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重要考点梳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969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重要考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重要考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重要考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重要考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重要考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重要考点梳理.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重要考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重要考点梳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重要考点梳理.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重要考点梳理

2019年历史中考考点大全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目前已知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属于长江流域。

北京人,会打制旧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2、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炎帝发明原始农业,是医药学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黄帝制造舟车、兵器、衣服,号称“轩辕氏”。

炎黄联合打败南方蚩尤部落。

后来走向联合,形成日后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主体。

后人尊称炎黄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主要是黄帝)

(2)尧、舜、禹时期,通过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制”,其标准是德才兼备。

大禹治水,改堵为疏,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

主要内容是“授民授疆土”,并规定了诸侯的义务,通过分封制,巩固了统治。

2、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纷纷改革,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主要内容有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法家思想的体现)、奖励生产(百姓欢迎)、奖励军功(百姓欢迎,旧贵族痛恨)、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影响至今)、统一度量衡,是一场比较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使秦国的实力大增,为一扫天下打下基础。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人名)灭六国(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实行了一系列措施:

(1)政治方面:

废分封,立郡县;中央设“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中央任免。

(2)经济方面:

以圆形方孔为标准样式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军事方面:

车同轨(统一车辆制式);修长城。

(4)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无积极影响)。

通过上述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2、张骞曾两次被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打下基础。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管理。

3、“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_、玉门关,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大秦(罗马)。

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

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服;改用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促进了民族融合。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他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加强,史称“贞观之治”。

唐玄宗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中的精品。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的科举制,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受到人们推重)。

科举制改善了国家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3、吐蕃是现在藏族的祖先。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4、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后定居在日本奈良,他死后在日本唐招提寺寺内安放着他的坐像。

5、玄奘又称三藏法师,为了求取真经,他西行佛教圣地天竺。

他的见闻被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该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魏晋南北朝(朝代)开始南移,到南宋(朝代)完全转移到南方(即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宋代的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地主;而被统治阶层包括“四民”,指士、农、工、商。

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

宋代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分为十等,他们是城市居民的主体。

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

宋代城市风行的类似现代足球的运动,称为蹴鞠(cùjū)。

今天的传统节日元旦、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在宋代都已经有了。

(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

(1)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秦始皇设“丞相”开始)的宰相制度制,设立了厂卫制度和廷杖制度。

(2)清朝沿用明朝的专制制度,并在雍正统治时期,在中央设立了军机处,作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

(3)明清两朝统治者,都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来加强思想控制。

(上述所有措施说明专制统治逐步强化)

2、“西洋”指的是文莱以西的海洋和沿海各地。

1405到1433年,明政府曾先后7次派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交往,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

(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交流,新航路开辟是血腥侵略与殖民)

3、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骚扰我国东南沿海,被我国东南沿海人民称为倭寇,我国著名的抗倭将领是_戚继光。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的台湾地区。

著名抗清将领郑成功于1662年收复了台湾。

17世纪40年代,沙俄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

多次交涉无效后,康熙帝御驾亲征,经过两次雅克萨反击战,双方于1689年签定了第一个边境条约《尼布楚条约》。

4、清对边疆的统辖:

(1)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

(回部指的是维吾尔族)

(2)清朝顺治帝接见并赐予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乾隆还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来确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

为了加强对西藏控制,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的代表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5、清朝在与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主要是指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这种政策的影响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它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另一方面,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导致中国社会的严重倒退和滞后,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

(八)科学技术

青铜器:

---后母毋鼎

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称为铭文或金文。

那个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表明国力强盛。

医学成就:

1、东汉“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东汉“神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成功施行了开腹手术,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2、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用27年时间著成《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科技著作:

1、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最早记载石油资源。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2、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科技成果: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南针。

1、纸的发明:

西汉前期,劳动人民发明了纸。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雕版印刷术:

唐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印刷业中心成都、洛阳。

世界现存明确时间的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

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

比欧洲早四百多年。

3、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战国时期的司南,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也叫罗盘针,主要应用于航海事业。

为发现新大陆和环球航行提供重要条件。

4、火药:

唐初孙思邈在《丹经》中最早记录火药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

宋代广泛用于军事。

思想文化:

1、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创办了私学,教育思想有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他的言论被弟子们整理成《论语》一书。

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思想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孟子是儒家代表,作品《孟子》主张:

仁政、民贵,君轻;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作品《墨子》主张:

兼爱,非攻;庄子是道家代表,作品《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作品《韩非子》主张法治,中央集权。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的进步。

2、唐诗代表人物有李白和杜甫;宋代兴起的新的诗歌体裁是词,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明清时期流行小说,代表是四大名著。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朝代)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_北宋(朝代)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

两书共同记载的部分是:

战国至西汉的历史。

4、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其行书代表作是《兰亭序》。

东晋顾恺之,他的人物画最为突出,现存有摹本《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隋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隋唐绘画艺术最著名的是阎立本和吴道子。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历代帝王像》、《步辇图》。

吴道子被称为“画圣”,“吴带当风”就是形容他的画生动逼真。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写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英国开始对中国发动侵略。

中国利用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进行抵抗,于是英国开始走私鸦片.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1839年在虎门(地点)销毁鸦片,方法是:

盐卤水+石灰;1840年,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2、《南京条约》: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赔款2100万银元(直接经济掠夺)(导致中国财政紧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对东南沿海的经济掠夺)(打破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国伙同法国在1856—1860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了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利用英法侵华之机,采取各种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4、左宗棠在1875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兵进军新疆。

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

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5、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清政府北洋舰队和日本舰队在黄海海域展开激战。

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率舰与敌恶战,最后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1895年4月,中国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侵略深入内地)、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所以它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6、1900年6月,俄、英、日、法、德、美、意、奥八个国家组成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

他们先后攻占了天津、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

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与俄、英、美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

(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中国的海关等税收做担保,本息计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在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洋人的朝廷”)。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通过该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二)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运动——经济近代化: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奕訢,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在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前期提出“自强”的口号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最大的军火工厂)筹建新式陆海军,当时海军有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洋务运动的后期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_。

(汉阳铁厂是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2、戊戌变法—政治近代化:

《马关条约》签定后,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史称“公车上书”。

1898年6月,光绪帝在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由于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地主阶级的代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脱离群众,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3、辛亥革命——政治近代化:

(1)同盟会: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

同盟会的纲领为“三民主义”。

(同盟会是国民党的前身)

(2)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又称“辛亥革命”。

(3)结果: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影响:

清朝统治结束,清帝退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从秦始皇开始)。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新文化运动——思想近代化:

(1)开始及阵地、旗帜: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1915年,陈独秀办《新青年》,其主要阵地有《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

(2)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与八荣八耻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代表:

我国现代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新文化运动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民主和科学

(4)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思想解放运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5)局限: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

2、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前期在浙江),大会确立了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书记。

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黄埔军校: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共产党的建议下,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又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直接打击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股军阀势力。

其中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作为先头部队,率先北上,立下赫赫战功。

4、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建军节)、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了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率部进军井冈山,建立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5、红军长征:

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历史上称为长征。

1935年1月,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的会宁地区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的柳条湖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拉开了序幕。

2、西安事变:

面对民族危机,国民党内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这就是“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经过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3、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突然进攻,这一事件称“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达30多万人。

5、国共抗战:

1938年,在李宗仁(国民党)的组织下,中日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最终中国军队取得胜利,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这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6、中共七大:

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的是中共七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大会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

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7、抗战胜利及意义: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时间)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事件)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取得的第—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1945年8月-10月,中共派代表:

毛泽东、周恩来_、王若飞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10月10日签定了《双十协定》,协议规定:

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2、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兵力向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实施重点进攻。

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

转战陕北,经过5个月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是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

3、三大战役----战略决战(1948.9月-1949.1月)

(1)辽沈战役:

林彪、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解放东北。

此战使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2)淮海战役: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发起淮海战役。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基础。

(淮海战役的特点:

人民群众的支持!

——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3)平津战役: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合力,方针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_”,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

4、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22年(1927——1949)统治结束。

(六)经济和社会生活

1、状元实业家:

张謇弃官从商,为拯救民族危亡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民国以来移风易俗: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剪辫令,改称呼,体现了中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

清末民初西装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的首选服装。

而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是中山装,它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

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开始流行,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

(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魏源:

编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译述了《天演论》,用进化论学说解释变法,他主张不但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1909年,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通车。

设计师是詹天佑.1940年侯得榜发明制碱工艺被称为“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从此中国的制碱化学工业跃居世界前列。

3、教育的变革: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设立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在这个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隋朝创立),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筹备新中国成立的各项事情。

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开国大典上礼花54门28响的含义是54:

纪念五四运动、54个民族;28:

中国共产党建党28年。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完全的胜利。

(1919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新中国建立)

2、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3、土改及意义: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改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到1952年底,全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改基本完成。

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战国开始),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一五计划:

为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2、《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这次大会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三大改造: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的运动是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办起的“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主要原因是:

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对国情认识不清。

5、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它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是毛泽东发表的,矛头指向刘少奇和邓小平。

红卫兵是由大中学校学生组成的。

“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的冤案是刘少奇冤案。

文革中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1976年文革结束。

(十年文革:

1966—1976)“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否定。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中共在北京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_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