供了方法的渗透。

2、编7的顺口溜:

师:

利用七星瓢虫身上的7个黑点,我们编出了七星瓢虫的顺口溜。

如果直接用7来代替瓢虫,那七星瓢虫的顺口溜会变成什么样呢?

生:

第一句就变成1个7是7了。

生:

第二句是2个7是14。

师:

后面的你们会编吗?

大声说一说吧!

(编完后采取指名读--齐读--同桌拍手读的方法让学生大声读一读)。

【评析:

脱离瓢虫图的直观支持,在同伴的示范引领下,把与实物特征紧密结合的七星瓢虫的顺口溜,改变成纯数学化的7的顺口溜,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提升为抽象思维,并通过三种形式的读,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分散了记忆口诀的难度。

3、编7的乘法口诀:

师:

我们已经学了2-6的乘法口诀,口诀又简单又好记,我们能不能把7的顺口溜改编成7的乘法口诀呢?

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请小组长把编好的口诀大大方方地写在这张白纸上!

(1)小组合作编口诀。

(2)组织小组展示。

各小组将编好的口诀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小组之间互相评议,修改完善。

(3)选择最完善的一幅作品作为板书,并齐读。

【评析:

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只是作为活动的引领和组织者,给学生提供自我总结整理、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每个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三、交流互助,记忆口诀

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口诀。

师:

我们已经记住了不少乘法口诀,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记口诀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学生自由记口诀。

2、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师:

现在谁能把7的乘法口诀背给大家听?

(一名女学生自觉地背对黑板背口诀。

师:

你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记熟了口诀!

师:

老师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背口诀时,特意转过身避开了黑板上的板书,她的这种诚实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再请2位举手的同学背口诀)

师:

口诀你们记得又快有准,一定有秘诀吧?

谁愿意把自己记口诀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

我是按一七、二七、三七这样的顺序背的,一直背到七七。

生:

我在读故事的时候见过三七二十一,我觉得这一句特别顺口好记。

生:

我知道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他踢破了炉子跑出来了,所以我觉得这句也很好记。

……

师:

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

在背口诀的时候我发现有位同学一直没举手,一定是遇到困难了,我来采访一下!

(教师走到学生身边)

师:

请问,你能试着背一背7的乘法口诀吗?

会背几句背几句好吗?

生: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起二十八

师:

他不知道五七是多少了?

怎么办?

生:

四七是二十八,五七就是在二十八上再加个七,就是三十五。

师:

这个办法不错,看来在背口诀遇到困难时可以用前一句结果加七来推算出下一句结果。

师: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不少记口诀的好方法,请大家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再来,争取把口诀记得又准确又熟练。

3、选择最喜欢的方法再背口诀。

4、齐背口诀。

5、游戏:

找朋友。

师:

口诀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好朋友。

上课前,老师把很多算式卡片藏在了同学们中间,举起来让大家看看!

(学生举起了花花绿绿的算式卡片)

师:

请这些同学看一看手中的算式应该用哪句口诀来算,想好了就可以到黑板前面来,把算式朋友贴到口诀的身边。

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仔细看,他们的朋友找对了吗,好吗?

生:

好!

师:

老师想请教大家:

7×3和3×7为什么都是三七二十一的朋友?

生:

因为它们都可以用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来算。

师:

那七七四十九为什么只有一位朋友?

生:

因为7和7这两个数一样,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换过来还是7×7。

【评析:

师生交流记口诀的方法时,一改过去多数教师在此时的“强势”行为,留给学生亲自体验和感悟方法的时间,不过度分析讲解口诀的来源,不把教师自认为的有效记忆方法强加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存在的真实问题,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导,帮助弱势学生丰富记忆口诀的方法。

是真正的尊重生命的“原生态”教学。

同时把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的知识点,放在了找朋友的游戏中,既有趣又有效。

四、关注生活,运用口诀。

1、欣赏历山远景。

师:

这是我们县城北边的历山(一名学生高高举起了手,老师示意他发言)

生:

我爸爸带我去过历山。

师:

那你一定有不少感想想和大家交流!

下课后说给大家听好吗?

师:

从历山脚下出发,登上2800多个台阶就能登上山顶。

(学生中发出一片叹息声!

师:

别失望,这里有一条专为小朋友准备的智慧通道,只要答对台阶上的题目,就能登上历山了,你能行吗?

生:

能!

师:

取出你的智慧通道卡片,快来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

师:

祝贺大家,顺利通过了智慧通道,现在让小老虎带我们登上山顶吧!

(小老虎蹦跳着登上台阶来到山顶)

2、(配乐)欣赏历山红叶。

师:

这是历山的红叶,看到它们,你想说点什么?

生:

太美了!

生:

我真想亲自登上山顶看一看。

师:

看到这满山的红叶,老师不由得想到了一首诗(出示山行诗句)

师:

这是一首七言诗,每行有七个字,四行一共几个字?

生:

一共有28个字。

师:

你是怎样算的?

生:

一行有7个字,一共有4行,可以用7×4来算,口诀是四七二十八。

3、解决落叶上的数学问题:

师:

秋风吹来,有几片红叶飘了下来,红叶上的题目你会算吗?

生:

7+7+7=21

生:

7×3=21

生:

7×2+7=21

师:

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

这3个算式都是算3个7是多少。

师:

虽然它们的算式不同,但都可以用同一句口诀来解决。

【评析:

教师把整个练习巩固环节巧妙的融入到了学生都非常熟悉的游历山的情境中:

在登历山的情境中借助智慧通道完成了基础性的变式练习;在欣赏历山枫叶的情境中,利用古诗完成了应用练习;在赏落叶中完成思维训练练习。

练习设计趣味性和层次性并举,沟通了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练习情境轻松愉悦,学生乐于参与,练习效率高。

五、课堂总结,思路拓展

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

7是个神奇的数字,生活中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你发现了吗?

生:

一个星期有7天。

师:

4个星期有几天?

可以用那句口诀来算?

生:

4个星期有28天,可以用四七二十八来算。

师:

谁还有新的发现?

生:

“吴”这个字有7画。

生:

我们的头上有七个孔,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个鼻孔,一张嘴巴。

师:

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七窍”。

……

师:

下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到生活中找一找和7有关的事物,看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口诀知识来解决,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评析:

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开放的数学的头脑!

本环节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