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含答案高教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979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含答案高教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含答案高教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含答案高教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含答案高教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含答案高教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含答案高教版doc.docx

《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含答案高教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含答案高教版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含答案高教版doc.docx

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含答案高教版doc

2017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试题(五)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鄙薄麻痹包庇裨益B.鞭笞踟蹰炽热不啻

C.拘泥亲昵匿名忸怩D.驯服徇情殉情逊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断壁颓垣偃旗息鼓振聋发聩好高骛远

B.磬竹难书尚待商榷却之不恭孺子可教

C.矫揉造作湮没不闻敷衍塞责专程谒见

D.风驰电掣腾挪跌宕强聒不舍自惭形秽

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世界各国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平衡,表现为一种经济差距

技术差距,同时表现为一种知识差距、教育差距,

两者之间日趋表现出互为因果的关系。

A.不但或更并且B.既和更因为

C.既和又并且D.不但或又因为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我们班的吕宁同学,书报读得多,讲起话来滔滔不绝。

常常令我们有如坐春风之感。

B. 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

C.  这个贪官和行贿人相互勾结,订立了攻守同盟,企图蒙混过关。

D. 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王老师对自己的教学严格要求,对年轻教师悉心指导,所以我们选他做学科带头人是当之无愧的。

B.为应对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商务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障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保证市场平稳运行。

C.重大资产重组的交易对方应当承诺,保证其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声明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D.近日某媒体刊发报道称,青岛明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一种可有效抵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病毒口罩面世。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稀为贵。

B.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表明,金钱的占有量不是幸福与否的标准,而且从来也不是。

C.你是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呢?

还是创业计划书比赛呢?

D.桥砖是深褐色的,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美无缺,令人太息于古代工程的坚美。

7.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说理要透,透在于话说得____,轻重层次摆得妥当,并不在于话说得多。

有时我把一万字的原稿压缩到五六千字,发现文字虽然少了,意思反而较明确。

从此我看出____是写文章的一个极应____的美德。

A.深刻简洁珍惜B.中肯简洁珍视

C.深刻简练珍视D.中肯简练珍惜

8.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范晔,字蔚宗,东汉历史学家,著有编年体史书《后汉书》。

B.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小说家,他的《明湖居听书》是我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C.曹雪芹,名霑,字雪芹,号梦阮,近代小说家,其作品《红楼梦》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他的《石钟山记》是一篇因事说理的游记。

9.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

A.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

D.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10.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

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

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6题。

(一)

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

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

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助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

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

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很快找到它。

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

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

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

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

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

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

舱声录音器记录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

黑匣子记录的飞行数据、驾驶舱的各种声音能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

黑匣子是由澳大利亚人戴维·沃伦博士发明的。

戴维·沃伦博士的父亲死于1934年的巴斯海峡飞机失事,当时戴维只有9岁。

20世纪50年代初,沃伦博士萌生了一个念头:

制作一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用于帮助分析人士了解飞机失事原因。

他为墨尔本航空研究中心写了一篇名为《帮助飞机失事调查的设备》的备忘录,并于1956年发明了名为“ARL飞行记忆装置”的飞行记录仪。

直到5年后,他的发明才得到广泛关注,该设备最终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会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停止发射。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给搜寻带来巨大困难。

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

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所以黑匣子实际上是无法毁灭的。

但黑匣子的功能并不像你的手机那样强大。

马航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

当前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11.下列给“黑匣子”所下的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A.黑匣子是在飞机失事时,最容易被保存下来的设备。

B.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C.黑匣子原名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它由两个设备构成:

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

D.黑匣子是一种安装在飞机上,用来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舱声音,以帮助调查飞机失事原因的设备。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黑匣子的外观采用了明亮显眼的颜色。

B.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记录仪外部采用了反射条带。

C.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人们将黑匣子漆成了黑色。

D.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马航MH370事件之后,各国都升级了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

B.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黑匣子的坚固。

C.飞行记录仪发明出来之后,并没有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直到5年之后才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D.“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句中的“任何”一词,从范围上进行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

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

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

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14.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文中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1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

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是因为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D.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7.下列句中的“徒”与例句“徒慕君之高义”中”徒”意义相同的一项

A.徒以吾两人在也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班百者多徒行

18.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

19.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0.下列对文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写廉颇,侧重于语言描写,写他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写蔺相如,侧重于写他的行动,表现其内心活动。

B.安排舍人的责问,来表现出舍人们的目光短浅和对蔺相如的不理解。

C.充分展示了蔺相如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

他的表现使老将廉颇深为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终将相交欢。

D.写廉颇悔过,负荆请罪,表现出廉颇知过必改的美好品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四、(10分)

21.补写出下面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句,共3分)

①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②千呼万唤始出来,。

天地也!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玉盘珍羞直万钱。

蟹六跪而二螯,。

22.2015年,一群来自青岛的可爱广场舞大妈创意改编了“全家福广场舞”,并在报纸上刊登了“特别家书”,号召春节回家,和家人一起拍张全家福。

这一举措温暖了整个冬天,引发百万网友点赞!

在这一举措的推动下,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公益活动——2015“全家福”行动。

请围绕“全家福”这一主题,为此次公益行动拟写一则广告词,要求:

简洁生动,语言得体,30字以内。

(4分)

23.下面是一则通知,语言上不够简洁,请指出其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3分)

高三语文教师请注意关注,明天即4月21日下午两点,我校聘请北京语文教育专家在我校礼堂举办“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三备考报告会”,请各位按时到学校礼堂参加会议,不得无故缺会。

①②③

五、(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4~28题。

远去的乡村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

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

我妈说:

“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它们的摇篮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着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

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还有的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

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

我有那么好玩,值得他们研究吗?

于是我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

当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

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

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你把身子趴得再低,也决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和骨折。

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

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

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

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

“这写的是什么?

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呢?

多浪费纸啊?

”我说:

“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

”我父亲说:

“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

你听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

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

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更无丝毫诗意。

那么我怎么庆祝我觉得只得我庆祝的时刻呢?

我的秘诀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它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噼噼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

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

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

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即使你在田野里追赶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被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某个曲调。

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当他头也不回地走远,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荒芜永恒——这时,我才突然明白:

我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在挽救那首注定要失传的田园诗。

屋梁上那对燕子是我的第一任数学老师、音乐老师和常识老师。

我忘不了它们,我至今怀念它们。

它们一遍遍教我识数:

1234567;它们一遍遍教我识谱:

1234567;它们一遍遍告诉我,一星期是七天:

1234567。

24.根据文中内容,请仿照下面划线的短语,完成填空。

(3分)

乡村的诗意在哪里?

让我来轻轻告诉你:

她在童年的蛙声中,她在燕子的呢喃中,她在稻田的清香里;

她在中,她在中,她在里。

25.作者讲述小时候在田埂间摔倒的往事的用意是什么?

(3分)

26.第三段中反复出现的“一行一行”,有哪些含意和作用?

(3分)

27.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3分)

我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在挽救那首注定要失传的田园诗。

28.文章以“远去的乡村“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3分)

 

六、写作题(45分)

2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外。

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模拟考试试题答案

语文试题(五)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B

C

B

B

D

B

B

二、(本大题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

12

13

14

15

16

D

C

A

B

C

D

三、(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7

18

19

20

D

B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四、(本大题3个小题,共10分)

21.补写出下面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句,共3分)

⑴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⑵犹抱琵琶半遮面

⑶只合把清浊分辨

⑷金樽清酒斗十千

⑸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2.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4分)

参考答案:

(1)“全家福广场舞”,感动儿女孝顺父母

(2)青岛大妈传递正能量,“大福子——春晚相见”

(3)“春节回家拍张全家福,把家人带在身边再出发”

评分标准:

结构完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分);创意新颖,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1分);

文字表述优美,启迪人们的联想(2分)。

23.下面是一则通知,语言上不够简洁,请指出其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3分)

参考答案:

删除“关注”、“即4月21日下午”、“在我校礼堂”。

五、(本大题5个小题,共15分)

24.(3分)

她在菜地的葱行中,她在豆荚的笑声中,她在蛐蛐的琴音里。

每答一点给1分。

25(3分)

充满童真童趣,与下文城市生活作对比,引出对远去的乡村的温馨回忆。

每答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26.(3分)

表现了乡村的整齐优美;诗人从乡村获得灵感,写下鲜活生动的诗句;把作者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每答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27.(3分)

“固执”一词在这里是“执着”的意思,写出了父亲对土地的不舍,表达了父亲及世代农民对乡村田园的热爱、依恋。

每答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28.(3分)

作者回忆的是已逝去的乡村生活,相对现在而言,那确是“远去的”了;“远去的乡村”留有作者美好的回忆,和现在的“城市文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文章表达了对已逝去的和正在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担忧、失落,引发人们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每答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六、写作题(45分)

29.【评分标准】

一类(45~37分)

二类(36~27分)

三类(26~0分)

立意新颖;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生动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结构混乱;语病较多

说明:

①不写题目扣2分;

②不足700字,每少50字扣1分;

③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④书写不工整,字迹潦草,不能进入一类卷。

⑤写作诗歌,要感情真挚,符合诗歌的特点。

不足20行,每少一行扣1分。

等级及得分参照“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