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培育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880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培育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培育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培育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培育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培育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培育工作方案.docx

《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培育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培育工作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培育工作方案.docx

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培育工作方案

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培育工作方案

前言

打造区域国际品牌,实现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融合发展,有助于发挥区域品牌对区域资源的系统性优化配置作用,有利于培育区域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产业集群的品牌意识和品牌经营水平,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温州市鞋业产业经过长期发展,已呈现出规模庞大、空间相对集聚、龙头企业带动性较强、创新能力较为突出、市场网络比较发达的特点,但长期累积的一些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产业层次低下、创新能力不强、国际品牌缺少、规划引导缺失、平台支撑不力、转型升级缓慢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加快推动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创建区域国际品牌已成为进一步提高温州鞋业综合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根据《关于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2006〕43号)和《关于印发浙江省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2011年工作任务的通知》(浙转升办〔2011〕6号)等政策文件要求,通过研究编制《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培育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创建区域国际品牌的总体思路、重点领域、工作重点、分阶段任务、保障措施等,强力打造区域国际品牌,助推温州鞋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本方案实施期限为:

2012-2014年。

一、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发展历程、基础和优势

(一)发展历程

远在南宋,温州就有制鞋的“专业户”。

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温州城区出现了制革街、皮鞋街、皮件街,形成了手工制鞋和制革的完整体系。

上世纪30年代初,温州鞋革产品已遍及国内,并与新加坡、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制革贸易关系。

二十世纪70、80年代,由于我国取消了鞋业原材料的计划限制,鞋业需求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温州紧抓这一历史机遇,按照“一户带动一村,一村带动一乡”的成长模式,鞋业产业快速在本地区复制、扩散,形成了集群的雏形。

1987年,杭州武林门广场发生火烧温州鞋事件,烧毁了5000多双温州产的劣质皮鞋。

正是这一把火,烧醒了温州人的质量和信用意识。

温州市鹿城鞋业协会、温州市鞋革工业协会等鞋业协会相继成立,它们在引导鞋企实施质量管理,开展有序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3年,温州市制定“358”质量工程,1994年颁布《温州市质量立市实施办法》。

同时,部分鞋企从特定的生产工艺流程中分离出来,形成专门从事某种工艺或某道工序的“配套”企业。

鞋业产业链逐步形成,出现如乐清白石鞋底生产基地、永嘉黄田鞋饰生产基地等鞋业配套产业区。

1999年,部分温商再次集聚武林广场,烧毁了2000多双假冒温州品牌的劣质鞋。

温州品牌开始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温州抓质量、上规模、创品牌的鞋企也日渐增多。

同年,温州市钱兴中市长提出了创建中国鞋都的目标,并启动建设中国鞋都产业园。

温州市鞋革工业协会积极准备汇报材料,在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

经专家组考核,2001年9月1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联合发文,正式命名温州为中国鞋都。

2006年,“浙江省制鞋专业商标品牌基地”落户温州。

2008年,“温州(国际)鞋都”获得浙江省政府颁发的“浙江区域名牌”称号,成为温州市首个获得区域名牌称号的特色产业。

期间,温州还荣获“中国皮都”、“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中国胶鞋名城”、“中国鞋都女鞋基地”、“中国合成革之都”等美誉,今年3月,温州又获授“中国鞋类出口基地”,区域品牌占有量居全国同行之首。

7月,温州申报“第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获国家商务部通过,在全国59个基地中名列前茅。

温州市政府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中国鞋都”的荣誉,一而贯之推进中国鞋都转型提升,2010年11月,通过《温州市鞋革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在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战略中,号召全行业创建“信用鞋革”,鼓励重点龙头企业率先争创国际品牌。

强化品牌意识,培育自主品牌,已成为温州鞋革行业的共识和主流。

目前全行业拥有中国出口名牌3个,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79枚,中国出口商品免验2个,成为同行业自主品牌集中度最高的城市。

温州鞋革业也以极具温州特色的专业网点、特色市场为主线,通过“小商品、大市场”形式,利用遍布世界各地、为数众多的温商华侨资源,构筑了遍布全国并通向世界的销售网络。

40多家企业已在境外建立公司和办事处,开设1000多个专柜。

由康奈集团牵头组建的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瓯海南龙制革厂等投建的鹏盛工业园、哈杉鞋业在尼日利亚建设的“非洲鞋都”,正开始不断地显现社会经济效益。

行业协会与中国最大网上鞋城—乐淘网开展合作,并于协会内设立办事处。

据统计显示,于2010年12月上线销售的康奈、奥康、红蜻蜓、日泰、巨日、皇家等鞋企,销售额均已超千万。

同时,行业龙头企业以“温州名品购物中心”为统一标志,依托百货业的主渠道,“抱团”开辟国内新市场,打造区域品牌,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二)基础和优势

1.产业规模优势。

温州鞋革行业发展至今,目前已拥有全国最大的牛皮、猪皮和鞋材料交易市场,形成由皮鞋、皮革、皮件三个主体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组成的鞋革工业体系,具备了产业规模优势突出、专业分工配套完善、品牌集聚效应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鞋革生产、出口基地之一,为打造区域国际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温州鞋革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80亿元,同比增长11.4%。

全行业3035家制鞋企业,实现国税入库税收14.2亿元,占十六个特色行业的16.8%;实现地税入库税收(费)6.28亿元。

全行业共实现利润总额达44.54亿元,成为温州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温州鞋产品出口覆盖全球近150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温州市鞋类出口6.8亿双,出口总值达37.4亿美元,同比上升35.78%,占温州外贸出口总额的25.72%,占浙江省鞋类出口额的62.54%,占全国鞋类出口总额的11.1%,在温州主要出口商品中稳居第一。

其中出口超亿元的国家共有12个,充分展示了温州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的出口规模及出口潜力。

2.研发创新优势。

多年来,温州鞋革行业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将研发与市场对接,把引进与创新结合,充分发挥“品牌”对传统产业提升的巨大作用。

吉尔达以“新健康主义”为主题研发成功新型产品“升级A+型”纳米功能空调鞋;奥康集团引进30条国际一流生产流水线并在意大利成立鞋样设计中心和信息中心,建立奥康“高科技数字化研发基地”;康奈集团加入世界最大的鞋类研究机构英国SATRA组织,设立符合SATRA要求的世界级鞋类设计研发中心。

红蜻蜓与意大利百年名企、国内名校共建科技实验室,完成10多项皮鞋技术改进,申请国家专利16项;奥古斯都鞋业与中科院理化研究所研制成功“抗菌”皮鞋,成为目前中国鞋业唯一获得“抗菌标志认定”的企业;巨一集团、金帝鞋业的实验室,成为温州地区首批被浙江检验检疫部门官方认可的企业实验室。

同时,温州鞋企参与行业标准化制定也日益增多。

康奈、奥康、红蜻蜓、泰马、奥古斯都五家鞋企参与了国际鞋业ISO/TC216技术标准中有关鞋子的抗菌、鞋底弯曲、有害物质限量等6项标准的起草制定,这是中国鞋企首次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蜘蛛王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等单位组成标准起草小组,负责修订GB/T3903.3-1994《鞋类通用检测方法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标准。

康奈被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授予《鞋类国际标准(ISO)制定单位》,并参与《鞋类抗弯曲性能传送带耐折试验方法》国际标准的起草与制定。

康奈、奥康两家企业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康奈集团荣获首届“浙江省政府质量奖”。

温州鞋企不断通过技术改进和研发创新,提升自身竞争优势。

3.服务平台优势。

温州鞋革行业现已有的公共技术研发、公共检验检测、公共物流、公共展示、公共信息等多类公共服务平台,为加快温州鞋业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国际品牌,提高行业和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品牌经营水平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经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集科研、开发、标准制订、培训为一体,每年服务数千家企业,为温州鞋革行业严把质量关。

2011年6月,南德意志集团与温州市质检院合作,为温州鞋企提供“一测双证”服务,一次检测即可获中文的国家中心和英文的TUV两份权威报告;“面向温州地区皮革鞋类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平台”,由温州轻工研究院于2010年申报并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基金立项,重点通过推广产业转型升级效果好和技术成熟度高的重大创新成果来推动行业技术发展;2006年经批准正式投入运营的“东艺外贸公共物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保税货物仓储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的进出口业务;于2009年设立的“温州市对俄贸易服务平台”,至今已服务对俄贸易企业60多家,运输货值达5000万美元;2008年获浙江省商务厅授牌成立的“温州鞋产品外贸预警示范点”,通过发布预警信息、组织培训学习、倡议行业自律、设立境外联络点、鼓励企业“走出去”、维护温商权益等方式服务企业;在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和尼日利亚等设立的“温州鞋业对外贸易信息联络点”,加强预警作用;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获市人事局授牌成立的人才工作站,开展一线员工素质提升、技能培训,并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创办温州市鞋革行业培训中心,为行业发展培养和储备中高级人才;至今成功举办了16届的中国(温州)国际皮革及鞋材鞋机展,已成长为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皮革暨制鞋工业类专业展之一,为企业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存在的问题

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一些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成本、贸易壁垒、平台支撑不力、融资困难等各类问题也逐渐显现,开始制约温州鞋业的品牌发展之路。

(一)价值链的关键环节薄弱

鞋业中附加值最高的部分就在研发设计及品牌营销这两个环节,发达国家通过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特许生产和销售、委托加工贸易等途径,调整并控制着鞋类产品的最终销售网络。

温州鞋业起初以模仿设计起步,但是发展到今天,继续走模仿的道路已较难。

从温州鞋业的出口结构来看,基本上属于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中很少是温州的品牌。

因此提升设计能力、拥有自主开发的能力和独立的营销网络对于迫切想在国际市场上成功的温州鞋企来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温州鞋企面临快速变化的产品升级换代要求,需要向发达国家引进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代工所创造的利润又以设备更新的形式被“回收”,最终使得温州制鞋企业处于“代工——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缺失”的循环路径。

(二)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低

温州虽然出现了像“康奈”、“奥康”、“红蜻蜒”、“吉尔达”等部分全国知名乃至世界知名品牌,但是缺乏世界乃至全国顶级品牌。

从产品层次看,目前温州制鞋企业出口的鞋产品绝大部分价格较低,与意大利、美国品牌相差甚远。

出口高档及自有品牌鞋所占比例很小,且出口产品多以OEM方式进行,全球价值链中的大部分利润被全球采购商拿去。

(三)要素成本上升趋势明显

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已经是困扰温州鞋企的重要问题,劳动力成本相比于往年普遍上涨20%-30%,与东南亚主要制鞋区域相比,温州劳动力优势已不明显,原本利润微薄的制鞋业面临了挑战。

温州地少人多,企业数目较多,工业用地严重供不应求,不断升高的土地价格以及紧张的供用电形势给本地制鞋企业带来空前的成本压力,部分鞋企选择走出温州,到其它地方投资建厂。

另外,原材料成本、出口成本等均有较大程度上升,这直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同时,由于鞋业的集群效应,一家制鞋企业的停工停产,将会在产业链上产生放大的负面效应。

(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

由于当前欧美经济复苏缓慢,外需尚未真正恢复,而在国内通胀压力之下,银根不断紧缩、利息高企,这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存在严重问题。

据市统计局调查显示,2011年6月,约16%的被访企业认为融资很困难,较上月提高3个百分点。

而第三季度爆发的包括俊朗、新耐宝、巨邦、耐当劳等12家温州鞋革行业企业负责人在内的温州中小企业企业主纷纷“出逃”事件,更是将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推上了风口浪尖。

目前温州市政府已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然而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四)配套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温州的鞋业集群虽然已有相当规模,但考察其内部结构,其配套服务体系仍然较为薄弱。

鞋业原料生产、专业市场、制鞋企业及营销渠道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有些也仅仅建立了单向传递过程,对市场的反应程度还不够灵敏,这不利于集群内信息和知识的传递,需要进一步发展集群内部的分工。

虽然永嘉、龙湾等地已聚集一批鞋业专业市场,但就全市来看,仍显不足;且部分专业市场如鹿城区的河通桥鞋料市场,由于建设较早,出现交通不便、消防隐患严重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制鞋业的整体发展,与制鞋业相关的信息中介、金融平台、创新平台相对缺乏。

鞋业集群内的沟通机制有待多元化,营销网络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鞋业出口制约因素增多

中国入世后,虽然也能够享受配额取消的待遇,但由于入世承诺中的特殊条款,温州的鞋产品出口在2005年后仍受到极大的制约。

这些措施主要为对中国的鞋类产品限制措施和一般特保措施。

不仅美、欧等发达进口国,就连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也都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使我国鞋产品贸易在国际多边场合处于不利地位。

三、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领域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根据省委《关于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鞋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为抓手,完善鞋业产业链和产业配套体系,促进鞋业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鞋业先进制造基地、创意设计中心和市场营销中心。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企业宣传区域名牌的意义。

在积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的同时,通过对企业调查发现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新兴企业,并加以重点支持,帮助其提高管理和质量水平。

积极鼓励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形成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产业集聚度、低能耗、低污染的创新型鞋业产业集群。

(二)主要目标

到2014年,形成品牌价值提升、创新能力突出、市场影响力较大、行业结构更加优化、规模适度发展、集群效益大幅提升、资源高效利用、具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现代国际化鞋业产业集群。

1.集群规模进一步扩大。

到2014年,鞋业产业集群实现产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750亿元,年均增长13%;出口额达到56亿美元,占浙江省鞋类出口额的比重超过70%,占全国鞋类出口额比重超过15%。

100家以上企业推广使用浙江区域名牌标识,其销售产值占全市皮鞋总产值的40%以上。

获准使用浙江区域名牌的企业,产品质量在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产品质量指数达95%以上。

2.集群结构进一步优化。

到2014年,产品档次不断提升,中高档产品比重超过70%;重点培育20家行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的企业13家,规上企业总产值占行业总产值比重超过80%;国外注册品牌数达700个,中国驰名商标85枚,出口名牌50个,证明商标8个;力争行业内有4家企业成功上市。

3.集群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

鞋业创意设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引进培育各类国内外鞋业设计研发人才数年均增长10%以上。

到2014年,鞋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以上,每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0个左右、公共研发平台达到1-2个,新增中国名牌6个以上。

4.资源环境进一步改善。

高质量完成省市要求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废弃物排放量明显下降,万元GDP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5%以上,COD排放年均下降3.5%。

(三)重点领域

1.生产制造领域。

以打造区域国际品牌为目标,突出抓好鞋业生产制造的主要环节,增强制造环节生产“价值”的能力。

目前,制革、制鞋等行业与制鞋机械、皮革五金、皮革化工、皮革辅料等配套行业,已形成上下游产品关联度高,且较完善的产业链,因此,应以制鞋、制革等为重点,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引导鞋业行业向高端化、清洁化、生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从制鞋行业来说,要紧跟国内外鞋业市场发展趋势,立足绿色环保和功能性特征,支持新型鞋材、鞋样设计、新工艺、产品数据化管理等开发应用,提升温州鞋业产业竞争力。

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提升鞋业产品性能,在巩固温州男鞋市场地位的基础上,扩大女鞋、童鞋市场规模。

整合“中国鞋都”、“中国鞋类出口基地”等产业“金名片”,深挖产品文化内涵,优化产品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温州鞋业产品的附加值。

力争到2014年,全市制鞋业实现产值800亿元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560亿元,建成国内工艺水平先进、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高、品牌形象良好的先进国际化制鞋产业基地。

从制革业来说,突出政府主导、科技带动,集聚集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以制革生态化、皮件多元化、产品品牌化、企业集团化、链条完整化为重点的“五化”发展水平。

加快筹建温州绿色制革基地,鼓励制革业转向高端生产工序,提高产品附加值。

力争到2014年,制革业实现产值250亿元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160亿元,建成国内工艺先进、规模居首的绿色制革基地。

2.生产服务领域。

健全鞋业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体系,推进鞋业创意文化推广与发布,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使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出和使用成为企业加快发展的助推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高端设计人员,提高装备设备水平,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

扶持鞋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升格提质,支持更多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研发鞋业新产品。

鼓励鞋业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推动鞋业产业新一轮技术革命。

开展最有价值品牌评选活动,推动鞋业企业开展创意作品的品牌设计工作,提升产品创意附加值。

加大力度推广宣传“温州(国际)鞋都”区域品牌,推进名品进名店工程。

充分利用温州人营销网络的独特优势,积极打造名品购物中心,主打区域牌子,进一步提升“温州(国际)鞋都”区域品牌效应。

力争到2014年,鞋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设计水平显著增强,企业品牌影响力明显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同时,“温州(国际)鞋都”区域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

另外,完善行业协会管理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全市、县鞋业行业协会管理体系,积极吸收企业会员入会,着力发挥重点优势企业在协会建设、运营和管理方面的带头作用。

行业协会牵头组织或参与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引导企业贯彻落实产业政策,并在政府指导、授权或委托下,继续做好行业信息数据收集统计、运行分析、标准制订、品牌培育、行业自律以及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等工作。

3.空间优化领域。

以中国鞋都总部经济园建设为契机,加快集聚协会与优势品牌企业资源,着力打造温州鞋业的产品设计研发中心和集群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展示中心,全面提升中国鞋都产业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充分利用发挥中国鞋都的品牌与产业集聚优势,整合周边物流资源和专业市场资源,加快建设鞋辅料市场和鞋都公共物流中心,承接市区鞋业专业市场搬迁,推动全市鞋业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

运用现代物流的信息功能与配送、分装功能,把产业园区内的各生产要素有机串联起来,提升整个中国鞋都产业园的优势与形象。

继续建设瓯海经济开发区、永嘉工业园区、瑞安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等鞋革工业园区,使其成为中国重要的鞋类制造和出口基地。

大力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兴建工业园,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兴建鞋革工业园区,使中国鞋类产品走出去走得更扎实、更有成效。

重点培育和支持康奈集团在俄罗斯创建的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项目、瓯海南龙制革厂等于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投建“中亚鞋都”和哈杉鞋业公司在尼日利亚建设的非洲总部工业园•世界名牌鞋类生产基地。

四、温州鞋业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的工作重点和分阶段任务

(一)工作重点

1.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深入实施“百龙计划”,以提升鞋业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培育一批持续创新能力强、规模经营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鞋业龙头企业。

引导龙头企业利用自身品牌、资金、研发、销售网络等资源优势,带动行业内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做大做强。

在国际市场上,通过行业联盟与国际行业巨头进行竞合,提高本地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及品牌知名度。

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带动作用,以横向配套、纵向协作为基础,形成以大带小、共同发展的“龙头企业带动、加工点配套跟进”的鞋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加快行业规模化发展。

2.强化创新研发意识,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

加快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由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共同组成的鞋业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积极整合现有的鞋业研发平台和人才资源,重点引进能为鞋业产业集群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服务的科研院所,建设一批产品检测、研发等服务平台和产业孵化器,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和成功率。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以合作或自主设立的形式创建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强化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引领带动作用。

3.推进贸易平台建设,全力打响温州鞋业区域品牌。

鼓励依托温州鞋业产业集群优势举办鞋类专业性会展,培育具有产业集群特色的会展品牌,实现会展与产业发展的互动。

定期举办中国鞋都国际采购节、国际论坛等活动,将鞋业会展和采购节、国际论坛纳入年度重大活动计划。

强化本地企业与国际鞋业采购商会和贸易企业的联系,吸引国际型贸易公司在本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

大力支持行业协会组织温州鞋业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和各类交易会,鼓励出口企业在国外设立办事处或建立销售网络。

4、促进人才引进培育,为提升品牌发展奠定基础。

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双百计划”、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计划和新世纪551人才工程,全面加强人才培育引进。

以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技术学院为基础,集中三所大学的资源,以企业院校联合为载体,组建中国鞋都技术学院,实现教育资源、师资、政府扶持政策共享,为行业发展培养和储备设计、工艺、制鞋、营销、管理、外贸等方面的中高级人才。

鼓励鞋业龙头企业设立内训机构,推动中小企业与职业院校、各级培训中心、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培训关系。

(二)分阶段任务

环节、分项类型

分年目标

预期成效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制鞋

新增厂房建设项目或生产线项目6个,技改项目6个。

进一步改善制鞋工艺流程,提升产品附加值。

建成国内工艺水平先进、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高、品牌形象良好的先进制鞋产业基地。

制革

建设温州绿色制革基地,支持企业开发高性能环保型产品。

建成国内工艺先进、规模居首的绿色制革基地。

打造中国知名现代皮革产业集群。

行业共性技术研发

行业共性技术攻关项目10项以上

行业共性技术攻关项目15项以上

行业共性技术攻关项目15项以上,建成全国领先的鞋业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示范平台

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基本建成

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新增鞋样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新增制鞋机械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新增鞋材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时尚文化发布与推广

每年邀请国内外优秀鞋业产业设计师进企业现场指导1-2次;每年举办时尚趋势模特赛和静态发布会1-2次,国家级鞋业设计大赛、时尚峰会及创意论坛2-3次;每年举办鞋业企业经理、设计总监培训班2-3期。

争取三年内培育引进鞋业设计研发人才1000名。

初步打造中国鞋业产业时尚文化引领示范区

技术创新

每年实现自主开发鞋业新品100个品种以上,其中50%以上的品种形成批量生产;每年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展示活动1-2次。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品牌创建

新增国内外知名品牌10个,涉及品牌和设计知识产权纠纷的调处率不低于75%;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