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的智慧全集》明理篇14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369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菜根谭的智慧全集》明理篇14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菜根谭的智慧全集》明理篇14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菜根谭的智慧全集》明理篇14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菜根谭的智慧全集》明理篇14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菜根谭的智慧全集》明理篇14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菜根谭的智慧全集》明理篇142.docx

《《菜根谭的智慧全集》明理篇14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菜根谭的智慧全集》明理篇142.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菜根谭的智慧全集》明理篇142.docx

《菜根谭的智慧全集》明理篇142

《菜根谭的智慧全集》明理篇1____42

《菜根谭的智慧全集》明理篇

思想清醒则事理才明,事理明,办事才会更知攻守进退。

“明世相之本体,负天下之重任”,人要能洞察现象的虚幻变化,看清事物本质,才能担当重命。

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原文】

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处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

【注释】

昏散:

迷惑散乱。

昏,头脑迷惑;散,由聚集而分离。

提醒:

从一旁指引,促使注意。

昏昏:

头脑迷惑。

憧憧:

心意摇摆不定。

【译文】

头脑感到昏沉纷乱时,应该平静下来让头脑清醒;工作烦琐情绪紧张时,要懂得把工作暂停一下,以便使情绪恢复镇定轻松。

否则恐怕刚从昏昏沉沉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又马上处在思绪摇摆不定的困扰中。

【智慧点评】

一个人努力工作创造事业固然很重要,但不可过分劳累紧张,否则把弦绷得太紧,就会有突然断裂的危险,否则虽然每日劳碌辛苦,但成效却不见得明显,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

“禅师!

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

在您的座下,我觉得没人比我更用功了,但为什么就开悟不了呢?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道:

“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放进去,让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照办去了,没多久就跑回来说道:

“葫芦口太小,盐块装进去,它不化。

伸进筷子又搅不动。

看来我还是没有开悟。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就溶化了。

禅师慈祥地说道:

“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更奇怪地问道:

“难道不用功就可以开悟吗?

“修行如同弹琴,弦太紧会断,太松又弹不出声音。

”禅师继续开导道,“中道平常之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于是大悟。

适度的紧张和必要的休息都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工作要讲方法、有效率,不能认为整天忙忙碌碌就是有成绩,工作紧张而又条理清楚,收效显著才称得上有效率。

所以一个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劳逸结合。

2.快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

【原文】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注释]

拂心:

不顺心。

【译文】

当一个人受到恩宠的时候,灾难往往伴随而来,因此在志得意满之际应该见好就收,及早回头;而遭遇失败挫折或许有助于成功,所以在不顺心的时候不可以轻言放弃。

【智慧点评】

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事物在达到极致之时,每每峰回路转,形势逆转。

急流勇退的道理人人皆知,但能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少之又少,而这一念之差所导致的结局却有天壤之别。

在杀戮开国功臣的汉代,张良选择功成身退所以幸免于难,而韩信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官位所以招致杀身之祸就是最佳例证。

为什么不能做到功成身退呢?

个人不论是处在现代生产与管理系统中的那个职位,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和任何境遇中,他都应该把握自己,珍惜现时,在自己的岗位中,毫无怨言地尽职尽力,随遇而安。

这样,他就会因此而获得很多的智慧与经验,从而有助于他在日后负担起更重要的工作。

如一个银行总经理在开始参加银行工作的头八年中,所担任的都是会计、存款员、复核员之类的普通工作,而与他同时进入银行参加工作者,都早得到了升迁,担负起责任更重大的工作。

虽然如此,他依然是默默地工作、学习,并得益于此,对银行的工作与系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正是促成他在日后成为一个成功的银行总经理的基础之一。

所以,随缘顺事与安于现状,乍看十分相似,实质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随缘顺事是积极的、主动的,而安于现状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处世观,它意味着人只能浑浑庸庸地混日子。

因为人们总是贪恋名位,不愿舍弃所拥有的一切,结果往拄招致灾祸。

此外,俗谚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挫折可以激励人向上,让人从中学习经验,累积成功的条件,孙中山历经多次革命推翻封建王朝清政府就是最好的证明。

3.污泥不染,知巧不用

【原文】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注释]

势利:

指权势和利欲。

洁:

清洁,这里指高尚的意思。

智械机巧:

运用心计权谋。

【译文】

那些令人眼花纷乱的权势利益,不接近这些的人就是高尚的,接近了而不受其污染那就更为高尚;对于用心计谋权术的伎俩,不去了解这些算是高明的,知道了却不使用就更高明了。

【智慧点评】

为了保持人格的高尚,不应为个人利益去争逐,但现实中有的人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削尖脑袋往里钻,贪一点便宜;而在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周围,天天都有趋炎附势的人聚集一堂,都是怀着一个“贪”字有求而来。

智械机巧是从智慧和才干中锻炼而来,假如为了自身利益就去施展权谋术数反而不如那些不懂得智械机巧憨厚的人高尚。

尤其是有机会把握权力,掌握金钱,却依然保持高洁,不因权力而贪污,不因金钱而堕落,是非常可贵的。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曾任三闾大夫,心性清高,后因小人陷害而被流放。

传说屈原走到江边时,一个退隐江湖靠打鱼为生的渔夫见到屈原,问道:

“您是三闾大夫吗?

怎么成现在这样了?

”屈原愤怒地回答:

“在混浊的世上只有我是清白的,大家都醉酒后,只有我保持着清醒,因此,我就落得了被流放的遭遇。

”渔夫说:

“聪明人在世间生存,要顺应天时地利,不能使自己孤立于世,如果大家都喝酒的话,为什么你就不能和他们同醉呢,难道非要坚守你的清高吗?

”屈原回答:

“我怎么能以我的清白身受那些污物所玷污呢?

我宁愿跳到江中,葬身鱼腹,也要保持我的清白。

”渔父只好微笑着摇头而去。

屈原在得知祖国即将亡国之际,自投汨罗而死。

所谓“富贵不能淫”。

权势名利是现实生活中必然遇到的,有人格、有原则的人才可能出污泥而不染;也正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才耻于机巧权谋的运用,而视权势如浮云。

4.无事昏冥,有事奔逸

【原文】

无事时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时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注释]

昏冥:

昏昧不明事理。

冥,愚昧。

惺惺:

聪明,机警。

寂寂:

沉静落寂。

[译文]

平日闲居无事时,心智容易陷入迷乱,这时应用冷静的心情来清醒地处理问题;有事忙碌时,感情容易陷入冲动,这时应用理智、冷静的头脑加以控制。

【智慧点评】

一个人生活中太清闲易于懒散,就容易松懈斗志丧失警惕,可一个人太忙又容易冲动,处理事情难免欠妥。

因此,人人都应当学会控制自己,多用脑子想而不是只凭一时的兴致去盲目蛮干,不能由于一时的冲动而毁了平生的追求。

5.不为法缠,不为空缠

【原文】

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

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注释]

竞逐:

竞争追踪,这里指对功名利禄的竞争与追求。

恬淡:

恬静与淡泊。

【译文】

那些人喜欢争名夺利随他们的便,但不要因此讨厌疏远他们,保持淡泊的心性完全是自己喜欢,但不要因此夸耀自己的清高,这就是佛家所说的不为事理所羁绊,不为虚幻所束缚,以进入身心自由的境界。

【智慧点评】

做人不可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但也不能因此过于清高。

有人暂时为名利所累,得不到解脱,但如果他们得到顿悟,就有可能由愚人变为智者,因此,君子应以宽广的胸怀来看待,不能自持清高,看不起他们。

6.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原文】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一息稍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则万古不易。

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注释]

贞明:

正而明。

贞,正。

《易·系辞》下:

‘日月之道,贞明春也。

【译文】

天地的运行看似寂然不动,其实万物都在变化,未曾停止过活动。

像日月从东升到西沉,始终不停地奔驰,它们的光辉是永恒不变的。

所以,聪明睿智的君子应当效法自然,在空闲的时候也要有所打算,以便应对意想不到的变故,而在繁忙之中也要忙里偷闲,保持一份悠闲的情趣。

【智慧点评】

有句话说“危机即是转机”,但这句话应该只适用于懂得居安思危的人。

因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只知耽于享乐,而不知在闲散之时也要存有应变之心的人,一旦遭逢变故肯定不知所措。

只有未雨绸缪的人才能泰然面对危机,甚至化危机为转机,将可能带来的损害减至最低。

此外,无论再忙,都要保有一份悠闲的情趣,才能让自己思路清晰,做起事来有条不紊。

7.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原文】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注释]

宠利:

荣誉、金钱和财富。

德业:

德行,事业。

修为:

品德修养。

修,涵养学习。

分:

这里指范围。

【译文】

追逐功名利禄不要抢在他人之先.修养品德不要落在他人之后,享受物质生活不要超过允许的范围,修养品德要达到自己分内所应达到的标准。

【智慧点评】

人的品质修省是从实际的利益中体现和磨炼出来的。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乐的结果是苦,苦的结果是乐,苦乐相循是自然法则,一个不能吃苦的人万事都不能成功,苦尽才能甘来。

名利地位固然能鼓励人奋发向上,但是假如过分地重视名利,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无限的苦恼。

从道德修养来看,在名利享受上不争先,不分外;在德业修为上时时提高,是个人走向品德高尚的具体表现,含有一种精神的充实和追求的愉悦。

8.骄矜无功,忏悔灭罪

【原文】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注释】

矜:

自负、骄傲。

忏悔:

本是佛家语,有自我认错,请人饶恕之意。

弥天:

满天、滔天之意。

【译文】

即使有盖世的丰功伟绩,也承受不了因恃功自傲而引起的反效果的抵销;而即使犯下滔天大罪,只要能忏悔改过,就能赎回以前的过错。

【智慧点评】

历史上拥有盖世奇功却晚景凄凉的人何其多!

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自谦上进的品质。

即使是为国家建设有大功,成为天下崇拜的英雄伟人,假如自己产生自夸功勋的念头,把自己沉浸在一个荣誉的花环中,不思进取,那他的大功不但会在自傲中丧失,说不定为此还会招来意外的祸患。

例如为汉高祖立下汗马功劳,但恃功自骄以致死于非命的韩信就是“骄者必败”的最佳明证。

做人处事必须清楚自己的分际,千万不可逾越了本分,以免招致祸端。

要知道任何丰功伟绩都是众人齐心努力的成果,绝非一人之力就能完成,“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做人岂能独占其功、恃功自傲呢?

个人的行善与作恶有时在于一念之间,念要行善成善,一念要作恶成恶,所以一念之差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

有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因一念之差而将功勋据为己有的人往往不得善终。

反之,曾经犯下滔天大罪的人,只要真心悔过,就能重新做人,此即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量弘识高,功德日进

【原文】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

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

[注解]

德:

道德,品德。

量:

气量,气度。

识:

知识,经验。

弘:

宽宏,扩大。

【译文】

人的品德会随着气度的宽大而增进,而气度会由于人生经验的丰富而更为宽宏。

因此想要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就要宽宏自己的气度,就增长自己的生活历练,丰富人生知识。

【智慧点评】

一位高僧在晚上诵经时,有一强盗手持利器撞入,威胁高僧说:

“快把钱拿出来,否则就杀了你!

”高僧头也不回,镇定地说:

“钱在那边的箱子里,拿去吧。

”强盗将高僧的物品席卷而走,正要出门,高僧说:

“不要全部拿走,给我留些香火钱明日供佛。

强盔觉得也有道理,便留了几文钱,抬腿要走时,高僧又说:

“拿了人家的钱,要说声谢谢再走。

”强盗也照做了。

后来,强盗因为其他的案子被捕,衙门派人请高僧指认,高僧却说:

“他没抢我的钱,他从我这里拿走的钱,是我送给他的,因为他已经道过谢了。

”强盗听后非常感动,释放之后,改邪归正,再不做以前的行径。

品德跟气量是互为因果的,只有品德高尚才会度量宽宏,而心胸宽宏大量的人在社会上也会受到人们尊敬,取得应有地位。

而要有高尚的品德就必须先有高深的学问,有了高深的学问待人接物才会有远大眼光,眼光远大做事就不易发生谬误,处世也少有过与不及的缺撼,无往而不利。

学问又分作书本知识和人生经验两大类,一个是死的,注重思考探求;一个是活的,要求实践总结。

二者的目的都在于增强观察力和判断力,分辨是非曲直,分出善恶邪正。

能知善恶邪正,才可行善去恶从正僻邪。

增加学问是德、量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增量进德的一个有效方式,而量弘德进又是做学问做人的基础。

10.形影皆去,心境皆空

【原文】

理寂则事寂,遣事执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却蚋。

[注释]

理:

本性,理性。

遣事:

排解、排除、放弃事物。

蚋:

一种蚊类的害虫。

【译文】

思想清醒则事理才明,处理事务只偏执于理论,就好像想把影子赶走而留下形体那样可笑;内心空虚,环境也跟着空虚,排除外境的干扰而想保留内心宁静的人,就像聚集一大堆膻味东西却想排除蚁蝇一样愚蠢。

【智慧点评]

静不能绝对,空也是相对的。

对于追求真理、执物不舍的人来讲,执著事物的多半是俗人,而执理不舍的多半是学者。

佛家说,人生犹如梦幻泡影,亦如朝露电光,转瞬即逝,其间的一切也仿佛镜花水月,黄粱一梦。

勘得透其中真理的就能平心静气,知足长乐,而执迷不悟的人就好像相互争斗的泥牛,最终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因此,人生苦短,不要浪费在琐屑无谓的欲望上。

11.后思非早智,先知显卓见

【原文】

遇病而后思强之为宝,处乱而后思平之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因,其卓见乎。

【注释】

蚤智:

蚤智是先见之明。

蚤,同“早”。

幸福:

指侥幸得到的幸福,这里有幸有非分而得到的意思。

【译文】

一个人只有在生过病之后才能体会出健康的可贵,遭遇变乱之后才会思念太平的幸福,其实这都不是什么有远见的智慧;能预先知道侥幸获得的幸福是灾祸的根源,既爱惜生命而又能明白有生必有死之理,才算是超越凡人的真知卓见。

【智慧点评】

一个人的智慧在于其洞察力,即事先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要善于总结得失而充当事后诸葛。

一叶落知天下秋,“福今祸所依,祸今福所伏”,说明了对事物要有先见之明,不能糊里糊涂做人,浑浑噩噩混世。

把生与死的道理看破,把成与败的因果看清,才能泽洒于世。

12.富者多忧,贵者多险

【原文】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

[注释]

厚:

堆积,增多。

高步:

指地位尊贵的人,走路趾高气昂,目空一切。

疾颠:

跌得快。

【译文】

财富聚集太多的人,总忧虑自己的财产被人夺去,可见富人不如穷人那样无忧无虑;身份地位很高的人,总担心自己的官位被人争走,可见为官不如平民那样逍遥自在。

【智慧点评】

一无所有的人,了无牵挂,无财物之累,足以潇洒自在;无官一身轻,无财不担心。

人生就这么怪,生于治世,天下太平,贵者难尽情,作威作福,富者也难得不义之财;处于乱世,暴富显贵多了,贼盗也多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多藏厚亡,财富招祸。

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无数人眼巴巴地在看着他的权位,一旦从金字塔上跌下来,就如掉进无底深渊,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人的苦恼正是来自于放不下财富、名利等外在事物。

得不到的时候日思夜想,费尽心思去争取,然而一旦拥有时,却又患得患失,反而活得更累。

永州人都善于游泳。

有一天,河水突然暴涨,有五六个人同乘坐一条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心时,船突然破了,船上的人都跳到江中往岸上游。

其中有一个人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却没有平常游得快。

和他一同渡江的同伴说:

“你是我们中间最善于游泳的,为什么今天却游得这样吃力呢?

”那个人说:

“我腰里缠着一千大钱,非常重,所以落在后面了。

”同伴劝他说:

“你为什么不把它扔了呢?

”那个人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

过了一会儿,他更加没有力气了。

已经上了岸的人站在江边大声呼叫,说:

“你这人真是太愚蠢了!

太糊涂了!

你的命都快没有了,还要这些钱干什么呢!

快把它扔了!

”那个人又摇了摇头,便沉下去淹死了。

人不能见钱眼开,一个人如果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宝贵,那么,他不论有多大的本事也发挥不出来。

人处富贵之中能思贫贱之乐足见其平日修养,但许多人在贪求富贵时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此时不须想贫践之人之事,想想自己生老病死时只盼望能多活一天,只盼能在白云下散散步的情形,争名求贵,夺财争富之心自然会平息。

13.藏才隐智,任重致远

【原文】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人噬人手段处。

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巨的力量。

[注释]

攫:

鸟兽用爪或翼捕获猎物。

噬:

啃咬吞食。

肩鸿:

担负重大责任。

鸿,通“洪”,大的意思。

[译文]

老鹰站立的时候像是在沉睡,老虎行走的姿态有如生病,这正是它们准备捕捉猎物的手段。

所以,有德的君子要做到不显露聪明、不矜夸才华,方能培养出肩负重大责任的毅力。

【智慧点评】

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遇事绝对沉着坚忍,不会有丝毫轻慢夸耀的念头。

吴王坐船在大江里游玩,攀登上一座猴山。

一群猴子看见了,都惊慌地四散逃跑,躲在荆棘丛中了;惟独有一只猴子,却得意地跳来跳去,故意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

吴王拿起弓箭向它射去,那猴子敏捷地把飞箭接住了。

吴王下令左右的侍从一齐放箭,那只猴子被射死了。

吴王回过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

“这只猴子夸耀自己灵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我面前表示骄傲,以至于这样死去了。

警惕啊!

不要拿你的地位去向别人耍骄傲呀!

颜不疑回去以后,就拜贤人董梧为老师,尽力克服自己的骄气,远离美色声乐,不再抛头露面。

过了三年,全国人都称誉他。

不管有多大的本领,也不可当做骄傲的本钱。

谦虚谨慎,才能获得人们的敬重。

那些自我夸耀,深怕别人不赏识自己的人,通常不知天高地厚,对事也只是一知半解就跃跃欲试,常言道“一瓶水不响,半瓶醋晃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绝不会自我夸耀,因为他清楚学无止境;一个具有才华的人,最好是能保持深藏不露的态度,否则容易招致周围人们的忌恨。

所以,不露才华不显聪明,才能为以后的大业积攒力量。

14.达人撒手悬崖,俗士沉身苦海

【原文】

笙歌正浓处,便自拂衣长往,羡达人撒手悬崖;更漏已残时,犹然夜行不休,笑俗士沉身苦海。

[注释]

笙:

乐器名

拂衣长往:

毫不留恋地离去。

更漏已残:

形容夜已深沉。

漏,古代用来计时的仪器,古代计时将一夜分为五更。

夜行不止:

这里指应酬繁忙。

【译文】

当歌舞盛宴到最高潮时,就自行整理衣衫毫不留恋地离开,那些胸怀宽广的人就能在这种紧要处猛回头,真是令人羡慕;夜深人静仍忙着应酬的人,已经堕入无边痛苦中而不自觉,说来真是可笑。

【智慧点评】

对任何的事物都不要过分地贪恋,否则就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适度而为才能享受到其中的真正乐趣,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为人处事要适度,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最为理想。

生活上也该如此。

做事勿待兴尽。

用力勿至极限,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最为理想。

生活上也该如此。

“花要半开,酒要半醉”,才能享受到其中的真正乐趣。

反之假如酒喝到烂醉如泥,不但不是享乐反而是受罪,生活中不可整天酒山肉海,整天忙于交际应酬使自己隐于庸俗,而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以免乐极生悲。

15.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原文】

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尘;血肉身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

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注释]

微尘:

极小的尘埃,比喻卑微不足道的人。

上上智:

智慧极高的人。

了了心:

明白事理的心,聪慧的心。

[译文]

从宇宙的角度来看,大地山河都小之又小,更何况世界上那些琐碎的小事呢;从生命的角度说,血肉之躯最终都会消亡,就别提那些对于身外之物的争夺了。

如果没有至高的心智,就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

【智慧点评】

只有具有通达世事的智慧才能从对事物的表面认识中体会本质意义。

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觉得身心十分通畅,于是问禅师:

“禅师!

您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呢?

佛印禅师说:

“你的坐姿很庄严,俨然一尊佛啊!

”苏东坡听了禅师的话后,十分高兴。

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

“学士!

您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呢?

”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于是马上回答说:

“像一堆牛粪!

”可是,佛印禅师听了却也很高兴!

禅师被比喻为牛粪,竟没有什么话说,因此,苏东坡暗自高兴,心想可算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

“我今天赢了!

很快,消息传到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的耳朵里,苏小妹就问苏东坡:

“哥哥!

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啊?

”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详细叙述了一番。

没想到,苏小妹听了苏东坡的叙述后,正色说:

“哥哥!

你输了!

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啊!

16.正气路广,欲情道狭

【原文】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土。

[注释]

天理:

天道,佛教语。

游心:

心念出入的天理路上。

游,出入。

人欲:

人的欲望。

寄迹:

立足投身。

荆棘泥土:

荆棘多刺,因此用于比喻坎坷难行的路或繁琐不好处理的事,又引申为艰难困苦的处境。

泥土,污浊。

[译文]

天道就像一条宽敞的大路,只要人们稍一用心去探究,心灵深处就会觉得豁然开朗;人世间欲望就好像一条狭窄的小径,刚一把脚踏上,就觉得眼前全是一片荆棘泥泞,稍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淖,寸步难行。

【智慧点评】

人们在世间忙忙碌碌,都在生活中追寻生活的真理。

凡是能合乎天理的大道,随时随地都摆在人们的面前供人行走,这条路不能满足人的种种世俗的欲望,而且走起来枯燥寂寞,假如世人能顺着这条坦途前进,会越走越见光明,胸襟自然恢宏开朗,会觉前途远大。

世人的内心总充满欲望,而欲望的道路却是非常狭隘的,虽然可以满足一时的虚荣、杂念,可走到这条路上理智就遭受蒙蔽,于是一切言行都受物欲的驱使,前途事业根本不必多谈,就连四周环境也布满了荆棘,久而久之就会使人坠入痛苦深渊。

追求物质需求和情感要求是必要的、合理的,但如果因此而沉溺就不是明智之举;从长远看,人生应该有高层次的追求才对。

为人处世,自由自在,行云流水,也要能当机立断,进身修业,合乎自然之道,这样自然会功成名就。

战国四君子之一的赵平原君,在长平败战后,赵都邯郸被秦军包围,陷入困境。

赵平原君想到楚国寻求援助,打算从门人中选择二十个文武兼备的人随行。

平原君正烦恼时,门下食客毛遂挺身自荐,要与平原君一起赴楚。

平原君很惊愕,拒绝道:

“凡有才之士在世,就如锥在袋中,只要锥头锐利,必会刺破袋头,脱颖而出。

可是,你在我门下三年,我却从未听过你的名号。

”毛遂听后解释说:

“我之所以不为您所知,是因为过去没机会。

若能将我放入袋中,我定能崭露头角。

”平原君听完他机智的答辩后却不以为然,但仍答应与他回行。

毛遂凭他三寸不烂之舌,协助平原君达成了合纵盟约,成功地促使楚国作出求援的决策。

大家也对他刮目相看。

天地宽广,只要人努力追求,顺应天性,毛遂自荐也是顺应天理的方式。

17.好利害显,好名害隐

【原文】

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

[注释]

逸出:

超出范围。

逸;超越;超出。

窜入:

隐匿。

[译文]

一个好利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不择手段越出道义范围之外,因而祸害明显,容易使人防范;一个好名的人,混迹于仁义道德之中,因而祸害隐匿,所造成的后患非常深远。

【智慧点评】

坏人坏事明显地违背公德,害人祸世,世人有目共睹,所造成的危害是有限的。

最可怕的是欺名盗世、沽名钓誉的伪君子,由于他们善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