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易错题.docx
《二年级易错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易错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易错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精选
红旗小学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数学文化
除法的来历
除法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自公元前春秋战国4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
“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门诀来计算除法的.
我们现在用的除法符号“÷”是一位瑞士学者雷恩(JuhannliuinrichRahn,1622-1676)于1659年在一本代数书中使用的.几年以后,该书被译成英义,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因为“÷”“:
”做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仍然用“:
”做除号.
信息窗1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1.原题:
判断:
20÷4=4……4()
分析:
误认为余数可以大于或等于除数。
正解:
举一反三:
判断:
26÷5=4……6()
36÷6=5……6()
2、原题:
有17枝花,每5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还剩几枝?
分析:
容易把余数的单位名称写成商的单位名称。
正解:
举一反三:
a、每3只皮球装1盒,17只皮球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才能装下?
b、39个小朋友去划船,能做满几条船?
还剩几个小朋友?
3、原题:
今天是8日,星期一,到31日是星期几?
分析:
算式正确,但没算完。
应再列:
8÷7=1……1,因为余数是1,条件又告诉8号是星期一,所以31÷7=4……3,余数是3,应为星期三。
正解:
举一反三:
a、今天是8月1日,星期一,到8月31日是星期几?
b、今天是8月1日,星期一,到8月26日是星期几?
信息窗2课题:
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1、原题:
小红有一些书,总数不到40本,把这些书摆成5堆多3本。
小红最多有多少本书?
最少有多少本书?
分析:
前半部分算式正确,但没理解被除数、商数、余数之间的关系,也少解一问。
40÷5=7(本)……5(本),本来应该余3本,但计算中余5本,多出2本,就应在总数40中去掉多出的2本,40-2=38(本),所以最多为38本。
最少则当商为1即每堆只有1本时,总数最少为8本。
正解:
举一反三:
a、小红有一些苹果,总数不到30个,把这些苹果装成5筐多3个。
小红最多有多少本书?
最少有多少本书?
b、二年级二班有不到50本图书,7个小朋友平均分就少2个,这个班最多有几个?
最少有几个?
2、原题:
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不对的地方改正过来
52÷9=6……2
分析:
52里面最多有5个9,本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大了,商要调小。
正解:
举一反三:
判断:
a、36÷7=4……8()
b、49÷8=5……9()
智慧广场周期问题
1、原题:
元宵节挂彩灯,按“红黄蓝绿紫”的顺序挂,第4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分析:
彩灯的规律是每五个一组,用除法计算47里面有多少个5,即有多少组彩灯,得出第47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就知道是什么颜色的彩旗了。
正解:
举一反三:
a、按牛牛、壮壮、丽丽的顺序发扑克,第十四张扑克被谁拿到?
第25张呢?
b、爸爸星期一出差,过了36天回来,爸爸回来时是星期几?
2、原题:
43块糖,每5块一盒,至少要装几盒?
分析: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从实际出发来考虑,剩余的3块也需要一个盒子。
正解:
举一反三:
a、有30个纽扣,最多可以钉几件这样的衣服?
b、43个羽毛球每5块一盒,至少要装几盒?
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学故事/文化
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
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是世界算盘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
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
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
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
信息窗一课题:
千以内数的认识
1、原题:
六百零七写作:
()
分析:
易错写成67,或者错写成6007等。
注意中间有0时不要漏写或多写。
正解:
举一反三:
九百零五写作:
()
八百零九写作:
()
2、原题:
755801读作什么?
分析:
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数位上是几就读几,计数单位不读,755易读成:
七五五;801中间的0没读出来,易读成:
八百一;
正解:
举一反三:
902读作:
()3006读作:
()
3、原题:
3个1,4个十,5个百组成的数是()
分析:
不认真读题,看见数字就写,易写成345。
正解:
举一反三:
1.375是由()个百,()个十,()个一组成。
2.由4个一,5个百组成的数是()。
信息窗二课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
1、原题:
写出下面的数:
一千零八写作:
()
分析:
写数时,容易错误地认为中间连续两个数位没有时,只写出一个0。
正解:
举一反三:
1、三千零九写作:
()
2、四千零七写作:
()
2、原题:
5600-500=
分析:
易把500中百位数上的5与5600中千位数上的5相减,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相减。
正解:
举一反三:
1.7400-700=2.9600-900=
3、原题:
1)从七千八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数,数到八千零五。
分析:
1)从七千八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数,数到八千零五。
正解:
1.原题:
两千四百三十九后面的一个数是()。
分析:
(2438)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居然会前后不分。
正解:
举一反三:
2789后面的第二个数()3486前面的第二个数()
1.原题:
一百一百的数,2100后面是多少?
分析:
很多学生写成2101,原因是忽略第一句话一百一百的数,审题不清。
正解:
举一反三:
a、十个十个的数,267后面是多少?
b、一千一千的数,3560后面是多少?
信息窗三课题: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原题:
比较4589和4598的大小。
分析:
比较四位数的大小,先看千位上,千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就看百位,百位也相同就看十位,十位也相同就看个位。
正解:
举一反三:
a、比较3709和3079的大小。
b比较5376和5367的大小。
2、原题:
方格里最大能填几?
456>4口66口7<667
分析: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思考,两个数都是十位不确定,百味和各位相同的情况下,十位要小,一题必须填写4。
二体必须填写5。
正解:
举一反三:
方格里最大能填几?
a、7口8>756
b、917<9口8
信息窗四课题: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1.原题:
800+700=
分析:
学生等于150,计算错误,八百是八个百,七百是七个百,八个百加七个百是15个百是1500,或者8+7=5,后面再加2个0。
正解:
举一反三:
600+500=800+400=
2.原题:
小白兔收了1600根胡萝卜,小灰兔收了1200根胡萝卜,小白兔给小灰兔多少根胡萝卜,他们就同样多了?
分析:
移多补少问题,利用加法求出小白兔多出来的一部分,再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给小灰兔。
正解:
举一反三:
a、妈妈有1000元钱,爸爸有400元钱,妈妈给爸爸多少元后两人的钱数同样多?
b、哥哥有800张卡片,弟弟有500张卡片,哥哥给弟弟多少张卡片,两个人就同样多了?
信息窗五课题:
估算
1.原题:
实验小学有302名学生,越是()人。
分析:
和302最接近的数是300,所以大约是300人。
正解:
举一反三:
估计一下,把接近七千的圈起来。
60097008599869807050
第三单元课题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数学故事/文化一天,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正在热烈地讨论一个问题。
米说:
“我比你们都长,你们加起来也比我短,小主人肯定最喜欢我。
”分米不服气地说:
“谁讲的!
十个我就和你一样长,你神气什么呀!
”米说:
“虽然十个你加起来和我一样长,但是,十个我加起来不知是你的多少倍呢?
”厘米听了很生气,说:
“虽然你比我们都长,但是主人不一定最喜欢你呀!
”米说:
“你不可能......”还没等米说完,毫米打断米的话,抢着说: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
你用得上的地方,我们不一定用得上,我们用得上的地方,你不一定用得上!
”这时,小主人回来了,他放下书包,准备做作业,巧的是今天的作业刚好是量铅笔盒的长,一分硬币的厚,数学书封面的宽,衣橱的高。
小主人把分米、厘米和毫米都用上了:
铅笔合长2分米,数学书封面宽21厘米,一分硬币厚约1毫米。
小主人要量衣橱的高时,米想:
“前面我都没用上,这次肯定也用不上。
米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居然被用上了,衣橱高约2米。
分米、厘米和毫米对米说:
“你真厉害,现在居然被用上了。
”听罢,米一下子脸红了。
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吵了。
米、分米、厘米都是好朋友。
平时大家互相关心,亲如手足,但一遇到问题,总是争论不休,互不相让。
又有一天,三角形老师叫米、分米、厘米分别量量课桌面的长度。
米量后立刻回答:
“课桌面的长是1米。
”
分米量后皱(zhòu)了皱眉头说,说:
“不对,不对,课桌面的长明明是10分米,怎么说是1米呢?
”
厘米量后哈哈大笑,说:
“你们都量错了。
我量了又量,数了又数,这张课桌面的长是100厘米。
”米、分米和厘米谁也不承(chéng)认自己量错了,争得面红耳赤。
三角形老师看着仨人争论不休,又好笑,又好气地说:
“别争了,别争了,你们量得都对。
1米等于10分米,又等于100厘米。
因为各自用的长度单位不同,测量的得数也就不一样。
”
米、分米、厘米听三角形老师一说,每人都露出了笑脸。
信息窗一课题: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1、原题: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汽水瓶高约2()
火车一节车厢长12()
学生错解:
汽水瓶高约2(厘米)火车一节车厢长12(分米)
分析:
原因分析:
⑴孩子心中对于“生活原型”的表象不是很清晰。
在访谈中发现有学生说没看见过火车,有的对火车车厢不是很清楚,
可见我们有部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少,从而导致错误。
⑵长度单位表象的建立不能很好与生活中的物体紧密联系起来。
虽然在学生
头脑中对长度单位已有所感知,也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
但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遇到将这些
知识运用到实际物体的长度中就缺乏了解决的策略,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生活紧密
结合起来。
⑶对于物体长度估测的方法与能力不强。
正解:
举一反三:
a.数学课本宽18()
b.桌子高8()
c.小明身高约130()
信息窗二课题:
千米的认识
原题: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机场跑道长约800()。
杭州湾跨海大桥36()
学生错解:
机场跑道长约800(千米)
汽车长7()
长江长6400多()
分析:
⑴学生生活经验的缺失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很少有机会见到机场。
找学生访谈,不少学生就说:
“机场是用来停飞机的,飞机很大,所以机场应该也很大,就选了千米作单位。
”
⑵学生对大数值大单位的感知不够,缺乏对实际路程的感知“千米”等大单位的感知确实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学生头脑中缺少熟悉的事物作参照,只能主观地使用“很大”来形容,但具体有多长、多大,学生心中是很不明确的。
在学生看来,“很大”就应该用大单位“千米”,而没有考虑前面数值的大小。
⑶思维过程中没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当思维过程中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情时,不能利用转化、推理、排除等思维方法去解决,而采用主观臆断。
正解:
举一反三:
a.南京长江大桥长7()
b.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27()
c.小明身高约130()
本单元整理与复习
知识点回顾与整理: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1、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
2、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
3、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间的换算
1、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3、1米=100厘米或1m=100cm
4、1米=10分米或1m=10dm
5、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本单元典型好题
原题: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汽车长7()长江长6400多()
杭州湾跨海大桥36()
学生错解:
汽车长7(分米)长江长6400多(米)
杭州湾跨海大桥36(米)
分析:
原因分析:
⑴教师注重让学生建立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等的表象,却少练习估测,如出示一个长度,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长。
或者给出一个长度,让学生比划。
⑵学生懒得用建立的长度概念来作出准确的判断,只是随心所欲地写了个单位。
⑶学生缺乏生活经验。
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到底有多长,很多人没有去过。
而家门口的桥确实只有几十米长,连超过百米的桥也没有,也难怪。
如长江的长度,看到6400多,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一个数字,以为用米已经够长了,用上千米,他们觉得不可思议。
他们做这题只是凭空想象而已。
正解:
举一反三:
a.一栋楼高约28()
b.一棵小树高约3()
第四单元课题万以内数的计算
数学故事/文化
母鸡回去孵蛋,一连孵了许多天,鸡蛋连一点动静也没有。
又过几天,鸡蛋开始出臭味了,母鸡才知道上了狐狸的当。
公鸡和母鸡一起找狐狸算帐!
狐狸死不承认,可是公鸡和母鸡就是不答应。
狐狸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狐狸说:
“这样吧!
我愿意把这1000个鸡蛋都给你,作为赔偿。
只是有个条件。
”
公鸡问:
“什么条件?
”
狐狸说:
“这1000个鸡蛋,你们要分5次拿走。
每次拿走的鸡蛋数都是一个由8组成的数。
8多吉利,8就是发嘛!
发财呀!
”
公鸡和母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会算。
突然,“叭嗒”一响,从树上扔下一个小纸团,一只猴子在树上一闪就没了。
公鸡拾起纸团一看,立即高叫一声,对狐狸说:
“你先给我8个鸡蛋。
”狐狸照办;“你再给我88个鸡蛋。
”狐狸照办;“你再给我888个鸡蛋,几次啦?
”
狐狸说:
“3次啦!
”
母鸡过来说:
“剩下两次,该我啦!
你给我8个鸡蛋,再给我8个鸡蛋。
”
狐狸眼睛都红了,他作了个加法:
8+88+888+8+8=1000。
狐狸大叫一声,昏倒在地上。
信息窗一课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原题:
45-32=
分析:
用拆分法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减整十数后,误认为要加上个位数,此题一错在45减掉30后再加上
正解:
举一反三:
a.32+45=
b.87-54=
c.67-44
信息窗二课题: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和估算
原题:
估算:
583+419
分析:
错误分析:
583+419=1002≈1000费了很大力气,把算式的正确答案先算出来,再用四舍五入进行估算。
违背了估算的宗旨。
正解:
举一反三:
a.789+421
b.632+389
c.735-387
信息窗三课题: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和估算
原题:
一本书278页,小明第一天看了55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18页。
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分析错因分析:
55+18=73(页)
278-73=205(页)
受干扰条件“278”影响,没看完所提问题问的是什么。
应告诉学生,有些题的条件是没有实际用处的(干扰条件),应充分理解题意后再列式。
正解:
举一反三:
a、商店里500瓶矿泉水,上午卖了231瓶,下午卖了124瓶,上午比下午多卖了多少瓶?
b、有658千克西瓜,第一次运走329千克,第二次运走175千克,少了多少千克西瓜?
信息窗四课题:
加减法的验算
原题:
列竖式计算:
635-228=
分析:
635
-228
————
417
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1”。
十位要先去掉这个借走的1,再减减数十位上的数,然后再验算。
正解:
举一反三:
1.458-278=
2.387-167=
3、635-367=
本单元整理与复习知识点回顾与整理:
1、掌握三位数加法(不进位、进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要对齐。
2、能运用估算的方法初步检验计算结果的对错。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典型好题与易错题:
原题:
学校举行书画展,低年级有178幅作品参展,比中年级少46幅。
中年级有多少幅作品参展?
中低年级一共有多少幅作品参展?
学生错解:
178-46=132(幅)178+132=310(幅)
分析:
错误分析:
⑴.思维定势干扰。
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许多学生容易出现错误。
受到思维定势作用,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减”就用减法。
⑵.分析题目的能力缺乏。
遇到题目没有进行仔细分析思考,没有找出谁多谁少的量。
审题能力弱。
正解:
举一反三:
a.小红比小明大6岁。
比较出()大,()小。
b.A比B少10。
比较出()多,()少。
c、比34大6的数是几?
求大的量还是小的量?
信息窗1课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
1、原题:
用竖式计算:
。
分析:
错误解答错在计算百位上的数时,没有加十位进上来的“1”。
笔算晋为加法时,满十进一,计算时,一定不要忘记加进
正解:
举一反三:
a.256+189=
b.287+364=
信息窗2课题:
三位数减三位数
1.原题:
675–182=
分析:
错误解答错在被减数十位上的数退“1”后,计算时忘记减去借走的“1”。
笔算退位减法时,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被借走“1”后,计算时要先减去这个借走的
正解:
举一反三:
1.347-168=
2.506-268=
信息窗3课题: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减法
1、原题:
815–426=
分析:
错误解答错在需要连续退位时,百位没有减去退位的数字。
百位上的8被借走“1”后还剩7,7-4=3,正确结果应是389
正解:
举一反三:
1.500-234=
2.510-368=
3.603-198=
信息窗4课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
1、原题:
新世纪小学二年级有男生236人,男生比女生多45人,女生有多少人?
分析:
错误解答错在没有弄清楚数量关系。
要求女生有多少人,由题意可知男生比女生多,也就是说女生比男生少,所以应从男生的236人里减去男生比女生多的45人,剩下的就是女生的人数,应用减法计算。
正解:
举一反三:
a.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b、是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问题是黄花有多少朵?
信息窗5课题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原题:
用竖式计算.241+157+326=
分析:
个位上8+7+6=21,在个位上写1,应向前一位进2,而错误解答却只向前进了1
正解:
举一反三:
a.256+189-235
b.432+165+278
c.264-198+367
课题:
我学会了吗?
原题:
括号里应该填几:
59-()=27
分析:
错误解答错在推导式,十位上忘了减去退位数。
错误的原因可能是推导顺序的错误,先推算十位上的数,后推算个位上的数,然后忘记十位减去退位
正解:
举一反三:
a.84-()=47
b.62-()=35
c.56-()()=28
本单元整理与复习知识点回顾与整理:
1、加减法笔算比较
相同点: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不同点:
1、加法: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减法: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二)估算
结合实际,把式题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的得数范围。
(三)加法的验算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等。
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四)减法的验算
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2、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本单元典型好题与易错题:
原题:
怎么算都是954-459=495
分析:
我们在做多位数减法时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忘掉退位点了。
来,没有算到495的同学快动手验算,查一查哪儿有问题了。
正解:
举一反三:
a.454-268=
b.606-428=
c.423-336=
第七单元课题图形与拼组
数学文化:
七巧板(智力玩具)
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游戏,顾名思义,是由七块板组成的。
而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例如: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也可以是一些中、英文字母。
七巧板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
明、清两代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
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
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在18世纪,七巧板流传到了国外。
李约瑟说它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国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还珍藏着一部《七巧新谱》
信息窗一课题:
认识图形
原题:
判断:
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长方形。
分析:
错误解答错在只根据一个条件“对边相等”就判定长方形是不正确的。
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长方形,关键看它是否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对边相等;二是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解:
举一反三:
a、一个角有()个顶点,有()条边。
b、正方形中有()个直角,长方形中有()个直角。
c.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信息窗2课题:
图形的拼组
原题
分析:
先观察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边做边标
正解:
举一反三:
1.
2正方形共多少个?
.本单元整理与复习知识点回顾与整理: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
3.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本单元典型好题与易错题:
原题:
六边形的六条边都一样长。
()
分析:
错误解答错在只根据一个条件就判定六边形是不正确的。
判断一个六变形六条边一样长是不对的。
正解:
举一反三:
a.五条边是有五条边围成的。
()
b.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一定是正方形()
第八单元课题解决问题
数学文化
乘号的意义
×,名称为“乘号”,亦称作“叉号”或“交叉”。
有以下的可能用法和意思:
中文:
标点符号中的隐讳号,用以代替不便示众的文字。
ACG、同人、文学作品等:
用以代替有需要存在,但无需要明确表清的“参数”,常与“○”、“□”和“△”共享。
例如:
故事情节中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