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110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17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8课时。

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

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

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

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

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

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

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观察与测量是收集数据的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本单元将两个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介绍并实施对学生训练,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实验了解土壤的成分,探究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状况,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2、指导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一层的研究。

引导学生开展“种植物”活动,通过种植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测量、收集证据、积累资料等科学方法。

3、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4、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

5、让学生认识到观察与测量是收集数据的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和液体、

难点:

关心天气

五、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每一节课,使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2、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3、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早节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1、果实和种子

2

2、根和茎

2

3、叶和花

2

4、植物和我们

1

第二单元复习与检测

1

第一单元

1、我们周围的土壤

1

2、了解土壤

1

3、肥沃的土壤

2

4、土壤的保护

2

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

1

第三单元

1、认识固体

2

2、把固体放到水里

1

3、认识液体

2

4、把液体倒进水里

1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

第三单元复习与检测

1

第四单元

1、今天天气怎么样

1

2、气温有多咼

1

3、雨下得有多大

2

4、今天刮什么风

1

5、气候与季节

1

第四单元复习与检测

1

第五单元

1、观察

1

2、测量

1

第五单元复习与检测

1

复习考试

2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单元分析

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中,学生已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进行了观察讨沦,建立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

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一层的研究。

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次长周期的“种植物”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做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个阶段的活动,伴随着这个种植活动,可以围绕进行一些探究性学习,学会观察、测量、收集证据、积累资料等科学方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下列要求来建构的。

一、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

2、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二、提出问题

1、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2、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

3、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三、收集证据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4、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四、交流与质疑

1、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2、能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并与他人交流。

3、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

五、科学知识:

1、通过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2、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3、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活空间。

4、了解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2、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在地球上的万物之中,植物是人们最常见、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生物。

本单元采用“先分后总”的方法来安排教学内容,由“果实和种子”、“根和茎”、“叶和花”、“植物和我们”四课构成:

前三课是并列的关系,采用观察、比较、实验、解剖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认识植物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知道植物能通过自己的“器官”制造养分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第二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果实和种子

2

2、根和茎

2

3、叶和花

2

4、植物和我们

1

第二单元复习与检测

1

总课时

8

第周

班级

三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2课时

课题

2.1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

2、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

3、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重点难点

知道什么是果实。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法

教具

水果或蔬菜视频资料

实践

活动

找种子活动

板书设计

2.1果实和种子

果皮果实[种子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讲述:

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

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

它长在哪里呢?

今天老师请大豕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匕的豕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

二、学习新课

1、果实展览,说说哪里有种子

(1)谈话:

课前老师让大家把一些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来,现在请各小组同学将带来的果实集中在一起,我们来举办一个果实展览会,这些果实你们都认识吗?

(2)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果实名称。

(3)提问:

你们带来的这些都是果实吗?

(4)学生交流讨论

(5)提问:

什么样的才叫果实?

(6)分组观察活动:

切开果实,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说说发现了什么。

(7)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8)讨论:

萝卜和其他一些植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9)小结:

我们发现植物的种子一般长在果实里,果实就是种子的家。

所以说凡是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造的都是果实。

我们可以用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些植物是不是果实。

萝卜内部没有种子,所以它不是果实。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如无子西瓜、无子葡萄、香蕉等一些果实的种子退化了,不容易找到,但它们仍然属于果实。

(10)欣赏视频:

各种各样的果实和种子。

(11)学生活动:

找种子:

找出本小组其他果实的种子在哪里。

2、植物怎样传播种子

(1)、讲述:

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

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

学生介绍

果实名称

学生讨论交流

分组观察

交流观察结果

讨论

欣赏视频

找种子活动

的吗?

(2)欣赏短文:

二年级语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

讨论植物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

(3)、讲述:

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

(4)、小组讨论、交流,试着填写P66活动记录表格。

(5)、欣赏视频:

种子的旅行

(6)、小结:

母种果头都有匕传播种子的方式,以便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多,一般分为利用风力、利用动物、利用弹力、利用水力等方式来传播种子。

欣赏短文

小组讨论交流

欣赏视频

教学反思

班级

三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2/2课时

课题

2.1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2、能够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能够做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重点难点

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具

浸泡过的种子镊子视频

实践

活动

种植一棵植物

板书设计

2.1果实和种子

适量的水分种子萌发的条件*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2、谈话:

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

本节课我们来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种子的构造

1、(出示干湿花生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两颗种子)观察: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和干花生种子有什么不同?

猜一猜、画一画、说一说种子里面有什么?

将自己的预测填写在P66的活动记录中。

2、提问:

你们想不想知道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3、究竟同学们想的对不对,下面我们就来解剖种子。

4、教师示范解剖种子。

强调:

用镊子剥开种皮时要轻,不要伤到里面幼嫩的部分,然后从花生开口的那一边小心的掰开。

5、学生解剖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里面有什么,并画下来,填写在P66的活动记录中。

6、说说你看到种子里面有什么?

7、学生再用黄豆的种子进行实验,要求按照预测一一画图一一解剖一

观察画图表达的过程。

8、小结:

种子里面的“植物宝宝”,科学上有一个名字叫做“胚”。

(二八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谈话:

老师带来了很多种子,为什么这些种子一直没有发育成一棵棵小苗呢?

你认为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

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

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实验。

3、交流实验方案。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解剖种子

并观察

小组讨论

实验方案交流

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完成实验。

4、欣赏种子萌发的视频,总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5、小结:

种子萌发的条件

(1)话量的水分

(2)充足的空气

(3)话宜的温度

(四)、动手实践:

种植一棵自己的植物。

要求:

学生要精心培育自己的植物,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欣赏

动手实践

教学反思

班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题

2.2根和茎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根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通过实验探究根的作用。

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

重点

认识根的形态与作用

难点

区分直根和须根

教学方法

观察实践法

教具

视频植物的根

实践

活动

学生分组把自己带来的根按直根、须根分类

板书设计

2.2根和茎

直根溜¥

£1

JM

根1

须根

植物的根的作用:

1、吸收水分和养料

2、固定植物的作用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出示连根拔起的菠菜和葱,谁来向大家介绍这两种植物。

今天我们来认识植物的根和茎。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1、出示葱和菠菜。

你们认识这两种植物吗?

2、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

3、学生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

4、小结:

像菠菜这样,根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

的一根,粗粗的、周围长了一些细小的根毛,这样的根叫直根。

像葱这样,在茎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叫须根。

5、在P67活动记录上画下直根和须根,描述它们的不同。

6、小组内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直根,哪些是须根。

汇报比较结果。

(二八认识根的作用。

1、讲述:

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

2、学生回答。

观察葱和菠菜的根汇报观察结果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给根分类

3、看根的作用的视频。

4、学生看后谈谈感想。

5、小结:

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料的作用。

欣赏视频并谈感

教学反思

班级

三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2/2课时

课题

2.2根和茎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通过实验探究茎的作用。

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

认识茎的形态与作用

教学方法

观察实践法

教具

图片

实践

活动

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2.2根和茎

直立茎

茎缠绕茎乍缘茎匍匐茎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本节课我们来认识植物的茎的形态及其作用。

二、学习新课

(一)茎有各种形态。

1、观察书上P20图片,提问:

这些植物哪部分是茎,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结:

比起根来,植物的茎是形态各异,多种多样。

无论什么样子的茎,都是为了适应植物更好地生长。

(二八认识茎的作用。

1、讲述:

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

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茎的作用呢?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株养在红墨水中的植物,观察它的叶有什么变化?

4、下面我们就来把它的茎切开看一看。

教师示范茎的斜切和横切。

5、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茎的内部变化,思考:

为什么会这样呢?

6、学生讨论交流。

7、小结:

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体的中间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一一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并且把叶子制作的养分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三八实践活动

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

观察

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

用放大镜观察

学生讨论交流

实践活动

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教学反思

班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题

2.3叶和花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够比较叶子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

2、能对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如何散失的”、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对

比实验。

重点

认识叶的构造与功能

难点

理解植物是怎样自己制造食物”的

教学方法

实践法、观察法

教具

树叶

视频

实践

活动

给树叶分类

板书设计

2.3叶和花

叶柄

叶彳

叶片(叶片上有叶脉)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今天我们要认识植物的另外两大组成部分一一叶和花。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叶的不同形态

1、讲述:

春天到了,许多植物都已经长出嫩绿的叶子,(出示一片树叶)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

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自己带的树叶,观察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同。

写P68活动记录。

3、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

4、谈话:

树叶的形状有很多种,把带来的树叶按一定的标准来给它们

分一分类。

5、学生分组给树叶分类。

(提醒学生每次只能按一个标准分。

6、汇报分类结果。

(二)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散失的

1、谈话:

叶子的形状多种多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回答

3、出示P22图,给两根枝条同时罩上塑料袋并扎紧,猜猜看,几小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三)观察并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提问:

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那么你知道这些营养主要是怎么来的

吗?

2、欣赏叶的光合作用视频

学生观察

填写活动记录

给树叶分类

猜猜看

欣赏视频

3、小结:

大多数植物是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想一想如果没有阳光,叶子能制造养料吗?

教学反思

班级

三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2/2课时

课题

2.3叶和花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知道花的构造与各部分的功能。

2、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重点难点

认识花的构造与功能

教学方法

实践法观察法

教具

花、镊子、放大镜课件

实践

活动

解剖花

板书设计

2.3叶和花

广雄蕊制造化粉

花的构造」雌蕊一一接受花粉

花瓣吸引昆虫

「萼片一一保护未开的花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花的构造

1、用多媒体出各种花卉的图片,请学生来说一说都是些什么花。

2、同学们都被这些花的色彩和千姿百态所吸引,你们想知道花的构造是怎样的吗?

3、出示桃花模型,教师把桃花的每一部分摘下来,指导学生认识雄蕊、雌蕊、花瓣、萼片。

4、教师示范从外向内的顺序解剖花,强调力要小,手要轻。

5、学生解剖自己带来的花,用放大镜观察各部分的样子。

6、指导学生观察认识花各部分的名称并猜测各自的作用。

7、小结:

花的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作用(见板书)其中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二)认识花粉的传播方式

1、用放大镜观察雄蕊,发现了什么?

试着捻捻雄蕊上的花粉,在白纸上再抖抖,看留下了什么?

2、讲述:

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当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结出种子。

3、提问:

雄蕊上的花粉是怎样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呢?

植物是靠哪些方法来传粉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资料。

4、用视频演示花粉的传播方式。

观察模型

解剖花

用放大镜

观察雄蕊

欣赏视频

5、小结:

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

三、拓展延伸

你种的植物长的怎样了?

把你的观察日记在班级和同学进行交流。

交流观察日记

教学反思

班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2.4植物和我们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通过自己的种植经历总结植物以上经历的几个阶段和生命周期长短,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名称。

2、能够通过调查,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重点

在“种植物”

经历的基础上感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

识别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那些部分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具

一些植物或图片、课前收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相关资料

实践

活动

调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来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

板书设计

2.4植物和我们

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认识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

1、讲述:

刚才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

实、种子都有可能被我们食用,它们含有不同的营养,而这六个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请看p25,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

图,在它的生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实,其他植物一般也有这些部分。

你能说出一些吗?

2、请你在活动记录上画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3、展示自己画的植物图,进行介绍。

二、认识植物的局部。

1、讲述:

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你能说说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吗?

2、根据学生发言,把植物的名称写在黑板上或贴出相应图片。

3、以橘子为例,提冋:

橘子是大家爱吃的水果,我们是不是把整个橘

子都吃下去呢?

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

4、讲述:

其他植物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请各小组结合自己带来的植

物,讨论我们吃的是它们的哪一部分?

5、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让学生了解有些植物我们只吃它的某一部分,有些植物我们要吃它的多个部分。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相应食用的部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二、认识植物对人类的多方面贝献。

1、谈话:

有人说:

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无论怎么夸张都不会过分,大家说

说一天的生活中哪些方面都离开植物?

2、小组讨论。

(可以结合书上插图或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3、各小组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进行简单小结。

如可以做食

填写活动记录

小组讨论汇报交

讨论交流

物、做药材、做纺织材料……)

4、提问:

听了各小组的汇报,你感到了什么?

假如没有植物,我们的生活又会怎样?

5、讲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