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983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docx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docx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试题库

项目一食品微生物检测准备技术

01J2001.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型?

(6分)

答:

微生物是指那些个体微小(1分),结构简单(1分)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一类微小生物(1分)。

主要类型: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1分)、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分)和非细胞结构型微生物(1分)。

01J2002.微生物有哪些共性特点?

(5分)

答:

体积小,面积大;(1分)吸收多,转化快;(1分)生长旺,繁殖快;(1分)适应强,易变异;(1分)分布广,种类多。

(1分)

01J2003.微生物实验怎样创造无菌的工作环境?

(5分)

答:

学生实验课时可在酒精灯旁进行无菌接种;(1分)

小规模的操作可以使用无菌箱或超净工作台;(1分)

工作量大时使用无菌室;(1分)

要求严格的可在无菌室(1分)内再结合使用超净工作台。

(1分)

01J2004.干热灭菌的原理是什么?

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为什么所需温度高,时间长?

(5分)

答:

干热灭菌利用干的热空气(1分)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1分)。

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1分),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凝固越快(1分),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越慢(1分)。

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时间长。

01J3005.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对工作服有何要求?

(4分)

答:

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工作服(1分)、戴工作帽(1分),必要时带口罩(1分),不要穿着工作服到实验室以外的地方(1分)。

01J2006.干热灭菌的适用范围如何?

(5分)

答:

各种耐热的玻璃器皿(1分)、金属用具(1分)和其他物品(如石蜡油)(1分)。

带有胶皮、塑料的器皿(1分)、液体及固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干热灭菌(1分))。

5、分析说明题

01F1001.某学生做实验时将菌液洒到桌面上,他立即进行了处理,用抹布擦拭,并将抹布清洗,继续工作,你认为他处理的是否合适,并提出改正措施?

(8分)

答:

①应该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污染的桌面(1分),然后倒上消毒剂(1分)(如0.2%-0.5%“84”消毒液),作用5~10min后清理掉(1分);

②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1分)

③用于清理的物品应当对他们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1分)

④所有这些操作中都应戴手套;(1分)

⑤立即报告任课教师;(1分)

⑥对该区域进行检测,证明已彻底灭菌,以防止其他工作人员被感染。

(1分)

01F1002.某同学在分离实验的平板上找到需要的菌落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做完实验后整理好实验物品并将取过菌种的平板及时处理扔到垃圾桶中,然后才离开实验室,你认为他有什么不妥的行为,离开实验室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7分)

答:

带有菌落的平板不应扔到垃圾桶中;(1分)

离开实验室时还应注意:

清点整理好实验物品,实验室内的任何物品不得带出实验室;(1分)

完成实验室工作后,应将工作区域清扫干净,用适当的消毒液消毒后再离开;(1分)

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物不得任意排放,丢弃前均需消毒或灭菌;(1分)

实验课结束后,学生必须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后方能离开实验室;(1分)

在实验室内用过的白服反折放回,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1分)

人员离室前要检查水、电、门窗,确保安全。

(1分)

01F1003.某小组同学对食品进行菌落总数测定,准备工作中要对玻璃器皿进行干热灭菌,器皿洗涤干净晾干包扎后放入灭菌箱中调好温度时间开始灭菌,请分析说明操作中的错误,并说出干热灭菌的正确操作步骤?

(6分)

答:

没有开排气孔,排除箱内湿空气;(1分)

正确操作步骤:

装料:

避免材料过挤,用纸包扎的物品不可接触烘箱内壁。

(1分)

升温:

先开排气孔,排除箱内湿空气,当达到100℃时,关闭排气孔。

(1分)

恒温:

160℃,1h。

(1分)

降温:

切断电源,自然降温。

(1分)

取料:

温度降到60℃以下,打开箱门,取出灭菌材料。

(1分)

01F1004.某小组同学对食品进行菌落总数测定,准备工作中要对玻璃器皿进行干热灭菌,器皿洗涤干净后为了节约时间,没有晾干就包扎放入灭菌箱中灭菌,请分析说明操作中的错误,并说出干热灭菌时还应有哪些注意事项,并说明理由。

(8分)

答:

错误地方:

灭菌物品有水(1分),干热灭菌中易爆裂(1分);

还应注意的是:

灭菌物品不能装得太挤(1分),以免影响温度上升(1分);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1分),否则棉塞及牛皮纸会烧焦,甚至是燃烧(1分);自然降温至60℃以下,才能打开箱门,取出物品(1分),以免因突然降温导致玻璃器炸裂(1分)。

项目二微生物显微形态观察技术

02J2001.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5分)

答:

细菌的一般构造有细胞壁(0.5分)、细胞膜(0.5分)、细胞质(0.5分)和核区等(1分),特殊构造有鞭毛(0.5分)、菌毛(0.5分)、荚膜(0.5分)和芽孢(1分)等。

02J2002.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包括哪些?

(5分)

答:

接物镜(1分)、接目镜(1分)、聚光镜(1分)、虹彩光圈(1分)、光源(1分)。

02J2003.显微镜的机械装置包括哪些?

(5分)

答:

镜座(0.5分)、镜臂(0.5分)、镜筒(0.5分)、旋转器(或转换器)(0.5分)、载物台(0.5分)、细调焦旋钮(0.5分)、粗调焦旋钮(0.5分)、标本片移动钮(0.5分)、标本夹(0.5分)、聚光镜升降螺旋(0.5分)等。

02J2004.霉菌菌丝类型主要是什么?

(5分)

答:

按形态分:

无隔菌丝(1分)、有隔菌丝(1分);

按分化程度分:

营养菌丝(基内菌丝)(1分)、气生菌丝(1分)、繁殖菌丝(1分)。

02J2005.什么叫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4分)

答:

营养菌丝(基内菌丝):

伸入到培养基内部(1分),以吸收养分为主的菌丝(1分)。

气生菌丝:

向空中生长的菌丝。

(1分)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可分化成繁殖菌丝。

(1分)

02J2006.用油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在载玻片上滴加香柏油?

(6分)

答:

当光线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1分),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1分),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1分)。

中间的介质如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1分),则几乎不发生折射(1分),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1分)。

五、分析说明题

02F1001.某同学为了完成高倍镜下微生物玻片标本的观察,直接转到高倍的物镜寻找显微镜下的物像,请分析她的方法是否正确?

并叙述正确的操作步骤。

(9分)

答:

她的方法不正确,应先进行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观察。

(1分)

方法是:

放置好显微镜、调节好光源(1分)、物镜调至低倍镜(1分)、将玻片标本置镜台上,用标本夹夹住(1分)、载物台上升至最高的位置(1分)、双眼睁开,调节光线(1分)、转动粗调螺旋使载物台下降至看到清晰的影像(1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心、更换高倍的物镜(1分)、调节光线、再转动细调螺旋至标本影像清晰(1分)。

02F1002.某同学使用油镜观察细菌,可油镜头并未浸在油里,请分析她的方法是否正确?

(10分)

答:

她的方法不正确(1分)。

油镜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应先进行低倍镜观察找到视野(1分),将目的物移到视野正中(1分);然后下降载物台(1分),在载玻片上滴一滴香柏油(1分),将油镜移至正中(1分),缓慢调节粗调螺旋使油镜头浸没在油中(1分),刚好贴近载玻片(1分);最后用细准焦螺旋微微向上调即可(1分),切忌用粗准焦螺旋(1分)。

02F1003.某同学使用油镜观察细菌,显微镜使用完毕后关掉电源开关,罩上防尘罩,然后放回原处,请分析她的方法是否有不正确的地方?

(8分)

答:

她的方法有不正确的地方(1分),应先调节光源到最小再关掉电源开关(1分);调节载物台应下降到最低,取下玻片(1分);把油镜转离光轴,擦镜纸擦1~2次,去油(1分),用二甲苯滴湿的擦镜纸擦2次(1分),再用擦镜纸擦1~2次(1分),顺镜头直径方向擦,不要圆周擦和来回擦(1分);擦干净镜体,罩上防尘罩,然后放回原处(1分)。

02F1004.某同学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可是他不知道污物点在什么位置,你帮他分析判断视野中所见到的污物点是在目镜上、玻片上、还是在物镜上?

(6分)

答:

污点判断:

玻片移,污点移(1分),则污点在玻片上(1分);物镜换,污点移(1分),则污点在物镜上(1分);目镜转,污点移(1分),则污点在目镜上(1分)。

02F1005.某同学要在油镜下观察细菌,他直接转换到油镜头观察标本,可是没有找到目标,还压坏了标本玻片,请帮他分析原因,指出正确操作方法。

(6分)

答:

应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顺序进行操作(1分),检查的标本需先用低倍镜观察(1分),因为低倍镜视野较大,易发现目标和确定检查的位置(1分)。

倍数越高,视野就越狭窄,要从低倍到高倍再到油镜依次准确定位要找的目标,(1分)不然直接用高倍镜很难找到目标(1分),如果经验不足,还可能压坏镜头或标本。

(1分)

项目三微生物的制片染色技术

03J1001.简述革兰氏染色的主要步骤。

(8分)

答:

用碱性染料结晶紫(1分)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1分);

用碘溶液进行媒染(1分),其作用是提高染料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二者结合得更牢固(1分);

用乙醇冲洗进行脱色(1分)。

在经历脱色后仍将结晶紫保留在细胞内的为革兰氏阳性细菌,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结晶紫被洗掉,细胞呈无色(1分);

用一种与结晶紫具有不同颜色的碱性染料对涂片进行复染(1分)。

例如沙黄,它使原来无色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最后呈现红色,而革兰氏阳性细菌继续保持深紫色(1分)。

03J3002.为什么要对细菌染色观察?

(4分)

答:

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1分),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1分),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方能显示它的形态、大小、构造及染色特性(1分)等,在细菌鉴别上有重要意义(1分)。

03J2003.进行革兰氏染色时,应选用幼龄的细菌还是老龄细菌?

(3分)

答:

进行革兰氏染色时,选用幼龄的细菌(1分)。

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1分)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1分)。

03J2004.芽孢染色选用什么染料?

芽孢染色为什么还需要加热?

(4分)

答:

用着色力强(1分)的染料孔雀绿染色,(1分)加热可以促进芽孢着色(1分),只有在加热的过程芽孢的渗透性发生了变化,染液才能渗透进入芽孢(1分)。

03J2005.研究芽孢的意义是什么?

(3分)

答:

芽孢形成的位置、形状、大小因菌种而异(1分),在分类鉴定上有一定意义(1分);芽孢还是检验灭菌彻底不彻底的依据(1分)。

03J2006.鉴定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原理是什么?

(6分)

答:

美蓝是一种无毒的染料(1分),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1分)。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1分),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1分)。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1分),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1分),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活细胞进行鉴别。

03J2007.鉴定酵母菌死、活细胞美蓝染色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4分)

答:

加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1分),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而影响观察(1分);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1分),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1分)。

03J2008.鉴定酵母菌死、活细胞美蓝染色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8分)

答: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1分),用接种环挑取酵母菌菌液放入染液里,混合均匀(1分);

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1分),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1分);

将制片放置约3min(1分),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酵母形态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1分)

染色30min后再次观察(1分),注意死活细胞数量的变化(1分)。

03J2009.对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前取菌的无菌操作步骤是什么?

(6分)

答:

点燃酒精灯(1分)→接种环灼烧(1分)→反复烧红三次(1分)→冷却(1分)→在火焰旁无菌区内(1分)→挑取斜面菌种(1分)。

五、分析说明题

03F1001.分析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色染色结果的正确性?

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9分)

答:

涂片不宜过厚,勿使细菌密集重叠,影响脱色效果(1分),否则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镜检时应以视野内分散细胞的染色反应为标准(1分)。

火焰固定不宜过热,以玻片不烫手为宜,否则菌体细胞变形。

(1分)

滴加染色液与酒精时一定要覆盖整个菌膜,否则部分菌膜未受处理,亦可造成假象。

(1分)

乙醇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操作的关键环节。

如脱色过度,则G+菌被误染成G—菌(1分);而脱色不足,G—菌被误染成G+菌(1分)。

染色中勿使染色液干涸。

(1分)

染色时间过长,结晶紫与细胞结合,脱色不易(1分),染色不够,结晶紫尚未与细胞结合,染色控制不好,易引起误判(1分)。

03F1002.革兰氏染色时,初染前能加碘液吗?

乙醇脱色后复染之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应分别是什么颜色?

(6分)

答:

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或附着力,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1分),碘(iodine)是常用的媒染剂。

(1分)初染前不能加碘液(1分),初染之前加的话,就会先和染料结合成大分子,使得染料分子不能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菌的质膜,达不到初染的效果(1分)。

乙醇脱色后复染之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应分别紫色(1分)和无色(1分)。

03F2003.某同学染色时涂片未经固定,你认为会出现什么问题?

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又会怎样呢?

(4分)

答:

如果没有加热固定的话,在染色时菌体会被冲洗掉。

(1分)如果加热时间过久,那么菌体可能已经成为灰烬(1分),无法染色(1分),加热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致菌体变形或形态破坏(1分)。

03F2004.某同学染色制片时未完全干燥后就用油镜就行了观察,你认为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4分)

答:

可能会看到模糊的图像(1分)。

因为光在水和油中的折光率是不一样的(1分),且油水不互溶(1分),导致影响到图像的分辨率(1分)。

03F2005.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5分)

答:

找两种已知的G+和G-菌(1分),用完全一致的手段(1分)对未知菌和已知菌进行操作染色(1分),若镜检结果与已知的G+和G-菌事实相符(1分),则此时可认为染色操作是正确的,是可靠的(1分)。

03F1006.芽孢染色法使芽孢与菌体呈现不同的染色,请你分析芽孢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8分)

答:

利用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的原理(1分),用不同染料进行着色,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的颜色而便于区别(1分)。

芽孢壁厚、透性低,着色、脱色均较困难(1分),因此,用着色力强的染色剂孔雀绿或石炭酸复红(1分),在加热条件下染色,使染料不仅进人菌体也可进人芽孢内(1分),进人菌体的染料经水洗后被脱色,而芽孢一经染色难以被水洗脱(1分),当用对比度大的复染剂染色后,芽孢仍保留初染剂的颜色(1分),而菌体和芽孢囊被染成复染剂的颜色,使芽孢和菌体更易于区分(1分)。

03F2007.某同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酵母菌还是细菌拿不准,请你帮他分析如果是酵母菌应该具有哪些典型的特征?

(5分)

答: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1分)单细胞真核微生物(1分),其大小通常比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1分)。

大多数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1分),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1分)。

03F1008.吕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

试分析其原因?

(5分)

答:

美蓝浓度高和染色时间过长都会增加酵母菌的死亡(1分),美蓝有氧化性,浓度太高会使活菌很快致死(1分),浓度低老龄细胞与活细胞不易区分(1分);染色时间短,活细胞还没从蓝变无色,观察到的活细胞数量会比预计的少(1分),染色时间长,活细胞数量也会减少(1分)。

03F1009.请分析芽孢染色时如果只看到芽孢,可能有什么原因?

(6分)

答:

原因可能是1、菌种培养的环境太恶劣了(1分),营养体几乎都变成芽孢了(1分);2、可能是给芽孢染色水洗时没洗干净(1分),细胞还是孔雀绿的色彩(1分);3、复燃出现问题了,可能是复燃时间不够,没染上(1分),或是水洗的太厉害,把染液都冲走了(1分)。

项目四微生物大小与数量测定技术

04J2001.为什么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时必须重新用镜台测微尺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标定?

(5分)

答:

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代表的长度随放大倍数而改变(1分),因此在使用前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标定,(1分)以求得在一定放大倍数的接目镜和接物镜下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相对值(1分),然后才可用来测量微生物的大小(1分);另外使用不同的显微镜还会产生误差也应进行标定(1分)。

04J2002.利用血球计数板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优点、缺点是什么?

适用范围是什么?

(6分)

答:

优点:

简便(1分)、直观(1分)、快速(1分)。

缺点:

所测得的结果通常是死菌体和活菌体的总和。

(1分)

适用范围:

个体较大细胞或颗粒,如血细胞、酵母菌等(1分)。

不适用于细菌等个体较小的细胞,因为在油镜下看不清网格线,超出油镜工作距离。

(1分)

04J2003.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6分)

答:

检查血球计数板(1分)、稀释(1分)、加样(1分)、显微镜计数(1分)、计算(1分)、清洗(1分)。

04J2004.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主要有哪些方法?

(4分)

答:

主要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1分)、平板菌落计数法(1分)、膜过滤培养法(1分)、最大概率法(1分)。

五、分析说明题

04F1001.分析目镜不变,目镜测微尺也不变,只改变物镜,那么目镜测微尺每格所测量的镜台上的菌体细胞的实际长度(或宽度)是否相同?

为什么?

(6分)

答:

理论上是相同的(1分),因为测量出来的细菌是它的实际大小,是不变的(1分)。

但实际上误差总是有的(1分),其误差来源主要来自于观察者的眼睛(1分),放大倍数不同,视野中物体的清晰程度不同(1分),于是观察者在不同放大倍数的视野中对细菌边界的框定有时不是特别准确,这样就出现了误差(1分)。

04F1002.某同学用血球计数板进行酵母菌计数时,加样后就找不到计数室的格子了,请帮他分析原因,计数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6分)

答:

样品浓度必需适宜,如样品浓度太浓会遮盖住格子的边线(1分),需做一定稀释后再计数,适宜的浓度值最好是分布于计数室每一小格约3~7个细胞(1分);还应注意清洗计数板时,用急流的水冲洗(1分),切勿用硬物洗刷或用纸檫洗,以免损坏网格刻度(1分);计数时,格线上的菌体只数上方和右边线上的(1分);如遇酵母出芽,芽体大小达到母细胞的一半时,作为两个菌体计算(1分)等。

04F1003.根据自己体会,说明血球计数板计数的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4分)

答:

滴加溶液时没有振荡试管(1分);菌液浓度太高(1分);血球计数板不干净,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1分);计数室中有气泡产生(1分)。

04F1004.某同学想在用血球计数板下进行细菌的计数可以吗,为什么?

(4分)

答:

不适用于细菌等个体较小的细胞(1分)。

原因:

(1)细菌细胞太小,不易沉降(1分);

(2)在油镜下看不清网格线(1分),超出油镜工作距离(1分)。

项目五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05J2001.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的效力好?

(5分)

答:

湿热中细菌吸收水分,蛋白质易凝固(1分),所需温度降低(1分);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大(1分);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1分),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温度(1分)。

05J1002. 简述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

(6分)

答: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菌锅内,水在灭菌器内加热变为蒸汽(1分),蒸汽驱尽冷空气后,(1分)关闭排气阀(1分),在密闭不外溢条件下,使锅内压力升高,沸点增高(1分),得到100度以上的高温(1分),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1分)。

05J2003.试比较杀菌(灭菌)、消毒和防腐的异同。

(3分)

答:

杀菌(灭菌)是将物品上所有的微生物都杀死的措施(1分);消毒是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措施(1分);防腐是抑制或防止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措施。

(1分)

05J2004.什么叫培养基?

按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可分为哪些类型?

(7分)

答: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1分),经过人工配制适合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1分)就成为培养基。

按照按成分不同划分:

合成培养基(1分)、天然培养基;(1分)

根据物理状态划分,分为固体培养基(1分)、半固体培养基(1分)和液体培养基(1分)三种类型。

05J2005.培养基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5分)

答:

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1分),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1分),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1分)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1分),同时防止空气中微生物沉降在培养基上(1分)。

05J2006.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

(6分)

答:

基本原理都要求使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至最低程度(1分),从而使其处于不活泼的状态,即休眠状态。

(1分)就微生物本身而言,保藏就是要利用它们处于休眠状态的孢子或芽孢而进行(1分);而从环境条件来说,就是要选用低温(1分)、干燥(1分)和缺氧(1分)等三个条件。

05J2007.常见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有哪些?

(6分)

答:

斜面低温保藏法(1分)固体穿刺保藏法(1分)液体石蜡保藏法(1分)沙土管保藏法。

(1分)甘油保藏法(1分)冷冻干燥保藏法,简称冻干法(1分)。

05J2008.为什么不能在紫外灯照射下工作?

(3分)

答:

因紫外线对眼结膜及视神经有损伤作用(1分),对皮肤有刺激作用(1分),故不能在紫外线灯光下工作(1分)。

05J2009.简述制备培养基的一般程序。

(9分)

答:

(1)称量(1分)

(2)溶解(1分)(3)调节PH值(1分)

(4)分装(1分)(5)包扎(1分)(6)灭菌(1分)

(7)摆放斜面(1分)(8)倒平板(1分)(9)无菌检查(1分)

、分析说明题

05F1001.某同学培养基配好后就下课了,他准备第二天再来灭菌,请问若不能及时灭菌会对培养基有影响吗?

应如何处理?

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菌是无菌的?

(7分)

答:

如培养基不能及时灭菌,会因杂菌繁殖生长(1分),导致培养基变质而不能使用(1分)。

特别是在气温高的情况下,如不及时进行灭菌,数小时内培养基就可能变质(1分)。

若确实不能立即灭菌,可将培养基暂放于4℃冰箱中(1分),但时间也不宜过久(1分)。

无菌检查,最好从中取出1~2管(瓶),置于30~37℃恒温箱中保温培养1~2d,(1分)如发现有杂菌生长,应及时再次灭菌,以保证使用前的培养基处于绝对无菌状态(1分)。

05F1002.某同学高压蒸汽灭菌时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菌锅内,关闭排气阀,没有进行排气就进行了灭菌,压力表上的指针指到所需的压力时是否同样能达到所需灭菌温度?

为什么?

(5分)

答:

不能达到所需灭菌温度(1分),因为未排净冷空气(1分),会形成假压(1分),虽然压力达到要求,温度却达不到相应高度(1分),而影响灭菌效果(1分)。

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