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测试题 2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269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期末测试题 2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期末测试题 2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期末测试题 2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期末测试题 2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期末测试题 2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期末测试题 28.docx

《语文期末测试题 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期末测试题 28.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期末测试题 28.docx

语文期末测试题28

房县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共有6页,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限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和姓名,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指定的位置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等笔作答。

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请按照题目序号在答题卡对应的各题目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的答案和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繁衍(yán)攒聚(zǎn)狼狈不堪(kān)家喻户晓(yù)

B.阐发(chǎn)镂空(lòu)茅塞顿开(sè)如愿以偿(cháng)

C.跋涉(shè)薄阴(báo)心潮澎湃(bài)焚膏继晷(guǐ)

D.惬意(qiè)雄踞(jū)言简意赅(gāi)姹紫嫣红(chā)

【答案】B

【解析】

【详解】A.繁衍(yǎn)攒聚(cuán)。

C.薄阴(bó)心潮澎湃(pài)。

D.雄踞(jù)姹紫嫣红(chà)。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贮藏绮丽心弛神往融汇贯通

B.吝穑眺望浮想联翩急不睱择

C.廖廓空隙郑重其是生机盎然

D.迁徙摇曳矫揉造作风霜高洁

【答案】D

【解析】

【详解】A.心驰神往,融会贯通。

B.吝啬,急不暇择。

C.郑重其事。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利益固化的藩篱,。

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A.提高破除突破提升B.推进破除突破吸收

C.推进突破打破吸收D.提高破除突破提升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搭配。

“推进”指推动前进。

这里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与之不搭配。

“破除”指除去,消除。

“破除”与“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搭配“突破”指超过;打破。

“破除”与“藩篱”搭配。

“提升”指向高处运送。

“吸收”指物体把外界物质吸到内部;物体使某些现象、作用减弱或消失。

最后一空与“吸收”搭配。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从风格上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他们堪称唐诗杰出成就的代表人物。

B.危急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

C.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

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汗牛充栋。

D.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的家长却不以为然。

【答案】A

【解析】

【详解】B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不合语境。

C汗牛充栋:

形容藏书非常多。

不合语境。

D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合语境。

A各有千秋:

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符合语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让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知道数字阅读的利弊得失,吸收传统阅读的长处与优势,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

B.厕所问题是涉及百姓生活和国家建设的大事,不仅事关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改进,还关乎国家良好形象的树立。

C.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主要取决于同学们是否善于观察、善于阅读和善于表达。

D.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B搭配不当,将“改进”改为“改善”。

C两面对一面,在“增强”后边加上“与否”。

D缺主语,去掉“通过”或“让”。

6.请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火箭高17米,直径1.2米,最大承载量为150千克,发射升空的速度每小时超过2.7万千米。

②这种火箭制造成本低、发射周期短、发射费用低。

③这枚名为“电子”的小型火箭由电池驱动,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几乎都是3D打印制造的。

④这枚二级火箭成功完成了第一级的分离和第二级的驱动,但没有如愿进入50万米高空的近地轨道,不过接下来还会有两次试射计划,随后启动商业发射。

⑤世界首枚3D打印火箭近日在新西兰升空。

A.⑤④①③②B.⑤③①④②C.④②⑤①③D.④③⑤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

仔细阅读这几个句子,此段文字要说明的对象是“3D打印火箭”,故⑤句为总起句,③句中的“这”指的是⑤句所说的“3D打印火箭”,然后介绍火箭的高、直径、承载量和发射速度①句,接下来介绍火箭的发射计划④句,最后是介绍这种火箭的特点②句,故选B。

7.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于此类文体。

B.唐代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后来人们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C.《格列佛游记》一书中好几次提到中国,如提到中国人的书写习惯是自上而下,中国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术等。

D.古代文人对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周敦颐喜爱莲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梅。

【答案】D

【解析】

【详解】D错误,应是: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8.古诗文默写填空。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雎》)

(2)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夸张手法,极写天气严寒,展现令人望而生畏的冰雪世界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龟虽寿》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答案】

(1).

(1)窈窕淑女

(2).琴瑟友之(3).

(2)春江水暖鸭先知(4).(3)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5).(4)瀚海阑干百丈冰(6).愁云惨淡万里凝(7).(5)老骥伏枥(8).志在千里(9).烈士暮年(10).壮心不已

【解析】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窈窕”“瑟”等字词的书写。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老人与树

①老人躺在乡卫生院的病床上。

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

老人望着那瓶里的水通过一根橡皮管,正在一滴一滴流进自己的血管里。

②医生说:

“挂了水,烧便会退掉;烧退了,病自然也就会好的。

”老人将信将疑,瞥了医生一眼,一副来去无牵挂的样子。

③老人的老伴走得早了点,但儿子、媳妇还算孝顺,孙子聪明、乖巧,特让他欢欣。

后来,儿子、儿媳去城里打工了,老人开始觉着家里有点儿冷清了。

不过,还有孙子呢。

后来,孙子长大了,上学了,也不再缠他了。

再后来,孙子考上大学,也进城去了。

老人心里牵挂,但并不埋怨孙子。

再说,还有门前那棵老榆树呢。

④这棵老榆树有多老,老人也不清楚。

只是树干上长满了老疙瘩,树冠覆盖好大一片地。

春天里,满树是一串串的榆树花,那淡淡的清香,满村都能闻得着。

⑤孙子走后,老人去看老榆树的次数明显地多了起来。

这棵老榆树可算得上是山里的奇迹、村里的宝贝了。

几十年来,父母走了,老伴走了,村上的老人也一个个都走了。

比自己老的,又比较熟悉的,也就是这棵老榆树了。

儿子、媳妇,特别是孙子,离家去城里以后,老人的魂就好像拴在这棵老榆树上了。

⑥可是,谁会想到,老榆树竟然也离开他,进了城。

⑦那天,开来一辆大吊车,把老榆树连根挖起,拖到城里去了。

老人忍不住冲着挖树的人责问:

“这树碍着你们啥事啦,大老远跑来动它?

”一个中年人向老人作了解释,市里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正在突击购树、栽树。

还说,这棵树市里可是花了大价钱的,村里准备用这笔钱为村民打一口水井,今后,再也不必跑好几里山路去挑水了。

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

⑧老人无言以对。

⑨一般来说,想通了的事,老人便会释然。

可这次不知怎的,道理似乎明白了,可心里老是憋屈得慌。

自从老榆树被拖走后,老人像掉了魂似的,丢三落四,恍恍惚惚,竟不知这几个月是怎么过来的。

⑩春天又来了,老榆树又该冒出新芽了,无须多久,那盛开的榆树花又要串串挂挂,满树摇曳了。

老人下了决心,无论如何,得进城去看看那棵老榆树。

⑪老人还是好多年前去过城里,这次一看,城里的变化委实让他吃惊不小。

市中心新建了一个好大的广场,广场四周是一个环形的林带,全是新栽的树木。

他一棵棵看过去,多是银杏、香樟等名贵树木,只是不见他的老榆树。

他仔细寻了一遍,仍然不见踪影。

他鼓起勇气问正在给树浇水的园工:

“可有榆树?

”那人指指不远处一个角落,不屑地回道:

“那儿好像有棵榆木疙瘩。

”老人瞪了那人一眼,径自朝广场边上走去。

⑫没多远,老人一眼就认出那疙瘩累累的老榆树,不觉加快步伐赶了过去。

待到跟前时,老人不禁愣住了:

那庞大的树冠没了,树干上面那繁密而舒展的枝杈被截得七零八落,参差不齐。

最让他诧异的是,老榆树的树干上还吊着两个水袋子——城里人正在给树挂水。

⑬老人面对着老榆树,坐了好一阵,然后起身,上上下下又把老榆树打量了一番,还拍了拍那疙瘩累累的树干,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便离开了。

⑭折回的途中,忍不住问那个园工:

“小师傅,这树干吗要挂水呢?

”园工解释道:

“挂水是救它的命呀!

”他还指着老榆树,叹了口气:

“这么老的树,突击搬动移栽,要遭一劫了!

”老人不再言语,脚步明显地沉重起来。

老人回家后不吃不喝,倒头睡了三天。

被人送到乡卫生院。

⑮老人躺在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

当瓶子里的水就要滴完的时候,医生又进来了。

老人一改原来那副无所谓的样子,郑重地问医生:

“大夫,这挂水,真的就那么顶用吗?

”老人态度的转变令医生甚为惊奇,但他只是笑笑说:

“当然。

”老人脱口又问道:

“那么,树呢?

⑯“树?

”医生怔怔地望着老人,一头雾水。

(作者孙家正,文章有删改)

9.梳理文章情节,仿照例子填空。

望树——()——()——()

10.对移栽老榆树这件事,中年人和老人的评价或感受各是什么?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移栽老榆树这件事的态度和理由。

11.第①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12.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老人孤独无助,即使在生病时也无人照顾,作者借此批判了当前社会中那些不仁不孝的子女,意在唤醒全社会的关注。

B.文中追述老榆树的历史与曾经对村里人的贡献的内容语言平实自然,然而在朴实无华中却确蕴含了老人对老榆树无比深厚的情感。

C.在写作中,文章以老人挂水“起”;接着写老人的家庭生活变化作为“承”;再写老榆树进城,那是“转”;最后老人进城、老人见到“挂水”的老榆树,回家发烧住医院挂水作结,这是“合”。

可谓起、承、转、合,天衣无缝。

D.老人从城里公园的角落里发现老榆树到返回家里躺在卫生院的病床上,他的心理情感的变化依次是:

惊讶,诧异——伤心,忧虑——最后重燃希望。

13.第⑩段描写了老人想象中老榆树生机勃勃的景象,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1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老人的形象。

【答案】9.

(1).挖树

(2).看树或找树(3).念树

10.示例:

对移栽老榆树,中年人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儿;老人想不通(不理解),感到憋屈。

我认为移栽老榆树不是好事。

因为原本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老榆树移栽后变得七零八落濒临死亡,这是对老树的伤害;同时这棵树是老人的魂,是老人情感的寄托,移栽何尝不是对老人情感的伤害。

11.结构上:

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老树和老人输液的原因做铺垫,首尾呼应。

内容上: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想一探究竟老人发生了什么。

12.A

13.既与上文第④段对老榆树的描写形成照应,也与下文第⑫段对老榆树凄惨景象的描写形成对比。

表达了老人对老榆树的牵挂思念的情感。

14.关爱家人(疼爱儿孙),通情达理,沉默少言,内心孤寂。

【解析】

【9题详解】

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

文章⑤段写老人去看树。

⑦段写挖树。

⑩段写老人进城看树。

⑯段写老人依然惦记着树。

【10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

第一问不难找到对应的句子,中年人“一个中年人向老人作了解释,市里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正在突击购树、栽树。

还说,这棵树市里可是花了大价钱的,村里准备用这笔钱为村民打一口水井,今后,再也不必跑好几里山路去挑水了。

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

”老人“心里老是憋屈得慌。

”加以概括即可。

第二问,本题要从否定移栽老榆树的行为角度来考虑。

主要有四个方面:

①对老树的伤害②对老人情感的伤害③并没有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④批判一些官员为了政绩急功近利违背规律的做法。

如,我认为移栽老榆树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花重金移栽的老榆树,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长势凄惨,并没有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

一般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回答。

开头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

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

内容:

突出人物品质/情感。

第一段:

“老人躺在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等文字用在开头,内容上有悬念的作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则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老树和老人输液的原因做铺垫,同时与文章末尾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相呼应,首尾圆合。

【12题详解】

A作者借此批判了当前社会中那些不仁不孝的子女,有误。

作者批判了社会上为了创建生态文明城市而伤害老人的事。

【13题详解】

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

仔细阅读第⑩段,描写了老人想象盛开的榆树花又要串串挂挂,满树摇曳了,既照应了上文“春天里,满树是一串串的榆树花,那淡淡的清香,满村都能闻得着”,又与上文所看到的老榆树七零八落,参差不齐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老人对老榆树的牵挂与思念。

【14题详解】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

表述时要做到与人物的言行、事件结合。

从“文中的老人孤独无助,即使在生病时也无人照顾”表现老人内心孤寂;从“儿子、儿媳去城里打工了,老人开始觉着家里有点儿冷清了。

不过,还有孙子呢。

后,孙子长大了,上学了,也不再缠他了。

再后,孙子考上大学,也进城去了。

老人心里牵挂,但并不埋怨孙子。

”表现老人关爱家人、疼爱儿孙。

【点睛】答段落的作用题目,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重要段落的作用:

①开头段:

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

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

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④其他语段:

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你都还没坚持还谈什么未来

①每个人从小都有着远大的理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理想和憧憬中的美好却一天天离我们远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完全找不回它们了。

到底是它们自己离我们而去,还是我们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弄丢了它们,答案不说自明。

②人活着,都想活出个样,给自己、给他人看看。

活出个样,证明了你的能力;活出个样,体现了你的人生价值;活出个样,不枉人世走这一遭。

但要想活出个样,必须要坚持不懈,必须有一定的毅力,认准了一件事,无论山多高水多深,都要咬紧牙关,努力坚持。

③世间最难的事不是面对困难,而是坚持,成功贵在坚持。

如果你能一直坚持,你的未来一定非常美好。

④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

“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

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

“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不屑一顾地笑了。

大家想,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

“每天甩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

”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时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80%.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大家:

“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坚持了?

”整个教室仅一人举起了手。

这个学生就是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

⑤每一部伟大的作品,每一次热烈的掌声,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得来的。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⑥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

牧羊人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

“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

”小儿子也说:

“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

”牧羊人对两个儿子说:

“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

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⑦许多人梦想着各种美好的未来,渴望成为科学家、企业家、音乐家、作家……却从不付诸行动,或者付诸行动了,遇到困难便退缩。

正如登山一样,爬到半山腰感觉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便气喘吁吁下山,你不仅欣赏不到秀美风光,更体会不到站在山顶上的那种自豪感。

最重要的是当你下一次面对同样的困难时,你依然会选择退缩。

⑧知难而退的人永远不会成功,那些面对困难、积极挑战困难并能坚持到底的人一定会成功。

所以说,如果你连坚持的勇气都没有,就不要谈什么未来,什么海阔天空、凌云壮志,那都是瞎扯。

只有先坚持,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选自《读者文摘》,有删改)

15.本文中,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16.请结合加点词语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活出个样,证明了你的能力;活出个样,体现了你的人生价值;活出个样,不枉人世走这一遭。

17.选出下面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一项()

A.本文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旗帜鲜明地陈述了“不坚持就没有未来”的观点。

B.第④段和第⑥段都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分别从正面和反面举例,论证“世间最难的事不是面对困难,而是坚持,成功贵在坚持。

”和“每一部伟大的作品,每一次热烈的掌声,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得来的。

”两个观点。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论证了成功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能实现的。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也可以用来证明这个观点。

D.“正如登山一样,爬到半山腰感觉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便气喘吁吁下山,你不仅欣赏不到秀美风光,更体会不到站在山顶上的那种自豪感。

”这段话运用比喻,用生动的语言来证明观点。

18.请你简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15.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先坚持,才能获得成功,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16.运用排比有力地表述了人渴望获得成功的心理,引出“要想活出个样,必须要坚持不懈,无论困难多大,都要咬紧牙关努力坚持。

”的观点,增强句子的气势,语言生动强烈。

17.C

18.首先从现实生活现象中提出观点“要想活出个样,必须要坚持不懈,无论困难多大,都要咬紧牙关努力坚持。

”接着先从反面举例,证明“世间最难的事不是面对困难,而是坚持,成功贵在坚持。

”再从正面举例论证“每一部伟大的作品,每一次热烈的掌声,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得来的。

”最后得出结论即中论点: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先坚持,才能获得成功,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论点。

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题目是“最美的姿态”,所以论点必然与此相关,然后结合首尾段和文章内容可以判断,开头“无论山多高水多深,都要咬紧牙关,努力坚持。

”结尾“面对困难、积极挑战困难并能坚持到底的人一定会成功。

”概括出中心论点“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先坚持,才能获得成功,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16题详解】

考查对议论文词语的理解。

首先观察加点词语的特点,此句运用三个“活出个样”构成排比,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加强语气增加语势。

并引出“但要想活出个样,必须要坚持不懈,必须有一定的毅力”的观点。

【17题详解】

C错误,“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做学问的艰难。

不能用来证明“成功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能实现的”的观点。

【18题详解】

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

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

本文首从现实生活现象中提出观点“要想活出个样,必须要坚持不懈,无论困难多大,都要咬紧牙关努力坚持。

”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突出了坚持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即中论点: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先坚持,才能获得成功,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扶苏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

C.扶苏以数谏故不以物喜

D.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1.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世家”是《史记》的一种体例,是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的。

司马迁把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