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关系小抄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670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公共关系小抄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政府公共关系小抄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政府公共关系小抄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政府公共关系小抄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政府公共关系小抄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公共关系小抄doc.docx

《政府公共关系小抄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公共关系小抄doc.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公共关系小抄doc.docx

政府公共关系小抄doc

《政府公共关系》自测练习

填空题型(每空1分)

1.公共关系主体传播与沟通的媒介主要有大众传播媒介和人际交往媒介。

2.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是公共关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也是评价公共关系工作的实践标准。

3.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以美誉为目标,以真诚为信条,以互惠为原则,以沟通为手段。

4.政府公共关系具有主体的惟一性和权威性。

5.政府公共关系的公众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

6.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具有社会性和非赢利性。

7.公共关系职业的创造人艾维·李在1905年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原则宣言》,全面地阐述了他的思想和宗旨。

8.使公共关系由一门职业活动变为一种科学理论,开了公共关系理论化、系统化先河的是伯尼斯。

9.1952年,卡特·利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性的公共关系著作《有效公共关系》,提出了

“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10.现代公共关系的操作模式强调战略性、整体性和系列性。

11.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概括地说,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

目的性、服务性、

实践性、继承性、和谐性和发展性。

12.建设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途径之一是继承传统文化,主要需汲取传统文化中的:

仁爱思想、民本思想、人和思想、中庸思想、和信义思想思想。

13.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主要是提高提高美誉度的问题,即树立“创新、强干、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

14.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要求包括三方面:

道德修养、职业素质、和能力结构。

14.按公众对政府的态度,可以将政府公众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

15.按公众的发展过程,可以将政府公众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

行动公众。

16.传播一词的含义至少应包括:

(1)信息传递。

(2)信息的双向交流。

(3)信息共享。

17.公共关系的传播侧重于双方的利益关系;自始至终强调情感交流;侧重于信息沟通的非宣传性传播传播。

18.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模式是由“五W传播”模式和“施拉姆传播”模式相互结合而成。

19.非语言符号媒介一般分为实物媒介和人体媒介两种。

20.根据传播效果四层次理论,公共关系传播的一般性目的可以分为如下四种:

(1)引起公众注意;

(2)诱发公众的兴趣;(3)得到公众的肯定态度;(4)促进公众的支持行动。

21.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四个最基本的环节是:

调查、策划、传播、和评估。

22.政府公共关系调查,既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起点,又贯穿于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全过程,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23.是政府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24.社会环境调查一般包括四个指数体系:

痛苦体系、不安体系、贫富体系、和腐败体系。

25.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访谈调查法。

26.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目标是:

造就政府公务人员的价值观念、协调和改善政府内部的人群关系、和培养政府内部的家庭式氛围。

27.行政文化主要由行政精神、行政道德、行政心理等基本要素构成。

28.行政文化具有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四大功能。

29.舆论在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

改变态度与行为、实施相互监督。

30.领导者要在舆论活动中真正发挥领导作用,就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

31.影响行政形象的主要因素有:

价值观、政策、信誉、公正性、和廉洁程度。

32.政府公共关系人员在开展新闻宣传是要注意以下原则:

明确宣传意图、熟悉宣传对象、和了解宣传途径。

33.处理突发事件必须坚持真实公开的原则、迅速及时的原则、分级负责的原则和安定团结的原则。

34.政府公共关系的广告的作用有:

塑造形象、体现宗旨、和强化实效。

35、按照广告本身的内容和目的来分,可以分为创意广告、社会广告、文化广告、和经济广告。

选择题

1.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条件,是(    ABC    )

A.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成员B.必须具有一定的目标和功能C.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和程序进行配置

2.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ABCD  )

A.以美誉为目标  B.以互惠为原则C.以真诚为信条 D.以沟通为手段

3.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是(       ABCD  )

A.收集信息、决策咨询 B.协调沟通C.宣传引导D.树立形象

4.政府公共关系的收集信息职能主要包括( ABCD )

A.收集政策形象、管理水平的信息B.收集领导者形象信息C.收集机构设置和办事效率信息D.收集有关政府的其他信息

5.政府公共关系人员向决策层和各管理部门提供的咨询建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ABC    )

 A.政府形象咨询B公众心理咨询C领导决策咨询

6.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BCD )A.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对外发布信息

B.利用社会协商对话方式,收集来自公众的信息C.塑造领导者的形象D.开展国际公共关系,协调对外关系

7.承担政府机构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有以下哪些部门和机构(ABCD)A.办公厅、办公室 B.调研机构C.沟通机构、外事机构D.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举报中心

8.政府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是(ABCD)A国家行政机关B.政府公共关系机构C政府公共关系人员 D协调关系

9.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包括哪些(ABCD)A.较高的政策水平B.丰富的知识素养C.生动完善的个性 D.精巧熟练的技能

10.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结构要求包括哪些(ABCD)

A.交际能力、沟通能力 B.组织能力C.思辨能力 D.创新能力

11.政府公共关系公众有哪些特征(  ABCD  )A.公众的相关性B公众的群体性、复杂性C公众利益的多维性 D.公众的变动性

12.政府公共关系公众的类型,按公众的发展过程分类,可分为(AC )A.非公众、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13.政府公共关系公众的类型,按公众对政府的态度分类,可分为( AB )A.顺意公众、逆意公众  B独立公众

14.现代“传播”一词的含义应包括(ABC)A信息传递 B双向交流C信息共享              

15.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媒介有( AB )A.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 B.电子类大众传播媒介

16.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以下哪些要素( ABCD)A信源、信息、编码 B符号、媒介、信道C信宿、译码、经验场D反馈、环境

17.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构成要素,有( ABCD  )

A.信源、信宿、信息  B.媒介、反馈、转换C.环境、干扰 D.效果、目标

18.依据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一般可以将传播分为哪几种类型(AB )A.自身传播、人际传播 B.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19.报纸传播信息的优势主要有(AB ) A.传播面广、传播迅速 B.具有新闻性,阅读率较高

20.报纸传播信息的弱点是(ABCD )A.时效短 B传播信息易被读者忽略C理解能力受限D色泽较差,缺乏动感

21.杂志传播信息的优势有(ABC )A.时效长 B.针对性强C.印刷精美,表现力强    

22.杂志传播信息的弱点是(  ABC)A.出版周期长  B.声势小C.理解能力受限 

23.电子类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传播中具有以下特征(ABCD )A.时效性 B.远播性C.生动性  D.技术性

24.广播在传播信息中的优势是(ABCD)A.传播面广  B.传播迅速 C.感染力强  D.多种功能

25.电视与其他传播媒介比较,其主要优点有( ABCD )A.视听结合传达效果好 B.纪实性强,有现场感 C.传播迅速,影响面大  D.多种功能,娱乐性强

26.下列不属于政府公共关系追求的综合效益的特点是(D )D.奇异

27.合理地选择政府公共关系媒介,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 ABC )A.传播对象特点 B.传播信息内容 C.传播经费       

28.处理好各平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是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任务,最关键的要做到(ABCD )A.要有强烈的集体观念B.要加强彼此间的沟通C.要处理好小家与大家、部分与整体的关系D.党性原则

29.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目标,是(ABC)A.造就政府公务人员的价值观念 B.协调和改善政府内部的人群关系C.培养政府内部的家庭式氛围   

30.行政文化的功能,有( ABCD)A.导向功能 B.规范功能C.凝聚功能 D.激励功能

31.行政组织形象的特点有( AB)A.主观性、客观性 B.动态性、综合性

32.行政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有(AB)A.公众、政府 B.公众对行政组织形象的感觉、印象、评价和信念

33.政府新闻宣传的特点有(ABC)。

A.权威性、真实性 B.扩张性、时宜性C.经济性

34.政府公共关系人员在开展新闻宣传活动时,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是(ABC)A.明确宣传意图 B.熟悉宣传对象C.了解宣传途径          

35.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有(ABCD)A.显著的职业性B.双方的参与性C.处事的灵活性 D.持久性

36.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ABC)A.传递信息 B.感情交流C.行为调节              

37.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的原则是(  ABCD)A.公众至上原则B.平等互惠原则C.忠诚信用原则 D.宽容待人原则

38.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有(ABCD)A.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B.知己知彼,因势利导C.吸引人的技巧 D.拒绝人的艺术

39.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的作用是(ABCD)A.塑造形象 B.体现宗旨 C.强化实效 D.行为调节

40.政府公共关系广告内容策划的原则(ABCD)A.政府公共关系广告要达到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B.政府公共关系广告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要避免商业化,必须坚持非盈种性和服务性C.公共关系广告要有明确的主题D.政府公共关系广告应将思想的一贯性和内容的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41.政府公共关系谈判的基本要素(ABC )A.谈判主体  B谈判议题C.谈判议题 D塑造形象

42.政府公共关系谈判的基本原则,有(ABD )A客观求实、利益中心原则 B多方案原则D时效、人事分开原则

43.突发事件的特点是(ABC)A偶发性 B影响性C危害性                 

44.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有(ABC)A自然的原因 B政治的原因C.管理的原因         

45.突发事件的预防,应(  ABC )A.制定政府突发事件管理计划 B.建立危机管理小组C.危机管理计划的内容       

46.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是(ABCD)A.真实公开的原则      B.迅速及时的原则C.分级负责原则 D.安定团结原则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

1.公共关系:

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政府公共关系:

是指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活动。

3.政府公共关系公众:

即与政府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4.政府公共关系调查:

是社会调查的一种,它是指社会组织根据某种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准确地收集有关信息而进行的专项活动。

5.政府公共关系策划:

所谓政府公共关系策划,就是政府机构和政府公共关系人员为了实现塑造政府形象这一基本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需要解决的政府公共关系问题和宏微观的条件,谋划设计出相应的政府公共关系战略,并制定出最优秀行动方案的过程。

6.政府内部公共关系:

围绕政府内部行政关系而形成的公共关系,称为政府内部公共关系

7.行政组织形象:

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综合认识以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是通过政府许许多多具体而又客观的活动作用于公众的思想感情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的综合印象。

8.危机处理:

政府领导者为了解决突发事件而开展公共关系,采取一系列措施的行为。

9.公众:

是指因面临共同的问题而与社会组织发生密切关系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

10.传播:

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信息传递、收受、交流、分享与沟通的过程。

11.政府公共关系新闻宣传:

是指政府为了达到预定的公共关系目标,通过传播政府机构的有关信息,以影响公众意识和行为的社会活动,新闻宣传所依赖的媒介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闻图片、网络等。

12.政府公共关系广告:

是公共关系广告的一种,它是指政府机构靠购买印刷媒介物的篇幅或者购买电子媒介的时间,以语言或者其他形式,不受编辑人员干涉地传播出资人的非个人宣传。

13.政府公共关系谈判:

是指谈判双方为了各自特定的利益目标,遵循互利的原则,通过对话、沟通、协调的方式,达成协议(合同)的过程。

14.户外传播媒介

三、判断题

(×)1.政府形象,主要指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活动。

(√)2.作为公共关系主体的特定个体并不是指所有的社会个体,而是指具有某种社会势力和社会潮流代表性的公众人物。

(×)3A.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及工作人员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大小,是政府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

( √   )3B.政府公共关系是从“公”的角度出发,服从服务于群体的利益——国家与其公众的利益,是一种“群体型”的社会关系。

(   ×   )3C.人际关系是从个体的“私”的角度出发,服从服务于个体的利益,是一种“个体型”的社会关系。

(×)4.公共关系主体传播与沟通的媒介主要有大众传播媒介和人际交往媒介。

(√)5.塑造组织良好的形象是公共关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也是评价公共关系工作的实践标准。

(√)6.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具有社会性和非赢利性。

(×)7.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传播沟通活动,一般都采用刚性手段来调节双方的关系。

(×)8.中国公共关系的开展必须体现中国国情,体现民族特色,必须走通民族传统向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之路。

(√)9.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惟一性和权威性。

(×)10.政府公共关系人员是指与政府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11.政府公众是指在政府公共关系部门或机构中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各类人。

(√)12.政府公共关系传播是政府和公众之间,借助于传播媒介所进行的有目的的双向信息交流的过程。

(×)13.在政府公共关系中,主体与社会公众之间主要是物质与信息、思想、感情的沟通与交流。

(×)14.政府公共关系调查是指政府机构和政府公共关系人员为了实现塑造政府形象这一基本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需要解决的政府公共关系问题和宏微观的条件,谋划设计出相应的政府公共关系战略,并制定出最优行动方案的过程。

(√)15.政府公共关系的公众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对象,而是个开放的系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

(×)16.公共关系的传播侧重于以思想和观点的灌输为主要特点的宣传性传播。

(×)17.行动公众是指由于政府的行为,事实上已与政府面临共同问题和利益关系,但本身并未意识到的公众。

(×)18.所谓顺意(独立)公众,是指对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持赞同态度并积极支持的公众,他们是推动政府机构发展的基本公众。

(×)19.外部的行政关系包括政府机构与政府公职人员之间的关系、政府上下级关系、同级部门之间的关系。

(×)20.内部的行政关系包括政府与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行政关系、政府与社会团体之间的行政关系、政府与公民个人之间的行政关系等。

(√)21.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由“五W传播模式”和“施拉姆传播模式”相互结合而成。

(√)22.行政文化是在社会文化基础上、在行政人员的具体行政活动中形成的。

因此,行政文化受到社会文化和行政活动这两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23.宣传性政府公共关系模式是以各种有组织的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的活动为主。

(√)24.政府内部的沟通形式多种多样,有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不受政府监督,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25.从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组织与公众来看,公共关系学意义上的组织和公众的界限不明显,组织既是公共关系主体,又是公共关系客体,是公众。

同时,政府内部公共关系具有全员公共关系的性质。

(√)26.社会舆论较之法律的制约力富有弹性而不那么严厉,而且这种制约力往往是借助于道德、宗教、习俗等力量,通过社会压力实现的。

(√)27.政府总体形象是指政府决策者在掌握关于行政组织形象评估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公众的期望和政府工作的战略目标,为政府设计的综合性的、长期的形象。

(√)28.政府公共关系调查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起点,又贯穿于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全过程,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四个基本环节之一

(√)29.宴请是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最常见的公共关系活动之一。

(√)30.以采集信息、舆论调查、民意测验为主,目的是通过掌握信息和舆论情况,为政府组织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是征询型政府公共关系。

(√)31.内部公共关系必须重视研究非正式的沟通活动,它也能够为政府管理和公共关系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2.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不同于一般的私人间的人际交往,它具有职业性、参与性、灵活性和持久性等特点。

(√)33.全员公关,就是说要使政府的全体公务员都来关心、重视并自觉地投人到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中去,共同为树立政府良好的声誉和形象而奋发努力。

(×)34.政府公共关系策划,是指社会组织根据某种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准确地收集有关信息而进行的专项活动。

(√)35.领导者要在舆论活动中真正发挥领导作用,就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舆论领袖”。

这也是领导者自身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领导者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的重要方面。

(×)36.行政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政府行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它与政府行政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37.行政组织形象作为政府自我设计与公众期望、政府行为与公众感受的统一,其在公众心目中形象的好坏,最终取决于政府的自身行为。

(√)38A.人大是直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关中居于首要地位。

政府则从属于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  √    )38B.人大是用立法的形式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而政府的作用在于对这些大政方针的执行。

(×)39A.行政组织形象的核心内容是领导者的整体形象。

(    √)40.政府总体形象是指政府决策者在掌握关于行政组织形象评估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公众的期望和政府工作的战略目标,为政府设计的综合性的、长期的形象。

(    √ )41.社会团体,是指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具有某种特定利益、目标和观点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群体。

(  √   )42.行政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综合认识以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是通过政府许许多多具体而又客观的活动作用于公众的思想感情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的综合印象。

(×)43.策划新闻事件,是指政府的公共关系人员,为了达到宣传该政府机构的良好形象的目的,而精心策划能达到新闻媒介关注并为之传播的虚构事件。

简述题((每题8分)

1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

1.公共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2.公共关系的职能有哪些?

3.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有哪些?

4.政府公共关系公众的特征有哪些?

5.按公众的发展过程可将公众分为那些类型?

6.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7.政府公共关系沟通传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8.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9.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六种活动模式

10.政府行政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功能是什么?

11.社会舆论的特点及形成机制是什么?

12.影响行政组织形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3.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障碍及消除对策是什么?

14.政府公共关系新闻宣传策划的原则和怎样选择时机?

15.举办新闻发布会,会前、会中及会后要做好哪些工作?

16.掌握演讲语言艺术必须把握哪几点?

17.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性质。

18.政府公共关系传播有哪些特点?

传播的障碍有哪些?

19.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有哪些?

20.政府公共关系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21.简述开展政府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和原则。

22.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目标和形式有哪些?

23.影响行政组织形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4.政府公共关系的人际交往的原则和基本技巧?

25.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的特点基本原则?

27.如何预防突发事件?

26.赞助型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步骤?

1.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

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活动。

对于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认识。

第一,它明确了构成政府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政府、公众和传播沟通。

第二,它揭示了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是处理和协调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第三,它明确了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总目标是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1.公共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答:

1、以美誉为目标;2、以真诚为信条;3、以互惠为原则;4、以沟通为手段;

2.公共关系的职能有哪些?

政府公共关系职能:

1、收集信息;2、决策咨询;3、协调沟通;4、宣传引导;5、树立形象。

3.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有哪些?

答:

(一)道德修养

1、坚持宗旨,尊重公众。

2、实事求是,正确传播。

3、平等待人,热情诚恳。

4、客观公正,正直无私。

(二)职业素质

1、较高的政策水平。

2、丰富的知识素养。

3、完善的个性。

4、精巧熟练的技能。

(三)能力结构

1、交际能力2、沟通能力

3、组织能力4、思辨能力

5、创新能力。

4.政府公共关系公众的特征有哪些?

答:

1、公众的相关性;2、公众的群体性;

3、公众的复杂性;4、公众利益的多维性;

5、公众的变动性。

5.按公众的发展过程可将公众分为那些类型?

答:

1、非公众;2、潜在公众;3、知晓公众;4行动公众。

6.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传播效果的受众因素主要有:

1预存立场;2、团体规范;3、亲身影响;4、个人特性。

7.政府公共关系沟通传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真实性原则。

(2)目的性原则。

(3)双向沟通原则。

(4)政务公开原则。

(5)全员公关的原则。

(6)有效沟通原则

8.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政府机构内部情况调查。

有政府机构管理的基本情况调查,具体包括:

思想和目标、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工作人员状况的调查,包括基本结构(年龄结构、思想素质、身体状况、文化程度、专业特长、业务技能)和工作人员的基本态度(对自己的岗位、对领导方式)。

公共关系活动条件的调查,包括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开展的人力、财力状况和客观环境调查。

政府的宣传和广告,对政府形象规划、广告、网站等传播途径及其效果等状况的调查。

(二)政府外部公众调查。

包括政府形象调查,可采用“形象要素分析法”,通过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基本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