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574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docx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docx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聚焦目标

(1)举例说出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4)尝试制作米酒。

(5)关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用。

生本课堂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1.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有的真菌体内含有大量的酶,如曲霉可以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如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有些细菌含有的酶能够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如乳酸菌。

制作馒头或面包时要用酵母菌,制作酸奶、泡菜时要用乳酸菌,制醋时要用醋酸菌,制酱时要用多种霉菌。

2.右图是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的食品,完成连线:

乳酸菌面包

醋酸菌豆腐乳

酵母菌醋

霉菌酸奶

知识点二:

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1.食品的腐败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这些细菌和真菌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

因此食品保存中的重要问题防腐。

2.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3.上图中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有腌制法、脱水法、巴士消毒法、真空包装法等。

知识点三:

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1.细菌真菌可以引起各种疾病,但是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

2.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知识点四:

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1.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在没有氧的环境中,甲烷菌利用这些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氢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作为燃料用于做饭、照明、取暖等。

2.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利用细菌来净化污水或工业废水。

合作探究

1.馒头、面包为什么有许多孔洞?

我们吃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酒味?

添加的酵母菌分解馒头、面包里的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

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走了。

2.在制作米酒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尽量少打开容器?

因为酒曲中的微生物喜欢在无氧的环境中生存。

3.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

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产生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为什么要选择大肠杆菌?

因为细菌的繁殖较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名师点拨

典型例题

例1:

酸奶中的酸味是由下列哪种细菌分解有机物所产生的()

  A.枯草杆菌    B.乳酸菌    C.棒状杆菌    D.甲烷细菌

【名师点拨】

这是一道人类利用细菌的实例,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对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明白自己非常喜欢喝的酸奶就是由乳酸菌分解鲜奶所产生的,让学生感到生物科技就在身边,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也使学生对细菌有一个正确地认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答案】B

例2:

“有一种大肠杆菌能产生大量的胰岛素,已进行批量生产,其原理与青霉素的产生原理是一样的”,这句话对吗?

【名师点拨】

通过本题要学会能关注现代生物技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现代生物技术所包含的原理,正确认识科学和技术进步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并进行批量生产的原理是运用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转基因技术,它是先将人胰岛素基因从人的染色体上分离出来,插入从细菌细胞中提取出来的质粒(一种小圆环状DNA)中,再将这个合并起来的、带有胰岛素基因的质粒,转移入大肠杆菌的细胞中,随后该胰岛素基因会指导大肠杆菌细胞产生胰岛素,人类即可将这些胰岛素提取并收集出来,用于治疗糖尿病病人。

而青霉素的产生原理并不是这样,它是直接由青霉菌分泌出代谢产物而形成青霉素。

【答案】错

课堂反馈

基础巩固

1.制作泡菜时密封的主要目的是(C)

A.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    B.防止其它细菌的进入

C.防止空气进入          D.防止水分散失

2.啤酒是人们爱喝的一种酒类,其酒味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生物有关?

(A)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醋酸菌        D.曲霉 

3.制作面包发酵时利用的菌种是(A)

A.酵母菌   B.醋酸菌     C.青霉菌    D.乳酸菌

4.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兴建沼气池。

在沼气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C)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甲烷菌           D.根瘤菌

5.科学家研究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将胰岛素转入大肠杆菌的细胞中  

B.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的细胞中   

C.大肠杆菌的细胞中本来就具有合成胰岛素的基因    

D.将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转移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

6.酸奶是一种有益的乳制品,泡菜也是特色菜,这是人们利用了哪种生物的发酵作用(D)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曲霉菌            D.乳酸菌

7.下列食品中,不是通过减少食品中含水量来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和繁殖的是(D)

A.果脯            B.腊肉         C.鱼干            D.罐头

8.酒精等“绿色燃料”的研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是:

玉米秸秆→糖液→酒精。

由糖液到酒精阶段需要的菌种是(A)

A.酵母菌          B.青霉菌     C.曲霉菌      D.乳酸菌

9.下列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采用发酵技术的是(B)

A.啤酒    B.橙汁    C.酸奶   D.面包

10.大量细菌可使食品迅速腐烂,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时间不腐烂,是因为冰箱中(B)

A.细菌很少   B.细菌繁殖很慢 C.没有细菌    D.细菌都冻死了

综合提升

1.唐朝时,长安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这是由于( B)

A

.糨糊能够止血        B.“绿毛”产生的物质有杀菌作用

C.“绿毛”是一种霉菌能止痛  D.糨糊可以防止伤口进水

2.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是某些细菌和真菌产生的能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B.是某些真菌所产生的能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C.是某些细菌产生的能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D.是某些细菌产生的能够杀死某些致病真菌的物质

3.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D)

A.把食品内的细菌都杀死  B.抑制食品内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C.把食品内的真菌都杀死  D.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4.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可作为细菌“食物”的(B)

A.无机盐  B.有机物  C.重金属  D.矿物质

5.在冬季制作甜酒时,当糯米饭与酒曲拌匀装入容器后,要放在暖气旁,这是因为(B)

A.制作甜酒需要高温    B.制作甜酒需

要一定的温度  

C.暖气有帮助发酵的作用  D.暖气旁不利于杂菌生存

6.阆中的保宁醋厂在制作食醋要用到(C)菌,它是把有机物转化为醋酸。

A.酵母菌B.乳酸菌C.醋酸菌D.甲烷菌

7.许多方便面里都配有一包干蔬菜,这些蔬菜采用的保存方法是(D)

A.冷冻法B.盐腌法C.巴氏消毒法D.脱水法

8.以下疾病可以用抗生素治疗的是(A)

A.细菌性疾病B.糖尿病C.手癣D.佝偻病

9.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抗生素只能杀死致病细菌,不会杀死其他细菌

B.抗生素能杀细菌,因此抗生素药品不会腐败变质

C.生病时应尽早服用抗生素,一边早日康复

D.抗生素虽然能够治病,但是,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不利

10、被称为“微生物之父”的法国科学家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

请据图回答:

 

(1)被称为“微生物之父”的法国科学家是巴斯德。

(2)打断“鹅颈”后,瓶内的肉汤腐败的原因是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

(3)根据“鹅颈瓶实验”原理,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以用煮沸加盖静置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保存而不会腐败变质。

(4)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了物质循环。

生物乐园

转基因作物成功“转化”为人胰岛素

 胰岛素生产工艺近年来又有新突破。

加拿大SembioSys生物工程公司利用北美洲普遍栽培的高产油料作物——红花作为转基因植物“平台”,成功生产出“红花子来源人胰岛素”(代号SBS-1000),并于去年顺利通过动物实验与Ⅰ~Ⅱ期临床试验,其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试验结果与美国礼来利用大肠杆菌表述胰岛素基因生产的重组DNA人胰岛素基本一样。

理论上,每公顷红花田可生产出1公斤人胰岛素原料药。

本章知识框架

“菌落”的概念

分布

观察菌落

探究细菌真菌的分布

细菌真菌的生存条件

发现

发现者:

列文虎克

证明者:

巴斯德

形态结构

细菌

基本结构:

没有成型的细胞核等

特殊结构:

鞭毛、荚膜等

营养方式:

异养

细菌和真菌

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

种类

单细胞的酵母菌

多细胞的蘑菇、霉菌等

真菌

结构:

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营养方式:

异养腐生

生殖方式:

多数为孢子生殖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作用

与动植物共生

食品制作:

发酵

人类的利用

食品保存:

防腐

疾病治疗:

抗生素和胰岛素

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动物不同的行为,如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迁徙行为等。

 ②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③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例,知道这些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源,锻炼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②通过制定并实施探究实验,锻炼实践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②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难点

 ①通过资料分析,说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②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联系生活常识和兴趣点,导入新课。

通过ppt课件呈现以下内容:

 

1.骆宾王的著名古诗《咏鹅》

 

2.潘玮柏《壁虎漫步》中的一句歌词“有只壁虎懒洋洋地在漫步,但它吃起蚊子的动作很迅速。

 

3.播放视频短片:

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地震前漫天低飞的蜻蜓。

 

 

 

1.观看图片、视频资料,唤起记忆。

 

 

 

 

 

 

2.举例说出地震前一些动物的异常行为。

联系生活常识和兴趣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

1.播放视频短片《动物的行为》

 

 2.组织小组交流,然后请每组一位同学描述一种动物的行为。

 

3.请学生进一步举例。

 

 

 

4.小结: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

1.仔细观看并记录视频短片中出现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2.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按照顺序,每一小组描述一种动物的行为。

 

3.进一步举例生活中所关注到的动物的行为。

 

4.小结: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例如:

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1.强烈的视觉冲击,进一步激发学习欲望。

 

2.描述动物的行为,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并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提供分析的实例。

 

 

三、建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个核心概念。

(重点和难点)

 

1.分析实例,认识概念

1.选取短片中出现的六种动物的行为作为分析的素材:

①北极熊吃奶、②丹顶鹤学飞、③黑脸琵鹭育雏、④警犬学艺、⑤蜘蛛结网、⑥侏儒鸟求偶。

 

2.引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个核心词,并呈现不完整的概念:

 

先天性行为:

动物    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

在       的基础上,通过     因素的作用,由        和      而获得的行为。

 

3.提供分析的实例,引导学生提炼关键词,把概念补充完整。

 

①北极熊吃奶,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哭、抓握物体。

 

②蜘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结网技巧与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逊色。

 

③丹顶鹤学飞

 

④动物园里的猴子集中到游客多的一侧索取食物

 

⑤人类想要像小鸟一样飞翔,但终究是飞不起来

 

⑥一直生活在笼中的鸟不会飞;到国外生活和学习一段时间,外语进步很快。

1.利用经验,将六种行为分为两类:

 

生来就会:

①③⑤⑥

 

学习获得:

②④

 

 

 

 

 

2.初识两个核心词并思考概念中空缺的部分应填上什么内容。

 

 

 

 

 

 

 

 

 

 

 

3.分析实例,尝试提炼关键词,把概念补充完整,初步认识概念。

 

①生来就有

 

 

 

②遗传物质决定 

 

 

③学习 

④生活经验  

⑤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⑥环境因素的作用

1.调动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聚焦概念中的关键词,减低学习难度。

 

 

 

 

 

 

 

 

 

 

 

3.利用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提炼概念中的关键词,从直观的图片到抽象的文字,简单而易于理解,突破难点。

2.资料分析,应用概念辨析实例。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教材对话,运用概念区分实例。

 

 

 

 

 

2.请学生进一步尝试运用概念辨析实例。

1.阅读课本P32—33资料分析,区分5则资料所描述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

①③

 

学习行为:

②④⑤

 

2.运用概念说明判断的依据。

 

例如:

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的黑猩猩,“模仿”说明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及时反馈,检测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成果。

3.资料分析,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1.组织小组讨论,分组承担不同的任务。

 

第一、二大组:

P33讨论题2

 

第三、四大组:

P33讨论题3

 

2.关注学生学习进程,若有困难,可提供预设的答题小提示:

 

讨论题2小提示:

 

A.假如幼袋鼠不具备这种先天性行为,后果是什么?

 

B.假如蚯蚓不具备学习能力,后果是什么?

 

讨论题3小提示:

 

A.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对本物种的繁衍有利处吗?

B.大山雀学会打开奶瓶盖,有什么好处?

 

3.组织学生表达和交流讨论结果,相互纠正,相互补充,归纳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1.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2.如有困难,举手索取答题小提示。

 

 

 

  

 

 

 

 

3.表达和交流讨论结果。

 

讨论题2:

①先天性行为:

简单的,必不可少的,生存的基本保证;②学习行为:

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

 

讨论题3:

先天性行为有一定的局限性;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

1.引发进一步思考,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本质和意义。

 

3.教师适时点拨,训练思维能力,提高效率。

 

 

 

 

 

 

  

 

 

 

 

 

 

 

 

3.采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小组成员捆绑式评价等策略,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探究实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1.精心设疑,讨论题4: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

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吗?

 

 

 

2.课前组织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并用摄像机记录实验的过程。

 

 

 

 

 

 

 

 

3.课堂上请兴趣小组的同学说明实验装置的改进,组织其他同学开展理论探究:

 

①选择与鸡pk的实验动物;

 

②分析注意事项,例如饿饲一段时间;

 

③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4.播放视频“猫和鸡的终极pk”。

 

 

 

5.播放视频:

“猴子骑车大赛”。

1.进一步思考。

 

 

 

 

 

 

 

 

 

2.兴趣小组同学课前开展探究,改进实验装置,换成透明的玻璃板,直立,固定,鸡和食物分别位于两侧。

 

 

 

 

 

3.积极参与理论探究。

 

 

 

4.仔细观察实验视频,分析得出结论: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动物越高等学习越强。

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5.分析得出结论:

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学习能力也有差异,与遗传因素有关。

1.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深化理解。

 

 

 

 

 

2.课内外结合开展探究提高效率;大胆创新,改进实验设计。

 

 

 

 

 

 

 

 

 

 

 

3.组织理论探究,提高探究能力。

 

 

 

 

 

 

 

 

4.透过现象看本质,尝试归纳分析法。

5.“狼孩”案例分析,情感升华

讲述“狼孩”的故事,提出问题:

从这个故事中,你对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新的认识?

这对你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什么启示?

各抒己见,总结:

学习是有关键时期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应该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

人类的生存质量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将话题延伸到自身的学习上,适时的情感激励,效果良好。

四、课堂小结与巩固练习

1.通过板书总结本课内容:

 

 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以及典型实例

 

②动物行为对生存的意义

 

③运用观察、探究等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

 

2.出示课堂练习题

 

 

做好笔记,在教材中划出重点。

 

 

 

 

回顾本节知识,写下答案。

 

 

回归教学目标。

  

 

 

 

 

 

检测和巩固学习效果。

五、情感交流

展示12幅有趣又有意义的动物图片,分享“动物教你如何做人”。

观看图片和讲解,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认同我们研究动物的行为可以更好地保护动物。

情感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