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综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839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39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工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金工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金工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金工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金工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工综合.docx

《金工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工综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工综合.docx

金工综合

课程名称: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师:

庄进银教研组:

机械教研组

课程名称

复习

(一)

授课

年月日

审批

年月日

授课时数

2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要求

历年考题及书本相关重点内容要掌握

教学重点

识记部分的掌握

教学难点

理解部分运用

教具

相关课件

课外作业题号

本章节的相关试题

板书设计

复习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综合题

四、填空题

五、判断题

六、选择题

教学反馈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附记

任务导入

1、组织教学:

(1)、师生互相问候。

(2)、检查出勤情况。

2、复习或引入

一、名词解释

1.强度——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2.硬度——材料表面局部体积内抵抗另一物体压入时变形的能力。

3.塑性——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4.冲击韧性——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5.疲劳强度——材料经无数次交变载荷作用而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

6.晶体——固态下原子在物质内部作有规则的排列的结构。

7.晶体缺陷:

在金属晶体中,由于其他因素影响使原子排列在局部受到破坏的形态。

8.结晶——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原子有序排列的凝固过程。

9.合金——一种金属元素与其他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结合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0.固溶体——合金由液态结晶成固态时,一组元溶解在另一组元中,形成一种保持占主要地位元素的晶格类型的物质。

11.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组员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具有金属特性,晶格类型完全不同于任一组元的物质。

12.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在固态下晶格类型随温度或压力变化的特性。

13.铁素体——碳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14.奥氏体——碳溶于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15.渗碳体——铁和碳组成的具有复杂斜方晶格结构的间隙化合物。

16.25:

优质碳素结构钢,平均含碳量为0.25%

17.KTZ450—06:

珠光体可锻铸铁,最低抗拉强度为450MPa,最低伸长率为6%

18.ZAlCu5Mn:

铝铜铸造合金,平均含Cu量为5%,平均含Mn量低于1.5%

19.H59—l:

特殊黄铜,含Cu量为59%,含Pb量为1%,其余为锌Zn

20.ZChSnSb11—6:

锡基轴承合金,平均含Sn量为11%,平均含Sb量为6%

21.T12:

碳素工具钢,平均含碳量1.2%

22.QT400—15:

球墨铸铁,最低挨肩挨肩抗拉强度400MPa,最低伸长率15%

23.ZA1Mg10:

铝镁铸造合金,平均含Mg量为10%

24.ZCuSn15Pb5Zn5:

铸造锡青铜,Sn、Pb、Zn的平均含量均为5%。

25.ZChPbSb:

铅基轴承合金,Pb、Sb的平均含量均为16%,其余合金元素平均含量为2%。

26.60Si2Mn:

弹簧钢(或合金结构钢),平均含碳量0.6%,平均含硅量2%,平均含锰量低于1.5%。

27.HT200:

灰铸铁,最低抗拉强度200MPa。

28.ZALSi7Cu4:

铝硅铸造合金,平均含硅量7%,平均含铜量4%。

29.ZcuSn10Zn2:

铸造锡青铜,平均含Sn量为10%,平均含Zn量为2%。

30.1Cr13:

特殊性能钢(或不锈钢、耐热钢),平均含碳量0.1%平均含Cr量为13%。

31.ZG310-570:

碳素铸钢,屈服速度≥310MPa,抗拉强度≥570MPa。

32.RuT300:

蠕墨铸铁,最低抗拉强度300MPa。

33.ZALZn6Mg:

铝锌铸造合金,平均含Zn量为6%,平均含Mg量低于1.5%。

34.H68:

普通黄铜,含Cu量为68%,其余为锌Zn。

35.Q235-B:

碳素结构钢,屈服强度≥235MPa,质量为B级的镇静钢。

36.热变形:

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

37.冷变形:

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

38.生产过程:

制造机器时,将原材料转变成为成品的全过程。

39.工艺过程:

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等使其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

40.生产纲领:

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生产能力决定应当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进度计划。

二、简答题

1、为什么疲劳断裂对机械零件危害最大?

如何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答:

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零件所受应力远低于屈服点,但在长期使用中往往会突然发生断裂,对零件造成最大危害。

金属产生疲劳和材料内部缺陷、表面质量、残余应力及能引起应力集中的因素有关。

为了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应改善结构设计,避免应力集中;提高工艺水平,减少内部缺陷;降低表面粗糙度和强化表面,提高表面质量。

2、实际金属中存在的晶体缺陷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答:

实际金属中存在的晶体缺陷中的点缺陷使晶格发生畸变,使金属内产生内应力,晶体性能发生变化,强度、硬度增加;线缺陷表现为位错密度增加,使强度得到提高;面缺陷指晶界和亚晶界原子无规则排列,能量较高,常温下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3、为什么希望得到细小晶粒组织?

如何细化晶粒?

答:

金属结晶后晶粒大小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有重大影响,一般来说细晶粒金属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所以希望得到细小晶粒。

凡能促进形核率,抑制长大速率,均能细化晶粒。

常用以下方法:

增大过冷度;变质处理;都能增加形核率。

此外,震动、搅拌等使枝晶破碎,也可增加形核数量,达到细化晶粒。

4.什么是钢的奥氏体化?

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要实现完全奥氏体化,各应加热到什么温度?

答:

对钢进行加热,使其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转变为奥氏体,这种加热转变过程称为钢的奥氏体化。

奥氏体A的形成过程:

A形核→A长大→残余Fe3C溶解→A均匀化

亚共析钢应加热至Ac3以上;过共析钢应加热至Accm以下

5.什么是回火?

回火有哪些主要目的?

如何划分回火的种类?

答:

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Ac1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回火的目的:

消除工件淬火后存在的内应力,稳定工件尺寸,而且能获得良好的性能组合。

回火的种类:

低温回火(150~250℃)、中温回火(350~500℃)、高温回火(500~600℃)

6.什么是淬火?

淬火后钢的性能发生了哪些主要的变化?

钢的淬火质量取决于哪些要素?

答:

将钢件加热到Ac1(或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度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提高了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质量取决于淬火三要素,即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7.简述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的定义,并给出其转变式的表达。

答:

(1)纯铁在固态下晶格类型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成为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2)转变式可表达为δ-Fe

γ-Fe

α-Fe

(3)δ-Fe和α-Fe都是体心立方晶格,其晶格常数不同,γ-Fe为面心立方晶格。

8.简述淬火的定义和目的。

答:

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1(或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度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9.简述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性能区别。

答:

(1)铁素体是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结构;

(2)铁素体力学性能与纯铁相似,强度、硬度低,而塑性、韧性好;

(3)渗碳体是铁和碳组成的具有复杂斜方晶格结构的间隙化合物;

(4)渗碳体力学性能是硬度很高(达800HBW),塑性、韧性几乎为0;

(5)铁素体是软韧相,渗碳体是硬脆相。

10.什么是退火?

退火工艺从物理冶金过程的角度可分为两类,试比较两类退火工艺的区别。

答:

退火是将钢材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工艺科分为两类:

第一类退火(扩散退回、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和第二类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等)。

第一类退火是不以组织转变为目的的工艺方法,其工艺特点是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使冶金和冷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平衡状态(如成分偏析、形变强化、内应力等)过渡到平衡状态;

第二类退火是以改变组织和性能为目的的工艺方法,其工艺特点是通过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速度等工艺参数,来改变钢中的珠光体、铁素体和碳化物等组织形态及分布,从而改变其性能(如降低硬度、提高塑性、细化晶粒、改善机械加工性能等)。

11、工件淬火后为什么要及时回火?

答:

工件淬火后通常获得马氏体组织,这种组织不稳定,存在很大内应力,会引起工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通过回火可以消除应力,稳定尺寸,获得需要的性能。

所以,淬火后必须及时回火。

12、什么是表面淬火?

其目的是什么?

答:

仅对工件表面进行淬火的工艺,称为表面淬火。

其目的是使表层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仍保持原来组织和性能。

13、渗碳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渗碳后一定要淬火和低温回火?

答:

渗碳的目的是提高工件表层的含碳量。

渗碳后只有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工件的表面才能够获得稳定的马氏体组织,以达到提高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的目的。

14、比较普通钢和灰铸铁在性能上的区别以及承载用途特点。

答:

普通钢具有力学性能好,锻压性能、焊接性能好的特点。

灰铸铁力学性能差,但铸造性能好,切削加工性能好,耐磨性与消震性好。

普通钢可以承受复杂载荷,用于各种结构件。

灰铸铁适于承受静压载荷,一般用于机座、箱体、支架和壳体等构件。

15.简述平衡条件下,比较碳含量分别为0.2%、0.8%和1.2%的钢的硬度、强度和塑性有何不同。

答:

(1)硬度比较:

1.2%钢硬度值最高,0.8%钢次之,0.2%钢最低;

(2)强度比较:

0.8%钢最高,1.2%钢次之,0.2%钢最低;

(3)塑性比较:

0.2%钢最高,0.8%钢次之,1.2%钢最低;

(4)因为在亚共析钢中,随着碳含量的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在过共析钢中,随着碳含量的提高,硬度不断提高,但强度提高到碳含量约0.9%时达到最高值,随后碳含量升高,强度反而下降。

而塑性值是随碳含量的上升而下降的。

16.请简要说明为什么钢铆钉用低碳钢制作,锉刀用高碳钢制作?

答:

因为钢铆钉是用于铆固钢材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低碳钢适宜做钢铆钉的材料;而锉刀则要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可选用具有高硬度材料的高碳钢制造较好。

17.相同形状的两块铁碳合金,一块是15钢,一块是白口铸铁,用什么简便方法可迅速区分它们?

答:

方法1用金属器敲击,声音较清脆者为15钢,较沉闷者为白口铸铁;方法2测硬度法,硬度低者为钢,高者为铁;方法3用锤子用力锤打,变形者为钢,断裂者为铁;方法4用锉刀锉,易被锉削者为钢,不易锉削者为铁。

18.将45钢和白口铸铁都加热到l000~l200℃,能否进行锻造?

为什么?

答:

(1)45钢能进行锻造,而白口铸铁不能进行锻造;

(2)45钢加热达1000~1200℃时其组织是奥氏体,塑性、韧性好可进行锻造;

(3)白口铸铁加热达到1000~1200℃则已接近或达到熔化温度,变成液态,根本无法进行锻造

(4)白口铸铁组织是由菜氏体所构成,具有很大的脆性,也不能作为锻造的材料;

19.试比较45钢和T8钢的强度、硬度和塑性的区别。

答:

(1)45钢与T8钢相比,强度和硬度均不如T8钢,但塑性比T8钢好;

(2)因为在亚共析钢中,随着碳含量的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在过共析钢中,随着碳含量的提高,硬度不断提高,但强度提高到碳含量约0.9%时达到最高值,随后碳含量升高,强度反而下降。

而塑性值是随碳含量的上升而下降的。

20.分别简述在1000℃时拉制钨丝(T熔

=33800℃)和在1000℃时锻造45钢(钢的熔点约按1500℃计算)是热变形还是冷变形。

答:

1000℃时拉制钨丝,其再结晶温度是0.4T熔=1352℃高于1000℃,因此1000℃时拉制钨丝是冷变形,而对于45钢而言,其再结晶温度是0.4T熔=600℃,1000℃高于其再结晶温度,是热变形。

21、砂型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设计有哪些要求?

答:

砂型铸造时,对铸件结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

减少和简化分型面;铸件外形力求简单;铸件应有一定结构斜度;铸件结构要有利于节省型芯及便于型芯的定位、固定、排气和清理。

22、合金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设计有哪些要求?

答:

合金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设计要求有:

铸件壁厚要合理;铸件壁厚应均匀;铸件的连接要有圆角和过渡;铸件应尽量避免有过大的平面。

23、简述失效的概念及零件失效的主要形式。

答:

(1)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失去原设计所规定的功能就叫失效;

(2)主要形式有过量变形失效、断裂失效、表面损伤失效和裂纹失效等四类;

24、简述铸造的起模斜度及其作用。

答:

(1)在制造铸造生产用的模具时,为了方便起模,在模样、芯盒的起模方向留有一定斜度,以免损坏砂型或砂芯,这个斜度就是起模斜度;

(2)起模斜度主要是避免在模样取出或芯盒取芯时使砂型或砂芯受到破坏。

25、什么叫冷变形强化?

答:

金属在塑性变形中,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冷变形强化。

26、以圆钢为坯料,自由锻制带孔圆环形、圆筒形锻件,其锻造工序有何异同?

答:

带孔圆环形锻件的锻造工序是:

镦粗、冲孔、马杠扩孔、定径。

圆筒形锻件的锻造工序是:

镦粗、冲孔、芯棒拔厂、滚圆。

其区别是:

圆环形锻件需扩孔、定径;圆筒形锻件需拔厂、滚圆。

27.手工电弧焊所采用的焊条,按熔渣的化学性质可分为哪两大类?

对比两类焊条的优缺

点及适用场合。

答:

焊条按熔渣的化学性质分为两大类:

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

酸性焊条:

优点:

容易脱渣;工艺性能较好。

缺点:

焊缝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和韧性)差,抗裂性低;C、Si、Mn等元素的烧损较大。

适用:

一般的焊接结构。

碱性焊条

优点:

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塑性和韧性)好,抗裂性强;合金元素烧损少。

缺点:

对油、锈、污敏感;电弧不稳定;不易脱渣;对人体危害较酸性焊条大。

适用:

重要结构压力器等的焊接。

28.什么是埋弧自动焊?

简述该焊接方法所需的焊接材料主要有哪些?

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

埋弧自动焊是将焊条电弧焊的引弧、焊条送进、电弧移动几个动作改由机械自动完成,电弧在焊剂层下燃烧,故称为埋弧自动焊。

焊丝除了作电极和填充材料外,还可以起到渗合金、脱氧、去硫等冶金作用。

焊剂的作用相当于焊条药皮,分为熔炼焊剂和非熔炼焊剂两类。

熔炼焊剂主要起保护作用;非熔炼焊剂除保护作用外,还有冶金处理作用。

29.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可细分成几个区域?

其中哪一区域的性能最差,为什么?

答:

热影响区又分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过热区的性能最差。

过热区是焊接时加热到1100℃以上至固相线温度的区域。

由于加热温度高,奥氏体晶粒明显增大,冷却后产生晶粒粗大的过热组织。

焊接刚度大的结构时,易在此区产生裂纹。

因此,过热区是热影响区中性能最差的部位

30.手工电弧焊的焊条由哪两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

焊条由药皮和焊芯两部分组成。

焊芯在焊接过程中既是导电的电极,同时本身又是熔化作为填充金属,与熔化的母材共同形成焊缝金属。

药皮主要作用是在焊接过程中造气造渣,起保护作用,防止空气进入焊缝,防止焊缝高温金属不被空气氧化;脱氧、脱硫、脱磷和渗合金等;并具有稳弧、脱渣等作用,以保证焊条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形成美观的焊缝。

31.在焊条电弧焊中使用的焊条,其焊芯和药皮各有何作用?

答:

焊芯在焊接过程中既是导电的电极,同时本身又熔化作为填充金属,与熔化的母材共同形成焊缝金属中。

药皮是压涂在焊芯表面的涂料层,主要作用是在焊接过程中造气造渣,起保护作用,防止空气与高温金属的氧化;起脱氧、脱硫、脱磷和渗合金;稳弧、脱渣等作用。

32、焊芯的作用是什么?

其化学成分有何特点?

答:

焊芯在焊接过程中,即是导电的电极,本身又融化作为填充金属,与熔化的母才共同形成焊缝金属。

其化学成分特点是,与母才化学成分相同或相近,但硫、磷等杂质的含量分数很低。

33、焊条药皮有哪些作用?

答:

焊条药皮的主要作用是在焊接过程中造气、造渣、起保护作用,防止空气进入焊缝,防止焊缝高温金属不被空气氧化;脱氧、脱硫、脱硫和渗合金等;并具有稳弧、脱渣等作用,以保证焊条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形成美观的焊缝。

34.试确定下列齿轮的材料及毛坯的生产方法。

1)承受冲击的高速重载齿轮;

2)小模数仪表用无润滑小齿轮;

3)农机用受力小无润滑大型直齿圆柱齿轮。

(1)用合金钢(20CrMnTi等),锻造成型;

(2)用塑料件,注塑方法成型;

(3)用灰铸铁件(HT200),铸造成型;

35、试确定下列齿轮的材料及毛坯的生产方法。

1)单级齿轮减速器的齿轮;

2)小模数仪表用无润滑小齿轮;

3)低速轻载、不受冲击的开式传动齿轮。

答:

1)单级齿轮减速器的齿轮用45钢毛坯用锻造件;

2)小模数仪表用无润滑小齿轮用塑料注塑件;

3)低速轻载、不受冲击的开式传动齿轮用HT200铸造件

36、简述汽车齿轮的选材与工艺路线。

答:

汽车齿轮在工作中承受重载荷和大冲击,各方面性能要求较高,因此选用低合金钢20CRMnTi。

其加工工艺路线为:

下料→锻造→正火→切削加工→渗碳(孔防渗)、淬火、低温回火→喷丸→校正花键孔→精磨齿。

37、简述C616机床主轴的选材与工艺路线。

答:

该主轴承载与转速均不高,冲击作用也不大,故选择45钢。

其加工路线如下:

下料→锻造→正火→机械加工→调质→机械半精加工(花键除外)→局部淬火、低温回火(锥孔及外锥体)→粗磨(外圆、锥孔及外锥体)→铣花键→高频淬火、回火(花键)→精磨(外圆、锥孔及外锥体)。

38、刀具材料必须具备哪些性能?

答:

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的切削部分在强烈摩擦、很大应力、很高温度、冲击振动条件下工作,因此要求刀具材料必须具备高的硬度、高的耐磨性、高的耐热性、足够的强度和韧性以及一定的工艺性。

39、积屑瘤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它对切削加工有何影响?

答:

在5m/min~60m/min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金属材料,在前刀面靠近切削刃部分的部位容易产生积屑瘤。

积屑瘤伸出刃口之外时,使背吃刀量增加;它代替刃口切削,增大了实际工作前角,使切削力和变形减小;但积屑瘤是不稳定的,对加工尺寸和表面质量有很大影响。

所以粗加工时可利用积屑瘤,精加工时必须避免积屑瘤。

40、简述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液的作用。

答:

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有冷却作用、润滑作用、清洗作用和防锈作用。

41.通常情况下,车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分别是什么?

车螺纹时,主轴与丝杠之间能否

采用带传动,并说明理由。

答:

(1)车床的主运动通常是工作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通常由刀具的直线移动来完成。

(2)不能采用带传动。

车螺纹时,从主轴到丝杆之间的传动比,必须保证工件转一转,刀具准确地移动一个导程。

而带传动中,主、从动轮之间的瞬时传动比不是一个恒定值,因此无法保证螺纹的精度。

42.什么是特种加工?

与传统的切削加工方法相比,它有何特点?

列举出你所知的特种加工方法(至少2种)。

答:

(1)特种加工是直接借助电能、热能、声能、光能、电化学能及特殊机械能等多种能量以实现材料去除的加工艺的方法。

(2)与传统的切削加工方法相比,特种加工的特点:

(a)加工范围不受材料力学性能的限

制;(b)易于加工各种复杂型面、微细表面以及柔性零件;(c)能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d)各种加工方法易复合形成新的工艺技术。

(3)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

43.根据所用机床与刀具的不同,列举出常用的切削加工方法(至少4种)。

其中哪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加工回转体类零件?

其常用机床有哪些类型?

该加工方法的切削运动通常是如何完成的?

答:

(1)切削加工方法:

车削、钻削、镗削、铣削、磨削、成形表面加工及特种加工等。

(2)车削加工主要用于回转体零件的加工。

(3)常用机床类型:

卧式车床、自动及半自动车床、立式车床。

(4)车床的主运动通常是工件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通常由刀具的直线移动来完成。

44.铣削加工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顺铣和逆铣是如何定义的?

试对这两种铣削方式做简单对比。

(1)铣削加工生产率高;加工范围广;加工质量中等。

(2)铣削时,在铣刀与工件的接触处,若铣刀的回转方向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则称为顺铣;若铣刀的回转方向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反,则称为逆铣(3)其主要特点对比:

顺铣刀具使用寿命较高;顺铣加工过

程较平稳;顺铣时工作台可能窜动。

45.简述孔的加工方法有哪几种?

工件上螺栓孔(φ10mm)和轴承孔(φ100mm)分别用什么机床加工。

(1)孔的常用加工方法有钻孔、扩孔、铰孔、车孔、镗孔、拉孔、磨孔以及各种精密加工方法等

(2)工件上的螺钉孔一般在钻床上加工;轴承孔一般在铣镗床加式。

46、插齿和滚齿有何不同?

答:

插齿可加工直齿轮、内齿轮、多联齿轮等,大批大量生产时加附件也可加工螺旋齿轮;滚齿可加工直齿轮、螺旋齿轮、蜗轮和齿轮轴。

插齿不能加工蜗轮和长齿轮轴;滚齿不能加工内齿轮、多联齿轮。

47、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是什么?

答:

(1)零件的工艺分析。

(2)毛皮的选择。

(3)选择定位基准。

(4)拟定工艺路线。

(5)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6)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

48、拟定工艺路线需要考虑哪几方面问题?

答:

(1)加工方法的选择。

(2)加工阶段的划分。

(3)加工顺序的安排。

(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5)热处理工序及表面处理工序的安排。

(6)辅助工序的安排。

三、综合题

1、将6500N的力施加于直径为l0mm、屈服强度为520MPa的钢棒上,试计算并说明钢棒是否会产生塑性变形。

答:

计算钢棒的所受的应力值σ=F/A=6500/25π=82.8MPa

由于钢棒所受的应力值远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520MPa,因此钢棒不会产生塑性变形。

2、拉伸试验的原标距长度为50mm,直径为10mm。

试验后,将已断裂的试样对接起来测量,标距长度为73mm,缩颈区的最小直径为5.1mm。

试求该材料的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值,并说明材料的塑性是否良好。

(1)材料的断后伸长率=

(2)

=25×3.14=78.5

=

×3.14=20.4

断面收缩率=

(3)从计算结果得知,该材料的塑性良好。

3.根据简化的Fe-Fe3C相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S点、F点的含碳量和温度各是多少?

(2)在ESKFCE区域内,由哪些相组成?

(3)若锯割T10钢和10钢,哪一种更容易使锯条磨损?

为什么?

(4)若对过共析钢进行淬火处理,其合理的加热温度范围是什么?

为什么选择该温度?

答:

(1)S点含碳量为0.77%、温度为727℃(2分)

F点含碳量为6.69%、温度为1148℃(2分)

(2)奥氏体A和渗碳体Fe3C(2分)

(3)T10的钢更容易使锯条磨损。

(1分)

T10与10钢相比有含更多的Fe3C,Fe3C是硬度很高的相,因此T10具有更高的硬度,易使锯条磨损。

(3分)

(4)Ac1+(30~50)℃(或PSK+(30~50)℃)(1分)

使淬火组织中保留一定数量的细小弥散的碳化物颗粒,以提高耐磨性。

(2分)

4.根据简化的Fe—Fe,C相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P点、C点的含碳量和温度各是多少?

(2)在GPSG区域内,由哪些相组成?

(3)低碳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