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习题1带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1897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上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习题1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上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习题1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上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习题1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上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习题1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上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习题1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上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习题1带答案.docx

《人教版八上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习题1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上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习题1带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上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习题1带答案.docx

人教版八上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习题1带答案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训练·达标检测

【双基巩固】

1.一些放久的橙子上,常会长出灰绿色斑块。

这些斑块通常是(  )

A.细菌   B.霉菌   C.酵母菌   D.污染物

2.与真菌菌落相比,细菌菌落的特点是(  )

A.菌落较大,呈绒毛状

B.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C.菌落较大,呈青绿色

D.菌落较小,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3.对于如图所示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毛”的颜色不同,说明霉菌不是同一类型

B.所看到的“毛”是霉菌的菌落

C.所看到的“毛”是由细菌形成的菌落

D.橘子易发霉长毛是因为橘子能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水分、有机物等

4.每种细菌或真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可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  )

A.每种细菌或真菌所形成的菌落大小是相同的

B.只有形成菌落才能用肉眼观察到

C.不同细菌或真菌所产生的分泌物是不同的

D.不同种类的细菌或真菌所形成的菌落在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等方面各具有一定的特征

5.(2012·青岛学业考)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进行接种

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6.在探究硬币上是否有细菌的实验中,将硬币在细菌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按,这一做法在细菌的培养方法中叫(  )

A.接种B.种植C.培养D.接合

7.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一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要完成步骤③,需要在何种条件下进行(  )

A.高温高压        B.冰箱保存

C.适宜温度D.以上选项都正确

8.下列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的是(  )

A.海啸肆虐后的废墟B.活化的火山口

C.干旱的沙漠D.寒冷的北极冰川

9.(2012·怀化学业考)炎热的夏天,食物很容易变馊,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天空气潮湿,化学物质的污染严重

B.夏季阳光太强,食物容易分解

C.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大量繁殖

D.炎热的夏天,食物的水分蒸发过快

10.准备一片新鲜的面包片和一片干面包片。

将两片面包片分别放入密闭的玻璃容器中,两个容器都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

一段时间后发现新鲜的面包片上长出了霉菌的菌斑,菌斑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且越来越多,而干燥的面包片上却没有长出菌斑。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新鲜的面包片为霉菌提供了       ,而干面包片缺少    。

新鲜的面包片和干面包片都能为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 ________。

(2)本实验说明霉菌的生长繁殖必须具备的外界条件是    。

11.(2012·上饶学业考)为了检测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小明作如下探究:

步骤一:

取两套装有同一种培养基的培养皿,密封好,标上1号、2号,并进行高温消毒后,置于无菌的环境中。

步骤二:

将1号培养皿打开,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

步骤三:

将1号、2号培养皿放在一个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高温消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二相当于细菌培养方法中的哪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

可观察到1号培养皿          。

2号培养皿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探究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如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

A处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B处为黑色呈绒毛状,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B处可能是某种真菌的菌落

B.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

C.A处可能是细菌或真菌的个体

D.B处可能是由一种霉菌形成的

2.下列对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配制培养基

B.配制好的培养基不进行高温灭菌就可以直接接种

C.琼脂是制作培养基的常用材料之一

D.接种后要将培养基放在恒温的培养箱中或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3.(2012·盐城学业考)某生物社团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将下图中甲、乙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

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空气   B.微生物   C.玻璃管   D.温度

4.某小组的同学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时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存在吗

B.细菌和真菌在什么环境中多一些

C.什么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存在

D.为什么密封的食物中细菌和真菌繁殖很慢

5.若将下列四支试管放置在28℃的恒温箱中一周,其内微生物繁殖最多的是

(  )

6.在餐馆吃饭时,有些人愿意使用一次性筷子而不愿意使用消毒筷,他们说,一次性筷子没人用过,要比消毒筷卫生。

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初二(10)班的王琳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并分析回答问题:

(1)配制细菌所需要的含各种成分的培养基。

(2)将培养基进行             处理。

标号为甲和乙。

(3)用    棉棒擦取一次性筷子在甲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然后 。

(4)将两个培养皿放入恒温箱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定时进行观察,并作记录。

(6)推测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回答:

要想使该实验设计更加合理,应该如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拓展探究)某同学为探究如何保鲜肉汤做了以下实验(见图示):

他将甲、乙两装置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若干分钟,然后都放在室温25℃的环境中,几天后,乙肉汤仍然保鲜,甲肉汤变质。

请问:

(1)实验前,要把甲、乙两个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

(2)乙能保鲜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后,该同学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到冰箱中,几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置于冰箱中的肉汤会一直保持新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解析

【双基巩固】

1.【解析】选B。

本题是对细菌和真菌菌落的考查。

可依据菌种菌落颜色来判断菌种类型,霉菌形成的菌落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酵母菌菌落多为乳白色,细菌菌落主要呈黄白色。

放久的橙子上,长出灰绿色斑块应是霉菌菌落。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特点。

细菌菌落较小、真菌菌落较大,细菌菌落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霉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真菌中的青霉其菌落呈青绿色。

3.【解析】选C。

细菌和霉菌的个体都比较小,肉眼看不到单个的细菌和霉菌,需要形成菌落后才能看到。

图示中的菌落比较大,呈现绒毛状,故可判断该菌落是霉菌的菌落。

由于菌落的颜色不同,所以是由不同的霉菌形成的。

4.【解析】选D。

通常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真菌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因此,我们可根据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5.【解析】选D。

本题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

该实验步骤是: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接种后的培养基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就会把接种上的细菌和真菌杀死,而无法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导致实验失败。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细菌、真菌培养过程的理解。

将硬币在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按,如果硬币上存在细菌,那么在按压的时候就会带到培养基上,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大量繁殖,形成菌落。

所以,这一做法相当于接种。

7.【解析】选C。

细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有机物等。

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真菌才会大量繁殖从而形成菌落。

8.【解析】选A。

适于细菌和真菌繁殖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营养,活化的火山口温度太高不适于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干旱的沙漠缺少细菌和真菌繁殖必需的适量水分,寒冷的北极冰川温度太低,海啸肆虐后的废墟有大量的生物遗体,为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提供充足的营养,而且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适于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9.【解析】选C。

本题考查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

食物腐败变质是细菌和真菌在食物内大量生长繁殖造成的。

夏季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大量繁殖,大量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使食物变馊。

10.【解析】本题考查霉菌的生活条件。

新鲜的面包片为霉菌的生活提供了必需的水分,干面包片中没有水分,因此干面包片上没有长出霉菌。

新鲜面包片和干面包片都能为霉菌的生活提供丰富的有机物。

答案:

(1)水分 水分 丰富的有机物

(2)水分

11.【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分析。

(1)高温消毒的目的是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避免影响实验。

(2)步骤二中将1号培养皿打开,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相当于细菌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3)培养一段时间后,1号培养皿中长出菌落,2号培养皿中无菌落。

(4)比较1号和2号培养皿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空气中有细菌和真菌。

答案:

(1)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避免影响实验

(2)接种

(3)有菌落出现 无菌落

(4)空气中有细菌和真菌

【能力提升】

1.【解析】选C。

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的菌落一般比较大,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等不同的颜色。

由此可判断,A处为细菌的菌落,B处为真菌的菌落。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菌落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培养细菌或真菌的过程中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的目的是将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或真菌及孢子杀灭,排除实验因素外的干扰。

所以,不进行高温灭菌就直接接种的做法是错误的。

3.【解析】选B。

本题通过探究实验考查食品腐败的原因。

甲瓶用的是直玻璃管,空气中的微生物能够进入肉汤;而乙瓶用的是玻璃弯管,空气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瓶内,所以此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

4.【解析】选D。

提出问题要针对探究的内容,本题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重点在于“不同环境”,D选项探究的是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5.【解析】选C。

微生物的繁殖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丰富的营养物质,图C中未煮过的牛肉汁中含有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微生物会吸收牛肉汁中的营养物质大量繁殖。

6.【解析】本题考查细菌、真菌的培养过程及对照实验的设计。

细菌、真菌的培养需要经过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培养等步骤。

(1)由于细菌的生存需要多种条件,如水分、温度、有机物等,因此在培养基内应添加细菌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以利于接种细菌的生存。

(2)接种前进行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培养基内的各种细菌、真菌,排除实验因素外的干扰。

(3)接种时用两个无菌棉棒分别擦取一次性筷子和消毒筷,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内,如果再添加一个灭菌后不进行接种的培养基作为对照就会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4)接种后把培养皿全部放在温度适宜的恒温箱中培养,然后比较菌落的数量。

(6)相同时间后,如果甲培养皿中的培养基表面出现大量菌落,乙培养基表面菌落较少,则可以说明一次性筷子上的细菌比消毒筷上的多。

答案:

(2)高温灭菌(3)无菌 用无菌棉棒擦取消毒筷后在乙培养基上轻轻涂抹(4)培养

(6)相同时间后,甲培养皿中的培养基表面出现大量菌落,而乙培养基表面菌落较少

(7)添加一组灭菌后不进行接种的培养基作为对照

7.【解析】本题通过细菌和真菌来考查对照实验。

甲装置和乙装置的区别是玻璃管分别为直管和弯管,甲装置为直玻璃管,细菌可以进入,而乙装置为弯曲的玻璃管,外界的细菌或真菌不会进入,但是能够进入甲装置。

答案:

(1)将肉汤中原有的微生物杀死

(2)乙装置内无微生物

(3)有无微生物进入

(4)因为冰箱的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 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