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6799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8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docx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docx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

 

【2019统编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4.1《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优秀教案

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

问题研究《城市交通如何疏堵》优秀教案

本章测试卷及答案

4.1《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2.掌握交通运输需求、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3.认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交通运输需求、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2.认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义乌是个县级市,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

1991年4月义乌民航机场通航,成为我国第二个县级航空港。

1993年、2006年和2012年三次扩建。

2007年开通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临时航线。

2014年8月,成为对外开放口岸,是我国第一个县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义乌北距杭州萧山机场只有约120千米,为什么还要在义乌建设民航机场?

为什么金华没有民航机场,而其管辖的义乌却有民航机场?

是什么原因促使义乌机场不断扩建,并成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复习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初中所学的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归纳完成下表。

交通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适运货物特点

铁路运输

运量、速度、运费、受自然因素影响、连续性。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周转速度、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耗能、成本、运费。

水路运输

历史悠久,运量、投资、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运输效率高。

运量、能耗大、运费,设备投资、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连续性、安全性能高、管理方便、运量大。

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方式从手提肩扛、牲畜驮运,发展到了现代化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从古至今,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量、速度、效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交通运输点相互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一个区域的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这都是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

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就是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一般原则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4.2,课件展示每一原则所对应的实际案例,归纳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学生活动:

先阅读教材相关材料后主动思考案例中描述的交通运输布局所对应的原则,然后和教师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1)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

(2)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3)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4)尽量少占土地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5)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6)其他

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交通运输网由如此复杂的布局,那么,它在某一地区的布局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影响因素

选择你熟悉的线路、车站、公路等,讨论影响它们布局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

交通运输网的点和线受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自然因素,要考虑地形、水文、地质、气候条件,比如在平原地区选线要尽量少占用耕地,在山区选线应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遇到沼泽地应避开;地质复杂的地区,要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免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在工程设计中还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

合理布局交通线,可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还可以加强民族团结,加强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技术条件使得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讲解同时多媒体图表展示)。

小结: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以下任务:

1.区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更多的______________,从而要求交通运输布局做相应的变化。

2.读“京沪高速铁路站点分布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高铁站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产生哪些问题?

(2)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为什么?

3.交通运输需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差异,因此,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交通运输布局还要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_____和_____效率,综合性交通运输_____便应运而生。

【点拨】1.教师以“非洲的铁路格局”为例,让学生理解非洲多数国家仍然没有摆脱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需求。

2.教师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例,让学生理解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

小结:

1.一般而言,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2.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并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

3.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也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以下任务:

1.交通运输若不能满足区域发展所产生的________,则会阻碍区域发展,甚至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

2.思考回答:

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交通运输的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3.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_______,且质量_______;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_______,且质量_______。

4.交通线和站点建设涉及气象、_______、_______、工程、_______、_______等技术领域以及施工水平。

5.随着区域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提升,从而有足够_______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为减弱。

【点拨】1.交通运输若不能满足区域发展所产生的运输需求,则会阻碍区域发展,甚至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

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区域发展的“先行官”。

2.交通线和场站属于基础设施,投资额大但不能短时间直接收回投资,一般由政府组织建设。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区域,因资金紧张,交通线和场站的建设相对落后。

当区域处于工业化初期时,区域交通运输建设需求很大,并且还有各方面基础设施需要建设,政府一般无力全面、快速解决交通运输问题。

在这段发展时期,为解决突出的交通运输问题,区域一般需要借助外力。

因此,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交通运输的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

3.当区域发展至一定水平,政府拥有足够的资金,才能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水平。

所以,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且质量较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较高。

4.交通线和站点建设涉及气象、水文、地质、工程、材料、机械等技术领域以及施工水平。

教师举例:

如我国的青藏铁路建设、沪昆高速铁路贵州段的高架桥景观等案例来引导学生直观感知。

【过渡】请看我国铁路网分布图(多媒体展示),思考我国铁路网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形成这些特点?

(提问学生)

【点拨】铁路网分布东密西疏。

东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地形以平原为主,铁路建设难度小。

西部铁路建设难度较大。

【过渡】可见,交通运输网的布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刚才所学的内容,分小组讨论,教师课件展示以下案例探究,引导学生完成下列相关问题(多媒体展示)

【案例探究】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1)南昆铁路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和____。

南昆铁路是指从云南省市至广西壮

族自治区市,北接贵州的市。

(2)南昆铁路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①;

②。

(3)南昆铁路建设需要克服地形、地质、地貌的不利因素有:

①;

②;

③。

(4)从南昆铁路建设可以看出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进步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铁路区位的决定性因素。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科技因素:

四、活动探究

探究主题:

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

相关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线、站布局变化很大,有些交通线、站经历多次改造和扩建,其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于1958年3月投入使用。

1980年1月,一号航站楼及配套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号航站楼于1995年10月开始建设,并于1999年11月投入使用。

二号航站楼每年可接待2650万人次的旅客。

2004年3月,三号航站楼开始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投入使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的设计总量达到8200万人次。

表4.1显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整千万人次的年份。

探究问题:

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三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后,至实际旅客年吞吐量超过设计旅客年吞吐量分别用了多少年?

2.交通运输线、站布局一般强调“适度超前”。

通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的案例,说明你对“适度超前”的理解。

3.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设计在2015年旅客年吞吐量达到8200万人次,可是至2012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已达8371万人次。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增加的速度远超专家的预测,就此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想。

学生派代表展示本小组答案,教师针对学生回答并做点评。

4.2《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相关聚落的发展影响深远。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辅助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从唐朝诗人徐凝的这句诗中,可想当时扬州的繁华。

此后1000多年,“二分明月”的扬州在我国城市中的繁华地位不减,“下扬州”成为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以至平民百姓的梦想。

然而,至近代,扬州的繁华地位逐渐被上海、苏州等城市所取代。

扬州从未成为国家的行政中心,为何能“二分明月”达10000多年?

历史进入近代,是什么改变了扬州的发展条件,而使其“二分明月”的繁华不再?

新课教学: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交通运输越便利、快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越快、耗时越短、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也就越大。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海运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加工业、出口创汇农业等,迅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一些偏远的边境聚落,依托国际陆路交通的优势,发展成为重要的边境贸易口岸(图4.11)。

【思考】

1.凭祥成为我国重要陆路口岸的支撑条件是什么?

2.哪些因素促使凭祥成为我国著名的木制家具产地?

 

(3)交通运输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身也是重要的产业,而且还是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的产业。

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我国自20世纪末以来,大力投资建设全国高速公路网、全国高速铁路网,以及西气东输、村村通等重大交通运输工程,不仅促使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而且有效地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案例

陕西省武功县发展交通脱贫致富

昔日的陕西省武功县,对外交通不便,农产品运不出去,难以转化为商品。

农民收入低,农村面貌落后在国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背景下,武功县抓住了难得的机遇,对通往乡、村的道路进行扩建改造,村里的道路也实现了路面硬化。

有了等级较高的乡村公路网,公共交通服务普及到村,就连远离县城的偏远村落也开通了公交车。

解决了交通瓶颈问题,武功县的原生态蔬菜就能够在城镇市场上卖出较高价钱(图4.13)。

优质农产品还吸引客商开车到田头收购。

脱贫的农民积极开发特色食品、纺织品等商品,发展“一村一品”经济。

武功县的优质生态和特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便捷的交通线路也成为客流涌动的乡村旅游线路。

武功县城乡社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一带一路”

(1)提出时间

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2)目的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3)优先领域

公路、铁路、航空、水路、油气管道,以及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4)提出的必要性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与沿线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

二、影响聚落发展

1、聚落的作用

聚落,尤其是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中心,也是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节点。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1)交通枢纽是旅客和货物集散、周转的地方,服务于客、货集散的餐饮、旅馆、装卸、包装、批发和零售等行业便在交通枢纽集聚。

在客、货吞吐量大的交通枢纽,还会集聚与货物相关的制造业,并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我国石家庄,株洲就是依托铁路枢纽发展起来的,沿海、沿江的许多城市则是依托港口才得以发展兴旺的。

在国际上,新加坡则是依托港口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图4.15)。

(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运输方向和集散地的变化,从而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古代,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向的大宗货物运输,主要依靠京杭运河,于是在京杭运河沿岸形成一批商业繁荣的城市,其中,扬州因位于京杭运河南北段的中间位置,且是长江航运与京杭运河航运的转运点,成为运河城市中最为耀眼的明珠。

近代,海运兴起,清末津浦(天津—南京浦口)铁路修通,沿海航线和津浦铁路成为连接东部地区南北方的主要交通运输线,京杭运河的交通运输地位不断下降,加之北段逐渐淤塞,运河沿岸商业城市则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运河航运条件,运河沿线许多城镇,如扬州,也就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地位。

3、乡村聚落

传统的乡村聚落一般较为分散,有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

为促进农村的发展,我国正在有计划地对分散的乡村聚落进行合并,建设相对集中的乡村聚落。

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股临近区域主要公路(图4.16),而一些交通不便的分散的乡村聚落会逐渐消失。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带一路”、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的影响和乡村聚落的布局,认识到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和聚落的发展是有着很大作用的。

[板书设计]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一带一路”

(1)提出时间

(2)目的

(3)优先领域

(4)提出的必要性

二、影响聚落发展

1、聚落的作用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课后作业]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相关聚落的发展影响

第四章问题研究《城市交通如何疏堵》教学设计

研究导引

1.分析城市交通拥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综合思维)

2.知道解决城市拥堵采取的措施。

(综合思维)

3.我国应借鉴哪些国外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成功经验。

(综合思维)

4.请你提出一项城市交通疏堵的措施。

(人地协调观)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1.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

(1)宏观层面:

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日益扩大,但相对的道路基本设施等的发展相对缓慢,且受地域等的影响,道路的扩张不能无限继续。

(2)中观层面:

城市交通拥堵源于交通管理水平与城市交通快速发展间的不匹配关系。

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发达国家对城市交通拥堵研究较早,基础理论也更为成熟,然而也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拥堵问题。

(3)微观层面:

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车流量突然增大,形成交通瓶颈,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二是道路突发事件造成道路交通容量的减小或吸引过多的交通容量引起的交通拥堵,如交通事故或大型活动等事件的发生。

2.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根本途径有两条:

一是控制城市交通需求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1)国外发达国家拥堵治理经验

一是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如东京城市轨道交通网四通八达,极为便利,降低了私家车的出行量;二是加快城市交通基础配套设施,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三是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从根本上降低出行率。

(2)我国的治堵措施

首先,实施中心城区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竞拍制度,实施小客车限购,控制交通需求的过度膨胀;其次,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通行。

最后,道路拥堵收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通过征收道路拥堵收费能促使一些在高峰时间行驶的车辆转入非高峰时间行驶。

方法技巧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

 

典例剖析

例题下图为北京市道路网和国家森林公园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北京城市道路网属于(  )

A.环行—放射式

B.方格—放射式

C.方格—环行—放射式

D.放射式

(2)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解决北京市交通问题的是(  )

A.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多核心的形成,减少出行距离

B.鼓励公众积极购买小轿车

C.加大城市道路建设,扩大城市路网规模

D.充分应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解析:

(1)题,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北京市的道路网属于方格—环行—放射式。

(2)题,鼓励公众积极购买小轿车会增加私家车的拥有量,加重交通拥堵现象。

答案:

(1)C 

(2)B

第四章章末检测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国殖民者纷纷涌来建立毛皮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这就是纽约的前身。

1825年,伊利运河(连接伊利湖和哈得孙河)竣工对美国东部经济及纽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下图为纽约港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纽约早期建城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矿产B.水源C.交通D.军事

2.推测早期纽约港形成时出口的货物主要是(  )

A.毛皮和皮革制品B.铁矿和煤炭

C.棉花和小麦D.香料和咖啡

3.伊利运河的开通对于纽约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扩大水源供给渠道

B.拓宽经济腹地范围

C.提高哈得孙河水位

D.加速内陆人口增长

下图为苏南沿江铁路规划图。

读图,完成4~5题。

4.影响苏南沿江铁路走向的因素主要是(  )

A.地形起伏

B.河流流向

C.城镇分布

D.技术水平

5.苏南沿江铁路建成通车后,可以(  )

A.缓解长江航运压力

B.提高上海城市等级

C.增加南京服务职能

D.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该桥的通车从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等方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港珠澳大桥建设面临的自然困难有(  )

①寒暖流交汇,水流急 ②水深,海水腐蚀严重 ③多台风,破坏力强 ④降水量大,夏季多雨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7.港珠澳大桥建成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作用有(  )

①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之间的时间距离 ②促进资源整合、产业集聚 ③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④促进粤港澳一体化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地铁是铺设在地下隧道内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下图示意福州市地铁规划。

读图,完成8~9题。

8.福州夏秋季节多台风,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  )

A.停水断电预案制订

B.防水排水设施

C.隧道塌方修复机制

D.防火通风设施

9.福州市地铁的建成将(  )

A.提高物流效率

B.节省通勤时间

C.减少私家车数量

D.缓解航运压力

下图示意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影响B.运输方便

C.考虑盛行风向D.接近居住区

11.该城市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在于接近(  )

A.高速公路

B.市中心

C.运河

D.机场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某区域,甲为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某段公路,乙为2015年底竣工的某段高速公路。

据此完成12~13题。

12.推测甲公路建设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与耕地

B.聚落与气候

C.资金与植被

D.地形与技术

13.修建乙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通行能力

B.减少占用耕地

C.防止洪水威胁

D.增加通车里程

石家庄市原来只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

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京汉线相交,从此,石家庄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河北省的省级行政中心。

读图,完成14~16题。

14.石家庄市得以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  )

①是铁路干线枢纽,客货流量大 ②河北省省级行政中心设在石家庄市 ③石家庄市位于军事要道上 ④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15.石家庄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

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

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

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16.上述事实说明了(  )

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

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一定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

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D.能否成为特大城市,关键是人口的发展

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的发展。

近20年来,许多大城市建设了高架桥、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等新的交通设施,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

据此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