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性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9669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设计.docx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性质》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设计.docx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

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所以教学的部分内容做了调整,删去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教学的重、难点并没有改变。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兴趣,调动思维。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

[展示]: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展示一瓶可乐。

同学们,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一份礼物,祝大家“百事可乐”。

在生活中,大家都喝过可乐,这里面有气体吗?

是什么气体?

展示课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问]: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瓶可乐中的二氧化气体,要想研究它,我们先把它取出来。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把这瓶可乐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赶”到集气瓶中?

[提问]我这里装了二氧化碳了吗?

你如何知道的?

[引导]根据刚才的一系列实验,你能说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是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相互讨论,请一位同学上台协助教师收集可乐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一位学生上台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内确实有二氧化碳。

学生讲述的答案有多种,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1、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来引入新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2、通过趣味实验,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大脑。

让学生思考如何“取”气体,充分把学生的味口调起来,有助于激发其探究实验的热情。

3、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新课,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让其顺乎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状态中。

二、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的密度

[讲述]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些性质是否正确呢?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呢?

[播放动画]“死狗洞”请学生分析原因。

[提问]:

如何设计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引导]请同学们把矿泉水中的二氧化碳倒入装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播放动画]灯火实验

[结论]二氧化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学生都能回答出密度比空气大。

学生展示设计理由如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是正放在台面的;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等。

 

学生合作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完成学习材料。

学生描述现象,解释原因。

 

在快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知识,许多学生都能够分析出原因。

1、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而后假设,近而实验,推出结论。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视野。

 

4、联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化学。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提问]:

刚才有同学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你是怎么知道的?

能否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

[评价]:

评价学生的实验方案,并给予恰当的鼓励。

[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结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1、学生交流合作设计实验并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实验装置草图,讲解原理,教师给予评价。

2、学生动手实验,快速向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半体积的水,并迅速拧紧瓶塞,振荡并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3、部分学生如果实验失败,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失败的原因。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2、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

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3、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实验]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稀醋酸

[信息提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2、、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水

3、把紫色花放放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4、把喷水后的紫色花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

[引导]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色花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

[讲述]请同学们把可乐倒入锥形瓶中,快速用瓶塞塞紧,并把导管通往紫色石蕊试液中,振荡锥形瓶。

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把变色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观察现象。

[提问]为什么变红的溶液又变回紫色?

 

观察现象:

紫色花变红色

得出结论:

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以下内容均由学生回答。

]

观察现象:

紫色花不变色

得出结论: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观察现象:

紫色花不变色

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观察现象:

紫色花变红色

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动手实验。

 

分析原因,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通过使石蕊变色的探究,初步让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理念和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4、用生活中的物质来做实验,大大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并且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对知识的掌握将更为深刻。

4、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三、归纳与整理:

师: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课后思考,根据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你能写出二氧化碳的哪些用途?

[练习巩固]

[学生设计]

1、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可乐瓶口,把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2、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学生实验]向玻璃管内吹气,并观察实验现象。

辨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1、加强实验设计的体验,再次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知识获得的过程。

2、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

留有疑问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

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老师:

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  班级______学号_____课题: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一、课前学生活动表现

项目

时间

自我评价分值

组员互相评价分值

指导老师评价分值

总评

 

预习能力

1、看到课题后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

2、你了解CO2的内容有哪些呢?

________

3、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_____

4、你猜想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

5、你是否知道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

6、生活中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吗?

二、课堂学生活动表现

项目

时间

自我评价分值

组员互相评价分值

指导老师评价分值

总评

设计能力

1、能积极参与此探究实验

2、能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3、能自行设计合理的对照实验

4、能合理地画出实验方案图示

实验能力

1、能自行组装实验装置

2、能合理地使用各种仪器

3、能按设计的步骤合理进行实验

4、实验效果明显

5、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实验的步骤和内容

观察能力

1、有较强的观察意识,能经常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2、能根据经验教训来观察和预测结果

创新能力

1、能把已学到的知识和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践问题中,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2、要有创新意识,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

3、不迷信书本,敢于尝试

表达能力

1、文字表达清晰,文笔流畅,条理分明

2、语言组织能力,说话有条有理,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

3、应答能力强,表述正确

合作能力

1、能否对他人的优秀表现作出赞赏

2、是否愿意向他人提供帮助

3、小组合作的是否愉快

三、课后的自我评价

1、通过此次对CO2性质的实验探究,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对这样的课型你喜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过程中,你是否感到有困难之处?

困难在哪里?

你是如何解决的?

______________

3、你对探究性活动还有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

在课堂的一开始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可乐引入课题,使学生感觉新鲜又好奇,整堂课围绕着可乐来开展活动,创设热烈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中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