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6946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77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简述

1、总说明

工程名称:

电子陶瓷项目高栏港厂区一期工程

建设单位:

珠海粤科京华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精细化工区纬五路东南

建筑面积:

17619.04m2

2、工程承包范围

具体内容:

土建、装饰、给排水、电气、消防自动报警等工程,具体范围详见招标工程量清单及设计图纸。

3、交通情况

本工程位于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精细化工区,厂区四周为道路,交通便利。

4、现场自然条件

本工程位于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精细化工区,场地地形平坦,气候属于海洋性气候,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5、现场施工条件

本工程位于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精细化工区,厂区四周为道路,交通便利。

施工电源:

采取临时方式,备用电源在工程开工前提前建成,引至变电站站区,作为施工单位施工电源。

施工水源:

施工水源在开工前引至站区内。

1.2工程特点

1、施工作业面积大

因本工程厂房为单层轻钢结构厂房,总占地面积约为17619.04m2,在各种构件进场后,必须分类就近堆放及保管,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同时合理安排起重机行车路线,做到均衡施工,以提高工作效率。

2、工种配合需紧密

本工程涉及土建、给排水、电气、钢结构安装、设备安装等多个专业,所以必须合理安排各工序平行交叉均衡施工,不可避免造成工种交叉作业等,故合理协调安排各工序工种的施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窝工。

3、构件品种类繁多

厂房涉及的钢结构构件种类比较多,各种构件要求统一在构件加工厂进行加工、除锈、防腐处理,进场后必须按照构件编号统一存放,减少构件的二次运输,避免安装误差。

1.3编制依据

1)建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

2)《工程招标文件》

3)相关国家、广东省、珠海市技术标准、验收规程。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01)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JGJ16-200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规范》(GB50210-200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钢筋焊接验收规范》(JGJ18-96)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

《碳素结构钢》(GB700-88)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1999)

《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1995)

《碳素焊条》(GB/T5117-199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1-95)

《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通用验收规程》(JGJ82-91)

《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程》(CECS24:

90)

《压型金属板设计施工规范》(YBJ216)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建筑施工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国务院)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15号令)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B33-86)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13号令)

4)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及消防等有关规定

 

第二章主要施工方法

2.1定位放线和沉降观测

2.1.1总则

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及标高准点进行轴线控制网和标高水准网的布设,以此为基础进行轴线定位控制和标高传递。

本工程所使用的测量仪器与各类钢卷尺,按ISO9002标准及公司的《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规定,均需经珠海市标准计量局检测认可,并做好相应标识、记录。

所有的仪器均经检测,必须在检测有效期限内。

做到定人、定机、定时。

2.1.2平面控制网:

一、定位依据:

依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及施工总平面图等有关资料。

二、定位程序:

资料审核→内业核算→外业校测→定位测放→定位自检→定位验线。

三、定位方法及要点:

1、根据业主提供的定位依据,分别测出控制线,作为轴线测设依据,各条控制线采用全站仪测设,以确保控制轴线的精度。

2、主要轴线在离建筑物边线不小于10米处埋设控制桩,作为结构施工时的测量依据。

各控制轴线投到结构层上之后,要用钢尺实量其间距作为校核,控制轴线的投测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总高(H≤30m)

5

 

3、控制轴线投测到施工层后,根据控制轴线测设其它细部轴线及柱、梁等轴线,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项目

允许误差(mm)

总高允许误差

L≤30m

±5

30m<L≤60m

±1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边线

±3

4、各楼层放线:

各楼层中的标准柱、梁均按各控制线按图纸尺寸放线。

2.1.3定位放线的验收

⑴定位放线点和水准控制点应妥善保护,工程放线必须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有关规定。

⑵所有定位放线测试工具、有关物件以及定位放线图,经工程监理验收符合设计要求与施工验收规范并办妥签证手续后,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1.4场区高程控制

施工现场必须设立永久性水准控制点,以组成高程控制网络。

具体做法详见右图。

各高程点两次观测之误差不得大于1mm。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现场设立一个水准控制点,该点设置在入口处道路北侧,水准点的具体做法详见左图。

2.1.5标高控制

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至少两点),作为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点,引测出不少于四个点形成施工现场水准控制网(水准点原则上布设在坐标控制点上以便于保护),定期进行复测。

1、挖土阶段:

将基准点标高引至基坑下,挖土阶段用水准仪随时配合挖土单位进行标高控制,用30cm的竹签的顶标高(相对设计挖土标高+10cm),借此严格控制人工挖土的标高,防止超挖。

2、基础阶段的标高均由基准水准点向下引测至各柱的钢筋上,并随时与基准点复核;点位用红油漆清晰标注,以此控制楼层标高。

2.2土方工程

2.2.1工程概况

1、地基及基础:

本工程基础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承台、条基的结构形式。

2.2.2土方开挖方案

1、本工程基坑土方采用自然放坡,坡度为1:

0.6。

2、根据以上情况和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有条基处则连通开挖。

2.2.3土方开挖

1、基坑平面尺寸、柱基外围尺寸各放大500mm,作为施工操作面、排水沟、集水井位置。

2、基础土方工程考虑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整平底的方法施工。

3、整个工程的土方均按独立承台、条基的形状开挖成基槽或基坑形式。

4、土方开挖考虑安排二台WY100-1反铲挖掘机,土方堆放在业主指定位置。

5、为了保持基坑底土的原状结构,距坑底设计标高10-20cm处,停止操作,应由测量放线员测定水平桩和轴线位置,确定开挖深度和基坑边缘尺寸部位,然后再根据具体尺寸进行人工修正基底和边坡。

6、土方挖掘完毕之前,均应在基坑四周同时设置排水明沟,沟宽为300mm,沟深为200mm,纵坡2‰,并与集水井贯通;以便及时排除大气降雨和表层泄水。

然用潜水泵抽除积水,通过排水总管排入沉淀池,经沉淀后再排到附近的市政雨水管道。

2.2.4基坑排水

1、在人工修整基坑(槽)的同时,在沿基槽外侧开挖一条20×30cm(深)的明沟,并在转角处开挖Ф600深50cm的集水井,用潜水泵排出。

2、所有污水用潜水泵排出后,必须先经过沉淀池沉淀后,再排入市政下水道内。

2.2.5回填土工程

当现场挖掘出来的土方符合规范的填方质量要求时,且坑底清除积水、淤泥、杂物后,放可回填土方。

回填土应两侧均匀下料,分层回填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00mm,每层夯数为3-4遍,不能机夯的边角处,采用手工夯实。

2.3基础与主体结构模板工程

2.3.1施工缝位置的确定: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以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有关规定,施工缝位置确定如下:

1、框架柱:

各层楼面标高。

2、楼梯:

每个楼面一梯段的中间1/3踏步处。

3、楼面结构:

每个流水段中楼层不设置施工缝。

2.3.2模板设计与施工

1、电梯井墙板采用18厚七夹板模板,50×100mm方木竖楞间距取300mm。

墙板横楞采用双排钢管,其间距600mm;对拉螺栓均采用φ12mm;螺栓间距为600×600mm。

用于外墙的对拉螺栓中部必须焊止水片,止水片必须满焊,浇筑在混凝土内。

2、框架梁模板设计:

框架柱模板支设后即可根据楼板面上所弹的框架梁边线支设框梁模板,框梁侧模采用七夹板,其底模采用35mm厚松板且接缝处采用双面胶海绵条粘贴,梁模端头伸入到柱模内侧平。

当梁跨度大于4m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1~3‰起拱。

梁箍采用脚手钢管,间距控制在500以内,当梁高大于等于800mm时就在梁中部设置一根直径为16的对拉螺栓,间距为1m。

详见下图

3、柱模板设计:

框架柱模板要求四角密实方正,设计时利用模板和背楞木方的反复包边贴缝,形成重合企口,当柱截面大于600×600时,应加对拉螺栓。

见下图:

4、楼梯模板

楼梯模板支设时注意踏步的起止位置,并考虑踏的装修层。

中间休息平台部位的标高要测准,不能因一个踏步的失误,而导致一个楼层的楼梯出错。

在楼层标高处楼梯必须上送至1/3跨度范围,浇筑砼时同样一步到位,保证斜板的合理受力。

其支撑详图如下图所示。

2.3.3立模施工顺序:

1、每层框架柱钢筋绑扎结束后,开始支作框架、框架柱模板。

2、楼面浇灌完毕立即施工和支作框架梁、框架梁、现浇平板模板。

2.3.4模板施工

1、框架柱模板采用木模、单管钢柱箍,间距约为500mm。

2、梁高大于800、柱宽大于600的砼构件均需设置M12对拉螺栓,对拉螺栓外套硬质PVC管来控制梁、柱的宽度尺寸。

保证不胀模,以及混凝土构件的精度。

3、框架梁、现浇平板模板:

框架梁侧模采用定型木模,现浇平板采用18厚七夹板。

4、梁、板模板施工:

梁板模施工时先测定标高,铺设梁底模,根据楼层上弹出的梁线进行平面位置的校正、固定。

框架梁支好侧模然后支平台模板和柱、梁、板交接处的节点模。

梁模板采用18mm厚板,50mm×100mm木方加固,梁高≥800mm的设一排对拉螺杆,水平间距600mm。

楼面模板采用18mm厚胶合板,50mm×100mm木方做木楞,间距400mm布置。

6、楼梯模板施工:

楼梯底板采用胶合板,踏步侧板及挡板采用50厚木板。

踏步面采用木板封闭以使混凝土浇捣后的踏步尺寸准确,棱角分明。

2.3.5钢管排架搭设要求

1、由于钢管排架高度>3m,为了保证钢管排架的稳定,在钢管排架下方设置通长扫地管和设置剪力撑,确保钢管排架的稳定性。

模板钢管支架的支撑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模板支架的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②、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③、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2、为了保证模板形式尺寸正确,防止模板下滑,排架上端扣件采用双扣件形式。

2.3.6模板安装误差的控制

模板除按图施工外,还须严格控制模板安装的误差。

按照《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本工程各部位偏按下执行:

1、轴线位置:

5mm。

2、标高:

±5mm。

3、柱、梁断面尺寸:

+4~-5mm。

4、现浇楼面底模表面平整度在2.00m范围内允许误差5mm。

5、模板铺设缝隙不得超过2mm,否则要采用油毡条补缝。

2.3.7拆模时间

1、梁侧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的原则下,便可拆除;其余构件依拆模试块强度数据为准。

2、混凝土柱模板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

3、现浇板与次梁模板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

4、框架梁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2.3.8质量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

在模板工程的施工工程中,施工人员需按施工质量控制程序控制图严把质量关。

1、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见图2-4-1。

图2-4.1: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图

 

2、注意事项

①、模板需进行设计计算,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能可靠的承受所浇筑砼的重量、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②、模板施工严格按木工翻样的施工图进行拼装、就位和设支撑,模板安装就位后,由技术员、质量员按平面尺寸、标高、断面尺寸、垂直度进行复核验收。

③、浇筑砼时专门派人负责检查模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加以处理。

④、由于钢筋绑扎和模板施工是穿插进行,施工安全难度将会很大,故必须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时时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2.4基础与主体结构钢筋工程

2.4.1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1、基础钢筋施工顺序:

弹线(用红漆标记)→承台、条基底板筋→柱钢筋绑扎→校对、验收。

2、主体结构钢筋施工顺序:

钢筋翻样、审批→钢筋加工制作→半成品钢筋验收标识→清理模板→绑扎框架柱钢筋→验收→绑扎框架梁钢筋→绑扎现浇板下层钢筋→水电预埋管施工→绑扎现浇板面层钢筋→班组自检

2.4.2保护层规定

按照规范规定:

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建设部推广使用的塑料保护层定位垫块,垫块间距≤1000mm。

2.4.3钢筋检测:

1、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对采购进场的所有规格钢材进行检测。

①钢筋应有出厂质保单和试验报告单,每捆钢筋应有标牌标记。

②在甲方现场代表监督下,每个规格的钢筋不少于1组试件(每组2根,长度50cm),送市质监部门的材料检测中心进行试验。

2、焊接试验:

施工现场的钢筋电焊,均必须按每种规格不多于300个接头为一批,在现场代表的监督下,随意切取3个试件做拉力和冷弯试验。

当“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冷弯”其中一项试验不符规范规定,应另取加倍数量的试件重做各项试验。

2.4.4钢筋加工与绑扎

钢筋各类书面检测报告必须送表现场代表认可后,方可按图施工。

2.4.4.1钢筋工程施工要点:

1、本工程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结构详图均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的规定表达,施工前应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03G101)图集和施工图认真阅读,并经设计技术交底以后方能施工。

2、钢筋进场以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记录,并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要求的位置,分规格、按部位、编号,垫木堆放。

3、钢筋在翻样以前,要熟悉图纸及施工说明要求,认真仔细翻样,翻样单经项目工程师审批以后,报监理批准,方可下料。

4、钢筋绑扎以前,要熟悉施工图纸和钢筋翻样图,并根据图纸要求检查已配好钢筋的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然后在扎筋的部位弹出尺寸线,还要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拉筋,并将锈皮,水泥浆等污垢清扫干净。

2.4.4.2底板钢筋绑扎

1、本工程底板钢筋规格、尺寸、层次均较多,为此在底板钢筋绑扎前,要制订绑扎方案,在方案中应明确钢筋的绑扎次序及交错区域处理。

底板上下排钢筋应用Φ18-25钢筋马蹬支撑。

2、根据确定的绑扎方案在垫层上用粉笔画出钢筋绑扎的位置标记,然后按标记的位置次序绑扎。

3、钢筋网的绑扎:

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

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

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2.4.4.3柱子钢筋绑扎

1、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的数量,先将箍筋都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

2、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36倍直径区段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有接头钢筋的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面积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的规定。

3、在立好柱子钢筋上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而下采用缠扣绑扎。

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相交点可用梅花交错绑扎。

箍筋的接头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

柱箍筋的端头应弯成35度,平直长度≥10d。

4、柱子根部、顶部及梁柱交接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

5、柱筋保护层垫块应采用“PVC塑料保护层定位件”,间距一般1000mm左右,以保证主筋的保护层厚度正确。

6、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筋收缩位置、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7、当梁板筋绑扎完毕以后,在梁筋上伸出楼面的柱筋跟部要绑扎不少于2道的柱筋定位的箍筋,最下面的定位箍筋应与梁板筋绑扎牢固,以防柱筋偏位。

2.4.4.4梁筋绑扎

1、主筋穿好箍筋,按已画好的标记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的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筋的架立筋,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扎固定→绑架立筋→再绑主筋。

2、梁主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的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箍筋弯钩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的弯钩为135度。

4、梁筋的保护层垫块在梁底和梁侧均按1000mm间距设置。

2.4.4.5楼面板钢筋的绑扎

1、清扫模板上的刨花、碎木,以及其它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的间距。

2、按画好的间距先布受力筋,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及时配合安装。

3、钢筋的接头位置和搭接方法按规定要求施工。

4、板筋绑扎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全部绑扎,如板是两层钢筋,两层钢筋之间须加钢筋撑脚以确保上层钢筋的正确位置,板筋绑扎完后,应在底筋下垫上砂浆垫块。

5、绑扎负弯距板筋,钢筋的每个相交点均须绑扎,最后在主筋下垫上砂浆垫块或钢筋撑脚,以确保负弯矩钢筋的位置正确。

2.4.4.6楼梯钢筋绑扎

1、在楼梯底模上画出主筋和分布筋位置线。

2、根据设计图纸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主筋,后绑分布筋,每个点均绑扎,对梁式楼梯,先绑梁筋,后绑板筋,且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3、底筋绑扎完成以后,待踏步模板吊模支好后再穿面筋。

2.4.4.7拉结筋的设置(见下图)

2.4.5楼屋面双层双向钢筋上下层间距及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

在泵送混凝土浇捣时,由于泵管铺设及施工人员的往返践踏,往往使双层双向楼板上下层间距位置发生变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为此应采取下例措施:

对于板均布设上下层钢筋φ12钢筋撑马,并予以固定,必要时可采用电焊点焊,防止钢筋撑马位置发生变化,混凝土泵管铺设及水暖电风等管线预埋工作,安排在下排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上排钢筋的绑扎则安排在混凝土泵管铺设及水暖电风等管线预埋工作完毕后进行。

搭设操作人员施工便道,严禁施工操作人员随意行进践踏钢筋。

混凝土保护层应按规定加密垫设。

在混凝土浇捣时,应安排钢筋工看护,一旦发生上下层钢筋位置发生变化立即整修。

2.4.6钢筋验收

钢筋制作完毕经自检合格后,须提前24h通知有关方面人员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在验收中发现的违背图说或施工规范的问题应该及时整改,并通过再次验收,在办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检验批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4.7钢筋绑扎误差的控制:

1、箍筋间距±20mm。

2、钢筋弯起点位置20mm。

3、柱梁钢筋保护层±5mm。

4、受力钢筋的排距±5mm。

2.4.8质量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

在整个钢筋工程的施工工程中,从材料进场、存放、加工、焊接至现场绑扎施工,将责任落实到人,层层严把质量关。

1、钢筋绑扎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钢筋质量由钢筋绑扎工程和钢筋焊接工程组成,钢筋绑扎工程质量控制程序见图2-4-1。

 

图2-4-1:

钢筋绑扎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2、注意事项

钢筋加工、连接及绑扎施工的注意事项为:

①、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确保洁净、无损伤、无斑点、无油污,不得使用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钢筋底弯钩应按施工图的规定执行,同时满足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②、钢筋加工后应按规格、品种分开堆放,并在显眼处挂标示牌,以防错拿。

③、箍筋的接头形式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

④、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施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⑤、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在同一构件上的应按规定和设计要求相互错开,并保证足够的间距。

⑥、冬季、雨天的钢筋焊接要求按规范要求和钢筋材质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以保证焊接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⑦、对柱梁节点等部位的钢筋绑扎,施工前应有详细的绑扎顺序和施工作业指导书,钢筋班组长和质量员需层层把关,以防止出现钢筋规格错帮和数量错漏。

⑧、按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设置垫块。

⑨、砼浇筑过程中,设专职钢筋看护工,对偏移钢筋及时修正。

2.5主体结构混凝土工程

2.5.1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架设施工临时跑道→清理、浇水湿润基层→商品混凝土运输→浇灌楼层、屋面结构混凝土→混凝土养护

2.5.2浇灌前的检查工作和施工准备工作

1、浇灌前的检查工作

①、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构件的截面的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②、检查模板的支架是否稳定,模板的固定是否牢靠。

③、检查模板的紧密程度、模板的缝隙应嵌严。

④、检查钢筋、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相符合。

⑤、检查水、电、暖等设备管道的位置、数量是否准确无误。

⑥、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杂物应清理干净。

2、施工准备工作

①、清理模板中的遗留杂物和对模板提前进行浇水。

②、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工作和现场计量设备。

③、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明确施工顺序和施工质量。

④、混凝土浇灌之前,必须事先向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验交下列书面资料得到认可,否则不得浇灌:

(1)按设计要求混凝土配合比,

(2)按上述配合比的实验室报告(强度与抗渗),(3)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的生产厂家、生产合格证及有关资料。

(4)混凝土的浇灌令。

2.5.3泵送商品砼的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结构施工,其垂直运输,水平运输均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它以泵的压力将塑性混凝土通过输送管送到灌注部位。

因此,除要满足设计要求之外,对混凝土拌和物要有一定的和易性,以“可泵性”衡量。

商品砼应严格控制粉煤灰掺入量,掺入量应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