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阶段看书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082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冲刺阶段看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冲刺阶段看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冲刺阶段看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冲刺阶段看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冲刺阶段看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冲刺阶段看书提纲.docx

《高考冲刺阶段看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冲刺阶段看书提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冲刺阶段看书提纲.docx

高考冲刺阶段看书提纲

历史冲刺阶段看书提纲

◆运用现代化史观解读历史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

●思想文化科学化、理性化、大众化

◇民主化、法制化

中国:

(由专制走向民主)

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先秦:

萌芽

贵族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

春秋战国打破贵族政治:

宗法等级秩序被破坏(“礼崩乐坏”)

商鞅变法:

废分封、行县制;军功授爵制

秦汉:

秦朝确立: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代巩固:

解决郡国并行制带来的王国问题——推恩令;

削弱相权:

中外朝制度

选官制:

察举制

地方监察:

刺史制

隋唐:

完善

中央行政(分割相权):

三省六部制

选官制:

科举制的确立与完善

地方行政:

道、州、县

宋元:

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宋:

分割相权:

二府三司;地方行政:

路、府、州、县

元:

中央:

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宣政院

地方:

行省制度

明清: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明:

废丞相、设立内阁制;地方三司分权

清:

军机处、密折制

二、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

农民阶级:

民主革命的先声——太平天国运动(从革命任务角度理解)

资产阶级:

维新派对民主化的尝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

1898年戊戌变法

革命派完成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激进派反对复辟、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新文化运动“民主”口号

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斗争——五四运动

国共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运动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开展土地革命——十年内战

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

打败蒋介石、推翻三座大山——解放战争

三、现代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一届人大、1954年宪法

三大民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八字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文革十年)

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982年宪法、初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方略

基层民主建设

世界:

(民主的传统与近代现代民主政治)

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罗马法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城邦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评价

内容:

公民大会、四百人(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

陶片放逐法、十将军委员会、公民参政职务津贴

评价:

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选举制、任期期、比例代表制、议会辩论等)

局限性:

原始的直接民主可能导致社会不公正、抽签选举(轮番而治)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雅典民主政治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比较

罗马法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适用范围、内容侧重点、操作程序)

•从人定法到自然法

•罗马法的价值:

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成为人类永恒的法律原则和理念(平等、公正、保护私有财产、自然法思想原则等)

二、17、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确立方式: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解放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克伦威尔)、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

议会立法:

1689年《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

典型代表: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联邦制、三权分立体制、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对比分析:

英美政体、中国专制政体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古代希腊民主与西方代议制民主

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改革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巩固

方式:

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议会立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巩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立法或改革: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典型代表:

法国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对比分析:

英德政体、法美政体、近代中国对西方政体的追求(学习日本——君主立宪、学习美国——民主共和)

四、二战后德意日完成政治民主化改造

其他: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普选权等)

法制化的重要文献:

•《十二铜表法》:

由习惯法到成文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保护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统治。

•1689年《权利法案》:

以法律限制王权,确立议会权力至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787年美国宪法:

联邦制实现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有机结合;三权分立体制实现孟德斯鸠学说,成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原则;总统制民主共和制体现人民主权思想。

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律基础。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大(君主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确立议会制民主共和制,以法律阻断保皇派复辟之路;但共和制的巩固还需要长期的斗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皇帝拥有绝对权力、内阁对皇帝负责;议会权力小。

脆弱的民主:

形式上的君主立宪、实质上的君主专制。

德国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促进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权力);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1949年《共同纲领》:

新中国的临时宪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确立新中国国体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则;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经过全面修改的社会主义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已经过多次修改,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法律化(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非公有制经济、依法治国方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

•1936年苏联新宪法:

苏联社会主义基本建成,标志着期大林模式的确立

◇工业化、市场化与全球化

中国:

(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一、中国古代经济(自然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在不断发展)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从战国开始成为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成分

以封建地主经济和自耕农经济为表现形式

耕作技术(生产工具):

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历代不断强化)

重视水利建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政策(制度)维系: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政策

历代限制土地兼并(重点封建土地国有制——均田制)

古代手工业

家庭副业——家庭手工业(丝织业和棉纺织业)

官营手工业:

丝织业:

丝织技术的进步、明朝中后期苏州、杭州丝织业中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棉纺织业:

棉花种植推广、黄道婆、宋代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被原料

冶炼业:

青铜器与青铜工艺

治铁业:

汉代铁业官营、东汉杜诗水排、南北朝灌钢法、北宋煤成为燃料

陶瓷业:

陶:

唐三彩

瓷:

商代:

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

青瓷技术成熟;唐代:

形成南(越)青北(刑)白两大系统,唐代晚期首创釉下彩绘;宋代:

瓷窑遍布各地、哥汝钧定官五大名窑、景德镇、海上丝绸之路(“瓷路”);元代:

青花瓷成熟;明清:

瓷都—景德镇;清代粉彩瓷(珐琅彩)

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市”的发展

Ø秦代:

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当面交易

Ø汉代:

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有东、西9市,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坊界限分明

Ø六朝:

草市形成,且由“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Ø唐代:

草市普遍,后期夜市繁荣,但市场活动范围和时间仍受官府严格控制,市、坊界限分明,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Ø宋代:

市坊界限被打破,通宵营业,形成繁荣的商业街和专门市场,草市已经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东京夜市、晓市、定时的庙会集市

Ø明清:

商业区繁华、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2.商业都会的掘起

Ø战国:

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商业城市开始兴起(“市井”出现)

Ø汉代:

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

Ø新朝:

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的形成

Ø唐朝:

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

Ø宋朝:

汴京(开封)

Ø清代:

苏州、盛泽镇;四大名镇(广东佛山镇、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

3.货币发展:

秦:

统一货币:

秦半两钱(圆形方孔钱);汉:

汉武帝铸“五铢钱”;北宋:

四川出现“交子”;

明朝中后期: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政策)

4.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5.商业贸易活动

春秋战国:

富足巨商和繁荣商业中心

唐代:

大运河水运和陆运发达

宋元:

海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成为财政收入重要来源、四川“交子”

明清:

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出现商帮会馆

二、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解体的进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

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

19世纪中期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原料产地、销售市场、投资场所)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发展历程:

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短暂发展、陷入困境(重点分析原因及影响)

特点:

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合理

影响因素:

注意分析的角度

三、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950—1952土地改革;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953—1957年一五计划;1953年—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8年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60年代初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

文革中周恩来和邓小平的努力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归纳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开始:

1984年扩大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所有制结构(改变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改变高中集中管理体制)

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1992年十四大确定目标,到现在初步建立

对外开放:

四个开放层次的时间与主要地区、新格局的表述

世界:

(工业文明推动下整体世界的形成发展)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1、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重点:

新航路开辟与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2、16-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重点:

荷兰、英国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殖民霸主的“三部曲”;奴隶贸易

3、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重点:

工业革命与英国的工业化;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19世纪中期的资本主义扩张及殖民扩张的双重使命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美德等国的工业化;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5、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全球化制度化、体系化)

重点: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日本、西欧经济的重新崛起,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出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演变成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经济浪潮(90年代知识经济的兴起)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时代来临

重点: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二、经济政策与经济模式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与经济模式:

1.重商主义(16—18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

2.自由主义(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代表:

英国

3.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开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罗斯福新政开创、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大规模实行、70年代以来介于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

社会主义经济政策与经济模式: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与苏联的工业化

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中国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建国后逐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78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想文化的科学化、理性化

中国:

(从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春秋创立:

孔子创立(仁、礼、德、中庸)

战国发展:

孟子发展(“民贵君轻”、“仁政”、四种道德规范)(性善论)

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治”)

摧残:

秦始皇“焚书坑儒”、法家治国

确立正统:

董仲舒改造儒学“内法外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轻徭薄赋思想;三纲五常)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用儒生、设立太学、表彰六经,建立封建儒家教育体系)

成为官方哲学:

宋明理学(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程朱理学:

理是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君主“正君心”);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

理即心,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批判继承:

明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近代:

19世纪末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新文化运动:

“打倒孔家店”——彻底批判儒家思想,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对儒学的态度:

批判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儒家文化中宝贵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又要与时俱进,在否定儒学的消极因素基础上,使儒学古为今用)

2.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及其外传

3.传统文学艺术

文学:

《诗经》、楚辞(《离骚》);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艺术:

书法艺术、文人画

4.古代教育:

孔子举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局面;

汉武帝独尊儒术,建立封建儒学教育体系(设置太学(地方郡国学)、表彰六经)—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

明清八股取士:

教学内容为“四书”、“五经”,用程朱理学观点释经。

5.古代中国思想解放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道、法、墨

明清之际的思想启蒙: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二、近现代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

(一)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与思想解放的历程:

器物层次的学习: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林则徐、魏源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制度层次的学习:

1898年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1911—1912年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思想文化层次的学习:

新文化运动前期:

“德先生”与“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后期:

马克思主义

近代前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

维新变法时期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思想启蒙作用

第二次:

辛亥革命时期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次:

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宣传民主与科学,宣传马克思主义——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0世纪中国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1905—1924年旧三民主义

1924年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①萌芽时期:

中共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

思想:

正确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阐明无产阶级对革命领导权思想;

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农村革命的重大意义。

②诞生:

井冈山时期(1927-1937)

理论成果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立农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③成熟:

延安时期(1935—1945)

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步骤与革命性质:

“两步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革命动力: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革命前途:

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向社会主义过渡

④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理论成果:

毛泽东军事思想;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⑤继续发展:

建国后(1949—1976)

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

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

△打破俄国(苏联)模式

中国式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式民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改造剥削制度与改造人相结合。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

•1921—1927年

1921年7月中共“一大”:

成立中国共产党

1922年中共“二大”:

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

确定国共合作方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共十年内战(1927—1937)

1927年“八七”会议:

批判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1935年遵义会议:

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35年陕北瓦窑堡会议: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全民族抗日战争(1937—1945)

1938年秋陕北洛川会议: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人民战争路线)

1945年春延安中共“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

1949年春西柏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

两个转变:

精神:

“两个务必”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9月十二大前夕

重点:

文革中的全面整顿、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

其他:

恢复高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项基本原则、“二为”方向

初步形成阶段:

1982年9月的十二大到1987年的十三大

重点:

“一国两制”、教育“三个面向”、十三大(初级阶段基本理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目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进一步发展和丰富阶段:

十三大到十四大(1987-1993)

重点:

1992年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正式确立命名阶段:

十五大1997

△打破斯大林模式

所有制结构: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宏观调控、间接管理

经济模式: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

1956年中共八大(对民主法制的正确探索;对经济建设的探索:

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形成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1982年十二大: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十三大:

初级阶段基本理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目标

1992年十四大:

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

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1997年党的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

2002年党的十六大:

确立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否定“两个凡是”错误方针,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打破“个人崇拜”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

1992年计划与市场姓“资”姓“社”的讨论:

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理论成果——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核心: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世界:

(思想文化走向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古希腊先哲: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理想国”、哲学家王)

亚里士多德:

理性是人的本质;求知是人的本性;人是城邦的动物;中产阶级执政(“中道”)

逻辑学三段论

斯多亚学派:

人生而平等

2.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肯定人、人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个性解放、现世幸福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及其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在宗教信仰的前提下,明确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与上帝的沟通)

3.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

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人生而自由且思想自由;人不是工具,人有“理性”;人类要运用“理性”摆脱“不成熟状态”)

主要政治学说:

三权分立学说:

提出:

17世纪英国洛克提出分权学说(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应分属议会和君主)

完善:

18世纪法国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君主、司法权独立;三权互相独立又相互监督。

实践: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提出:

英国霍布斯:

国家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

完善:

法国卢梭:

人们按照社会契约成立国家,统治者违背人民意志,撕毁社会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核心思想:

理性主义(政治领域:

反对专制主义、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个人自由和权利平等。

宗教领域:

反对教权主义、宗教权威、宗教迷信及宗教迫害;用人的理性取代神的意志。

二、影响人类社会重要社会思潮

1.民主主义(民主、法制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自由主义——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

3.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二战后东欧、亚洲等许多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由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浪潮(中国改革: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西方近现代科技进步

1.科学理论: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近代天文学革命(1543年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现代物理学两大理论支柱:

量子论(普朗克);相对论(爱因斯坦)

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