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土壤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205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土壤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陕西省土壤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陕西省土壤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陕西省土壤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陕西省土壤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土壤资料.docx

《陕西省土壤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土壤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土壤资料.docx

陕西省土壤资料

陕西土壤

 

学校:

首都师范大学

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学号:

1120900025

姓名:

齐文华

时间:

2014年6月

 

1.概况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古朴秦川,为中国西北一省级行政单位,省会古都西安,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

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

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人口3733万(2010年),下辖西安1副省级市、宝鸡等9地级市及1农业示范区。

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为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2.土壤分类及面积

2.1分类原则:

陕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分类系统,是根据全国土壤分类原则及分类系统,结合陕西省土壤资源的实际状况和土壤分类的经验,在县、地两级土壤分类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评比、归并,汇总而成。

陕西省土壤分类遵循的原则如下:

①土壤分类必须把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结合起来,并以士壤自身性态为主要依据;②自然土壤与耕作土壤视为一个整体,纳入统一的分类系统中;③土壤分类要体现科学性,生产性和群众性。

2.2具体分类

陕西省土壤分类是根据全国土壤分类系统进行的,全省共划分9个土纲,22个土类,49个亚类,134个土属,403个土种。

如图1、表1:

表1陕西省土壤土壤分类系统表

3.土壤的基本性质

3.1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系指土壤中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的状况和性质,其中包括土壤质地、结构、容重、孔隙、水分和热量等。

土壤物理性质的好坏,不仅对植物根系生长及植株发育而且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及生物特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管理及土壤改良,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3.1.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的矿物质颗粒的相对比例或粗细状况。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一个稳定的自然属性,它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特性,是影响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陕西省各类土壤,由于成土过程不同,同时在同一土类中又由于成土母质的不同,因此不同土壤其质地多不相同。

陕西省的土壤质地以砂砾质壤士的面积最大,共有6884万亩,占全省总土壤面积的23.03%;壤土的面积为6153万余亩,粘壤土为6276.5万余亩,(包括粉砂粘壤土),分别占全省总土壤面积的20.59%及20.99%,还有,砂砾质壤粘土约3424万亩,占11.46%,其他如砂土、砂壤土、壤粘土及砂砾质粘壤土,面积较小,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数均在10%以下,详见表2。

表2陕西省不同质地类型的面积统计结果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全省表(耕)层土壤中含有砂砾或砾石的,约占总土壤而积的40.98%,加上砂土,质地较差的土壤,共占全省总土壤面积的46%,质地良好的土壤占全省总土壤面积的一半以上,说明陕西省土壤质地多数都是好的或比较好的。

3.1.2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的干土重,通常以g/cm3表示。

土壤容重的大小受土壤质地、结构状况、有机质含量和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措施的影响。

土壤容重可以反映土壤的松紧程度,是土壤松紧度的一个指标,此外还可作为计算土壤孔隙度、单位体积的土壤重量、土壤水分的绝对含量等的依据,在土壤工作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表3各类土壤容重(g/cm3)

根据统计,陕西省各类土壤耕层容重,变动于1.04—1.46g/cm3之间,平均为1.29g/cm3,犁底层容重住1.17—1.61g/cm3之间,平均为1.40g/cm3。

3.1.3土壤孔隙度

土壤中土粒与土粒之间,存在着大小不同的空间,称为土壤孔隙。

土壤孔隙在单位容积土壤中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是土壤松紧度的一个指标。

陕西省各类土壤的孔隙度虽有低于50%,甚至45%,一般土壤的通气孔隙均在20%左右,有着较好的通气条件。

而只有红土与黄褐土,不仅孔隙度较低,而且毛管孔隙发达,通气孔隙甚少,特别是黄褐土,土质致密,耕作层以下,通气孔隙几近于无,常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一个因素。

3.1.4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足土壤肥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植物生长的一生中所需要的大量水分,必须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而且植物所需要的养分,也必须通过土壤水分的溶解与转运,才能为植物利用。

因此了解陕西省各类土壤的持水与供水性能及其在作物影响下的变化,特别是搞清广大黄土地区及早作农业区的士壤水分动态,对于合理利用土壤水分,发展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3.1.3.1田间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是土壤中由毛管力所保持的悬着水的最大数量,是土壤被灌溉或降水充分湿润而重力水下渗后所能保持的最大水量。

田间持水量高,说明土壤保持的水量多,反之则保持的水量少。

一般认为田间持水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质地状况,质地愈轻,田间持水量愈低;质地愈重,田间持水量愈大。

表5陕西省各地的田间持水量

根据测定,陕西省土壤的田间持水量由北向南,有随着土壤质地的变细逐渐增高的趋势,例如榆林绥德砂壤土的田间持水量在12%左右,武功重壤土为20%左右,安康粘土为24%左右,但自安塞以南至武功一线,无论土壤质地为轻壤土或重壤土,田间持水量均变动在20—22%之间,差值甚小,似乎在黄土地区,田间持水量又与土壤质地无甚关系。

3.1.3.2凋萎湿度

凋萎湿度是作物开始凋萎时的含水量,是确定土壤有效水与无效水含量的一个界限。

凋萎湿度的测定,通常以土壤最大吸湿量推算,也有用作物幼苗直接测定的。

根据测定,陕西省土壤的凋萎湿度(如表6)由北而南,随着质地变细逐渐增高。

表6陕西省各地土壤的凋萎湿度

3.1.3.3土壤有效水

土壤有效水是土壤储存的水量中可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根据对陕西省黄土地区土壤的计算,在l米土层中,有效水储量,榆林为148.92毫米,杨陵为127毫米,其余各地在161—180毫米之间,有较高的有效水量。

不过在陕西省北部黄绵土地区由于蒸发强烈,土壤的田间持水量能够稳定地保持的时间甚为短暂,因而土壤能够经常储存的有效水量并不很高,是陕北地区干旱的一个原凶。

表7陕西省各地有效水储量(mm)

3.2土壤的化学性质

3.2.1土壤粘土矿物

粘土矿物主要受成土因素的支配。

它一方面来自母质,即由岩石中的原生矿物风化蚀变而成,或为沉积物本身固有的矿物;另一方面产生于成土过程。

所以成土母质对土壤粘土矿物的形成有直接影响,是土壤粘土矿物形成的物质基础。

陕西土壤中粘土矿物组成变化其有明显的地带性特点:

巴山北坡,在海拔900米以上,土壤的风化作用由下到上是逐渐减弱,在900米以下风化作用也逐渐由高到低转弱,秦岭北坡,海拔2790米起,向上和向下风化作用都逐渐减弱,在黄土高原地区自北向南土壤风化作用逐渐增强。

表8陕西省土类粘土矿物的组成

3.2.3土壤碳酸钙

土壤中的碳酸盐包括碳酸钙(CaCO3)和碳酸镁(MgCO3)两种,由于碳酸镁的溶解度较高,在土壤中容易溶解而被淋失。

碳酸钙的溶解度很小,容易在土壤中积累和保存,因此土壤中的碳酸盐主要是CaCO3。

在石灰性土壤中CaCO3含量约占碳酸盐的90%以上,MgCO3的含量不到10%。

土壤CaCO3的含量与成土母质和淋溶作用有关。

根据全国分级标准结合陕西土壤情况,将土壤CaCO3含量分为七级,其分级标准如图:

表9陕西土壤CaCO3含量分级标准

陕西关中和陕北土壤以黄土母质为主,陕南以各种岩石风化物为主,而且全省降雨量是由北到南,由低到高逐渐增多,淋溶也随之逐渐加强,从而决定了陕西土壤CaCO3的分布状况。

陕西土壤CaCO3含量的地理分布如图:

表10陕西土壤表(耕)层CaCO3含量分级面积统计(万亩)

3.2.4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碱反应是土壤在其形成过程中受生物、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产生的主要属性。

在耕种土壤中,它们还受施肥、耕作、灌溉、排水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因之,研究了解陕西省土壤酸碱性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对进一步了解土壤发生演变规律,合理改良利用土壤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11陕西土壤pH值分级标准

表12全省土壤pH值分级面积统计(面积:

万亩)

根据pH值分级标准,对全省土壤pH值分级面积进行了统计(表12)结果表明,弱碱性土(pH7.6-8.5)占63.85%,中性土(pH6.6-7.5)占12.49%,弱酸性土(pH5.6—6.5)占22.86%,碱性土(pH8.6-9.0)的面积很小,只占总土壤的0.8%,酸性土、强酸性土及强碱性土基本没右。

因此,陕西省土壤pH值大部在6.0-8.5之向,约占总面积的90%,适宜于多种农作物和林草的生长。

3.2.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土壤胶体和土壤肥力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和酸碱缓冲能力的重要标志。

根据全省1943个土壤剖面点表层分析资料统计,阳离子交换量在小于5毫克当量/百克土的占总点数的1.70%,5—10毫克当量/百克土占9.83%,10—15毫克当量/百克土占41.89%,15—20毫克当量/百克土占40.81%,大于20毫克当量/百克土的占5.87%。

这说明陕西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是中等偏上水平,绝大部分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是良好的。

表13陕西不同土壤类型的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水平分布仍然具有由北到南逐渐增大的趋势,垂直分布规律主要表现在陕南山地土壤上,由于海拔不同,生物气候和成土过程都有显著的差异,土壤阳离子的垂直交换量也相应地发生深刻的变化。

4.土壤的改良利用分区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是以土壤类型、组合及其对改良利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进行的。

土壤类型及其组合是由环境条件所决定的,因之,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实际上也是土壤类型、自然条件和农业经济状况之间互相联系的综合分区。

搞好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规律和土壤本身属性,对其改良利用进行综合分析,按区提出利用方向和改良措施,以便充分挖抛土壤生产潜力,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林牧业全面发展。

4.1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表14陕西省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基本情况

陕西省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系统采用二级分区制,即主区和副区。

主区是按照大的地貌类型、生物气候因素及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及其组合来划分的。

每一主区内,土壤类型、生产条件、农业经济状况及土壤改良利用方向基本一致;在主区内由于中地貌的不同、土壤组合或土壤障碍因素的差异、生产条件的不同或者生产潜势的差别,又可分为若干副区。

分区命名采取地貌—土壤—改良措施—利用方向的连续命名法。

根据上述原则和依据,全省共分为8个主区26个副区。

4.2土壤改良利用分区概述

I.长城沿线沙丘滩地风沙土、黄绵土,潮土、盐碱土,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改盐培土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区

本区位于本省最北部,北接内蒙古,其南界从府谷县东北的古城,哈镇起往西经过神木的高家堡、榆林的鱼河、上盐湾、横山的城关,再往西经过靖边的高家沟、席麻湾,直到定边的红柳沟,包括榆林北6县的73个乡镇。

总土地面积为3114.62万亩(2.0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0.1%

本区土壤主要为风沙土、黄绵土,新积士、潮土、盐土等。

以风沙土面积最大,约l646万多亩,占本区总土壤面积的54.18%;黄绵土约806万多亩,占本区土壤面积的26.5%,主要分布在东部。

土质疏松,土壤贫瘠,风蚀沙化严重。

盐土主要分布在西部。

表15陕西省土壤改良利用分区I区各类土壤面积统计

本区具体改良措施:

①造林种草,封沙育草;②退耕还林还牧,禁止滥垦滥伐;③大搞农田基本建设;④增施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推广抗旱耕作技术。

II.陕北黄士高原丘陵沟壑黄绵土、红粘土,造林种草、保持水土、农林牧综合发展区

本区北接风沙滩地区,包括榆林地区南部及延安地区大部,共23个县297个乡镇,东西宽302.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总土地面积为6592万亩(43949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2.5%。

本区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共5251多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的81.06%,土层深厚,但米脂以北由于风蚀影响,土质沙化,质地较粗,为绵沙土,其南为黄绵土,以坡黄绵为主,南部残塬分布有黑垆土,共126多万亩,占全区的1.96%,河流两岸有新积土、潮土(见表16)。

表16陕西省土壤改良利用分区II区各类土壤面积统计

本区具体改良措施:

①大力发展林革,加强植被建设。

多年来,虽年年种树种草,但成活率低,或边种边破坏;②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改土培肥。

主要是抓好“三田”建设,即修筑水平梯田、坝地和水地;③精耕细作,科学种田。

III.子午岭黄龙山黄绵土、褐土,封山育林、封坡育草,发展用材林区

本区主要位于延安以南,包括黄龙、宜川、富县,洛川、甘泉、黄陵、宜君、耀县、旬邑、铜川等16个县53个乡的梢林区。

总土地面积为2155.35多万亩,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3%。

本区土壤分布,北部黄土丘陵以灰黄绵士,灰黄塔土为主,黄绵土的面积约l119多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的53.88%;南部土石山地;以褐土为主,褐土面积约545多万亩,占全区土壤的26.23%,此外,有潮土、新积土、粗骨土等(见表17)。

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一般林区有机质可达2%以上,全区平均土壤有机质为1.24%,全氮为O.018%,碱解氮为54ppm,速效磷、钾分别为6.3ppm和149ppm。

表17陕西省土壤改良利用分区III区各类土壤面积统计

本区具体改良措施:

①严禁毁林开荒,严禁倒山种植,并封山育林,封坡育草;②抓好沟坝,川台地的农业生产,这是解决本区粮食自给的主要基地;③充分利用林问空地,荒坡及退耕坡地,扩种牧草,发展以肉食为主的畜牧业,畜粪肥田,以畜促农。

IV.渭北黄土高原黑垆土、黄墡土,保塬固沟,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粮、油,烟、果基地建设区

本区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以南,关中平原以北,包括延安地区的洛川、富县,渭南地区的韩城、合阳,澄城、白水的部分乡镇,铜川市的铜川,耀县全部,咸阳地区的长武、彬县,永寿、旬邑,淳化的大部或垒部,以及宝鸡地区的麟游、凤翔、千阳、陇县及岐山,宝鸡的北部。

本区主要为高塬沟壑,塬面开阔平坦,但塬边沟壑发育,并伸入塬区中部坡坏塬卣,使部分塬面比较破碎;另外还有黄土覆盖的低山丘陵,除林区外,上壤侵蚀严重,年侵蚀模数为2000—5000t/km2。

塬区主要土壤为黑垆土、黄塔土、蝼土等,约占总土壤面积的66%左右,东西部黄土丘陵区多为褐土及褐士性土,河流两岸为新积土及潮土(见表18),除低山丘陵区褐土性土含砾石较多,质地较粗,土层较薄外,一般土层深厚,土壤质地适中,保水保肥性能较好,适于多种作物生长,土壤生产潜势很大。

表18陕西省土壤改良利用分区IV区各类土壤面积统计

本区具体改良措施:

①调整农、林,牧用地比例,15度以上陡坡退耕还林还牧;②扩大养地作物,发展豆科作物,使用地养地紧密结合,以培肥地力;③增施肥料,提高光热水资源利用率;④平整土地,深翻改土;⑤因地制宜,发展以林牧为主的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增加群众收入。

V.关中平原蝼土、黄增土、潮土,精耕细作,科学施肥高产农业区

本区北界“北山”,南接秦岭北麓,东自潼关,西至宝鸡,是一个三面环山向东敞开的河谷盆地,地势西高东低,海拔325—900米,东西长约360公里,南北宽度不一,最宽处为50多公里,渭河横贯其中,河槽平坦,河流两岸为宽阔的阶地平原,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称。

包括渭南、西安、成阳、宝鸡四地市的33个县531个乡,总面积为3305.5万宙,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0.7%,耕地2192万卣,占全省总耕地的26.3%,人口密度为406人/公里2,人均耕地2.2亩,是全省人口最密、耕地最少的地区,也是全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本区土壤主要为缕土,面积大,共1380多万卣,占全区土壤面积的43%多,在河流阶地及台塬均有分布,缕土保水保肥,土层滦厚,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发老苗也发小苗,为陕西省主要的稳产高产土壤。

其次,黄塔土、新积土、潮土面积也不小,共1500多万亩,占全区土壤的49%,土层深厚,质地粘壤土,也是较好的农业土壤。

另外,在东部黄、渭,洛三角地带的沙苑地区分布有风沙土,在渭南、华阴,华县一带分布有沼泽土和盐渍化土壤(见表19)。

表19陕西省土壤改良利用分区V区各类土壤面积统计

本区具体改良措施:

①改进灌溉技术,改大水漫灌为小畦细灌,修复或建立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防治土壤盐渍化;②加强有机肥料的积、制,沤工作,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城粪下乡;③加强工业废水的净化处理,防止土壤污染,已被重金属污染较重的土壤应采取措施或调整作物布局,改种粮食为种棉花,防止对人畜危害;④平整土地,消灭地面大小不平现象,坡地修梯田,保水保肥,防止水土冲刷。

VI.秦岭山地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合理布局、保护林草资源、发展经济林特副区

本区位于关中平原,与汉中,安康盆地之间,包括秦岭南北两坡低山丘陵区及秦岭中山区,即渭南地区、成阳、宝鸡市南部各县的部分乡镇,商洛地区全部以及安康、汉中北部山区县的部分乡镇,共属36个县的607个乡镇,面积约7533多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4.4%。

本区土壤主要为黄棕壤、棕壤及暗棕壤,共3890多万亩,占全区土壤的54%。

黄褐土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及低山区,面积约269万亩,占全区土壤的3.7%,土层深厚,质地粘重,土壤养分较低,是本区主要耕作土壤;粗骨土面积约1816万亩,占全区土壤的25%,广泛分布在山坡地,土层薄,质地粗,无结构,水土流失严重,养分更低,应加强植被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合理利用(见表20)。

表20陕西省土壤改良利用分区VI区各类土壤面积统计

本区具体改良措施:

①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发展林,果和多种经营;②修建梯田,平整土地,增施肥料;③积极发展林特生产,利用草被资源,发展畜牧业,作到林特牧结合,充分发挥山地土壤生产潜力。

VII.汉江月河盆地黄褐土,水稻土、黄棕壤,深耕施肥、改良土壤、发展稻、麦,油区。

本区包括汉中盆地和安康月河盆地以及其周围的低山丘陵地区。

有汉中地区的勉县、汉中、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宁强,略阳以及安康地区的石泉、汉阴、安康、旬阳,紫阳、平利等14个县的326个乡,面积为1614万多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2%。

本区的土壤主要为黄棕壤、黄褐土、水稻土(见表21)。

黄褐土土层深厚,质地粘重,土壤交换量高,保肥力强,群众叫做黄泥巴或死黄泥,耕性不良,蓄水保墒力差和怕旱怕涝,侵蚀较重,特别是石质丘陵陡坡的料姜黄褐士,受土壤侵蚀,表土流失,料姜出露地面,影响作物根系发育及耕作。

表21陕西省土壤改良利用分区VII区各类土壤面积统计

本区具体改良措施:

①深耕,增施有机肥料,改良低产土壤;②修建基本农田,防治土壤侵蚀;③增种绿肥和豆科作物,合理轮作,或间种套作,使豆科作物在轮作中保持一定比例,有利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氮素;④大办沼气,利用沼肥肥田,沼气照明,既解决“三料"矛盾,又有利环境卫生,防止人畜疫病,也增加了优质肥料;⑤因土种植,发展经济林木。

VIII.巴山山地黄棕壤、棕壤、棕色石灰土,发展林特牧农区。

本区位于陕西南端,南与四川相接。

包括安康地区的白河、旬阳、平利、岚皋,安康、紫阳、汉阴、石泉的全部或部分乡镇,汉中地区的镇巴,城固、汉中、勉县、宁强、西乡、南郑的部分乡镇,面积约3427.7万亩,占全省总土地的11.1%。

土壤主要为黄棕壤,约占全区土壤的47%,其次为棕壤,约占12%,黄褐土占5%多、棕色石灰土占11.7%左右(见表22)。

表22陕西省土壤改良利用分区VIII区各类土壤面积统计

本区具体改良措施:

①搞好立体布局,调整用地结构;②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积极发展粮食生产;③建设桔、茶为主的多种林特商品生产基地,是靠山致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郭兆元.陕西土壤,陕西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科学出版社,1992年

[2]XX百科,陕西省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