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172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docx

《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docx

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循序渐jìn(  )      jīng(  )诚所至金石为开 

含辛rú( )苦        百年cāng()桑

2、古诗句默写(8分)

1、荷叶罗裙一色裁,。

2、,卷舒开合任天真。

3、江山如此多娇,。

4、,她在丛中笑。

5、,只有香如故。

6、莲花是美的!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这样描述其姿态: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周末,几位同学相约去郊外游玩,去哪?

下面是他们的交流发言,请选择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刚说:

“南通的景区太多了,有鬼斧神工的狼山;有碧波荡漾的濠河;有雄伟壮观的苏通大桥等……真不知去哪?

B.小安在喃喃自语:

“去狼山呢?

还是濠河呢?

C.“去一个有山有水的景区吧!

”小明说,“就去狼山山吧!

D.“对,去寻找现代作家陈从周‘满身云雾上狼山’这首诗中描述的风景吧!

”小佳也赞同说。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面对日本妄图侵占中国钓鱼岛的卑劣行径,只要具备爱国心的中国人无不义愤填膺。

B、201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令亿万观众触目惊心印象深刻。

C、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下水服役的消息不胫而走,举国上下人心振奋。

D、面对中考,同学们如果牢固的掌握了课本基本知识,做起题就会触类旁通,事半功倍。

5、综合实践。

(6分)

  材料一国际在线消息:

10月3日,国家旅游局在其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十一”黄金周旅游景区服务和管理的紧急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假日办和各旅游景区要按照《旅游法》的规定和要求,及时对外发布旅游景区接待信息,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和疏导。

当景区游客可能达到最大承载量时,要果断采取有力措施,按照预案要求,加强游客流量控制和疏导,防止避免发生大的问题。

  材料二昨日,记者在卢沟桥发现,桥上一尊石狮惨遭游客“签名”。

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办事处表示,会立即派人前去处理,若对文物损坏严重,将予以警告或罚款。

  材料三据了解,10月1日清晨,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1万名群众冒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

但让人苦恼的是:

升旗仪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留下的垃圾,最密集处甚至露不出地面。

  ①校报有“一句话新闻”栏目,主要宣传近期发生的国家大事。

请你将材料一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

(2分)

  _

  ②材料一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建议。

(2分)

  

③阅读了三个材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少于2条)。

(2分)

6、名著阅读(3分,第一题为必答题,2、3题选做一题)

(1)孙悟空一生中他自认为不光彩的一段做官经历是曾做过。

(2)唐僧西天取经途中所经历的第一难是在遇到熊三君、特处士、寅将军,神仙把他搭救出来。

(3)《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封为____________、沙僧封为____________和白龙马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二)阅读理解(35分)

7、古诗阅读(4分)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①体会题目中“追”字的妙处。

(2分)

 

  ②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完成8——11题(13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

(1)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

(2)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掬(3)顶毛,口齕(4)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

①逡巡:

有所顾虑而徘徊。

②啻:

仅仅,只有③掬:

这里是“抓”的意思。

④齕: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驴不胜怒,蹄之()

(2)益习其声()

(3)潜窥之()(4)蹲地上少休()

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则至则无可用B、然然往来视之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

C、者觉无异能者D、其断其喉

以为是无能为者非怯也,待其惰也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2)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11、甲乙两文刻画虎、猫这两个形象时,相同点是都主要采用了描写方法,不同点是甲文还描写了虎的,乙文则没有。

乙文猫鼠大战中,猫采用了的战术,战胜了凶猛的鼠。

(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2~16题(10分)

谁来叫小草起床

①春天的清晨,我很不情愿地压下叮叮作响的闹钟,一天的工作生活就此展开。

窗外,枝头的绿芽探出了头,小草也钻出了被春雨润湿的土层,迎春花早就迫不及待地用黄色的花瓣来迎接春天了,自然界全然没有了冬日的萧索。

那又是谁把这些花花草草们唤醒,来参加这春日的聚会呢?

②都说春风吹绿了小麦,细雨唤醒了桃花,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春风细雨敲门之前,西北风和雪花已经去叫它们起床了。

西北风叫早?

对,没错,是西北风。

③对于像小麦、桃树这些生长在温带的植物来说,春天开花的好处显而易见:

可以延长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时间,在严寒到来之前,完成繁育下一代的任务。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大量进行光合作用的绿叶为其提供营养保障。

试想一下,如果苹果树在秋天开花,幼小的果子恐怕会被霜冻赶下枝头。

④为此,这些植物“设计”出了一个特别的开关——FLC基因,这一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质的任务就是阻止赤霉素的积累,而赤霉素正是促进花芽发育的关键物质。

这样,基因就可以限制植物开花了。

⑤当温度降低时,植物中的某些特殊的基因苏醒过来(注意,并不是编码赤霉素基因,它们平常因为结合着甲基基团而处于休眠状态),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会“束缚”FLC基因的手脚,使FLC基因暂时失去对赤霉素合成途径的掌控能力,这样,赤霉素工厂开始生产了。

当然,这个关闭过程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生产出足够量的赤霉素以及其他促进开花的物质,比如,冬小麦要在0~3℃的环境里,忍受40~45天的冰冻,才能抽穗开花。

这之后,冬天最严寒的时间也过去了,做好准备的花朵就可以在春风中绽放了。

因为跟春暖花开有关,这个过程被安上了“春化作用”的名头。

⑥有读者可能会想,在漫长的冬季中,只有一个月左右的保险时间,如果在这段低温之后,突然出现“小阳春”,这些植物还不得顶着西北风开花啊,这个问题植物也想到了。

⑦除了气温一天天上升,春天的日照时间也在一天天加长。

聪明的植物也懂得在白天足够长的时候才开花。

对于小麦来说,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游荡超过14个小时的天数超过20天,它们才会启动开花程序。

⑧更有意思的是,“感觉”光照时间变化的并不是花芽本身,而是那些绿油油的叶片。

在叶片中有一种被称为FT的基因,只有叶片每天享受足够时长的“日光浴”,这个基因才会开始工作,产生作为催促花芽发育信号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

这些信使核糖核酸会被运送至茎尖部位,与掌管发育的API基因(掌控花萼和花瓣形成的基因)共同作用,进而分化出美丽的花朵。

⑨顺便说一下,信使核糖核酸通常是细胞内的通讯工具,但是很容易被降解。

所以,在叶片中由FT基因指导合成的mRNA是如何被搬运到花芽中去的,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一大难题。

根据最新的研究,这些信使核糖核酸从叶片进入复合体,进而在蛋白质的护卫下,顺利前往茎尖。

⑩花花草草们经历了春日的成长和开花,夏日果实的孕育,秋日的硕果累累,寒风吹起之时,它们也要结束一年的工作休息了。

12、开头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分)

13、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分析其作用。

(2分)

1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试想一下,如果苹果树在秋天开花,幼小的果子恐怕会被霜冻赶下枝头。

15、根据第⑧段内容,写出下面说法的科学依据。

(2分)

在漫长的冬季中,如果突然出现“小阳春”,植物不会顶着西北风开花。

16、本文说明语言有什么特色,试举例分析。

(2分)

阅读李笙清的《故乡的芦花》一文,回答第17—20题(13分)

①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

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王子。

②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当芦花谢了,芦苇枯萎,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③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

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

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

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

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

④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

男人们会光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

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

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

泥土一样朴实。

间或有水鸟扑愣愣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

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

⑤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

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

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

A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

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

B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

⑥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

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

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

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一样美丽动人。

⑦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

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蔑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

有时候坐在小凳土,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

⑧等到我上中学时,一个外地商人在当地办起苇编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水乡的女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美的工艺品,竟成了一项创收的渠道。

再后来,镇上办起了造纸厂。

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

如今,祖母早已过世。

母亲也已不再是当年的采莲女,但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

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

17.试分析本文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3分)

答:

18.这篇散文第⑤段重点写水乡女子采菱角的情景,请分析这段文字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4分)

A句

B句

19.文章结尾说:

“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

(3分)

20.本文以“故乡的芦花”为题,却没有重点描写芦花,而是重点叙述了故乡的人和事,请说说这一标题的作用。

(3分)

答:

 

21、作文(35分,其中3分为写字分)

课堂上,讲解情韵深长,诵读激越铿锵;生活中,嘱咐温暖亲切,告诫严肃真诚;天地间,雨声淅淅沥沥,笛声婉转悠扬。

请你以“那声音在我耳边回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根据题目,选定文体(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七年级()班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考场号_______

 

号______________

启东市长江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卷

(一)基础知识(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

2、古诗句默写(8分)

1、。

2、,

3、。

4、,

5、,

6、,,,

3、()2分

4、()2分

5、①校报有“一句话新闻”栏目,主要宣传近期发生的国家大事。

请你将材料一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

(2分)

  _

  ②材料一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建议。

(2分)

  

③阅读了三个材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少于2条)。

(2分)

6、名著阅读(3分,第一题为必答题,2、3题选做一题)

(1)

(2)

(3)

7、古诗阅读(4分)

①(2分)

②(2分)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蹄之()

(2)习()(3)潜窥之()(4)少休()

9、(2分)()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2)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11、甲乙两文刻画虎、猫这两个形象时,相同点是都主要采用了描写方法,不同点是甲文还描写了虎的,乙文则没有。

乙文猫鼠大战中,猫采用了的战术,战胜了凶猛的鼠。

(3分)

12、开头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分)

13、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分析其作用。

(2分)

1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试想一下,如果苹果树在秋天开花,幼小的果子恐怕会被霜冻赶下枝头。

15、根据第⑧段内容,写出下面说法的科学依据。

(2分)

在漫长的冬季中,如果突然出现“小阳春”,植物不会顶着西北风开花。

16、本文说明语言有什么特色,试举例分析。

(2分)

17.试分析本文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3分)

答:

18.这篇散文第⑤段重点写水乡女子采菱角的情景,请分析这段文字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4分)

A句

B句

19.文章结尾说:

“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

(3分)

20.本文以“故乡的芦花”为题,却没有重点描写芦花,而是重点叙述了故乡的人和事,请说说这一标题的作用。

(3分)

答:

21、作文(35分,其中3分为写字分)

课堂上,讲解情韵深长,诵读激越铿锵;生活中,嘱咐温暖亲切,告诫严肃真诚;天地间,雨声淅淅沥沥,笛声婉转悠扬。

请你以“那声音在我耳边回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根据题目,选定文体(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座位号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3、C4、D

(5)、1国家旅游局发紧急通知要求加强游客流量控制和疏导。

2删去“防止”或“避免”

3我国公民素质有待提高;旅游局及相关景点应该依法加强管理;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6)

(1)弼马温

(2)双叉岭太白金星(3)净坛使者金身罗汉

(7)1、“追凉”,即觅凉、取凉,表现对“凉”的渴求。

(2分)

2、“竹深”“树密”“虫鸣”给诗人带来微凉的感觉(写出了环境的幽深静谧)(1分),表达了诗人惬意(舒适、宁静)的心情(1分)。

 

译文:

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

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

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

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8、

(1)用蹄子踢

(2)逐渐(3)偷看(4)稍微、略微

9、D

10、

(1)在民间到处寻找捕捉老鼠的好猫,但总是被老鼠吃掉。

(2)渐渐出来靠近它,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是是什么东西。

11、动作心理避其锐气,后发制人。

译文: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危害极为严重。

(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找来的猫都被老鼠吃掉了。

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

把狮猫抱起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门,偷偷观察里面的情况。

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有所顾虑的出来,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过去想吃了它。

猫避开跳到矮小的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又跳下来。

如此重复,不少于一百多次。

大家都说这只猫胆怯,认为它是一只没有能力的猫。

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

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上的毛,嘴咬住老鼠脖子,反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

众人急忙打开窗户查看,看见老鼠脑袋已经被猫嚼碎了。

这样以后才知道猫先前避开老鼠,不是怕它,而是等它累了。

12、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题。

1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FLC基因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14、不能删去,因为“恐怕”表现不肯定的意思,如果去掉,表示肯定的意思,表达就不准确了。

15、只有叶片每天享受足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