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588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27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docx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通史复习.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docx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高中历史通史复习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

宏观概要

第一节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前)

第二节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第四节隋唐时期(581~907年)

第五节宋元时期(960~1368年)

第六节明清时期(1368~1840年)

热点链接

中西类比

命题观点

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

宏观概要

第一节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年)

第二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0-1901年)

第三节从辛亥革命到国民革命时期(1901-1927年)

第四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1927-1949年)

热点链接

中西类比

命题观点

第三章中国现代史

宏观概要

第一节过渡时期(1949-1956年)

第二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年)

第四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

热点链接

中西类比

命题观点

第四章世界古代史

宏观概要

一、上古时期

二、中古时期(中世纪)

热点链接

中西类比

命题观点

第五章世界近代史

宏观概要

第一节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14-16世纪)

第二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7-18世纪)

第三节工业社会的来临(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第四节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热点链接

中西类比

命题观点

第六章世界现代史

宏观概要

第一节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1945年)

第二节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年-20世纪90年代初)

第三节走向多极化的世界(20世纪90年代至今)

热点链接

中西类比

命题观点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

宏观概要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条基本线索。

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

(1)农业:

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并长期精耕细作,因此获得长足发展,小农经济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

(2)手工业:

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发展水平高,并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

自产生以来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但多数封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4)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和明代的海禁政策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

(5土地制度:

先是原始公有,奴隶社会主要为井田制,封建社会长期实行土地私有制。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

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成为显学,与其他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

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③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冲击。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④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

⑤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传统儒学焕发生机。

第一节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前)

阶段特征

先秦是秦朝统一前的历史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知识整合

一、远古时期

1.政治

实行禅让制:

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

2.经济

(1)土地制度: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农业:

①神农传说:

创制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②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3)手工业:

①纺织业:

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葛和麻;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②青铜制造技术: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土有小件青铜器,说明人们已掌握冶铜技术。

③陶瓷: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

如彩陶、黑陶(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白陶等。

(4)商业:

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3.文化

文字: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

刻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有人认为这些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二、夏商周

1.政治

(1)王位继承:

夏朝世袭取代禅让(启),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商朝父子相传,兄终弟及;西周嫡长子继承制。

(2)政治特色:

神秘色彩(天意、占卜决定国事)。

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占卜进行决策、理解天命、主宰国政)。

(3)分封制:

分封目的、受封者、诸侯的义务和权力、主要封国、影响、崩溃。

(4)宗法制目的、特点、大宗和小宗的概念、作用、影响。

2.经济

(1)土地制度。

井田制:

①土地国家所有:

名义为国家公有,实际为国王所有。

②国王将土地层层分封,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③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④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⑤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土地上耕种,遭受剥削和奴役。

(耕地形同汉字的“井”字,被称为“井田”。

(2)农业。

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末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农业主要生产工具。

(3)手工业。

①工商食官:

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②纺织:

商朝:

甲骨文出现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发现玉蚕。

有了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西周:

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从事这种劳作的人列入“国有六职”之中。

这时已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③青铜铸造:

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展示了青铜文明。

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④冶铁:

春秋晚期已有铁器。

⑤陶瓷:

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4)商业:

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可以看到流通骨币和铜币的情形。

3.文化

至今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字约有5000个左右。

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三、春秋战国

1.政治

(1)东周建立: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3)战国:

改革、战争、秦灭六国。

商鞅变法[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背景:

(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2)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3)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势力也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

(4)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5)秦孝公求贤若渴,重用商鞅,主持变法。

2.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2)加强集权的政治改革,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

(3)提高战斗力的军事改革;加强思想控制。

(4)改革旧俗。

3.作用:

(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2)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为奏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并促使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4.局限性: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

(3)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

(4)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经济

(1)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铁犁牛耕——井田制破坏——初税亩(税制改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

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2)小农经济:

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重农抑商”政策:

①含义:

强调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②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即安定人心。

③最早提出:

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历代封建王朝继承并发展。

(4)农业:

①铁犁牛耕:

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秦国“以牛田”。

②耕作技术:

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③水利: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5)手工业:

春秋——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冶炼生铁和钢——块炼铁)。

战国——铁器大量出土,河北易县燕国下都遗址出土的铁器中,有经过淬火的钢件,表明当时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

(6)商业: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②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③各国纷纷铸造货币,黄金、白银开始作为货币。

④随着商业的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都会。

⑤“市”出现。

3.文化

(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士”的崛起,私学兴盛,学术下移。

②诸子百家: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知道其代表人物)。

③影响:

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孔子:

①思想:

“仁”、“礼”的学说;主张德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注重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抱敬而远之的态度。

②教育:

“私学”、“有教无类”。

(3)孟子:

①他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这是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

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4)荀子:

①在天人关系上,他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②主张“性恶论”。

③他对儒家“礼”的思想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④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礼法并用。

⑤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观点。

(5)科技文化成就:

①科技:

人们已具有了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司南”。

②文学:

《诗经》(内容、精华、代表作品、艺术特色、影响)、楚辞(屈原)。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主要贡献:

(1)创立儒家学说,核心是“仁”。

(2)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包含了民本思想。

(3)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教育目标不仅“成人”,更成“君子”;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2.历史评价:

(1)开创了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整理和修订“六经”,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3)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4)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导学要旨

1.关于分封制与宗法制

(1)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现了西周王朝在制度建设上的卓越成就。

(2)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