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对比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6956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docx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对比阅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docx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①,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范蠡谏曰:

“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②也。

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行者不利。

”越王曰:

“吾已决之矣。

”遂兴师。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③。

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

吴王追而围之。

(原文有改动)

【注释】①勒兵:

操练士兵。

②末:

解决问题的下策。

③夫椒:

地名。

④保栖:

退守。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①杂然而前陈者   陈:

陈列

②往来而不绝者   绝:

隔绝

③云归而岩穴暝   暝:

昏暗

④且以报越   报:

报答

⑤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伐:

讨伐

⑥遂兴师   遂:

于是

A.①②③⑥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④⑤⑥

2.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B.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C.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D.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甲文第二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太守因何而醉?

(2)乙文中越王为什么先发制人、主动出击?

(用原文回答)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

“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

或问:

“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曰:

“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天资刚劲:

生性刚直。

②机阱:

陷阱。

③枉直乖错:

冤假错案。

④润身:

修身养性。

⑤宽简:

宽松简易。

⑥便:

安逸,安适。

5.请用“/”为【乙】文划线处断句。

(只划一处)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6.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泉香而酒洌   洌()             

(2)树林阴翳   翳()

(3)而民受其弊弊()             

(4)未尝及文章   尝()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8.下列对两个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文质兼美,多用骈偶句,语言简洁流畅,富有音韵之美。

B.甲文以“乐”字贯穿全文,乐中带忧,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

C.乙文欧阳修为人正直,治理有方。

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受百姓喜爱。

D.乙文欧阳修被贬夷陵后,他看到以前官吏渎职所致错案,决心更加谨慎办案。

9.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

请你写出一位当代和欧阳修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资料链接】

以下两则材料,与古邕州的两篇亭记有关。

材料一:

台石使君属邕守,捐赢金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之亭岿然,爽垲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属余为记。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心远亭记》)

材料二:

有遗予孤鹤者,养成驯扰,从人遂以名亭,良辰胜日,著屐曳杖,逍遥亭中。

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抚而乐之,至忘昕夕,故虽吏事旁,午胸臆无奇然。

草亭阒寂,素影蹁跹,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呖,无异山林间清致,岂非达人澄怀观道之一助乎。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孤鹤亭记》)

10.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字意义

字源法

行者休于树

                  甲骨文   

→               金文        

                              篆            

                                               隶            

(1)________

迁移法

故虽吏事旁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________

查字典

属余为记

(1)shǔ:

①类别。

②隶属。

③是。

(2)zhǔ:

①连缀;连续   ②(意念)集中在一点。

   ③同“嘱”,嘱咐

(3)________

11.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

B.选文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像,“醉”是根本。

12.把本文和“材料二”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议语。

(1)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2)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

13.结合“北固亭”“醉翁亭”“心远亭”“孤鹤亭”的命名,说说古代亭子有哪些命名方式。

14.古人在写作上时常互有借鉴,借句取意或反意,比如,“徙倚欲何依”就借用了曹操《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上面所链接的两则材料中也有此类用法,请找出一处,并写出它借用了哪首(篇)诗文的什么句子,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醉翁亭记》

(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①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②如拭,鲜妍明媚。

如倩女之靧面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⑤而歌者,红装而蹇⑥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

①冷光,清亮的光。

②娟然,美好的样子。

③靧(huì)面,洗脸。

④鬣(liè),泛指动物头颈上的毛。

⑤罍(léi),盛酒的器皿。

⑥蹇,跛脚,这里指驽钝的马或驴。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临溪而渔                 渔:

________

②于时冰皮始解          始:

________

③山峦为晴雪所洗:

   为:

________

④泉而茗者                 泉:

________

16.概括两文反映的一种共同心境并分别说明其由来。

17.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搂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8.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而或长烟一空       空:

空中

B.野芳发而幽香       发:

开放

C.而乐亦无穷也       穷:

穷尽

D.于时冰皮始解       解:

融化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喜洋洋者矣          其真无马耶

B.朝而往                    面山而居

C.若脱笼之鹄             何陋之有

D.山峦为晴雪所洗       不足为外人道也

20.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A.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B.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甲晨和晚上。

C.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问的花朵开放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D.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缘,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

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万物复苏的田野春光。

B.三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

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丙文的如鹄出笼,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

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D.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

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丙文用“微”“始”等,写出大地初醒的状态。

(六)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

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

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

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2)日出而林霏开       开:

(3)杂然而前陈者        陈:

(4)余奉使契丹        使:

2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山之僧智仙也          好奇之士也

B.而不知人之乐          闻而往游焉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D.醒能述以文者        归而以琴写之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25.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

用原文语句回答。

26.《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

作者因什么而“乐”?

请概括作答。

(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②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故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

①此:

指滁州。

②刻:

清晰地。

③宣:

宣扬;上:

皇上。

④剌史:

官名,写此文时,欧阳修任滁州刺史。

27.解释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饮少辄醉        ()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        ()

28.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29.【甲】文中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描绘出“山间之四时”【乙】选文中哪几句也描绘了四季景色?

30.欧阳修被贬滁州,但他的生活仍很有乐趣,从【甲】【乙】两文看,你认为他有哪些乐趣?

参考答案

1.B

2.1)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2)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

3.C

4.1)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2)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5.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6.

(1)清    

(2)遮盖    (3)害处(弊病)    (4)曾经

7.

(1)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2)(欧阳修)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

8.B

9.不同点:

①甲文侧重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②乙文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

示例:

任长霞、焦裕禄、孔繁森……

【来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10.休息    即使    同“嘱”,嘱咐

11.D

12.

(1)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2)只见一只仙鹤飞舞鸣叫,好像能明白人的意思。

13.用所在地的地名、当地太守的号、来源于诗句、生活中的事物等。

14.示例:

“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借用它陶渊明《饮酒》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来源】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15.钓鱼    才,方才

    被    用泉水(汲泉水)

16.喜悦(或快乐、愉悦、旷达),甲文作者具有乐观豁达的情怀,虽被贬滁州,但处之泰然,随遇而安,爱民之心未曾少减。

主政滁州,政事宽简,与民休息,具有中庸和美,年丰人足的政治理想,所以,作者在乎“山水之乐”,更享受“乐民之乐”。

乙文作者经历了一个寒冬的禁锢,在初春时节偕友游满井,乍见满井的山水鸟鱼等景物生机萌动,感到欢欣与愉悦,对早春风光充满了欣赏与赞美之情。

17.示例一:

(表达方式方面)甲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在记叙的同时融入大量的议论和抒情,融叙事、议论、抒情、说明于一体。

乙文以描写为主,在景物描写中,融情入景(寓情于景),使情与景,主观与客观浑然一体。

示例二:

(写作技巧方面)甲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

早晚有别,四季分明,一句一景,字字不虚,(或巧用虚词“也”“而”,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乙文写景以点带面,没有全面地细描密绘,而是抓住水、山、田野这三组镜头,通过冰皮、山峦、麦苗等事务写初春的气息,把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审美感受鲜明、贴切地表达出来。

示例三:

(修辞手法方面)甲文主要运用对偶手法,大量的骈偶句,或两两相对,或句中自对,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

(或“云归而岩穴暝”中的“归”,运用拟人的手法,点出了悠然闲适之情。

)乙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贴切、新奇的比喻写山、写水、写人,生动传神,优美熨帖,形象准确;拟人手法写鸟、写鱼,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

示例四:

(结构艺术方面)甲文先景后人,层次清晰,写景早晚接续,四时递次,前后照应,景物之间逻辑关系清晰;些人先滁人游后太守宴,层次分明。

乙文多镜头有次序转换,层次丰富,全景、远景、中景、特写、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描绘满井风物。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18.A

19.B

20.D

21.A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2018年九年级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22.

(1)寓:

寄托

(2)开:

消散(3)陈:

陈列,陈设;摆开(4)使:

出使

23.B

24.

(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2)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

25.【甲】文: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乙】文: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26.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部分地区卷)语文

27.就    取名

28.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就每天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

29.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30.滁州山水(风景)优美;政事简单;百姓生活富足;民风安闲;百姓愿意与他同游同乐;社会太平安宁。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张家界卷)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