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9667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docx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docx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不要做涧底静止的石子,任时光如水自梦里流xiè而过;不要做空中游移的白云,让浮萍留下一点浅波璧痕。

要做就做那奔腾千里的河,云蒸霞wèi,汇吐聚纳,日夜向着大海进发;要做就做那;要做就做那参天直立的树,根深深地扎进黑暗的泥土,枝高高地伸进光明的沧穹,一树繁花,一树硕果,每片叶子都是一首歌。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流xiè()而过云蒸霞wèi()

(2)找出文段中两个错别字并订正

改为改为

(3)仿照划线句,根据文意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④但愿人长久,________。

(《水调歌头》)

⑤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喊,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⑥不少诗人托物言志,借花抒情,无论初夏秋冬,“花”在诗人笔下都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如杜甫的《春望》“,”的诗句,就以花鸟为主体,表达自己感时伤世的感情。

陶渊明《饮酒》“,悠然见南山”则活现了诗人寄情田园,悠然自得的情景。

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语言也在不断的变化。

如今会讲普通话也是一种与外界交往的重要能力,所以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学好普通话。

(1)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15字以内)

(2)在普通话活动周中,你认为应该开展哪些语文活动?

请举三项。

(3)长期以来,由于大力推广普通话,许多人已不能熟练使用方言进行交流,特别在“90后”的人群中出现了无方言人群,对这种现象你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理由。

4.著阅读题:

A.

(1)“慧骃国”是《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游历的最后一个国家。

在慧骃国,两种主要美德是什么?

(2)“在教育男女青年方面,它们的方法真是令人敬佩,很值得我们效仿。

”请写出慧骃教育青年的方法有哪些?

B.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

(节选自《水浒》第二十三回)

根据选段回答,大虫的动作行为前后有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对表现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什么作用?

关于武松你还知道哪些故事(至少列举一个)?

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作为省市重点扶贫乡镇,①南辰乡不仅受石梁河水库与新沭河的影响,而且位置偏僻,成为隔水相望的两部分,②数万百姓主要依靠一条渡船摆渡,高峰时,每天摆渡近千人左右。

③经过一年多建设,使大桥于10月10日上午合龙,标志着桥梁主体工程的结束。

南辰大桥合龙,被石梁河水库与新沭河“分割”成南北两部分的东海县南辰乡将连接为一体。

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全面转入桥面和南北引道的施工,④工程在08年11月29日竣工通车,圆了两岸村民几十年的梦。

第  句,改法                                       

第  句,改法                                       

第  句,改法                                       

6.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简明概括新闻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网南京10月9日电(记者王骏勇)为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失管、失控等难题,江苏省交巡警部门近期在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中全面推行“路长制”,将乡镇长、驻村干部、村组长等作为道路交通管理责任人进行定人、定责考核。

记者从江苏省交巡警总队了解到,相对于城市道路而言,农村道路管理难度较大,经常出现失管、失控、失责等现象,交通事故、涉路治安问题时有发生。

根据“路长制”规定,江苏建立了“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在县乡村道普遍设置“路长”标志牌,明确“路长”职责任务,定期召开“路长”联席会议,研究加强交通安全工作措施。

20

二、理解与感悟

(一)诗歌赏析。

7.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回忆青年时代一幕幕抗金战斗中的壮阔场面,试加以描述。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8—12题。

晋平公问于叔向①

晋平公问于叔向曰:

“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②,不识其君之力乎?

其臣之力乎?

”叔向对曰:

“管仲善制割③;隰朋善削缝④;宾胥无善纯缘⑤;桓公知衣而已,亦其臣之力也。

”师旷侍⑥,曰“臣请譬之以五味⑦,管仲善断割之;隰朋善煎熬之;宾胥无善齐和⑧之,羹以⑨熟矣,奉而进之,而君不食,谁能疆之⑩,亦君之力也。

注释:

①选自《新序·杂事》。

②一匡天下:

统一、匡救了天下。

③制割:

裁割,裁衣裳。

④削缝:

修裁,缝纫。

⑤纯缘:

缉衣边。

⑥五味:

辛、酸、咸、苦、甘。

这里指烹调。

⑦齐(ji)和:

调味。

齐,同“剂”,动词。

8.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和“晋平公问于叔向曰”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万钟于我何加焉B.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操蛇之神)告之于帝

9.判断下列句子有无通假宇,若有请解释。

(3分)

①而君不食,谁能疆之_____②羹以熟矣,奉而进之_____

③扁鹊望桓候而还走____

10.与“公将鼓之”的“鼓”用法相同的是()(3分)

A.桓公知衣而已B.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C.学而时习之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1.翻译句子。

(4分)

①臣请譬之以五味

②桓公知衣而已

12.这则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18题。

踏上上前的阶梯跃上自己的思路

①我长期以来养成了定期到阅览室查阅闻新资料的习惯,不管工作多忙,都坚持不懈,因此我对世界上的各种最新的相关研究结果十分清楚,这就使我的研究工作始终立于最新研究基点之上。

不仅如此,我认为,在各种资料的整理与利用中,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

看资料主要看别的人思路和方法,从中得到启发,然后在形成自己思路的基础上,再去看别人的结果。

这样别人的结果便为自己的思路提供了资料,并往往使自己得到与他人意图不同的结论,他人的研究成果成了说明自己思想的材料。

②例如氮素矿化问题,加了示踪化肥氮素后,释放量增加了,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另一方面,即化肥氮素残留在土壤中的问题。

据此,我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即释放与残留抵消后,是不是有可能没有净增加?

净激发究竟有多大?

其激发量有没有实际意见义?

仅从释放与残留的差值还看不出来,还要看净激发量占施入氮量的百分率有多大!

根据这一思路,我总结了所有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资料,发现绝大部分资料的显示值都很低,有的还出现负值;旱地中的情况也一样,一般仅在10%以内。

而这些实际的误差也在10%左右。

因此所谓的净激发量其实都在实际误差的范围之内,不能说有净激发。

于是我得出结论:

氮素对土壤有激发,实际是通过微生物的转化,没有净激发,也没有净的释放,这看起来是机理问题,实际上是怎样评价氮妥的问题。

如果真有激发,它会促进土壤氮素的消耗,致使土壤氮肥降低。

这个问题关系到用什么指标来评价氮肥的利用,不能用示踪法作为农学评价的标准,而只能用差减法来评价。

这样,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结论,为评价氮肥利用的效果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③如果人云亦云,就永远不会超越,只有形成自己的思路、思想,多方面看问题,才能超出前人,千万不能受前人思想的束缚。

我认为,科学既有继承性,但也不能局限于前人的思路和结论,要多自己的角度去整理资料,提出观点。

④对于思路的形成,我认为应归功到长期的思想准备和一时的突现。

许多思路是长期工作后,顿悟出来的,而不是在工作台边产生的。

把问题放在心上,长期思索,终于有一天突然产生出“路子”。

这里关键是要做个有心人,积储知识时要注意广度和深度,对各方面的情况、各方面的知识都了解,对各种资料都熟悉。

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跳出前人的材料和结论的圈子,自己的思想才能够闪现出来。

1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①段中“不仅如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的研究工作能够始终立于最新的研究基点之上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的标题是“踏上前人的阶梯跃上自己的思路”,这里的“前人的阶梯”是指什么?

“自己的思路”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从本文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目。

“世界屋脊”多宝藏

①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②西藏是一个能源宝库。

作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这里年平均日照在1500—3250小时,各地太阳能辐射在140—19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自东向西逐渐递增。

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哲古镇光伏电站装机130千瓦,是目前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

西藏境内河湖密布,流域面积大于200旧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多条,湖泊面积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0%。

水能资源天然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30%,其中可供开发的有5600多万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20%。

西藏是全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已查明的地热显示点达600多处,地热总热流量每秒55万千卡。

在众多的地热田中,位于藏北当雄县的羊八井地热田最为著名,是世界上大型的地热田之一。

羊八井电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③西藏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其中铬、铜、硼、白云母等13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列。

西藏的铬铁矿是我国紧缺的矿种,其储量和开采量都居全国第一位。

西藏各类盐湖中的矿产资源高达几十种,仅日喀则地区的大扎布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就高达数千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