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小市级课题开题报告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818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小市级课题开题报告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南小市级课题开题报告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南小市级课题开题报告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南小市级课题开题报告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南小市级课题开题报告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小市级课题开题报告文档.docx

《南小市级课题开题报告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小市级课题开题报告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小市级课题开题报告文档.docx

南小市级课题开题报告文档

以“至爱得理”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开题报告

青神县南城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提出和核心概念界定

(一)问题提出

1.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发展的纽带,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等功能,能否准确、完整地把握它的内涵,并全面推进其建设,就成为掌握学校前途和命运的关键。

实践证明,没有先进的、系统化的校园文化支撑的学校,在现代教育中是注定要落后的,是没有前途的学校,而先进的校园文化一经形成,就会影响学校的发展,改变师生的精神面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丰富,是学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发展动力和教育资源。

青神县南城小学是我县唯一一所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由青神县南城小学(本部)与青神县南门小学组成。

其中,南门小学前身为南城小学下属一村办学校,由于地理位置上临近中心城区,生源流失严重,加之校园建设,硬件配置、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学校办学极其艰难,几近消亡。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鉴于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学校建设得到了县委、政府及教育主管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尤其是香港得理公司的大力关心。

学校全体师生励精图治,逆势而上,在原址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了一所高标准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

目前,学校占地25余亩,现有在校学生1000多人,教职工100余人,其中省市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各类优秀教师10余人。

学校现已成为全县办学规模大、师资强、质量高、校园美、办学条件一流的以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为特色的窗口学校。

但学校有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如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问题,如何打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

如何定位学校今后特色化发展之路?

带着这些追问,学校不断求索,不断总结提炼,以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建设”为原则,提出“至爱得理”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思路,即以爱心教育为主旨,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即是爱。

教育应施至真至纯的极致之爱,将爱倾注于教育全员全过程,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之本。

同时使学生理解掌握为人处事,存在与发展的道理,以弘扬中华传统道德与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正能量,在此前提和基础上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思想,提高认知能力,逐步培养师生爱教育、爱学习、爱运动、爱自然、爱生活、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与健全人格。

2.教育发展的需要

优秀的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能发挥凝聚、激励、熏陶等功能,在师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对师生的理想、观念和行为品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展示学生才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校自成为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后,随着城镇化进城加快,从外乡及外地来的学生占据了多数,隔代教育占了很大部份比例,故我校生源有着自己的特点:

生源基础较差,习惯养成较差,学习能力较差等。

高举“至爱得理”大旗,关心学生、关爱他人、关爱自己、关爱成长,让校园成为学校领导引领师生张扬个性,放飞希望,诠释生命永恒的精神乐园,这是南城(南门)小学孜孜以求的精神追求和教育梦想。

纵观现今教育与社会现实,不难发现,由于受到不良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影响,教育管理浮躁,校园缺乏主旨文化,缺乏凝聚力,没有文化认同感与归宿感;师者,空谈“爱心”而乏践行,缺乏价值认可与价值追求;生者,在爱学习、爱运动、爱自然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形成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需要进行教育校正的问题。

开展本课题研究,即是期望以我校师生为蓝本,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以良好的环境感染人,以先进的文化熏陶人,以科学的教育成就人,形成以“至爱得理”为核心理念的鲜明的校园文化,增强文化在教育管理中的影响力,发挥校园文化的巨大育人功能,促进师生由爱悟理、因爱生趣、因爱获得个性素质综合成长,建设一所以文化管理为主要手段的高标准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

3.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

拥有个性化的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终生成就的优势所在。

“至爱得理”核心理念指导下的“爱心教育”以个性化,差异化培养为手段,尊重学生个性特长与兴趣爱好,扬长避短,以人为本谋成长,有教无类促成长。

让每一个学生享受爱,学会爱,懂得爱,在爱指引下掌握成长与发展的方法与能力,具备终身发展的良好素质,孩子们就能得心应手地去涂抹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因此,课题组提出了“以‘至爱得理’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目的在于形成以“至爱得理”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建构“至爱得理”为统领的校园文化和学校教育发展方向,为学校、教师,特别是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核心概念界定

至爱:

至爱指最喜爱的;最热爱的。

至爱和最爱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

至爱是一种将所爱之物几近神圣化的情感感受,是一种绝对化的概念,其他所有已经存在的还是将要存在的爱都要处于其次。

而最爱只是个相对的概念,没有这种神圣化的意涵,只是在已经存在的爱中,相对来说是最爱的,如果有其他的爱的加入,这个最爱的地位就要出现动摇。

最爱其实是有条件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可能在心理层面有所变化的。

得理:

(1)得以申理。

(2)谓有理;占理。

此处一谓引申为教化育人过程中,以施爱激发热爱,以热爱促学生学理问道,获知道理、方法与技能等为人处事,形成对待学习、自然、运动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获取做事成事的素养并上升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为借用得理公司名,以彰其慈善捐助义举。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本课题研究所期待形成的校园文化特色是以“至爱得理”为核心理念的“爱心”教育文化。

即以“至爱”为手段,以“得理”为目的。

“爱满校园,润泽万物”为教育愿景,做“爱心”教育品牌,做“爱心”教育排头兵。

以“人人爱我,我爱人人”为纽带,校园文化以爱育人,校园师生以爱得理,以爱获取知识与能力,以爱完善个性修养与成长核心素养。

二、研究综述和本课题研究意义

(一)研究综述

研究主题:

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通过XX网络搜索,以“校园文化”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共32600000个词条,其有关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的内容大多集中在: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校园环境文化设计、校园景观文化设计,以及单项活动方案等内容,也有打造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典范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和校园文化的形式和项目、内容、意义……

以“至爱得理”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共22700个词条,大多关于生活、休闲、故事等,以教育为主题的几乎没有。

以“‘至爱得理’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方案”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共289个词条,且内容有重复。

未发现以此为标题的研究内容和成果。

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具有我校的鲜明特色,有独特性和原创性,被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师生成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研究将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

(二)研究意义

1.研究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题将对小学生的习惯养成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个性素质与特长教育,依托“至爱得理”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运动、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家乡)等意志品质;并依托以“有教无类、以人为本”为教育思想的“层次化、差异化”学科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尊重差异,尊重个性、尊重特长,尊重层次的思维,正确认识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兴趣爱好等出发,既面向全体,又重视个体,着眼于每一个学生,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2.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价值认同感的提高与文化归宿感,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提高。

就教师个体而言,对先进校园文化的认同与践行是寻找集体荣誉感的前提,也是爱心教育的前提,缺乏价值认同就谈不上以爱施教。

同时,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师教育素养的重要内容。

全面了解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施行“差异化、层次化”教育并进行适当的策略调控,让不同阶段与不同个性学生全体全面形成核心素养,以爱施教,爱满校园的同时,让学生对成长中的核心素养因趣生爱,因爱得理,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3.有助于丰富和验证爱心教育对于人的成长之全面发展理论。

本课题着眼于爱心教育理论,通过爱心教育,使学生在各方面素质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脑力和体力、智慧与技能、生活与健康、做人和做事、学习与实践不得偏废。

同时期待学校教育管理在成就教师,体现教师价值中发挥良好促进作用。

爱心教育不可置疑,但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提高师生对爱心教育的理性认识,从而更加主动践行爱心教育,亦是本课题研究初衷之一。

4.研究有利于从总体上科学规划学校教育发展道路,从而以思想和文化引领学校教育健康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

“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

缺乏精神文化或说理念文化的学校必定是没有灵魂的学校。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将从顶层设计上描绘学校发展蓝图,合理规划校园一切育人要素,统筹一切育人资源,整合一切育人力量,深层次思考和实践教育改革,真正打造思想指引、文化管理、文化育人的一流校园,促进师生和谐成长。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形成以“至爱得理”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特色品牌,构建“至爱得理”校园文化体系并建设和彰显“爱心”品牌文化。

丰富和完善学校发展理性认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与层阶。

2.探索和形成以“至爱得理”为实施路径的,遵循“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的小学生个性素质提升策略,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有效促进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及学生个性素养的提升。

3.探索和增强“至爱得理”校园文化在教育管理,教师成长与学生成才中的功能发挥中的理性认识,探索形成“至爱得理”的校园文化育人整体生成力,丰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4.构建“爱心教育”总体与分项目标体系。

(二)研究内容

1.提炼和形成“至爱得理”校园文化内容,从顶层设计上规划学校文化特色,彰显爱心文化教育品牌。

2.围绕“爱心教育”,贯彻“以人为本,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深层次探索“至爱得理”为核心的“层次化、差异化”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研究,构建全方位促进师生成长的教育实践模式。

3.探索“至爱得理”校园文化在对教育管理,教师成长与学生成才中的功能发挥,探索形成“至爱理理”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育人整体生成力,丰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文化管理特色。

4.以“至爱得理”核心理念指导下的“爱心教育”目标体系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

四、研究措施和活动

(一)以“爱心教育”为背景,构建学校文化特色

1.围绕“至爱得理”主题,打造理念文化,精心规划设计和构建校园特色文化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基于办学理念为指引的学校形象定位和对外展示的基点,它对内激励师生为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奋斗,对外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

为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围绕”至爱得理”这一主题,精心构建校园环境。

使全体学生生活在充满”至爱得理”气息的“潜在课堂”里,每时每刻受到熏陶,达到爱满校园,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包括景观造型、展示宣传、符号标语等均处处体现爱心教育特色。

2.打造”爱心教育”特色下的“至爱得理”学校精神文化,营造深厚文化底蕴。

通过对“至爱得理”校园文化的精神解读,把本校的价值观念、指导思想、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办学目标、校训、校歌、校徽、校旗进行设计解读,使全校师生熟知本校”至爱得理”下的校园精神,形成理念文化,并确立为共同愿景。

3.紧扣“至爱得理”理念,全方位优化美化校园环境文化,构建人文生态校园。

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隐性资源,在师生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

首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环境文化不仅是净化、绿化等校容校貌的整治,更多的应是文化设施、思想文化教育阵地的创设,从而使学校每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体现也校园“处处皆教育,处处在教育”的深刻内涵。

在校园整体规划方位紧扣“至爱得理”文化主题,对校园建筑、设施、绿地等因地制宜进行整体再包装,科学规划布局,合理配备功能空间,细化深化教育功能,突出学校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

对校门、车辆停放场所、学生活动场所、生活场所等设施设计要实用、美观、和谐、统一。

标识要清晰醒目,既各具特色又风格统一,相映成趣,从形式到内容力求体现整体美感。

其次,积极创设校园场所文化、楼道文化、处室文化等,着力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精心设计展示形式,分清层次,体现和谐美和整体美,让校园不同活动场所都能突出教育目标与效果。

(二)开展以“至爱得理”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1.构建“层次化、差异化”的小学生素质提升策略的活动体系和课程体系。

①确定以小学生素质的分年级段培养目标,形成较为系统的校本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并将其与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制定规划,积极实施,达到优化组合。

②以“至爱得理”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以学校“四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感恩节)为载体,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形成良好习惯,拥有强健体魄。

(3)成立语文、数学、美育、体育四个学科工作室,深入开展学科教学教改探索,研究学科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研究“层次化、差异化”教学改革措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开展“爱心”教育师魂工程,加强教师学习培训,打造充满爱心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开展“爱心”教育“琢玉”行动,培养拔尖教师,塑造精英教师,扶植学科尖兵,让教者有风格。

(三)强化学习培训,重视学术交流,助推校园文化建设进程。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和引导教师加强“爱心教育”为内容的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参观体验等活动,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和深度理解“爱心教育”本质内涵,行动中自学实践,将“至爱得理”核心校园文化理念,从而推动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和提炼。

(四)重视校园文化教育宣传和理念传播,突出品牌文化影响力。

“好酒也怕巷子深”。

积极有效的教育宣传和理念传播对形成学校教育品牌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所以,在学校特色理念文化的建设与形成过程中,将全方位利用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对师生、社会社区广泛深入进行核心办学理念和创建成果、爱心教育育人成果进行宣传,以突出品牌文化影响力。

(五)强化管理文化,建立校园核心理念文化创建与育人质量管理体系。

1.打造以学校领导班子及部门负责人为主体的管理质量团队,优化教育管理成效,促进文化管理的生成。

2.打造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质量核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3.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质量体系,促进学生均衡与个性成长。

4.打造和生成以“至爱得理”核心理念背景下的班级文化,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六)组建研究团队与专家咨询团队,保障研究工作正常深入开展。

1.主要研究人员及承担研究任务

姓名

职务(职称)

主要承担的研究任务

备注

张建康

校长(中学高级)

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设计、经费保障,主持研究工作开展。

课题组长

李勇

教导处主任

(小学一级)

负责教学改革研究、理念文化提炼、传播研究。

主研

万发祥

政教处主任

(小学一级)

德育改革研究,协助课题组长主持南城小学课题研究工作。

主研

宋振宇

办公室主任

(小学一级)

协助进行课题设计、修订工作,负责资料管理。

主研

宋丽

教研组长

(小学一级)

留守儿童教育实践体验研究,参与学科工作教改研究。

主研

2.专家顾问组成人员

姓名

职务(职称)

所在单位

胡开勇

市教科所副所长/中学高级

眉山市教育科研研究所

贾文清

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

眉山市教育科研研究所

彭小明

理论室副主任/中学高级

眉山市教育科研研究所

程建军

教育股副股长/中学高级

青神县教育体育局

刘洪军

理论教研员/中学高级

青神县教学研究室

宋娟

理论教研员/小学高级

(学术秘书)

青神县教学研究室

五、预期研究成果和效果

(一)预期研究成果

1.充分理解和认识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功能,发挥文化影响力,形成“爱心”教育特色管理文化,提升管理水平。

2.提炼形成以“至爱得理”为核心理念的学校理念文化体系并充分解读,高度认同,在此基础上编撰完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整体方案。

3.探索特色校园文化引领下的教学改革模式,建立“层次化、差异化”教学改革实施平台,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建立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平台,促进全体学生均衡发展,个性化成长;建立寄宿制管理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与成长模式;建立基于“爱”为前提的德育教育与社会实践平台。

(二)预期成果形态

(1)课题研究报告

(2)以“至爱得理”为核心理念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文本(精装)

(3)校本教材

(4)光盘:

典型活动、教学改革课堂实录、微课,社会实践与体验活动成果集。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宣传视频。

(5)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和论文集

(三)预期研究效果

(1)学生个性素质得到提升,基本具备“至爱得理”理念文化引领下的个性发展核心素养。

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发展的能力,对所有学生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2)教师素质与能力得到提升,认同和形成并主动实践“至爱得理”核心教育理念文化。

特色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比较完整的特色办学思路,学校各方面工作得到最大程度整合,并融合家长、社区资源,形成更立体、更开放的教育体系。

(3)学校育人环境得到提升,构建和彰显以“至爱得理”为内容的学校教育特色文化,办学品味极大提升,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成为特色化明显的窗口学校。

以“至爱得理”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和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学校传承发展相结合,改变师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体系、精神体系,形成办学特色,促使学校得到自我的发展。

(4)教育理论得到丰富,完善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

改变传统的割裂式研究,将教师素养、习惯养成、学生活动、课堂改革置于学校文化背景下,将师资培养与价值体现置于学校文化背景下,以整合的观点推进研究,将丰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六、研究的保障条件

1.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

课题组长张建康为青神县南城小学校长,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青神县优秀校长,主要从事学校管理研究和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公开刊物上发表,曾参与市县级课题研究。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长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省市骨干教师7人。

他们都根植于教育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且有多位研究人员都参加过市县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获得过市教育科研成果奖。

3.研究工作必须的时间、物质、经费、资料等保障条件

逐步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考核制度、研究制度。

在时间、物质、经费、资料等方面都会保障充分。

预计投入校园文化建设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校园文化设计与建设;研究资金20万元,主要用于人员校训、参观学习、学术交流、专家咨询、成果提炼与发表含奖励、教育改革与实践等支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