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届高考生物小题必练11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257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届高考生物小题必练11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高考届高考生物小题必练11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高考届高考生物小题必练11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高考届高考生物小题必练11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高考届高考生物小题必练11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届高考生物小题必练11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含答案.docx

《新高考届高考生物小题必练11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届高考生物小题必练11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届高考生物小题必练11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含答案.docx

新高考届高考生物小题必练11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含答案

高考生物小题必练:

 

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2018~2020)的高考真题情况,去组织和命制题目。

专题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根据真题加以模仿的题和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

该专题主要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遗传病的类型、调查及系谱图的分析等。

 

1.(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

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后的序列可被MstII识别

C.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HI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破基对的缺失导致

D.II4不携带致病基因、II8带致病基因,两者均不患待测遗传病

【答案】CD

【解析】由II-3患病,而I-1和I-2均正常可知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基因可能位于XY同源区段上,也可以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根据电泳结果,II-3只有1350一个条带,而I-1和I-2除1350的条带外还有1150和200两个条带,可推知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前的序列能被MstII识别,替换后的序列则不能被MstII识别,B错误;I-6为隐性纯合子,故1.0×104为隐性基因的条带,1.4×104为显性基因的条带,所以乙病可能有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HI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导致,C正确;II-4电泳结果只有1150和200两个条带,为显性纯合子,不携带致病基因,II-8电泳结果有两条带,为携带者,二者都不患待测遗传病,D正确。

故选CD。

【点睛】解答家系图的问题时,先利用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

一女病。

其父子有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一男病,其母女有正非伴性。

”进行判断,有些家系图含有的个体较少,可能无法判断具体的遗传方式,则利用假设法,如本题的乙家系。

解答本题还要结合DNA的电泳图进一步进行分析判断。

2.(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遗传病,纯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1/100000。

图是某FH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H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FH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FH患者

C.杂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为1/500

D.Ⅲ6的患病基因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

【答案】ABC

【解析】由题图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显性遗传病的患者,其双亲中至少有一个为患者,B正确;已知纯合子患者出现概率为1/1000000,可知显性基因频率为1/1000,则隐性基因频率为999/1000,推知杂合子的概率为2×1/1000×999/1000≈1/500,C正确;Ⅲ6可能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故其患病基因可能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也可能由一方提供,D错误。

3.(2018·全国卷Ⅱ·32题节选)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

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________,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1)ZAZA,ZaWZAW、ZAZa雌雄均为正常眼1/2

【解析】

(1)豁眼性状受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雌、雄家禽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ZW和ZZ,因此,纯合体正常眼雄禽和豁眼雌禽的基因型分别为ZAZA、ZaW;两者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ZAZa(正常眼雄禽)和ZAW(正常眼雌禽);F2中雌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ZAW(表现为正常眼)和1/2ZaW(表现为豁眼)。

1.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伴性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D.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遗传和性别相关联

【答案】A

【解析】性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是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A错误;伴X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B正确;伴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具有代代相传的特点,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C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其遗传和性别有关,D正确;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本题考查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伴X隐性和显性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萤火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体色红色和棕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色对棕色为显性,在正常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群体中相关的基因型有3种

B.若体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3种

C.若体色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红色雄性基因型有3种

D.若红色个体杂交,后代红色和棕色比为3∶1,则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若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群体中有3种基因,分别是AA、Aa和aa,A正确;若体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Xa共3种基因型,B正确;若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红色雄性的基因型有XAYA、XAYa、XaYA共3种,C正确;若红色个体杂交,后代红色∶棕色=3∶1,说明亲代为杂合子,则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情况:

Aa×Aa、XAXa×XAY、XAXa×XAYa,基因位置分别是位于常染色体上、仅位于X染色体上、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D错误。

3.将抗冻基因导入西红柿细胞,获得抗冻植株P1、P2、P3,对P1、P2、P3测交获得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P

F1表现型及比例

P1

抗冻西红柿∶不抗冻西红柿=1∶1

P2

全为抗冻西红柿

P3

抗冻西红柿∶不抗东西红柿=3∶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1中1个抗冻基因导入到1个染色体上

B.P2中抗冻基因导入到2条染色体上

C.P3中可能有2个抗冻基因分别导入到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D.若P1与P2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抗冻西红柿∶不抗冻西红柿=1∶1

【答案】C

【解析】P1测交结果抗冻西红柿∶不抗冻西红柿=1∶1,说明可能有1个或多个抗冻基因导入到1条染色体上,A错误;P2测交结果全为抗冻西红柿,说明亲代是抗冻的纯合子,抗冻基因导入到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P3测交结果是抗冻西红柿∶不抗东西红柿=3∶1,用+表示抗冻基因,-表示不抗基因,则P3的基因型可能+-/+-,正常植株--/--,可能有2个抗冻基因分别导入到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根据A和B的分析,由于P1和P2染色体上都含有抗冻基因(P1相当于显性杂合子。

P2相当于显性纯合子),所以其子代都表现为抗冻,D错误。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测交子代比例判断基因转入细胞的位置,考生结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解答。

4.(多选)山雀(ZW型性别决定)的羽毛颜色由一组复等位基因B1(红色)、B(蓝色)和b(褐色)控制,该组复等位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其中B1对B、b为显性,B对b为显性。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山雀种群中,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型共7种

B.红山雀和蓝山雀杂交,后代有红色、蓝色和褐色,则亲本基因型为ZBZbZB1W

C.该山雀种群的褐山雀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低于雌性个体

D.基因型为ZB1Zb的雄性红山雀某些羽毛上有褐色斑点,则部分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ABD

【解析】该山雀种群中,红山雀基因型有ZB1ZB1、ZB1ZB、ZB1Zb、ZB1W四种,蓝山雀基因型有ZBZB、ZBZb、ZBW三种,褐山雀基因型有ZbZb、ZbW两种,所以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9种,A错误;若一只红山雀和一只蓝山雀杂交,后代出现红色、蓝色和褐色三种表现型,则双亲的基因型组成是ZBZb×ZBW或ZBZb×ZB1W,B错误;因雄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只要雌性的Z染色体上有基因b就表现为褐色,而雄性必须是两条Z染色体上都有基因b才表现为褐色,所以该动物群体中,褐色个体在雄性中所占的比例低于雌性,C正确;基因型为ZB1Zb的雄性红山雀的某些羽毛上有褐色斑点,原因可能为部分体细胞发生了基因B1突变为b,使部分羽毛细胞的基因组成变为ZbZb,即发生了基因突变,使基因b控制的隐性性状表现出来,也可能部分体细胞中带有显性基因B1的染色体区段缺失,即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使基因b控制的隐性性状表现出来,D错误。

【点睛】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5.某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

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宽叶植株的比例为()

A.7/16B.9/16C.13/28D.15/28

【答案】C

【解析】依题意可知:

杂合的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比例为XB∶Xb=1∶1;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因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所以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其比例为Xb∶Y=(1-50%)∶1=1∶2。

二者进行杂交获得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XBXb∶XbXb∶XBY∶XbY=1∶1∶2∶2。

可见,F1的雌株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比例为1/4XB、3/4Xb;F1的雄株的基因型为1/2XBY、1/2XbY,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其比例为XB∶Xb∶Y=1/4∶1/4×(1-50%)∶2/4=2∶1∶4,即可育雄配子为2/7XB、1/7Xb、4/7Y。

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宽叶植株的比例为1/4×1+2/7×3/4=13/28,A、B、D均错误,C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忽略了题意中“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在求基因型为XbY的雄株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时,按理论值“Xb∶Y=1∶1”计算,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6.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可以连在一起,成为一条并联的X染色体,带有一条并联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的果蝇(品系C)表现为雌性可育,带有一条并联X染色体和一条正常X染色体的果蝇是致死的,没有X染色体的果蝇也是致死的。

用化学诱变剂诱导正常的野生型雄果蝇,然后让该雄果蝇和品系C进行杂交,以下对杂交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子代雌果蝇都带有并联X染色体,子代雄果蝇X染色体来自亲代雄果蝇

B.若子代雄果蝇有某突变性状而雌果蝇没有,则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C.若子代雌果蝇有某突变性状而雄果蝇没有,则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若子代果蝇都出现了某突变性状,则该突变基因最有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A

【解析】子代雌果蝇(XXY)都带有并联X染色体,子代雄果蝇(XY)的X染色体来自亲代雄果蝇,Y染色体来自亲代雌果蝇,A正确;若子代雄果蝇(XY)有某突变性状,而雌果蝇(XXY)没有,则该突变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若子代雌果蝇有某突变性状而雄果蝇没有,则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C错误;若子代果蝇都出现了某突变性状,则该突变基因最有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获取和处理题干信息的能力。

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遗传病不一定都会遗传给后代,但均由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引起

B.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和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均应随机取样且样本足够大

C.某地区红绿色盲基因频率为n,女性和男性患者分别占该地区人群的n2/2、n/2

D.隐性致病基因决定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父母不一定均携带致病基因

【答案】A

【解析】遗传病不都是由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A错误;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和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均应随机取样且样本足够大,B正确;若红绿色盲(相关基因设为B、b)基因频率为n,女性患者基因型为XbXb,该基因型在女性中的比例为n2,占该地区全部人群的n2/2;男性患者基因型为xby,该基因型在男性中比例为n,占该地区人群的n/2,C正确;隐性致病基因决定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父母不一定均携带致病基因,如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父亲可以不携带致病基因,D正确。

8.如图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Ⅰ1与Ⅰ2再生一孩子,则该孩子含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3/4

B.Ⅱ2不一定有来自Ⅰ1的致病基因,Ⅱ3一定有来自Ⅰ1的致病基因

C.若Ⅰ2携带该致病基因,则Ⅰ2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含2个致病基因

D.若Ⅰ2不携带该致病基因,则“?

”为患该遗传病女儿的概率是1/2

【答案】B

【解析】由Ⅰ1与Ⅰ2正常,Ⅱ3患病,得出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但不能确定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Ⅰ1与Ⅰ2再生一孩子,含有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Ⅰ1与Ⅰ2再生一孩子含有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3/4,A错误;无论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Ⅱ2不一定有来自Ⅰ1的致病基因,Ⅱ3一定有来自Ⅰ1的致病基因,B正确;若Ⅰ2携带该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Ⅰ2为杂合,其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一定都含有致病基因,C错误;若Ⅰ2不携带该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图可知,Ⅱ2不会生出患该遗传病的女儿,D错误。

9.果蝇的有眼与无眼、长翅与残翅、灰体与黑檀体是三对相对性状,依次由等位基因A-a、B-b和D-d控制。

若雌性果蝇甲与雄性果蝇乙交配,子代中有眼雌性、有眼雄性、无眼雌性和无眼雄性各占1/4,另外这四种表现型中均出现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的现象。

根据上述信息(不考虑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推断较为严谨的是()

A.有眼对无眼为显性,该相对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B.等位基因B-b和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C.雄性果蝇乙的体细胞中含有A、a、B、b、D和d基因

D.雌性果蝇甲和雄性果蝇乙的表现型均为灰身长翅无眼

【答案】B

【解析】只考虑有眼和无眼性状时,由于子代中有眼雌性∶有眼雄性∶无眼雌性∶无眼雄性=1∶1∶1∶1,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或XAXa×XaY,即两亲本的表现型不同,等位基因A-a所在染色体不能确定,A错误;根据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所以等位基因B-b和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又因雌性子代和雄性子代的这两对相对性状没有出现性别差异,所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根据上述分析,雄性果蝇乙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或BbDdXaY,可见,雄性果蝇乙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A基因,C错误;甲和乙均可能是有眼或无眼,D错误。

【点睛】注意根据亲本杂交后代眼色的表现型只能确定亲本为测交,无法确定基因的位置。

10.(多选)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D、d表示等位基因)。

丈夫表现型正常的孕妇(甲)为该病患者。

现用放射性探针对孕妇(甲)及其丈夫和他们的双胞胎孩子进行基因诊断(检测基因d的放射性探针为d探针,检测基因D的放射性探针为D探针),诊断结果如图(空圈表示无放射性,深色圈放射性强度是浅色圈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体1、个体2、个体3分别是表现型正常的男孩、丈夫、患病的男孩

B.双胞胎孩子个体1和个体3的基因型分别是XDY、XdXd

C.个体1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所生女儿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为1/2

D.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于母亲,只能传递给女儿,抗维生素D佝偻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答案】BD

【解析】个体1、个体2、个体3分别是患病的男孩、正常的丈夫、正常的女孩,A错误;双胞胎孩子个体1和个体3的基因型分别是XDY、XdXd,B正确;个体1是患者,其长大后与正常异性结婚,所生的女儿一定患病,C错误;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亲并传递给女儿,因此抗维生素D佝偻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D正确。

11.鸡种肤色伴性遗传观察实验发现:

泰和鸡肤色为黑色,常染色体上含有黑色素基因P,性染色体上含有i基因;仙居鸡肤色为黄色,常染色体上不含基因P,性染色体上含有I基因,I基因会影响色素基因的表达。

让泰和鸡(♂)与仙居鸡(♀)杂交获得F1,F1中公鸡为黄皮肤,母鸡为黑皮肤。

不考虑突变与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控制鸡肤色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基因I可能抑制黑色素基因P作用而表现为黄色

C.泰和鸡(♂)、仙居鸡(♀)的基因型分别为PPZiZi、ppZIW

D.让F1雌雄鸡自由交配得F2,F2中黄肤色与黑肤色鸡之比为3:

1

【答案】D

【解析】由题干信息知,鸡肤色受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由题干信息“泰和鸡(♂)与仙居鸡(♀)杂交,F1公鸡为黄皮肤,母鸡为黑皮肤”,结合题干所给泰和鸡、仙居鸡相关基因可确定,泰和鸡(♂)、仙居鸡(♀)的基因型分别为PPZZ、ppZIW,基因I可能抑制黑色素基因P作用而表现为黄色,B正确;泰和鸡(♂)、仙居鸡(♀)的基因型分别为PPZZ、ppZIW,F1代的基因型为:

PpZIZi(黄皮肤公鸡)、PpZiW(黑皮肤母鸡),由PpZIZi表现为黄皮肤,可推知基因I对P有抑制效应,所以,C正确;F1的基因型为:

PpZIZi(黄皮肤公鸡)、PpZiW(黑皮肤母鸡),让其自由交配,即PpZIZi×PpZiW,子代基因型及肤色表现有:

黄肤色:

3/16P_ZIZi、3/16P_ZiW、1/16ppZIZi、1/16ppZIW、1/16ppZiZi、1/16ppZiW;黑肤色,3/16P_ZiZi、3/16P_ZiW,所以,两种肤色之比为5∶3,D错误。

12.某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其父亲患红绿色盲。

收集该女性体内的若干细胞,将其细胞内的色盲基因进行荧光标记,在显微镜下观察。

假设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有2个色盲基因,且位于两条染色体上

B.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有4个色盲基因,此时可观察到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

C.卵细胞内有1个或0个色盲基因,卵细胞中的色盲基因只能遗传给女儿

D.次级卵母细胞至少含2个色盲基因,且核DNA数目一定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

【答案】A

【解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位于X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2个色盲基因分离,随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A正确;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有2个色盲基因,此时可观察到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B错误;卵细胞内有1个或0个色盲基因,卵细胞中的色盲基因既可以传给儿子也可以传给女儿,C错误;次级卵母细胞可能含2个色盲基因或不含色盲基因,且核DNA数目一定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D错误。

【点睛】本题通过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及其上携带基因的变化,解题关键是由题干信息判断该女性的基因型。

13.下图1为某种单基因速传病的系谱图,其中III-10因为染色体畸形而表现出该病,其他成员均无变异,图2是X、Y染色体关系示意图,同源区段可存在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

则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B.1-2与Ⅱ-7的基因型一定相同,均为杂合子

C.Ⅱ-6和II-7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或1/8

D.若该病为伴性遗传,III-10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I-3

【答案】B

【解析】致病基因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隐性致病基因,A正确;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Ⅰ-2与Ⅱ-7的基因型一定相同,均为杂合子;如果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隐性遗传病,Ⅱ-5基因型为XbYb,Ⅰ-2则为XBYb;Ⅰ-3基因型为XbXb,表现正常的Ⅱ-7的基因型一定为XbYB,B错误;如果是伴性遗传Ⅲ-9基因型可以确定Ⅱ-6的基因型为XBXb,Ⅱ-7的基因型一定为XbYB,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6和Ⅱ-7的基因型均可以表示为Bb,因此他们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1/4×1/2=1/8,C正确;若该病为伴性遗传,Ⅱ-6的基因型为XBXb,Ⅱ-7的基因型为XbYB,而Ⅲ-10因为染色体畸变而表现出该病,由此可以确定,这是Y染色体上片段缺失导致B基因丢失,Ⅲ-10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bY,因此致病基因来自于母方,不可能来自Ⅰ-3,D正确。

14.某种植物(2n=40)为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等位基因B和b位于X染色体上,分别控制阔叶(B)和细叶(b)。

用阔叶雄株和杂合阔叶雌株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再让子一代相互杂交得到子二代,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细叶雄株=2∶3∶1。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二代中出现上述比例的原因可能是含有Xb的花粉不育

B.子二代相互杂交得到的子三代中细叶植株所占比例为1/12

C.若对该种植物基因组测序应测定20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对序列

D.该种植物与叶型有关的基因型共有5种

【答案】A

【解析】子二代中出现上述比例的原因可能是含有Xb的花粉不育,A正确;子二代中阔叶雌株(XBXB、XBXb)∶阔叶雄株(XBY)∶细叶雄株(XbY)=(3/4×1/3+1/4×1/3)∶(3/4×2/3)∶(1/4×2/3)=2∶3∶1,则雌配子中XB∶Xb=7∶1,雄配子中XB∶Xb(不育)∶Y=3∶1∶4,故子三代中细叶植株(XbY)所占比例=1/8×4/7=1/14,B错误;若对该种植物基因组测序应测定,应该测定19条常染色体+X+Y=21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对序列,C错误;因含有Xb的花粉不育,故不存在XbXb基因型,因此该种植物与叶型有关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Y和XbY共4种,D错误。

15.(多选)肌营养不良(DMD)是人类的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某遗传病研究机构对6位患有DMD的男孩进行研究时发现,他们还表现出其他体征异常,为了进一步掌握致病机理,对他们的X染色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他们的X染色体情况如下图,图中1~13代表X染色体的不同区段,I~Ⅵ代表不同的男孩。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推测,DMD是由于X染色体的5或6区段缺失所造成

B.据图分析,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1、12或13区段

C.通过X染色体的对比,可推测体征异常差别较小可能有:

Ⅱ和V、Ⅲ和Ⅳ、Ⅱ和Ⅳ

D.当6位男孩性成熟后,因同源染色体无法正常配对而无法产生正常配子

【答案】ACD

【解析】该病可能由于相关区段缺失(基因缺失)或带有致病基因所致,A错误;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1、12或13区段,B正确;通过X染色体的对比,可推测体征异常差别较小可能有:

Ⅱ和V、Ⅰ和Ⅵ,C错误;由图可知,图中6位男孩均发生了染色体的缺失,同源染色体仍可以联会,只是联会可能出现异常,Y染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