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文学常识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195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文学常识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下文学常识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下文学常识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下文学常识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下文学常识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文学常识复习.docx

《七下文学常识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文学常识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文学常识复习.docx

七下文学常识复习

七下文学常识整理

1、《春》作者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

这课赞美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

2、《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

3、《白鹅》选自《中国现代散文精华》。

作者,现代著名画家作家。

被喻为中国漫画之父。

文章从白鹅的、、、和四个方面写出了白鹅的最主要特点是,最后写他对一家人物质和精神上的贡献,来表达作者多白鹅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文章使用的手法是。

4、《海燕》选自,作者,现代作家、文学史家。

这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

以“”为线索,第一部分采用的记叙顺序。

作者从、、、几方面来写故乡的燕子的,文章通过对的描写,抒发了,表达了。

5、《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

【红楼梦】------曹雪芹【水浒传】------施耐庵

6、【美猴王】选自【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唱片神魔小说,表现了惩恶扬善的主题,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7、【最后一课】作者都德,国作家。

“最后一课”的含义是

8、《心声》作者,女作家,“心声”的含义

9、鲁迅原名     ,字    。

中国现代家、家、家。

作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

散文集有     ,小说集有     和      。

《鲁迅自传》以()为序,记述了作者等方面的情况。

我们知道了鲁迅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是,文中鲁迅是怎样的人。

10《列夫.托尔斯泰》作者    ,(国家)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国家)作家,著有长篇小说。

11、《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原名,我国著名的作家和儿童文学家、语文教育家。

他的代表作主要有童话集、长篇小说。

文章的体裁是。

《苏州园林》一文首先交代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然后文章从四个方面分别对苏州园林进行了介绍和说明,这四个方面是讲究、讲究、讲究、讲究。

文章的说明顺序是,采用式结构。

12、《蜘蛛》作者,家、家,是的胞弟。

文中主要说明了蜘蛛五种捕捉“飞将”的方式,分别是;;

;;。

13、说明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常用的说明方法有、、、、等,说明的顺序有、、,说明文的语言具有的特点。

举例子(作用)

列数字(作用)

作比较(作用)

打比方(作用)

14、《饮酒》作者陶渊明,名濳,字元亮。

东晋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15、《雁门太守行》作者李贺,自称诗鬼、鬼才。

16、《天净沙-秋思》题目是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17、《陋室铭》作者刘禹锡,“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刻在器物上用以称颂功德或警戒自己,其特点是以骈句为主,讲究押韵。

“陋室”的意思是简陋的房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文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怀。

18、《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本文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本文的体裁是古代的。

19、《黔之驴》作者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与韩愈、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合称唐宋八大家。

20、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自然洒脱。

21、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歌被称为“史诗”,代表作《三吏》,《三别》。

22、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合称“高岑”。

2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西江月是词牌名,题目为夜行黄沙道中。

24、《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本文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主观臆断,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5、《口技》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林嗣环,清代人

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1、阅读《春》,回答问题

1.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

答:

作者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风图、迎春图

2.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

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答:

反复、拟人,盼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喜悦之情。

)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统领全文。

春草图部分:

 

3.“偷偷地”与“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

 

答:

这两个次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的感觉,使草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4.第三段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

这与中心内容有关系么?

为什么?

 答:

揭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有,这是对春草的侧面描写,用来衬托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的可爱。

5.春草图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草的?

 

答:

草的质地、色泽、生命力、长势等方面。

6.春花图按怎样的顺序来描绘春花的?

能体现这种写景顺序的词语是哪些?

 

答:

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树上--花下--遍地。

 

7.作者在描绘春花时,还写了蜜蜂、蝴蝶,其作用是什么?

 

答:

化静为动,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8.作者描写春风时,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

分别突出了春风什么特点?

 答:

触觉--柔和,嗅觉--芳香,视觉和听觉--和悦。

9.“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是什么?

 

答:

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也有希望人们抓紧大好春光之意。

10.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

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答:

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

11.“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

为什么?

答:

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12.从第三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A.描写质地的:

嫩嫩的,软绵绵B.描写色泽的:

绿绿的C.描写生长旺盛的: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13.文章结尾三段分别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个语段的顺序能否交换?

说说理由。

答:

三段分别表现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春天来临时的无限欣喜,对生机勃勃春天的赞美,以及受到活力四射的春天的强烈感染与鼓舞。

三段语序不可以交换,三个比喻“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包含一个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14.课后练习三(P4)

2、阅读《济南的冬天》

1.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课文从哪几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答:

最突出的特点是温晴,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具体有阳光照耀下的小山,雪后覆盖的山,城外远山。

通过写水藻、绿萍来衬托水的清澈和济南冬天的温和。

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三段的内容。

答:

薄雪后小山的美景

3.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

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

答:

围绕“妙”字描绘雪后山景。

写景是按空间顺序:

山上 山尖 山坡上 山腰上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

”请分析一下“秀气”一词的表达作用。

答:

“秀气”这里含义是玲珑秀美,既写出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特点,又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从写作特色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下面两句话。

(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答:

“卧”字写村庄,写雪,写他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1分),营造了一种安适、恬静的氛围。

(1分)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答: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将水富有了灵气(1分);突出了绿,写出了“绿”的可贵、可爱、美丽。

(1分)

6题目“济南的冬天”与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表意一样吗?

有什么好处?

答:

《冬天的济南》作标题,表明写“济南”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

结尾“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的是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济南的总的感觉,赞美它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和文章开头“济南是个宝地”相照应。

5.课后练习二、三(P7)

三、阅读《白鹅》

1.文章主要写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

对白鹅与众不同的“傲慢性格”做了生动的描绘;二是:

叙述了白鹅对“我”一家所做的贡献,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2.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鹅“高傲”这一特点的?

作者喜欢这只白鹅的原因是什么?

答:

作者从头、叫声、步态、吃相四个方面展现的;作者喜欢白鹅,一是因为它那高傲的性格,二是它能给家人以物质和精神上的贡献

3.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答:

因为这只颇具个性的白鹅打破了寂寞,使荒凉的死气沉沉的环境有了生气,使作者苦闷的心情得到一丝安慰,所以作者对其怀有一种感激和留恋之情。

4、《海燕》阅读

1.选文从哪四个方面来描写小燕子?

(8分)

答:

从小燕子的形体、飞翔、休憩以及和故乡人的亲密关系四个方面进行描写。

2、选文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为什么要写这幅图画?

(8分)

答:

描绘了一幅隽妙无比、充满生机的春景图;这样写为小燕子的出场提供了一幅美丽的背景图画。

3.本文写的是海燕,为什么先从故乡的小燕子开始写?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6分)

答:

写故乡的小燕子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海燕,形成对比,也为抒发作者内心的浓浓乡愁作铺垫。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表达了对小燕子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5.《海燕》一文以“乡愁”为线索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

第一部分先描写景物再抒情,先展示故乡小燕子的活动背景,分别描写其外形、飞翔、憩息等特点,接着第二部分写到海燕,回忆起故乡的燕子,表达了作者浓浓的乡愁。

5.课后练习二(P15)

6、阅读《空城计》

1.试分析诸葛亮实施“空城计”成功的原因何在?

答:

①诸葛亮知己知彼,对司马懿的作战思路了如指掌;②司马懿对诸葛亮了解不全面,又刚愎自用,导致他中技失败。

2.阅读选文第二段,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所施的“空城计”“空”在哪里?

 答:

藏起军旗;隐蔽军兵;大开城门,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孔明只带两个小童在城头焚香操琴。

3.城内军队已很少,诸葛亮为何还要下“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这样的命令?

  

答:

因为城越显得“空“,就越能让司马懿心中起疑,令其中计。

4.选文情节发展脉络清晰,请分别概括一下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答:

开端-逼计发展-施计高潮-中计结局-释计

5.文中画线的“笑”分别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

(细节描写)

①拍手大笑:

对司马懿多疑愚蠢的嘲笑,自豪的笑。

②抚掌而笑:

如释重负,侥幸。

③笑容可掬:

故作轻松,实则紧张。

6.从双方力量对比来看,司马懿有大军十五万,远胜过诸葛亮,可他却不战而退,这是为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司马懿是怎样的一个人?

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答:

司马懿对诸葛亮了解不全面,又刚愎自用,导致他中技失败。

司马懿:

一个刚愎自用,狡诈多端,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的人。

诸葛亮:

足智多谋,处乱不惊,临危不惧,神机妙算。

7.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司马懿先是“笑而不信”,后来经过仔细观望,心中大疑,最后害怕诸葛亮有埋伏,赶紧下令退兵。

写司马懿衬托出了诸葛亮的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8.《美猴王》中说说美猴王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美在身世不凡②美在本领高强,胆大超群③美在聪明能干,勇敢无畏。

7、阅读《最后一课》

1.最后一课的含义是什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最后一课”是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不仅指出了文章内容,也表达了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2.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分别是怎样的人?

答:

韩麦尔先生:

热爱祖国,热爱语言,严厉,热爱教育事业,有责任心,信念坚定。

小弗朗士:

幼稚、贪玩、不爱学习、懂事爱国。

3.小弗朗士的感情从从上课前到上课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

小说开头的表现,显示他贪玩不爱学习的一面,到校后发现不同寻常情况感到疑惑、诧异。

老师宣布最后一课,他感到万分难过,懊悔。

最后一课结束时,表现他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祖国的热爱。

4.下面的比喻句写得既形象又发人深省,请说说你对这两比喻句的理解。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

将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比作监狱;把法语比作钥匙,突出语言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是连接人们思想的纽带,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感。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答:

把挂着的字帖比作小国旗,字帖代表着祖国的语言,看到它们想到自己的祖国,表达了人们失去的痛苦和对祖国坚定的热爱。

5.为什么听到钟声、祈祷声、号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因为这宣告着最后一课的线束,从此他将不再能教法语,孩子们也将不再能学法语)。

6.下列句中破折号的作用各是什么?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中(解释说明)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声音的延续)

“散学了,——你们走吧。

”(递进)

7.“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

因为他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怀所感染,并为之感动所以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8.“我的朋友们啊”其中“朋友”包括哪些人?

这个称呼的改变包含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感情?

学生们和后面听课的镇上的人。

包含着他对此地朋友的眷恋,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9.写两个单词,为什么需要他“使出全身的力量”?

因为他内心无比悲痛,这个动作倾注了他的爱国、恨敌的全部情感。

10.他写出的“法兰西万岁”饱含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个单词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集中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11.“心声”的含义是什么?

①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读课文②李京京渴望亲情友情③借小作者呼吁社会和家庭尊重关爱每一个孩子。

10.概括一下程老师在这堂公开课上的心理变化。

 答:

满意高兴——慌乱紧张——感动懊悔。

12.你认为一部作品要想真正打动读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

示例:

“我认为首先作品要有感而发,写出真情实感;其次,故事要能打动人,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使人受到震撼。

不能无病呻吟,粗制滥造。

”(言之有理即可)

13.不被老师看好的李京京为什么能把课文朗读得感动了自己,也感动动了老师和同学?

答:

李京京有朗读课文的激情和勇气,特别是课文中小凡卡的遭遇引起了有着相似经历和同样不幸命运的他深深的共鸣,他能够读出小凡卡的心声,所以,他读得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所有的听众。

14.通过李京京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做事要认真,要有真情实感,要勇敢。

老师对学生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深入理解学生内心。

仿写1:

亲情是一株永不凋谢的玫瑰,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为你送去温馨和美丽。

亲情是一缕明媚灿烂的阳光,在人生艰难的攀登中,为你送来光明和温暖。

亲情是一处安谧宁静的港湾,在人生坎坷的际遇中,为你提供关爱和呵护。

亲情是一眼汩汩流淌的清泉,在你干渴难耐之时,给你带来清凉和舒爽。

仿写2:

一棵小树以其片片的葱翠,绽放着自然的生机;一颗露珠以它细小的躯体,折射着太阳的光辉;一颗星星以它点点的微光,闪耀着苍穹的浩瀚;

仿写3:

一朵玫瑰以它微薄的鲜红,燃烧着人生的热情;一条小河以它纤弱的身姿,流淌着自然的倩影;一朵鲜花以它明艳的色彩,绽放着生命的活力。

仿写4:

诚信是砍倒父亲最心爱的樱桃树仍敢于承认的勇气。

诚信是十指被插入竹签后仍不出卖同志的信念,诚信是二十年来始终如一照顾牺牲战友父母的执着。

9.《鲁迅自传》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鲁迅的?

答:

出身家境;离家在外的求学经历;回国以后的工作经历;主要著述。

2.鲁迅的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

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

答:

三次;

(1)水师学堂到矿路学堂,想实业救国;

(2)学医,借鉴日本明治维新,想医学救过;(3)弃医从文,从思想上唤醒中国人。

最重要的一次是弃医从文,表现鲁迅救国救民、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答:

热爱祖国,为人正直,有极强的民族责任感,不畏强权

4.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简洁,感情含蓄深刻)

10《邓稼先》

1.本文用六个小标题写邓稼先,有什么好处?

答:

每个小标题都是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概括,言简意赅地从不同侧面表现邓稼先的特点,鲜明醒目,吸引读者。

2.分析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答: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等

3.为什么要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

答:

用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衬托邓稼先的单纯坦白从不骄人的性格特点。

11.《列夫托尔斯泰》

1.文章主要写了哪两部分内容?

(托尔斯泰的外貌和眼睛)

2.你认为他是幸福的吗?

为什么?

答:

(1)幸福,他一生中创作了《战争与和平》等鸿篇巨制,这些作品使他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无人取代,所以他是幸福的;

(2)不幸福,他看透了世间的虚伪丑恶,也看清了造成种种罪恶的原因,却又无力去改变这一切,内心积蓄了太多阴郁和痛苦,所以他也无法拥有幸福。

4.本文的写作特色: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刻画人物,语言生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欲扬先抑

5.课后练习二P55

6.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他的外貌?

答:

为了突出他的眼睛,衬托其灵魂的高贵;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其外貌特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欲扬先抑。

12《第一千个球》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

1.“第一千个球”侧重于叙述:

贝利进第一千个球的感受

2.“慈父与恩师”侧重于叙述:

贝利父亲对儿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

3.两个标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

贝利出众的球技,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4.父亲与贝利的谈话用了哪些具体的描写方法?

从中可见父亲是怎样的人?

答:

语言、动作。

父亲对儿女要求十分严格,但十分尊重儿女,教子有方。

4.从“这夹子又旧,又薄得可怜。

他打开夹子,我看到里面只有几张皱皱巴巴的票子”。

你得知了哪些信息?

哪些词贴切地导出了这一信息?

答:

家境贫困父亲养家艰难;旧、薄得可怜的夹子、皱皱巴巴的票子。

5.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你感受到的贝利是怎样一个人?

答:

直抒胸臆。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自己年轻无知真诚追悔,对父亲谆谆教导又衷心感谢。

6.你有过不好的习惯吗?

对此,父母是怎样对待的?

13.苏州园林

一、(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

答: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

为什么?

答:

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

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二、读下面句子,说一说划线词对说明事物所起的作用。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多数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绝”表示程度高,突出我国建筑的一个总特点,即讲究“对称”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仅”字表述准确,因为假山的堆叠也需要技术

3.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极”突出程度之高。

加重语气。

三、《苏州园林》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请具体说明。

答:

采用了由概括到具体、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作者先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人后分别从四个方面和三个细节方面具体进行说明。

四、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1.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答:

作比较。

突出苏州园林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

答:

打比方,举例子。

举藤萝的例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古藤枝蔓的模样和旺盛的生命力,说明苏州园林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3.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答:

举例子,以游览者的例子真切有力的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14.《蜘蛛》

一、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第1段中通过谜语引出说明的对象蜘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揭示蜘蛛的生态特征。

2.第2段中写飞来的是蚊蚋等小虫时都用了哪些动词?

动词的使用对说明起了什么作用?

答:

写蚊蚋“飞来”“触”“挣扎”,写蜘蛛“赶到、捉住、咬、吸取”,或者“咬、回”。

这些动词的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

3.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如“好像我们咬片面包或饼干的不费力气”,“来的飞将是带枪的”,“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这对说明有什么作用?

答:

这些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既能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又能吸引读者。

二、简答

1.蜘蛛捕食的几种情形:

捕食蚊蚋等小虫;捕捉气力较大的飞虫;捉拿带枪的;捉“披甲的飞将”;与“蜾蠃”的战斗。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

答:

按照蜘蛛捕食对象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顺序来观察的。

3.本文语言准确生动,请找出一例加以说明。

(使用动词的句子;作用:

使文章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

15.《珍奇的动物----针鼹》

一.填空。

作者紧紧抓住针鼹(珍奇和稀有)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进行了介绍,并恰当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以(生动、准确、简介)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这位远方的来客。

二.说说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⑴针鼹和刺猬最大的不同是针鼹有锐利的爪子,善于掘土。

它后腿上的爪子很长,也可用于打扫整理自身表皮,这种本领远非亚洲的刺猬可比。

答: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针鼹爪子的锐利。

⑵可就在这几秒钟之间,你的眼皮底下,针鼹不见了!

哪怕是一片草地,甚至一片沙地,刹那间它也能在你眼前消失,只在地表上留下一个堆有浮土的洞口。

答: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针鼹掘洞迅速的“绝活”。

三.说说下列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⑴针鼹的母乳比牛奶还稠,脂肪也多,并随幼儿长大而越来越稠。

答:

从繁殖上说明针鼹生存能力强,母乳有利幼儿的生长

⑵针鼹的爪子十分厉害,像人手又有点像鸡爪,挖土速度快,且比较深,一口气可挖1.5米左右。

其速度之快不要说刺猬、野兔不及,就是用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上它。

答:

从行为上说明针鼹具有很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