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20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学案学生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129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3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20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学案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20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学案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20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学案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20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学案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20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学案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20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学案学生版.docx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20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学案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20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学案学生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20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学案学生版.docx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专题20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学案学生版

1.本模块复习备考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西方民主思想家的主要主张及其对以后民主进程的影响,二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实践效果,三是要有从新情境、新材料中认识民主思想的准备。

东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实践过程与效果,知识相对琐碎、杂乱。

对照课标,《考试大纲》中知识的考查范围比较笼统,表述也有很大不同,如,考纲没有单列“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专题,也删去了课标中的一些内容,如《权利请愿书》等。

2.本模块复习备考还要从四个角度准备:

一是以某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进程为考查的主体内容,如以法国社会的民主化改造为例,认识民主化的进程及影响。

二是以民主思想在不同国家的实践为考查的主体内容,如“主权在民”在英、法、美、中国等国是如何体现的。

三是史论结合的考查民主思想与实践,如,以中国为例,说明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艰难与曲折。

四是中外历史的结合考查,侧重西方民主思想与实践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应对。

【专题讲解】

一、西方的专制理论与西方的民主思想

1.专制理论

(1)背景:

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教权和王权的矛盾更为尖锐。

为了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阿奎那提出“君权神圣”思想。

(2)内容:

教权高于王权,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君主应服从教会和教皇;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2.西方的民主思想:

(1)斯宾诺莎:

提出包含人权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体最优论。

(2)洛克:

提出分权学说,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提出自由、法治的原则。

(3)卢梭:

抨击封建制度,主张“天赋人权”,提出主权在民。

二、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1.《权利法案》:

查理一世和议会因税收矛盾尖锐,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要求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新税。

但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

《权利请愿书》为资产阶级新贵族与专

三、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1.美国的《独立宣言》

(1)体现了民主思想、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等。

(2)它使资产阶级理想的政府学说首次贯彻到建立近代国家的政治实践中。

2.法国的《人权宣言》:

阐明了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观念。

具有明显的宪法色彩,推动了欧美许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的观念,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它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民主化。

四、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权利法案》:

它规定了议会主权的原则,并限制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7世纪初的枢密院发展为内阁;“统而不治”后,内阁成为常设机构;18世纪沃尔波特完善内阁制度;19世纪中期,内阁对议会负责的代议制民主正式确立。

(3)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间接民主、包容性和自由度。

2.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

确立联邦制、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

(2)影响:

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3.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相同点:

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都实行分权和制衡的原则;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都保护私有财产原则。

(2)不同点:

国家元首的职权不同:

美国国家元首拥有实权,英国国家元首无实权;政府体制不同:

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五、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1.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颁布《人权宣言》,否定了封建专制;制订1791年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2.民主与共和的反复斗争:

从第一帝国到波帮王朝复辟,从七月王朝到第二帝国,从第二帝国到第三共和国。

3.斗争的最终结果:

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国政体的最终确立。

六、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创办革命团体,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2.维护共和的斗争:

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斗争的认识: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通过向民主的道路艰难曲折,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4.比较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康有为与梁启超

(1)相同:

主张君主立宪制。

(2)不同:

梁启超的思想比康有为更为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后来更进一步接受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学说。

康有为与孙中山

(1)相同:

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2)不同点:

康有为主张保留君主,通过改良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国家;孙中山主张推翻君主,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梁启超与孙中山

(1)相同:

吸收启蒙思想的学说,民权思想比较突出。

(2)不同点:

梁启超没有突破君主立宪的思想;孙中山明确提出了民主共和的主张。

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1.英国的宪章运动:

1837年,《人民宪章》的起草标志着宪章运动的开始。

此后英国的工人阶级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请愿运动,对社会政治制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2.第一国际:

支持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在各国建立支部,支持工人罢工及进步运动。

3.巴黎公社:

在实行人民普选制,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加强法制等方面尝试民主制度的建设。

4.第二国际:

倡导合法的议会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经济方面的权利。

积极推动工人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劳动生活而斗争。

5.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原因: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在于它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和历史发展潮流;中共成功的原因在于它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民主党派受挫的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加上国民党、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人民的反对。

【高考真题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20题)“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答案】C

【点拨】《拿破仑法典》的颁布,在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0题)“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

【答案】D

【点拨】此题考察第5分册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内容。

由于宋教仁宣传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对袁世凯个人独裁构成威胁,因此派人暗杀了宋教仁。

之后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发起“二次革命”,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失败。

测量目标:

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二次革命。

分析:

题干材料所提到的中心事件很明显指“刺杀宋教仁”。

3.(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7题)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

“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额,从材料中“参选议员”来分析,议员产生的方式为民主选举。

陕甘宁边区当时为特区,并不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党外合作,陕甘宁边区政府并不是多党联合政府,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本题可用排除法。

审题看材料“参选议员”,指的是选举。

其他三项与历史事实不符。

抗战时期,始终并存两个战场,中国共产党的陕甘边区政府指挥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从大局角度出发,名义上接受国民政府的统一领导,B项排除;1937年9月,随着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合作就已实现,但不同于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外合作的方针,故C项排除;边区的抗日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立的政权,并非是多党联合政府,D项排除。

边区政权组织建设遵循的是“三三制”原则,其目的是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15题)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A.限制封建剥削B.解放广大农民C.保护封建剥削D.废除封建剥削

【点拨】本题考查选修内容,题目强调树立国际威望方面,A.B是与其他文件对比,无法体现国际威望,C仅仅是对法国的意义,因此排除。

D强调其国际影响,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

7.(2009年海南高考9题)《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了()

A.生命权B.自由权C.财产权D.反抗压迫权

【答案】A

【点拨】《独立宣言》主要体现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等;而《人权宣言》则宣称人民在权力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包括“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可见,B、C、D三项是两者的共同点,与《人权宣言》相比,《独立宣言》特别将生命权放在了突出的地位。

8.(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7题)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

“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能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

”这位领导人是

A.孙中山B.蔡锷C.宋教仁D.黄兴

【答案】C

【点拨】题目的几个关键词,1913年、国国民党、国会、责任内阁,可以判断是宋教仁,改组国民党之后成为第一大党,希望能组建责任制内阁。

9.(2009年海南高考10题)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

【答案】C

团结一切力量抗日成为当时的主要任务,所以选B。

在抗战时期,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中共在根据地推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目的即在于此。

故B项为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

11.(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34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

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

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

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另特支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

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

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4分)

(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

(6分)

【答案】

(1)(本题可从“接受”和“不接受”两者中任选一观点作答,但只表明态度不给分,必须说明理由)

答案一:

应该接受。

应从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的严峻形势、“清室优待条件”的进步作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2分)(如回答其他方面,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答案二:

不应接受。

应从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清室优待条件”反封建的不彻底性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2分)(如回答其他方面,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彻底废除了帝号;进一步削弱了清室特权;体现了民主平等的观念。

如果照抄材料或回答“减少清室费用”、“居住地发生变化”等可酌情给分.

【点拨】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考查考生分析与判断问题的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史料的能力和比较能力。

第一问在于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敢于提出合乎逻辑、能够自圆其说的看法和理由,回答时注意史论结合。

第1小问属于开放式问法,考生可从分别从接受或不接受的角度回答,如回答“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面临的内外形势以及“清室优待条件”的进步作用两方面分析;如回答“不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和“清室优待条件”的局限性加以分析。

考生在回答本问时可能只能谈及内外严峻的形势及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可能不会过多涉及“清室优待条件”问题。

第2小问考查的是考生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信息归纳整理的能力,如“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清室王权的减弱等,但回答本题时切记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这样会影响本题的得分。

12.(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34题)(10分)下列是两则反映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建设的材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材料二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

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

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

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

说明理由。

(6分)

(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分)

13.(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国家权力

第一章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初级会议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一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

(10分)

【答案】

(1)《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制制定的权利;

《1791年宪法》:

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

(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

《1791年宪法》:

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7分)

【答案】

(1)主要思想:

民智未开,宣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过会时机不成熟。

背景:

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

(2)同:

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异:

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

(1)此题考查的是对康有为政治主张的内容及提出背景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主要思想可以直接概括为:

民智未开,宣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过会时机不成熟。

第二问背景结合19世纪末政治上民族矛盾:

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

清政府在甲午战后取消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得到壮大;思想启蒙:

康有为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加以归纳即可。

(2)此题考查的是对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逐点比较相同的就是共性,区别就是异。

同:

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异:

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保留君主;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加以概括。

15.(2011年海南高考30题)(8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且瑞士为行使直接民权底国家,法国则为间接民权国家。

全世界中行使直接底民权,以瑞士为第一,民权发达已臻极则,国内底政治及民族底结合与美国大致相同,真是我们一极好底先例……我们抱三民主义的革命党,又与各国的革命党不同……查美国既离英国独立,完全是为民权主义,不是民族主义。

法国大革命却又是抱民权主义合民生主义的。

他们两国的民权革命业已成功,但法国的民生主义却是失败,所以他们两国目前完全是要讲民生主义了。

美、法底民族、民权两个主义可称成功,而社会问题没有解决,亦就在此伏着个革命底导火线。

回头再看我们中国底现状,又是一个什么样子?

我们党人革命数十年,只可说达到半个民族主义。

他人底民族、民权均达目的,我们则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这个即是与美、法不同之点。

又如俄国底劳农政府,或日苏维埃政府,乃注重民生主义,而无民族主义的意味;至民权一层,乃其附属品而已。

此亦与吾人不同。

——孙中山:

《三民主义大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美、法民主政治的看法及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借鉴。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民族主义、民生主义的关系。

(4分)

16.(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B)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

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

……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粱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

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

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

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

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

(6分)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9分)

 

(2)分析这两种形式的民主各自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

(6分)

【答案】

(1)群众干预具有直接民主色彩;国民议会是间接民主(2分)

(2)直接民主:

人民主权原则和平等观念获得广泛认同;动员群众,形成革命的根本动力;行之过当,社会秩序不稳(3分)

间接民主:

取代旧制度,建立了基本的民主制度;确立统治秩序,巩固革命的基本成果;行之不当,不利于革命的推进(3分)

【点拨】

本题是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进行考查。

以民主的两种形式角度命题,小而巧,比较灵活,只要注意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概念区别即可。

18.(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34题)(10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

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4分)

 

【点拨】

(1)问从材料中“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可知“君”由“民”选举产生;“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可以看出“民”同样可以废“君”;这实际上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第

(2)问“主权在民”的思想在辛亥革命中体现为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19.(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46题)(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

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

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

”“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材料二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

“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

……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

(8分)

【点拨】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和近代民权的实施情况。

(1)问根据所学和材料不难找出其相同点:

反专制、人民主权、权力制衡。

不同之处从材料中体现较为明显:

三权分立----五权分立;间接民权----直接民权,分期进行。

(2)问要分析出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和目的、国民政府训政的实质。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和近代民权的实施情况。

本题以孙中山的思想纲领为切入点,考查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和近代民权的实施情况。

考查学生的解读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1)题,根据所学和材料不难找出其相同点,如“民国之主人翁”等概括。

不同之处如“五权分立”、“直接民权”等进行对比分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不难找出其相同点:

反专制、人民主权、权力制衡。

不同之处从材料中体现较为明显:

三权分立----五权分立;间接民权----直接民权,分期进行。

(2)题,要从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和目的、国民政府训政的实质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注意全面性。

第一问中,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分阶段实现宪政,实行直接民权,而英美实行的是三权分立,这是者的区别;其相同之处是都反对专制,强调主权在民和权力制衡。

第二问中,孙中山强调:

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

其实质是主权在民;“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暴露出国民党的训政实质是搞国民党独裁统治,这是与孙中山先生的训政思想相违背的。

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从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科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

——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国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