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技巧气候.docx
《答题技巧气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题技巧气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题技巧气候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四):
气候专题
1.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⑴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西亚的热带沙漠气候与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
①西亚、北非位于大陆中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形成沙漠气候;
②南亚、我国东南部位于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湿润的季风气候。
归纳:
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
------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⑵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
东部季风区
原因:
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我国降水南方多,北方少的主要原因是:
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⑶昆明准静止锋与江淮地区、华南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时间成因有什么不同?
①昆明准静止锋:
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而成,导致贵阳一带冬雨连绵。
②江淮地区准静止锋:
6-7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江淮地区出现梅雨。
③华南地区准静止锋:
4-5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华南地区出现阴雨。
⑷简述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冬季:
特点:
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递减,南北温差很大。
原因:
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越到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并且白昼越短;
越到北方越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夏季:
特点:
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很小
原因:
夏季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虽然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但越到北方白昼越长,因此南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相差不大。
⑸简述青藏高寒区的气候特征。
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强大;降水稀少。
例:
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比四川盆地强,而近地面气温比四川盆地低?
答:
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因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又因为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又弱,所以近地面气温又比四川盆地低。
⑹简述四川盆地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冬夏气温均偏高的原因。
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大山脉围绕,冬季受寒潮影响程度小,夏季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⑺简述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原因: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海洋湿润气流受山岭阻隔,难以深入。
特殊问题:
①简述新疆西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
受大西洋与北冰洋水汽的惠泽,降水较多。
②说明造成南疆和北疆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有一些缺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天山迎风坡,降水较多。
封闭的吐鲁番(塔里木)盆地,C水汽不易进入,并且位于天山背风坡,空气干燥。
⑻“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对昆明气候的形象写照,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
①冬季由于位于昆明准静止锋以西,受暖气团控制,多晴暖天气,气温较高;夏季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全年温差小。
②由于地处高原,地势高,一旦降水太阳辐射被削弱,则气温明显下降。
⑼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
暖湿气流通道;
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⑽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
①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
②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⑾温差分析:
A.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越高,原因是: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B.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
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
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C.气温的日较差:
①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
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
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
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④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
小,年较差也小。
D.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
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
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日较差大,原因:
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⑿我国气温、太阳辐射和降水最高值:
A.我国夏季是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成因:
①海拔为-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周围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
②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日照强烈。
B.我国“火炉”———如:
重庆、武汉、南京成因:
①梅雨过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该高压脊线控制之下,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成云致雨,形成伏旱,天气干旱清朗,烈日烘烤土地,气温升高;
②位于长江沿岸河谷中,海拔较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
③这里河湖密布,烈日照射下水分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人出汗后不易散发,会有热而闷之感。
C.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
①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②白昼长,日照时间长;
③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
④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⑤沙漠广布,增温快。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的原因:
①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洁净,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②海拔高,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的路程也短,削弱作用也小;
③海拔高,日照时间长;
④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E.我国西北内陆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F.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
①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除西南方海拔较高外,其西、北、东、东南等地势逐渐向外倾斜,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每年夏、秋季的台风,冬季的东北季风、夏季的东南季风都会在这里形成地形雨;
②火烧寮是夏季风必经之路,深受夏季风的影响。
⒀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成因:
①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
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印度尼西亚等。
成因、特点: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对流旺盛,终年高温多雨。
特例:
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
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4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成因:
主要是来自海洋的信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②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特点:
处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湿季节交替明显。
特例:
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简化:
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③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特点:
受季风影响突出,终年高温,具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④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
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特点:
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高温,干旱少雨。
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
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特点:
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温暖少雨。
⑥地中海气候:
分布:
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部沿海,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
特点: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⑦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
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的华北、东北,
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特点:
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
⑧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冷夏热,常年干旱少雨。
特例:
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⑨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
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
特点:
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⑩极地气候:
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常年酷寒,干旱少雨。
⒁地域分异规律:
①纬度地带性:
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各自然带大体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以热量为基础。
②经度地带性:
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各自然带大体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以水分为基础。
③垂直地带性:
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
基带植被与山地所在地域一致。
以水分、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④
非地带性:
(影响因素如洋流、地形等)
⒂
①
几种特殊自然现象
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非地带性现象
②
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
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非地带性现象
③天山南坡有无林带无,原因为:
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背风坡,降水量少;而北坡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量多。
④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
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⒃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因素有:
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
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
⒄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二是山地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高和阴坡低)。
例:
台湾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
纬度较低,且山地高差较大。
2.干旱小专题:
⑴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
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
位于大陆中西部,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
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⑷华北春旱(影响华北平原春耕)原因: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
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
③春耕需水量大。
⑸东北春旱较华北轻的原因:
①纬度较高,春季气温回升慢,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②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可缓解。
⑹江淮伏旱(造成水稻生产所需水分严重不足,导致旱情出现)的原因:
①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
②单一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
⑺水资源:
A.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
①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都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②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也很大。
B.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a.产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
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b.治理措施:
①南水北调;
②修建水库;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⑧海水淡化等。
⑻死(咸、里)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②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⑼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
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
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⑽云贵高原地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原因是: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而且多地下暗河。
3.洪涝专题:
⑴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
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⑵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⑶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②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⑷洪涝灾害
①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②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A.气候原因:
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
南旱北涝;副高弱:
南涝北旱);
c.台风的影响;
d.厄尔尼若现象
B.水文水系原因
e.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
g.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C.地形原因
h.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
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b.围湖造田;
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③治理措施:
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
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
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原则:
上游:
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
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
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例:
简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
①流域内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暴雨集中;
②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汛期长,长江上游与南北支流的来洪量大;
③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河道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原因:
①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能
力下降,泥沙入江,河床抬升,使河道不畅;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面积减少,调节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