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全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017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2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全册.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全册.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全册.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材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2页:

谁的得分高。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100以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看看谁的得分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

2、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气

24

30

41

笑笑

23

44

29

 

3、小组讨论:

他们谁说的对?

4、独立完成:

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

到底谁获胜?

(1)计算淘气的总分:

24+30+41=95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生1:

可以用竖式计算:

24        

+  30 

54

先把前两个数抄写下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53。

在54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41,54与41相加,先算各位,再算十位。

结果是95

54   

 +41  

95      

生2:

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

24 

30   

  +  41 

  95    

(2)计算笑笑的总分:

23+44+29=96

笑笑的三次成绩分别是23、44、29,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笑笑最后的总分是多少?

    

结论:

淘气95分,笑笑96分,笑笑的总分比淘气的高,所以笑笑赢了。

3、小结:

100以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26+29=      37+28+34=      16+35+57=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1996年

16

22

12

2000年

28

16

15

2004年

32

17

14

(1)先估计一下,哪年获得的奖牌多?

(2)1996年获奖牌多少块?

(16+22+12=50)

(3)2000年获奖牌多少块?

(28+16+15=59)

(4)2008年奥运会将在举办,你估计我国运动员将会获得多少金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

所以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六、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连加运算

淘气:

24+30+41=()

245424

+30+4130

——————+41

5495———

95

笑笑:

()□()□()=()

答:

淘气共得了()分,笑笑共得了()分,()获胜。

《秋游》教学设计

主备人:

平山第一小学黄丽燕

审核人:

惠东县实验小学慧坚教育局教研室金凤

复备人:

一、教学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4页:

秋游。

二、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学情分析: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要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3、具体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

列竖式计算连减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24+16+2749+17+3215+26+4433+29+25

2、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来到了海洋公园。

他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一圈了。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核心过程推进

1、观图,获取信息。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2)生观图,获取信息。

(3)学生汇报:

(1)船上可以坐90人。

(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2、出示并解决问题。

问题一: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多少游客。

(1)生读问题,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边列式边说明。

师:

请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组员可以适当补充。

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完后可以质疑。

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

(3)学生汇报:

思路一:

①方法分析:

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列式为:

90-45-25。

师:

请尝试用竖式计算。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②探究90-45-25的计算方法。

生1:

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试算。

(借板演题统一订正)

生2:

90—45=45  45—25=20 

师:

还有其他解题思路吗?

思路二:

①方法分析:

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数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还有多少空座位。

 ②生:

45+25=70 90—70=20 

问题二: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70人乘车返回学校,第一辆车上有38人,第二辆车上有24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

(3)最后列式计算。

学生先独立读题,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说一说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思路。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在小组订正。

同伴互助。

得出结果:

38+24=62(人)70-62=8(人)

(三)巩固练习

第5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1题的第二幅图。

(作业本上分组独立完成两题,统一订正,同桌互批。

(四)课堂小结

100以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小组完成)课后,作业本上完成。

(通过反馈,了解学生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辅导学困生,改进教学。

六、板书设计:

秋游

——连减运算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1)90-45-25=(20)(个)

(2)45+25=70(个) 

90—70=20(个)

答: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个空座位。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主备人:

平山第一小学蔡春燕

审核人:

惠东县实验小学慧坚教育局教研室金凤

复备人:

一、教材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6、7页:

星星合唱队。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教学难点:

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

(生:

喜欢)

课件出示:

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

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1)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2)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3)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

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

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生1:

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

生2:

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师:

同学们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讲出了道理,真棒!

(二)自主探索

1、师:

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生: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

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15-9=6(人) 52+6=58(人) ;52-9=43(人) 43+15=58(人) ;52-9+15) 

在学生列出:

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如:

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15人,就是又多了15人,应该再加上15。

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

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

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师:

把你的算法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

先算52减9,再加15,结果等于58。

如果出现先算52加15再减9的算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并谈谈看法。

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师: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

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

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2、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课件出示:

教材第5习题)

师:

同学们,这两道习题你能解答吗?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

关键弄清:

叔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8+29-5。

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

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第7页练一练的题目。

(四)总结提升

 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六、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加减混合运算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52-9+15=58(人) 

 5 2 4352

 —9 +15-9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

435843

 +15

_____________

58

答:

合唱队现在有58人。

  

 

第二单元

《买文具》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材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购物》第10、11页:

买文具。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出示钱包,从钱包里拿出一些不同小面额的钱来)“钱”是我们国家进行购物时使用的货币,统称为“人民币”。

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并学习用人民币来购买文具。

(板书:

买文具)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人民币。

(1)(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

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从老师手中拿出来吧!

①你是怎么知道它是5元、2元、1元、5角、2角、1角……(这里根据学生所拿的、自己认识的每一人民币进行提问)?

②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来辨认的?

除了这些,你还认识哪些面额的人民币?

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及或直接出示不同面额的硬币:

1元、5角、1角、5分,让学生进行辨认。

然后进行总结这一类是纸币,这一类是硬币。

(3)看课本“认一认”:

图中有哪些人民币?

给他们进行分类。

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4)同学们,你们知道1元可以换几1角呢?

几个1分可换11角呢?

(5)练习:

①练一练的第1题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②练一练的第2题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强调:

计算钱数时,相同单位的钱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2、学习付款。

(1)创设情境:

(出示钢笔)1支钢笔1元钱,要买这支钢笔你都可以怎样去付钱呢?

老师做售货员,让学生来付钱购买钢笔,展示学生的付钱方式。

(2)课件出示文具情境图,同学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都可以怎样付钱。

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

(3)小结:

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

3、1把尺子8角,淘气想用1元买1把尺子,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应找回多少钱呢?

你如何列式解决呢?

学生交流并列式解答(见板书)

4、学生活动:

小组成员之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图中的哪些文具?

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

(四)本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应该如何爱护人民币?

六、板书设计:

       

买文具

———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10-8=2(角)

1元=100分答:

应找回2角。

《买衣服》教学设计

主备人:

平山第一小学赖运红

审核人:

惠东县实验小学慧坚教育局教研室金凤

复备人:

一、教学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第12-13页:

买衣服。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的以及

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在购物情境中,初步培养学生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的“认一认、买一买、问一问、说一说、拿一拿、读一读、测一测”系列活动,学会简单的购物,认识人民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用口头语言描述付钱、找钱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2、根据情境图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亲近数学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1元、2元、1分、2分……等这样的小面额的人民币,如果我们要买衣服、电器等大件的商品,还用这些1`元、1分的钱方便吗?

那我们就要用到一些较大面额的人民币,这节课我们来就认识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新学期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

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

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

谁来试一试?

(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各种版本的大面额的人民币。

(1)课件出示“人民币的认识”,展示所有大面额的人民币,我们来认一认它们。

(2)认识两种版本的100元人民币。

①你们看看这是多少面值的?

(展示1999年版的100元人民币)你们是怎么知道这是100元的人民币的呢?

②继续认识1990年版的100元人民币。

(3)小结:

我们一般都是通过人民币上的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或直接通过图案等来区别各种人民币的面值的。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在纸币的左下脚有一些点,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这是专门为盲人朋友设计的,有了这些点,盲人朋友通过摸人民币,就能知道是多少钱了。

接下来具体数一数100元的盲点数目。

(4)让学生认一认1990年版和1999年版的两种50元人民币。

同样让学生认识20元和两种版本的10元的人民币。

  

(5)总结:

我们的人民币上通常都有国徽,国徽代表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那么怎样做才是爱护人民币呢?

2、模拟购物活动,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1)每人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样若干。

(除了大面额的外还需准备1元、2元等小面额的)

(2)出示图片“买衣服图”,让学生明白可供自己购买的商品和价钱。

(3)在小组进行买衣服的活动,其中的一位同学当售货员,其余同学当顾客。

售货员任务:

在顾客表示自己要买几件衣服后,要在下表的购买商品一栏中做纪录并迅速算出他所需付的钱数,填入表中的应付款一项,同时统计顾客的付款方式。

顾客任务:

自己选择好想买商品之后,算出所需付的款数,并思考怎么付钱,准备好正好的钱数。

(4)在购物过程中,同学轮流当售货员。

(5)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尝试练习,初显身手

1、准备:

每小组发一个里面装有一些人民币(附页中的样)的小信封,里面分别装有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若干,完成课本第一题。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2、完成课本第二题,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拿出模拟人民币来换算,也可以同桌合作换算。

3、游戏“凑100元”:

每组准备10元、20元、50元的人民币票样若干.

问:

如果需要100元,可以怎样拿?

小组合作,让学生用这些钱摆一摆,试一试.并将本组的方案进行统计,最后师汇总所有结果。

(五)应用新知,拓展延伸

1、读一读、讲一讲课本第5题周恩来智答外国记者问题,课件出示。

2、游戏练习,巩固知识。

(六)畅谈收获,自我评价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应该如何爱护人民币

(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六、教学板书设计:

买衣服

———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100元

50元

20元

10元

一100元=250元=520元=1010元

 

《小小商店》教学设计

主备人:

平山第一小学蔡惠英

审核人:

惠东县实验小学慧坚教育局教研室金凤

复备人:

一、教学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第14-15页:

小小商城。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

2、教学难点:

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

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交流各自的发现,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

1、师:

现在咋们注意看第一幅情境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生:

1架玩具飞机12元,1辆玩具坦克9元,一共就是:

12+9=21(元)

师:

回答得非常准确,真棒!

2、师:

看第二幅情境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生:

1盒水彩笔15元,那么20-15=5(元),应该找回5元。

3、师:

说得真好!

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

在小组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

学生所选物品只要是两样且总价没有超过30元都可以,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4、师:

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1元和22元,他可以怎么付钱?

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即时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两种:

(1)31元和12元,正好是花皮球的价钱5元。

(2)付11元和22元,也正好是5元。

师:

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说得很好。

5、师:

请你算一算:

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就是计算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用减法计算:

72-68=4(元)。

师:

思路很清楚,说得非常正确,真棒!

继续努力哦!

6、师:

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后,请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不同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并组织交流想法及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

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提升: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

———解决生活问题

1、共需要多少钱?

(用加法)

2、应找回多少钱?

(用减法)

3、如何付钱?

(凑钱数)

 

第三单元

《有多少个点子》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个点子”,即课本第16、17页的容。

二、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和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2、进一步巩固简洁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根据情境图写出乘法算式。

3、引导学生盛情知识的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会用简洁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2、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点子图、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现在在做什么呢?

你们想知道吗?

那就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出示情境图)

谁来说一说他们在做什么呢?

(学生交流说一说)

那我们这节课就和淘气、笑笑一起玩一玩吧。

(析书课题:

有多少个点子)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根据图形写出简洁算式。

(1)让学生进一步说一就淘气和笑笑摆的点子图,以及如何根据点子图列出算式的。

(2)师摆一个点子图,让学生根据点子图列出算式。

师:

我这里了有一个点子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