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55附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8011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55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55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55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55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55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55附解析.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55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55附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55附解析.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55附解析

主题九 长路漫漫——世界经济模式的不断探索

 主题整合练第42页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25)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

这一时期(  )

                   

A.政府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B.苏维埃希望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C.苏联正处于卫国战争时期

D.国家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答案:

B

解析:

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导致农民的不满,出现了“经济发展停滞、生产萎缩”等一些现象,故A项错误,B项正确;苏联卫国战争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即1941年到1945年,与材料所给的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粮食的产量是增加的,故D项错误。

2.(2018吉林百校联盟考,22)瞿秋白在《赤都心史》中写道:

“(苏俄)1921年的五一节恰巧与基督复活节同一天,一改两三年来冷漠枯寂生活,突现活泼泼的气象。

”这说明当时苏俄(  )

A.成功反击了外国干涉

B.农民已摆脱了被奴役的地位

C.新经济政策已经启动

D.工业化建设提高了生活水平

答案:

C

解析:

苏俄国内战争在1920年已经结束,成功反击外国干涉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农民已经摆脱了被奴役的地位,故B项错误;为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经济、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国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故C项正确;俄国工业化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成果,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2018黑龙江哈三中第三次验收,28)下面是1922—1926年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变化示意图。

图中的变化反映了苏联(  )

A.新经济政策逐渐废止B.收缩外来资本的比重

C.反击西方的经济封锁D.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

答案:

B

解析:

苏联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在1928年以后,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图表看出,苏联在1922—1926年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呈现先上升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故B项正确;反击西方的经济封锁,更应该增加与外国资本家的租让合同,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变化发生于新经济政策期间,此时期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没有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

4.(2018湖北四地七校考试联盟期中,16)苏联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20世纪30年代整套建于美国,再拆运至苏联的;1931年10月建成的哈尔科夫拖拉机厂设备是德国和美国制造的,并由美国人担任建设总工程师。

这表明(  )

A.苏联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

B.经济危机给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时机

C.西方已放弃了对苏联敌视的政策

D.一系列成就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材料说明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和设备等有利条件,不能说明苏联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给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时机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西方并没有放弃对苏联的敌视政策,故C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21—1928年,此时苏联实施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错误。

5.(2018重庆调研卷,35)下面是一组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漫画作品,图1为“苏联和平经济不断高涨”,图2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军事化”。

该漫画作品(  )

A.服务于意识形态的竞争B.完全不能反映历史事实

C.揭示出两种经济体制的差异D.夸大了苏美两国政治的对立

答案:

A

解析:

图1“苏联和平经济不断高涨”,图2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军事化”,图中提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可见其目的是服务于意识形态的竞争,故A项正确;图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的情况,故B项错误;题干文字和图片并没有揭示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具体差异,故C项错误;漫画反映了战后苏联和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区别,没有涉及两国政治对立,故D项错误。

6.(2018四川成都摸底,19)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产量提高,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只有11%的钢锭铸造采用这种新技术。

这类在苏联普遍存在的现象,反映出苏联(  )

A.基础研究成果偏少B.缺乏专利保护意识

C.体制制约科技推广D.科技创新缺乏动力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目中“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产量提高,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得出苏联的基础研究成果并不少,故A项错误;题意强调的是苏联内部不能推广的原因,专利保护意识并非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1980年”可知,此时处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并未触动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制约科技推广的重要原因,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不能解释苏联的普遍现象,故错误。

7.(2018福建厦门期末,22)1929—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降幅达94.3%;同期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从91.6下降到70.2,降幅为23%,但危机形势并未得到缓解。

这说明(  )

A.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可行

B.应扩大生产规模以提供就业机会

C.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

D.应大幅降低产品价格以刺激消费

答案:

C

解析:

经济大萧条之所以发生,其原因之一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故A项错误;经济大萧条主要是因为生产大大超过消费,要对生产盲目性进行控制,故B项错误;经济大萧条充分说明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自由放任政策失灵,故C项正确;此时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故D项错误。

8.(2018湖南衡阳联考,19)面对史无前例的危急局面,任何人都不可能立刻拿出现成对策,罗斯福上台时心中亦没有一幅“新政”的完整蓝图,他只是认识到必须改变胡佛政府的“自然调节”放任政策,“既没有整顿经济的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奇特的计划”。

材料意在说明罗斯福(  )

A.推崇凯恩斯主义B.面对危机束手无策

C.新政缺乏实用性D.新政具有应急色彩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不可能立刻拿出”“没有一幅‘新政’的完整蓝图”可知,罗斯福此时并没有推崇凯恩斯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必须改变胡佛政府的‘自然调节’放任政策”说明罗斯福并不是束手无策,故B项错误;据“面对史无前例的危急局面”和“必须改变胡佛政府的‘自然调节’放任政策”可知罗斯福针对危机采取了实用性的政策,故C项错误;从“面对史无前例的危急局面,任何人都不可能立刻”和后面的“没有”等信息可以看出新政具有应急色彩,故D项正确。

9.(2018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改共同体联考,20)1933年,罗斯福要求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并为其提供相应补贴;十年后的1943年,罗斯福转而鼓励农业增产,导致其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B.通货膨胀的程度

C.农产品市场的有效需求D.当时政局是否稳定

答案:

C

解析:

农业政策的变化主要是经济形势、市场变化所影响的,与劳动力数量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农业政策的变化与通货膨胀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变化指政府由压缩耕地面积到鼓励农业增产,据所学知识,经济危机时农产品供过于求,政府压缩耕地面积,经济好转后,需求增多,鼓励农业增产,故C项正确;1933—1943年美国的政局较为稳定,这不是农业政策变化的原因,故D项错误。

10.(2018湖北咸宁重点高中联考,21)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扩展军力B.发展教育

C.防止疫情D.增加就业

答案:

D

解析:

“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扩展军力无关,故A项错误;“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不能说明只为了发展教育,故B项错误;“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疫情防治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由“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可知这些大型公共设施的修建可以缓解当时严重的失业问题,故D项正确。

11.(2018河北“名校联盟”质量监测一,24)“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

A.刺激国内消费市场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开拓国际贸易市场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答案:

C

解析:

美元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主要影响对外贸易,与国内消费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1971年美元对黄金贬值,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故B项错误;1933年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实行美元贬值有利于刺激出口,1973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需要美元贬值以扩大出口,提振经济,因此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扩大出口,开拓国际贸易市场,故C项正确;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美国并不是金融霸主,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国金融霸主地位动摇,故D项错误。

12.(2018山东济宁期末,29)1950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将退休工人养老金平均增加了77.5%,1952年又增加12.5%。

美国的上述举措意在(  )

A.扩大社会保险以缓解经济危机

B.缓和社会矛盾以促进社会发展

C.稳定社会秩序以对抗苏联等国

D.规范保险行业以赢得大众好感

答案:

B

解析:

1950年美国并没有遭受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1950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险法》提高了养老金水平,养老金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社会保障,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促进社会发展,故B项正确;稳定社会秩序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内安定,并不能达到对抗苏联等国的效果,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了增加养老金,并未体现规范保险行业的具体措施,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5分,共40分)

13.(2018江苏盐城期中,23)住房保障是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为解决经济大危机困境,就住房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其中主要有:

(1)1933年6月13日,通过房主贷款法,授权建立房主贷款公司。

1933年6月16日,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其中包括授权使用联邦资金解决低费用住房、清理贫民窟和生存房基地。

(2)1934年6月27日,通过了国民住宅法,建立住房管理署。

(3)1935年4月8日,根据紧急救济拨款法,为建设公共工程的工人提供价值4.5亿美元的住房建设费。

(4)1937年7月22日,国会通过班克—黑德—琼斯租佃农民法,又称租赁人法,授权农业部为佃农、劳工,及分成制农民提供为期40年的年息3%的购房贷款。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

在住房保障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政期间“住房福利保障”方面政策调整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

(9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指出它们“政府财政支持”的主要表现。

(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推行住房保障政策的历史作用。

(6分)

参考答案:

(1)表现:

建立房贷公司,提供金融支持;提供公共资金和低息贷款;加强住房管理。

特点:

政府通过立法形式加强干预;特别关注下层民众。

(2)原因:

战争的破坏;战后初期社会矛盾激化。

条件:

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表现:

低息贷款;利息补贴;租金补贴。

(3)作用:

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解析:

(1)问,第一小问主要表现,据材料一“

(1)1933年6月13日,通过房主贷款法,授权建立房主贷款公司。

……(4)1937年7月22日,国会通过班克—黑德—琼斯租佃农民法,又称租赁人法,授权农业部为佃农、劳工,及分成制农民提供为期40年的年息3%的购房贷款”得出建立房贷公司,提供金融支持,提供公共资金和低息贷款,加强住房管理;第二小问特点,根据主要表现得出特点是政府通过立法形式加强干预,此外还特别关注下层民众。

(2)问,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战争的破坏和战后初期社会矛盾激化。

第二小问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第三小问表现,据材料二“在住房保障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得出低息贷款,利息补贴,租金补贴。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历史作用是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14.(2018山东潍坊期中,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 国

苏 联

中 国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1933年6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1933年,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

1928年起,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9年,开始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

1929年5月,苏联设立了“外国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

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

1935—1937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续表  

美 国

苏 联

中 国

1934年1月31日,罗斯福使美元贬值40%。

1934年5月22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总统提议的《购银法案》。

1935年,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通过《社会保险法》。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1937,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

废止银本位,统一发行货币,实行纸币制;禁止使用白银,白银收归国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

上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中三国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三国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要求:

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15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 各国经济体制相互影响或借鉴。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苏联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巨大成就。

各国纷纷借鉴苏联成功的经验。

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摆脱经济危机。

中国出现了苏联热,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

示例二 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发生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冲击并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苏联抓住机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人才、资金,促进了工业化建设。

南京国民政府为防止白银外流,实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行经济统制政策。

示例三 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同时也给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

美国实施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苏联借机引进人才、先进技术,推动了工业化建设。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经济发展。

解析:

首先拟定论题,表格选取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中三国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知在经济大危机背景下美国遭到巨大打击,然后进行了罗斯福新政;而同一时期苏联逐渐形成的斯大林模式却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时期的中国一方面受到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进行了币制改革,另一方面也受到苏联的影响实行了统制经济。

因此,论题可从不同经济体制的影响借鉴、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等方面来拟定,也可以以经济大危机为突破口,以各国应对危机为主题。

其次进行论证,注意题目要求,必须是三国都有,还要相互关联。

如以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为论题,可从经济大危机下美国美元贬值刺激出口、苏联引进技术和人才、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等三个方面来阐释。

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或升华。

主题十 竞争合作——多元化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主题整合练第44页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山东济宁期末,27)1947年3月,上海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的行动。

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它“的确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

该文章评价的“它”是(  )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D.柏林危机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时间“1947年3月”,结合材料“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的行动。

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可得出文章评价的是杜鲁门主义的“遏止共产主义”,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发生在1947年4月,只针对欧洲,与材料中“全世界意义”不符,故B项错误;北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与材料中1947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柏林危机发生于1948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2018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23)《全球通史》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西欧先后依靠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东欧则先后依靠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组织。

这是因为(  )

A.冷战促使欧洲地方主义兴起

B.美苏全球霸权地位逐步确立

C.冷战局限于军事和经济领域

D.欧洲成为美苏冷战中心地区

答案:

B

解析:

冷战初期,美苏之所以能建立各自的阵营对抗对方,主要是因为美苏实力的强大在全球霸权地位的逐步确立,故B项正确;地方主义当时并没有兴起,故A项错误;冷战不仅涉及军事和经济领域,还涉及思想等领域,故C项错误;不仅是欧洲,美洲也是冷战中心,故D项错误。

3.(2018山东临沂期中,25)基辛格认为,美苏之间的冷战,“就是双方的战略家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和平机制”。

这反映了(  )

A.核武器是维护世界秩序的有力工具

B.美苏均势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

C.冷战是美苏共同的主动性战略选择

D.核时代美苏的目标是和平共处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美苏之间的和平机制,本质上是双方均势的结果,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错误;据材料“就是双方的战略家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和平机制”可以得出美苏均势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故B项正确;冷战是由美国发起的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政策,故C项错误;核时代美苏的目标是争夺世界霸权,故D项错误。

4.(2018北京西城期末,39)1970年上映的电影《滑铁卢战役》由意大利人投资,苏联人执导,演员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主要拍摄地在苏联乌克兰地区,动用了万余名苏联红军做群众演员。

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B.两大阵营在某些领域有合作

C.欧美文艺界推崇拿破仑D.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局势失控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电影《滑铁卢战役》”可知是文化领域而不是经济领域,故A项错误;材料“苏联人执导”“苏联红军做群众演员”“拍摄地在苏联乌克兰地区”代表社会主义阵营,“意大利人投资”和“演员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代表资本主义阵营,电影拍摄体现二者在文化领域有合作,故B项正确;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被国外联军击败的战役,据材料“《滑铁卢战役》”可知不是推崇拿破仑,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执政时间是1985—1991年,与材料1970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5.(2018山西孝义摸底,23)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共同市场和采取日益相近的经济政策,促进共同体内各国经济的增长,加强彼此间的联系。

它的成立(  )

A.解决了欧洲的历史问题B.使西欧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C.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D.推动了欧洲经济的一体化

答案:

D

解析:

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西欧与美国的关系,排除B项;欧洲的联合增强了自身的力量,但没有体现对美苏两极格局构成挑战,排除C项;由材料“促进共同体内各国经济的增长,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可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推动了欧洲经济的一体化,故选D项。

6.(2018山东滨州期末,30)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

“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

”这主要体现了(  )

A.苏联在社会生活领域落后于美国

B.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C.价值观冲突成为冷战的主要表现

D.文化渗透成为“和平演变”的重要手段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提到的“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等只是美国社会文化的体现,并非社会生活的全部,这些对苏联造成冲击,不能说明苏联在社会生活领域落后于美国,故A项错误;材料讲的是美国的“摇滚乐”等文化因素对苏联的冲击,并未反映科学技术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故B项错误;法国哲学家德布雷强调的是美国的一系列文化因素对苏联社会的冲击,这并不是冷战的表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摇滚乐”“影像”等美国文化因素堪比整个苏联红军,这说明美国在利用文化渗透的方式,试图通过和平演变瓦解苏联,故D项正确。

7.(2018河北衡水金卷考试模拟卷三,35)两极格局结束后,美俄各自调整对非政策,大国对非洲的控制能力减弱,但非洲地区冲突实际上增多了。

这表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地区冲突成为世界主流

C.冷战不利于世界和平D.应辩证分析冷战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并未说明世界发展的多极化趋势,故A项错误;世界主流是和平与发展,故B项错误;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世界和平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了冷战对峙时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但是也体现了霸权主义的内容,故D项正确。

8.(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第二次联考,24)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的世界流通示意图(箭头表示流动方向),从中获取的最准确信息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对较为稳定

B.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霸权主义

C.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中心单一化

D.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

答案:

D

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一旦美国实力相对削弱,体系必然瓦解,故A项错误;此图强调的是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美元的流通方向,而没有强调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故B项错误;美元世界流通示意图也不能就此说明美国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故C项错误;从图中明显看到美国利用美元世界货币的优势,使其他国家的财富流向了美国,美国在此体系中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