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docx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2013年度报告
二〇一三年十月
2013年度
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院校负责人(签字):
院校名称(盖章):
二〇一三年十月
目录
一、学院基本状况1
(一)学院沿革1
(二)学院现有教职工状况2
(三)学院办学规模3
(四)学院基本办学条件4
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分析7
(一)专业设置7
(二)开设课程9
(三)师资队伍9
(四)实践教学条件12
(五)校企合作13
(六)学生奖励资助14
(七)社会评价14
三、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成效16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新进展16
(二)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度达到新水平17
(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实现新跨越18
(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跨上新台阶18
(五)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取得新突破20
四、学院发展的机遇和挑战21
(一)四大机遇21
(二)三大挑战21
五、学院发展重点举措22
(一)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为重点,促进校企深度融合22
(二)以打造品牌专业(群)为着力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2
(三)以招生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我院高职学生比例22
(四)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23
(五)以构建行业企业参与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为抓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3
(六)强力推进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23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23
(八)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4
一、学院基本状况
(一)学院沿革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于2000年8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恩施教育学院、恩施财校、恩施农校、恩施工校、恩施林校和恩施供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恩施州机电工程学校、恩施州民族体校分别于2005年、2009年并入。
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37年西迁恩施的湖北省农业专科学校附设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原恩施农校的前身),迄今已走过七十六年的办学历程。
学院是恩施州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高校,是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唯一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占地730亩(含新划拨的恩施高中老校区土地),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拥有“数控技术”、“计算机及应用”、“生物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四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旅游管理”、“畜牧兽医”、“生物制药”三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693万元。
学院设有经济管理系、旅游系、电气与机械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外语系、人文科学系、体育系、思政课部、中等职业教育部等11个教学系(部)。
近年来,学院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在湖北西部和武陵地区高职教育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学院是湘鄂渝川黔边区高职高专校际协作会会长学校。
2007年9月,学院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次。
2011年5月,学院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立足湖北民族地区,紧紧围绕恩施州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二三四”的办学指导思想,即“一创”目标:
创建特色鲜明的示范高职院校;“两为”宗旨:
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三融”模式:
教育与产业相融合;学校与企业相融合;学习与工作相融合;“四院”方略:
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依法治院。
确立了“立足恩施,辐射武陵,面向市场,开放办学”的办学指导方针,形成了“植根湖北西部地区,服务民族经济发展”的办学特色。
(二)学院现有教职工状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557人,其中专任教师32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7.6%,其他236人,占教职工总人数的42.4%。
见图1所示:
图1学院教职工状况
(三)学院办学规模
1.在校生人数
学院在校生总人数为7831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640人,其中高中起点2266人,占总人数的85.8%,中职起点374人,占总数的14.2%。
见图2所示:
图2全日制高职在校生
2.招生情况
(1)招生地区
2013年学院招生总数为1128人,招生专业29个。
在招生地区分布为州内、州外省内和全国22个省份,其中州内招生人数760人,占总招生人数的67.4%,州外省内招生人数191人,占总招生人数的17%,省外招生人数177人,占总招生人数的16%。
2012年实际报到人数为818人,报到率为72.5%。
招生详见表1。
表12013年招生情况汇总表
省份
招生类别
总录取数
报到数
报到率(%)
备注
湖北省
专科批(普通类)
587
483
82.3
专科批(艺术类)
7
5
71.4
专科批(校企合作)
357
202
54.6
合计
951
690
72.6
外省市
合计
177
128
72.3
(2)招生方式
统招
(3)专业类型
按专业类型有艺术类、校企合作办学、普通类三种。
艺术类专业招生7人,占总招生人数的0.6%;校企合作招生人数357人,占总招生人数的31.6%;普通类招生人数为764人,占总招生人数的67.7%。
统招生省内专科批次(普通类)录取人数587人,占总人数的52.0%。
(四)学院基本办学条件
1.经费收入
经费收入共计11494.91万元,其中,学费收入2711.24万元,占总收入23.6%,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3899.53万元,占总收入的33.9%,财政专项投入3705.30万元,占总收入的32.2%,其他收入1178.84万元,占总收入的10.36%,如图3所示。
图3学院经费收入状况
2.经费支出
学院经费总支出12403.65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975.00万元,占总支出的7.86%,设备采购257.667万元,占总支出的2.08%,教学改革与研究78.024万元,占总支出的0.63%,师资队伍建设45.972万元,占总支出的0.37%,图书购置费21.524万元,占总支出的0.17%,日常教学经费1162.639万元,占总支出的9.37%,其他9862.829,见下图4。
图4学院经费支出情况
3.办学资源
办学资源总量数及生均数如表2、表3所示。
表22012—2013学年办学资源总量数
占地面积(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教学行政用房总值(万平方米)
学生宿舍总面积(万平方米)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教学用计算机总台数(台)
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总座位数
纸质图书总数(万册)
电子图书总数(GB)
48.67
19.97
9.7
6.05
3981.64
1590
3670
41
27700
表32012—2013学年办学资源生均数
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生)
生均宿舍面积(平方米/生)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生)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
生均纸质图书数(册/生)
百名学生配教学计算机台数(台)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
生师比
69.40
7.96
14.78
5084.46
52
21
52
17.8
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分析
(一)专业设置
2012—2013学年,学院共开设专业30个,专业在校生生均数88人/个。
每个年级30人左右,总体合理,如表4、表5所示。
表42011-2012学年学院专业规模情况
开设专业总数(个)
高职在校生总数(人)
专业平均规模(人)
30
2640
88
表52013年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
专业
代码
开班数
系部
开办
时间
说明
1
旅游管理
640101
1
旅游系
2001年
省级重点、示范专业、中央财政支持专业
2
航空服务
520504
1
2009年
3
汉语
660101
1
人文科学系
2001年
4
文秘
660112
1
2000年
5
学前教育
660214
2
2011年
6
英语教育
660203
1
外语系
2001年
7
建筑工程技术
560301
4
建筑工程系
2000年
省级教改专业
8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560102
1
2007年
中央财政支持专业
9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520108
1
2010年
10
工程测量技术
540601
1
2011年
11
电气自动化技术
580202
1
电气与机械工程系
2000年
省级教改专业
12
机电一体化技术
580201
1
2000年
省级重点、示范专业
13
汽车运用技术
520104
1
2006年
14
模具设计与制造
580106
1
15
数控技术
580103
1
2004年
16
生物技术及应用
530101
1
生物工程系
2001年
17
生物制药技术
530302
1
2001年
18
畜牧兽医
510301
1
2000年
省级重点、示范专业
19
烟草栽培技术
670111
1
2008年
20
茶艺
510112
1
2009年
21
园林技术
510202
1
2000年
省级教改专业
22
动漫设计与制作
590110
1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2009年
23
计算机应用技术
590101
1
2000年
23
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系统研发方向)
590101
1
2000年
校企合作
23
计算机应用技术(高级软件开发方向)
590101
1
2000年
校企合作
23
计算机应用技术(金融电信管理软件管理方向)
590101
1
2000年
校企合作
24
计算机网络技术(3G/4G物联网设计方向)
590102
1
2000年
校企合作
24
计算机网络技术(3G/4G高级移动商务开发方向)
590102
1
2000年
校企合作
24
计算机网络技术(3G/4G智能游戏开发方向)
590102
1
2000年
校企合作
25
会计
620203
2
经济管理系
2000年
26
财务管理
620201
1
2011年
27
市场营销
620401
1
2004年
28
电子商务
620405
1
2000年
校企合作
29
广告设计与制作
670112
1
2001年
30
电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670104
1
2004年
校企合作
30
电脑艺术设计(影视广告设计方向)
670104
1
2004年
校企合作
(二)开设课程
1、课程建设
2012—2013学年,学院共开设课程471门。
建成省级精品课程7门,院级精品课程37门。
如表7所示。
表72011—2012学年课程建设情况
课程总数(门)
总课时
省级精品课程
院级精品课程
471
65132
7
37
2.教材建设
教材使用中,公共类课程主要选用教育部规划教材;而专业类课程的教材则主要使用自编教材、高职高专教材、讲义或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详见表8。
表82011—2012年使用教材情况表
教材总数(本)
教育部规划教材
教育部精品教材(本)
行业部委统编教材(本)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本)
自编教材(本)
讲义(本)
其他(本)
数量
(本)
比例(%)
数量
(本)
比例(%)
数量
(本)
比例(%)
数量
(本)
比例(%)
数量
(本)
比例(%)
数量
(本)
比例(%)
数量
(本)
比例(%)
471
267
56.7
8
1.7
60
12.7
25
5.3
12
2.5
35
7.4
64
13.6
(三)师资队伍
1.教师整体情况
学院教师中,专任教师约占70.4%,校外兼职教师约占25.2%,校内兼课教师约占4.4%,如图5所示.
图5教师队伍结构情况
2.专任教师结构情况
学院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约占37.0%,初级职称教师约占17.7%,中级职称教师占40.1%,见图6。
本科学历的教师约占76.3%,硕士研究生占17.1%,见表9。
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20.6%,见图7.
图6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图7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表9专任教师学历结构分析表
校内专任教师数
学历结构
博士
硕士
本科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321
55
17.1
245
76.3
3.双师素质比例情况
学院双师素质教师22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9.2%,见表10。
表102011—2012学年校内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分析表
校内专任教师人数
校内专任教师双师素质
双师人数
双师比例(%)
321
222
69.2
4.教师科研情况
学院公开出版著作与公开发表论文专任教师比例为40.2%,主持在研教学改革课题专任教师人数比例为21.5%,主持在研技术开发课题专任教师人数比例为19.0%,如表11所示。
很多教师积极探索工作室化、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批自编教材或者讲义,尚未公开出版。
部分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专题设计或开发产品。
表112012—2013学年专任教师科研情况
公开出版著作与公开发表论文专任教师人数
主持在研教学改革课题专任教师人数
主持在研技术开发课题专任教师人数
129
40.2
69
21.5
61
19.0
(四)实践教学条件
1.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
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比例为95.15%,均为中、高级证书,如表12所示。
表122011—2012学年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分析表
毕业生人数
中级证书
高级证书
无等级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763
135
17.69
251
32.89
340
44.56
2.学生顶岗实习情况
顶岗实习应届毕业生人数为763人,企业录用顶岗实习毕业生比例达到68.0%,如表13所示。
表132011—2012学年顶岗实习情况分析表
顶岗实习单位总数(个)
顶岗实习学生总数(人)
顶岗实习应届毕业生总数(人)
企业录用顶岗实习毕业生数(人)
录用毕业生比例(%)
451
763
755
648
85.83
3.校内外实训基地情况
学院共拥有校内实训基地21个,项目190个,建筑面积41525.8m2,设备总值3981.64万元,如表14所示。
校外实训基地241个,年接待总量5737人次,其中接受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为774人,如表15所示。
表142011—2012学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分析表
校内实训基地
基地数(个)
项目总数(个)
建筑面积m2
设备总值
(万元)
设备总数
(台套)
21
190
41525.80
3981.64
5312
表142011—2012学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分析表
校外实训基地
基地数(个)
项目总数(个)
接待学生量(人次)
接待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
147
153
5284
774
(五)校企合作
学院合作的企业数量达到165家,合作企业订单培养727人。
校企共同开发课程71门,共同开发教材70本。
每年为企业技术服务收入达54.2万元,每年为企业培训员工39416人次,如表15所示。
表152011—2012学年校企合作情况分析表
合作企业数量
订单培养数(人)
共同开发课程数(门)
共同开发教材数(本)
支持学校兼职教师数
对学校捐赠设备总值(万元)
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学生数
接受毕业生就业数
学校为企业技术服务年收入(万元)
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数(人次)
165
727
71
70
114
72
610
361
54.2
39416
(六)学生奖励资助
通过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何康基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院助学金、义务兵学费补偿等项目,共资助奖励学生1314人,金额为329.8万元.
(七)社会评价
1.就业率
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和上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87%以上,如表16、表17所示。
表162011—2012学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表
应届毕业生数(人)
应届毕业生9月1日就业数(人)
应届毕业生9月1日就业率(%)
763
664
87.02
表172011—2012学年上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表
上届毕业生数(人)
上届毕业生12月31日就业数(人)
上届毕业生12月31日就业率(%)
1390
1329
95.61
2.毕业生就业状态
2012年院系两级共举办41场招聘会,1场大型校园招聘会,组织来校参加招聘单位167家。
2012届毕业人数763人,初次就业率87.02%,协议就业率为40.10%。
专业对口率84.19%,有5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
详见表18、表19、表20。
表18各系(部)21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表
系(部)
总就业率
其中
协议就业率
灵活就业率
升学就业率
人文科学系
61.76
2.94
58.82
0
外语系
95.45
54.55
36.36
4.55
经济管理系
92.86
42.21
50.00
0.65
生物工程系
91.09
51.49
39.60
0
电气与机械工程系
91.78
54.79
36.99
0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80.39
31.37
47.06
1.96
建筑工程系
82.00
38.00
43.00
1.00
旅游系
87.27
10.91
76.36
0
表19毕业生就业职业统计表
毕业生人数
事业机关
企业
部队
自主创业
升学
小计
科研
国家基层
其它事业
小计
国企
三资
其他企业
763
59
2
5
52
594
40
21
533
4
2
5
表20不同规模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满意度
单位:
%
用人单位规模
总体满意度
各项满意意度
有上
进心
服从
管理
诚实
守信
敬业
勤奋
工作
业绩
团队
精神
50人以下
99
99
100
99
99
98
99
51-300人
99.33
99
100
99
100
99
99
301-500人
97.83
98
99
98
98
97
97
501-1000人
99.83
100
100
100
100
100
99
1001-3000人
98.33
98
99
98
99
98
98
3000人以上
95.50
92
99
98
97
96
91
三、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成效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新进展
学院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评价的全过程,2009年起,在各专业实践“1333”校企共育、工学交融、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即人才培养一个本位: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校企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构造三个模块: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支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个模块化课程;能力提升三个层次:
校企共同实施职场体验实习、专业顶岗实习和就业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三个结合:
校内学与做(训)相结合;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
畜牧兽医、旅游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重点建设专业分别实践了“三三六”、“实境镶嵌、分段循环”、“平台+订单”、“三个平台、三轮实践、一专多岗”、“学产融合、循岗跟师”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产融合、循岗跟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13年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成果奖三等奖。
(二)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度达到新水平
在专业建设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把恩施州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鄂西南乃至华中地区洁净能源基地、全省重要的矿产工业基地、最具成长性的旅游基地”等五大产业基地,围绕恩施州五大骨干工业(卷烟、水电、食品、药化、建材),六大农业主导产业(烟叶、茶叶、畜牧、林果、药材、特色蔬菜)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提高专业与地方产业的融合度。
2013年新增社会体育、工程造价两个专业。
同时,根据市场调研和系统分析,按照“推龙头、举拳头、扶苗头和调后头”的思路,对专业建设进行动态调整。
把与地方产业融合度高的专业确定为龙头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改善、教学改革、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加快专业建设与调整的步伐,使这些专业真正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了其它专业或专业群的发展。
畜牧兽医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已经被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已打造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省内知名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也已建成设湖北省示范专业;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湖北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的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院的专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专业发展与地方产业的吻合度明显提高,我院本地生源招生比例达到70%,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比例达到50%以上,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吸纳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贡献率日益提高。
(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实现新跨越
学院紧紧围绕“三农”、行业、企业技术需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起“一二二”社会服务能力体系,即打造一个平台(依托四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三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打造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两支队伍(企业服务队伍,“三农”服务队伍);实施“双百”项目(百名教师进企业活动、百项技术服务项目)。
2012—2013年,共完成科技开发项目20余项,为企业增收1000万元以上;为各级各类行业、企业开展培训达61784人·天。
开展了维修电工、绿化工等33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工作,2500人次通过鉴定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
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2次,培训农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