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006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6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6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6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6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单元教案.docx

《6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单元教案.docx

6单元教案

21、古诗两首

 

教材简介: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七言绝句诗写长江下游的名胜天门山,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

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

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

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

谁来介绍一下他?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

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

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

提问:

西湖的景色美吗?

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②教师重点指导:

潋 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③读通诗句。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

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

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两首

板书设计:

楚江开(吞吐山河)

望天门山碧水回(急流回荡)      雄壮

青山出(雄山对峙)

孤帆来(江水天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 (好)

西子湖         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色空濛 (奇)

教学后记: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材简介: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她的美丽富饶,表达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课文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

先将西沙群岛的位置,在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他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

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鱼的品种多、数量也多。

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

写海岛围绕“鸟的天下”来写,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

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的更更加美丽富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认记字形。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和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学习课文中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2.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去我国的西沙群岛去看一看。

(读课题:

强调“富饶”。

二、初读课文

1.请你对照拼音小声将课文读一读,字音读正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全班交流。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板书课题)

三、学习生字

1.自主学习生字,想想怎样记住它们?

2.交流,教师重点指导。

读音:

饶、屿、渔、栖、粪

书写:

威、武

当堂书写生字字头。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进行评议。

四、再读课文

1.自由读:

西沙群岛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2.自由发言。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六、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美丽

七、作业

1.抄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材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正确朗读课文。

2.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什么?

二、默读课文

1.在书上画出:

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什么?

2.找出每段的关键词,弄清每个自然段围绕它是怎么写的?

3.讨论并板书。

例如,第四自然段介绍海底的鱼,先总述鱼“成群结队”突出鱼多,再分别叙述各种鱼的样子;最后总述“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又如,第六自然段有四句话,是围绕“鸟的天下”(鸟多)来写的。

这几句话的思路是:

鸟的天下——树多(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鸟多(树多鸟必多)——鸟蛋多(鸟多鸟蛋必然也多)——鸟粪多,使人确定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三、细读课文

1.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

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分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并板书。

4.“海防前哨”是海防的前沿哨所。

这句话讲西沙群岛所处位置的重要性。

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了解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再联系整个祖国的地图,理解“海防前哨”的意思,体会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5.“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展示图片或录像资料,强化直观效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练习:

(1)“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

6.仿照第六自然段的写法(总分),说一段话。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概括地说说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教师最后板书:

美丽、富饶。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并试着默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材料。

4.背诵课后“选做题”中的谚语。

5.继续查找有关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

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

风光、物产海面:

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2.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富饶海底:

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海滩:

贝壳、海龟

海岛:

鸟的天下(海鸟、鸟蛋、鸟粪)

教学后记: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材简析:

本文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六册第十二单元“走进森林“中的一篇,本单元课文体裁多样,从不同方面展现了森林的美丽与富饶,通过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还可以树立环保意识,懂得创造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本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对祖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全文按总分部的顺序来写,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画面,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季节特点进行观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识字,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美丽。

 2.教学难点:

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刚刚从我国美丽的西沙群岛归来,课本导游又将带领我们到我国的东北——小兴安岭来看一看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对照拼音小声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重点纠正一下读音:

涨、葱、融、挡、浸、剑、舔。

三、学习生字

1.自主学习。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加偏旁:

张——涨忽——葱舌——刮

换偏旁:

乱——刮楼——缕

4.学生当堂书写生字字头。

5.教师巡视指导、评议。

四、正确朗读课文

 1.自主练习正确朗读课文。

 2.同桌互读。

 3.通过课件“课文朗读”引导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及物产丰富。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1.抄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1.让我们一起来交流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吧。

 2.播放课件“课文朗读”,听后思考:

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2.第一自然段。

(1)填空:

小兴安岭就像________________。

(2)讨论:

为什么说小兴安岭就像绿色的海洋。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树多。

3.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你最喜欢哪句?

为什么?

读一读。

(3)评读。

(4)想象春天美丽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品读“抽出”——为什么不用“长出”。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引导学生想象小鹿的可爱神态。

4.请你用刚才的方法选第三至五自然段中的任一自然段学习。

(1)自学。

(2)小组交流。

(3)小组集体在全班汇报。

(4)让学生朗读并想象画面。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边想象画面边阅读。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联系生活中的体会,理解在课文中的意思。

5.回味一年四季的景色。

自由阅读课文。

6.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想一想,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小兴安岭的景色诱人?

哪些地方写出了小兴安岭是巨大的宝库?

三、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抄写词语并试着默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听写字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给大家听。

二、理解反馈

 1.如果你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

为什么?

 2.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3.指名说一说,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并通过提问“你可以看到什么?

”让其体会到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特点和共同的特点,即树多。

三、指导“小练笔”

 1.指名读“小练笔”,明确要求。

 2.你想怎样写?

思考:

《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3.口述。

 

(1)同桌交流。

 

(2)指名全班交流,教师适时予以点拨。

作业设计:

 书面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4、香港,璀璨嘚明珠

教材简介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

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

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抖落掉历史的尘埃,翩然回归祖国。

香港回归是祖国经济强大、国力增强的表现。

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教材选编了这篇课文。

 课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从地理位置、贸易、金融、商业、服务等方面简要介绍香港,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分别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第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赞颂了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与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讲解和分析。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3.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香港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97年7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2.教师介绍香港历史。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对照拼音小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画下来。

 2.小组学习,解决字词障碍,小组长记录下解决不了的问题。

 3.全班交流,解决各组提出的问题。

 4.正确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在书上画出: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2.同桌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教师予以点拨并板书: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海洋公园、夜景。

四、细读课文

 1.各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把你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2.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五、教学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评议:

让学生扮演播音员,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等方法阅读。

 2.想一想:

 

(1)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香港的美丽与繁华)

 

(2)从中体会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香港、热爱祖国)

 (3)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总——分——总)

六、提炼反馈

 1.今天我们运用怎样的方法学习了课文?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自学选读课文《五花山》吗?

 3.自学,汇报。

作业设计:

1.完成自学。

2.摘录喜欢的词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六

教材简介:

文园地有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口语交际”和“习作”、“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宽带网”。

“口语交际”是结合本组的课文学习及“宽带网”的内容进行的,而“习作”部分承接口语交际进行整理,写成习作。

“我的发现”是让学生体会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词义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

在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积累谚语、词组、搜集、整理、交流资料及字词训练中,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重点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

2.完成习作。

[课前准备]习作:

介绍了自己曾经去过的或是十分想去的地方,课下搜集有关那里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让我们饱览了祖国的好山、好水、好地方,今天就让我们都来做个“导游”,或者做个“游客”,去祖国更多的地方去看一看,好吗?

二、明确“口语交际”任务

1.指名朗读。

2.说说你对“要求”的理解。

要强调吸引人,“使听的人也想去。

三、准备

1.自己准备。

2.小组交流、评议。

3.自荐、推荐,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五、作业

为了能做一个称职的“导游”或“游客”,请继续查阅自己去过或特别想去,并且希望推荐给别人的地方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昨天,同学们要么是“导游”,要么是“游客”,分别介绍了自己曾经去过的或是十分想去的地方,课下还搜集了有关那里的相关资料。

你愿意写一写,介绍一下那里,使看了的人都想去那里吗?

就让我们试一试吧!

二、指导

1.启发。

动笔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怎样介绍一处景物呢?

不妨回忆一下我们所学的课文,它们的作者都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2.交流。

请你说一说,你想用哪篇课文的哪种方法,来介绍你想介绍的这处景物?

(此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教师可将学生所提到的方法记在黑板侧边上。

三、学生独立习作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五、作业

完成好习作并作自我修改,建议读给父母听,听取他们的修改意见。

第三课时

一、交流修改“习作”

1.小组内交流,要求:

(1)读自己的文章,虚心听取他人意见。

(2)认真倾听他人习作,想一想有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自己学习;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修改。

把自己的想法真诚地告诉作者。

(3)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推荐标准:

(1)写得好,吸引人,使人读过后都想去看一看。

(2)认真修改,改后的文章有了很大的进步,变得吸引人了。

3.有谁自荐自己的习作,希望更多的人给予帮助。

教师对这样的同学要尤为给予鼓励,使学生明白,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二、链接“宽带网”

1.指名朗读,明确要求。

2.分组,明确分工与任务。

(1)将学生分为:

风景组和物产组。

(2)要求:

①按类别搜集图片、文字、实物资料。

②布置展台。

三、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四、作业

小组活动:

布置展台。

第四课时

一、参观展览

1.小组活动。

2.布置展台。

3.准备如何介绍本组的展台。

4.分别参观:

风景组展台和物产组展台。

5.评议:

优点:

值得本组学习的地方。

建议:

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我的发现

1.投影句子。

2.引导学生发现: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意思。

叫做“一词多义”。

因此,读文章时我们往往要把词放在句子中根据语言环境来理解它的意思,即“词不离句”。

3.想一想,你能举出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意思的例子吗?

4.启发交流。

三、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四、作业

1.写出至少两组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意思的句子。

2.预习《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

第五课时

一、读读记记

1.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

3.说说词语构成特点:

AABB式;又A又B式;不A不B式。

4.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二、读读背背

1.请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

(1)指名试读。

(2)教师进行范读和指导。

2.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1)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2)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

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

(3)教师可利用投影将诗补充完整并作简要介绍。

3.自由朗读,熟读成诵。

三、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作业设计:

各写出至少两组AABB式;又A又B式;不A不B式的词语。

板书设计:

各题目具体内容。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