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521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江西省南昌市

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

语文试题

本次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部分,共8页。

满分l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户牖(yǒu)汲水(jí)正襟危坐(jīn)暴戾恣睢(zì)

B.镌刻(juān)粗犷(guǎng)情不自禁(jīn)惊风乱颭(shān)

C.果赢(luǒ)鞭笞(chī)畏葸不前(xǐ)叱咤风云(chà)

D.安谧(mì)粗糙(zào)怀瑾握瑜(yú)溘然长逝(k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抿嘴流敝蛊惑人心终南捷径

B.揖录辖制瞬息万变苦心孤诣

C.渎职付梓出奇制胜不胫而走

D.消耗谗言光怪陆离无是生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也成为历史的遗迹。

B.中国的逻辑极为简约,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

C.对于银河里4000亿个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当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D.如果国家对黑人的要求安之若素,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功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针对春运期间长途行车路况复杂、驾驶员容易疲劳、易造成交通事故以及拼车人员相互不熟悉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大家理性出行,注意安全。

B.农村强势利益集团的博弈和出现,对政府治理智慧提出了挑战,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政府是

真正地维护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C.打开任何一个政府采购网站,几乎都能看到指定品牌采购公车的招标或中标公告,但却没有部门来监督和制止,也没有汽车供应商提出质疑和投诉,因而有必要完善审查机制。

D.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法,切实通过建设教育园区促进解决教育不公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推动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省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

①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

②但是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

③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

④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

⑤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入,目的是描绘人物

⑥所谓传奇,就包含了要以情节动人的意蕴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A.④⑥③⑤②①B.④③⑥①⑤②C.④①⑥③⑤②D.③④①⑥②⑤

6.下列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高老太爷的生门宴会上,冯乐山提亲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门亲事。

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

他给大哥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

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只好答应取消婚约。

(《家》)

B.宝玉挨打,被抬回怡红院。

宝玉恍惚听到悲泣之声,看是黛玉,又心疼她暑天跑来看他。

而黛玉万般言语无从说出,只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达了无限感情。

(《红楼梦》)

C.当爱斯梅拉达跪在圣母院门前执行忏悔仪式之后,卫队长弗比斯把爱斯梅拉达救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爱斯梅拉达,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

(《巴黎圣母院>)

D.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他把诸葛亮召来,对他说:

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儿子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他,如其不才,可取代之。

诸葛亮泣拜表示要“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洁净核能源

核能源已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在所有能源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怛在利用核能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了大量的核废料。

这些核废料是强放射性物质,会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讨核能源的洁净化问题,希望能有一种方法消除核废料。

因此,洁净核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便成为国际国内的一个热门话题。

科学家们认为,理想的洁净能源是实现太阳一样的可控核聚变。

实现核聚变最好的燃料是氘和氚,这两种元素是氢的同位素,在地球上储量非常丰富。

氘和氚燃烧后,其聚变产物是惰性物质氦,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人类实现核聚变如“氢弹爆炸”已经30多年了,为什么核聚变反应的和平利用问题却一直得不到解决呢?

主要原因是核聚变反应所要求的温度、压力等条件太高,除了让其“爆炸”之外,目前不能在可控的范围内实现.。

在科学家看来,只有依靠目前技术已经成熟并被广泛应用的受控核裂变,才能解决和平利用核聚变的技术问题。

目前人类实现的核裂变是原子棱在中子的轰击下造成的碎裂反应。

但由于中子不带电,能量不能人为控制,而质子同中子质量相同,并带有一个正电荷,可以通过加速器进行能量控制。

用加速后的质子轰击原子核,就能生产出能量合适的中子。

这种质子通过电离氢原子即可得到。

比如,氢化钛在加速器中被轰击电离,就可产生大量质子,形成质子源。

质子源在中能强流质子加速器的作用下,产生质子束并轰击大块重金属靶,就可形成极强的中子源—散裂中子源,再用散裂中子源冲击临界反应堆,就可产生有选择的核裂变反应。

核燃料在中子轰击下裂变的同时能产生核废料,而核废料在适当强度和能量的中子轰击下,又能有选择地被嬗变成稳定的元素。

实验和理论都已证明,大多数锕系核元素都可以在快中子或高强度的热中子环境中裂变。

而毒性大的裂变产物(如钚239)也可以被热中子嬗变掉,这就是核废料的洁净化过程。

此外,在合适能量中子的轰击下,还可燃烧地球上含量丰富、但在普通裂变堆里不能燃烧重元素(如钍等新的核燃料)。

中子在反应堆中有有益和有害两种作用同时存在,并且相互竞争,使我们有机会选择合适强度和能量的中子以改变各种作用相对关系,使之兴利去弊,造福人类。

洁净棱能源就是在现在的反应堆之外再设置一个中子源,给反应堆人为地造成精心设计的中子环境,在提供能量的同时,增殖棱燃料和嬗变棱废料,使反应堆在无高放射性核废料输出的情况下运行。

现在,洁净核能源的概念设计已经基本解决,基本技术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估计在20年后投入应用。

那时,地球上储量丰富的钍等元素都能裂变燃烧。

按目前最保守的估计,也能解决人类60到100年的能源问题。

这以后核聚变技术将会成熟,人类可利用棱聚变来提供能源。

7.下列有关“洁净核能源”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洁净核能源能够在利用核能源的同时将危害人类的生存的强放射性物质消除掉。

B.洁净核能源,可以利用受控核裂变技术使核聚变产生的惰性物质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C.洁净核能源能使核元素在快中子或高强度的热中子环境中裂变后的产物被热中子嬗变掉。

D.洁净核能源是通过精心设计中子环境使反应堆在无高放射性核废料输出的情况下运行。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加速后的质子轰击原子核,能生产出能量合适的中子,在中子的轰击下原子核的碎裂反应就是核裂变。

B.由于核聚变反应所要求的温度、压力等条件太高,核聚变反应的和平利用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所以核聚变目前尚不能在可控范围内实现。

C.实验和理论都已证明,大多数有毒和无毒的核元素都可以在快中子或高强度的热中子环境中产生裂变。

D.洁净核能源的概念设计和基本技术已经基本解决,这一技术投入应用后,人类就可以利用核聚变来提供能源。

9.从原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核能源已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在目前的条件下,人们对核能源利用得越多,面临有害物质侵害的威胁也越大。

B.解决和平利用核聚变问题依靠的是受控核裂变的技术,只要掌握了这一技术,核聚变就能安全地为人类提供能源。

C.中子在反应堆中有有益和有害两种作用,选择强度和能量合适的中子,能改变各种作用相对关系,选择的中子越合适,其有利的方面越突出。

D.洁净核能源的根本是兴利去弊,使核能源更好地造福人类,随着核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洁净核能源技术也将进一步得到开发和应用。

三、(9分,每小题3分)

l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壶遂日:

“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A.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B.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宣\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C.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D.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阅读下面一段文盲文,完成11-12题

泰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日:

“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

"乃多与之徒卫。

移赢日抱太子以啼于朝,霹:

“先君何罪?

其嗣亦何罪?

舍嫡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置此?

”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于曰:

“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

‘此子也才,吾受予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

’今君虽终,言独在耳,而弃之,若何?

”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赢,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

箕郑居守。

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

荀林父佐上军。

发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

及堇阴,宣子曰:

“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寇也。

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

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

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

”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

戊子,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

己丑,先蔑奔秦。

士会从之。

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

“夫人、太子犹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

子以疾辞,若何?

不然,将及。

摄卿以往可也,何必子?

同官为僚,吾尝同僚,敢不尽心乎!

”弗听。

为赋《板》之三章。

又弗听。

及亡,荀伯尽送其币及其器用财贿于秦,日:

“为同僚故也。

士会在秦三年,不见士伯。

其人曰:

“能亡人于国,不能见于此,焉用之?

”士季曰:

“吾与之同罪,非义之也,将何见焉?

”及归,遂不见。

选自《左传·文公七年》

注:

雍,襄公之弟,晋襄公死后,赵盾准备立雍为国君。

穆赢,晋襄公姬欢的夫人,她为晋襄公生下一子,名夷皋,就是文中的太子。

”文中加“~”的都是人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赢患:

害怕

B.训卒利兵,秣马,蓐食蓐:

C.萄伯尽送其币及其器用财贿于秦贿:

财物

D.此必不行不行:

不可以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子以疾辞,若何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填然鼓之

C.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今君乃亡赵走燕

D.舍嫡嗣不立而外求君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

(4分)

 

(2)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

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

(4分)

 

(3)其人曰:

“能亡人于国,不能见于此,焉用之?

”(4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问题o(8分)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

古原即乐游原,汉宣帝修建的游览地,在陕西长安城南。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4分)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千百年来,人们因持不同看法、不同解读而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你认为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简述理由。

(4分)

 

15.古诗文填空。

(5题任选4题)(8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

(2),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秋兴八首》)

(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会桃花之芳园,。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孟子》中说:

为实现“天下可运于掌”的目标,人人应该做到“,”。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6--19题。

青云谱随想

余秋雨

南昌的郊外有个青云谱。

青云谱原是个道院,主持者当然是个道士,但原先他却做过十多年和尚,做和尚之前是堂堂明朝王室的后裔。

不管他的外在身分如何变化,历史留下了他最根本的身分:

十七世纪晚期中国的杰出画家。

他叫朱耷,又叫八大山人、雪个等,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后代。

在朱耷出生前二二三年,朱权被封于南昌,这便是青云谱出现在南昌郊外的远期原因。

朱权也是一个全能的艺术家,而且也信奉道家,这都与二百多年后的朱耷构成了一种神奇的遥相呼应,但可怜的朱耷已面临着朱家王朝的最后覆没,只能或僧或道,躲在冷僻的地方逃避改朝换代后的政治风雨,用画笔来营造一个孤独的精神小天地了。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院落,能给中国艺术史提供那么多的触目的孤傲?

我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青云谱,没想到青云谱竟相当热闹。

当日道院如今成了一个旅游点,门庭若市,园圃葱翠,屋宇敞亮,与我们日常游玩的古典式园林没有什么两样。

然而无可奈何的是,这个院落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的原始神韵完全失落了,朱耷的精神小天地已杳不可见。

记得年前去四川青城山,以前熟记于心的“青城天下幽”的名言被一支摩肩接踵、喧哗连天的队伍赶得无影无踪。

有关那座山的全部联想,有关道家大师们的种种行迹,有关画家张大千的缥缈遐思,也只能随之烟消云散。

幸好有关青云谱的联想大多集中在朱耷一人身上,我还可以在人群中牢牢想着他,不至于像在青城山的山道上那样心情烦乱。

对于中国绘画史,我特别看重晚明至清一段。

朱耷就出现在我特别看重的那个阶段中。

在此前漫长的绘画发展历史上,当然也是大匠如林、佳作叠出,但是,要说到艺术家个体生命的强悍呈现,笔墨丹青对人格内核的直捷外化,就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晚明至清一段了。

山水、花鸟本是人物画的背景和陪衬,这种意境中大多溶解着一种隐逸观念,久而久之,这种意识也就泛化为一种定势,一般画家们更多的是在笔墨趣味上倾注心力了。

在中国古代,凡是像样的画家都会有笔墨趣味的,即使到了现代,国画家中的佼佼者也大抵在或低或高的笔墨趣味间邀游。

这些画家的作品常常因高雅精美而让人叹为观止,但毕竟还缺少一种更强烈、更坦诚的东西,例如像文学中的《离骚》。

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的全心全意,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和梵高?

很多年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过一次历代画展,我在已经看得十分疲倦的情况下突然看到徐渭的一幅葡萄图,精神陡然一震。

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逦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

在这里,仅说笔墨趣味就很不够了,仅说气韵生动也太矜持了。

徐渭实在是一个才华横溢、具有充分的国际可比性的大艺术家,他遭遇的人间苦难也真不少,遇过复杂的家庭变故,参加过抗倭斗争,又曾惶恐于政治牵连。

他曾自撰墓志铭,九次自杀而未死。

他还误杀过妻子,坐过六年多监狱。

浙江的老百姓主要截取了他倦狂的一面,把他作为几百年的谈资,而实际上他的佯狂背后埋藏的都是悲剧性的激潮。

在中国古代画家中,人生经历像徐渭这样凄厉的人不多,即使有,也没有能力像他那样把它幻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

明确延续着这种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见到的强烈悲剧意识的,便是朱耷。

他具体的遭遇没有徐渭那样惨,但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悲剧性感悟却比徐渭更深。

他的天地全都沉沦。

只能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残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让一些孤独的鸟,怪异的鱼暂时躲避。

这些鸟鱼完全挣脱了秀美的美学范畴,而是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人心。

以丑傲视甜媚。

它们是秃陋的,畏缩的,不想惹人,也不想发出任何音响的,但它们却都有一副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寒的白眼,冷冷地看着,而且把这冷冷地看当作了自身存在的目的。

它们似乎又是木讷的、老态的,但从整个姿势看又隐含着了种极度的敏感,它们会飞动、会游弋、会不声不响地突然消失。

毫无疑问,这些物像都走向了一种整体性的象征。

也许朱耷的鸟并不具体影射和对应着什么人,却分明有一种远远超越自然鸟的功能,与残山剩水一起指向一种独特的精神气氛。

面对朱耷的画,人们的内心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阵寒噤。

我在青云谱的庭院里就这样走走想想,面对着各色不太懂画、也不太懂朱耷的游人,我想,什么时候我们身边能再出几个像徐渭这样的画家,用全心全意或悲或喜的生命信号照亮广阔的天域,或者像朱耷这样,只冷冷地躲在一边画着,而让几百年后的大师们却想赶过来做他的仆人?

请从精致入微的笔墨趣味中再往前迈一步吧,人民和历史最终接受的,是坦诚而透澈的生命。

(有删改)

16.作者参观青云谱,为什么要插入去四川青城山的回忆?

(5分)

 

17.联系文章的内容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并说说第二句话表情达意的作用。

(6分)

(1)仅说笔墨趣味就很不够了,仅说气韵生动也太矜持了(2分)。

(2)人民和历史最终接受的,是坦诚而透澈的生命。

(4分)

 

18.文中说“明确延续着这种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见到的强烈悲剧意识的,便是朱耷",你同意“悲剧意识”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原文简述理由。

(6分)

 

1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全文以参观青云谱的随想为线索,从朱耷的身世,到游青城山所感,从画家的笔墨趣味,到徐渭的艺术人生,作者由此分析朱耷作品的“悲剧意识",希望当代画家“从精致入微的笔墨趣味中再往前迈一步"。

B.作者在描写朱耷时,是分为其作品不为当世理解的遗憾和对其作品的深刻剖析与高度评价两部分来写的,最后呼吁现代画家应像徐渭和朱耷等人一样用坦诚和生命来震撼读者。

C.为了表达对朱耷作品的高度赞美,作者先用了大量笔墨来赞美徐渭的作品,以衬托朱耷作品的高超水平。

D.“笔墨趣味”指画作精致入微。

作者认为凡是像样的画家都会有笔墨趣味的,即使到了现代,国画家中的佼佼者也大抵在或低或高的笔墨趣味间遨游。

E.阅读完整篇文章,可以认为,现代艺术家要达到以笔墨做媒介的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强力碰撞,必须艺术道德加上全心全意的强烈的精神能量。

六、(65分)

20.综合表达(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把它扩写成一个200字以上的故事,要求有动作、语言和景物描写。

程门立雪

(杨时)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

杨时,北宋时进士,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前,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游酢,是杨时的朋友。

21.作文(50分)

阅读南宋山水画四大家之一李唐的诗歌,按要求作文。

(50分)

题画①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

注:

①题画即题画诗。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咏叹画面的意境。

作此诗时,李唐因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

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

要求:

1.依据诗作内容任选二角度立意;

2.自拟题目;

3.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4.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