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628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9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9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9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9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docx

《9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docx

9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9 桃花源记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俨然(yǎn)  阡陌(xiān)  豁然开朗(huò)

B.垂髫(tiáo)平旷(kuàng)怡然自乐(yí)

C.邑人(yì)遂迷(sùi)便要还家(yāo)

D.郡下(jùn)问津(jīng)诣太守(yì)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C.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D.寻病终(寻找)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     B.

C.D.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中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花源中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他的人也都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

(3)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人讲。

8.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发的时代,他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学完此文之后,八年级某班开展了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武”与战争密切相关。

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武”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

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

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的美好情感。

(2)下面图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的。

请你对它加以介绍。

(示例)它是联合国总部花园内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

它的构思与造型十分奇特,是一支枪管扭曲打结的手枪。

寓意为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是“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3)战争是残酷的,为了让同学们深入地了解战争的危害以及和平的重要性,学校准备组织八年级学生观看一系列关于战争带给人类灾难的纪录片,请你以校委会的名义拟写一则通知,通知八年级学生于5月28日下午两点在学校多功能报告厅准时观看。

通 知

全体八年级学生:

学校将于2019年5月28日下午两点在学校多功能报告厅组织观看一系列关于战争带给人们灾难的纪录片,请同学们准时参加。

  校委会

2019年5月27日

(2019·重庆中考B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15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3)便扶向路(沿着、顺着)(4)处处志之(做记号)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青草新鲜美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C)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12.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4分)

【链接材料】 

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 ①至治之极:

国家治理得好极了。

②甘:

美味,以为甜美。

相似点:

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都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2019·云南昆明市新迎中学期中,有改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14分)

【甲】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陶潜传(节选)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祖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①然。

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 ①融:

和乐,恬适。

②畜:

收藏。

③徽:

系琴弦的绳子。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林尽水源     尽:

尽头      

(2)悉如外人     悉:

全,都

(3)惟遇酒则饮惟:

(4)未尝有喜愠之色愠:

生气,恼怒

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C)

A.屋舍俨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B.见渔人,乃大惊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其亲朋好事得其船

D.大司马侃之曾孙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要有琴音)!

16.一般景物或人物描写可以反映社会风貌。

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3分)

文 句

社会风貌

【甲】文: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A和谐安宁

【甲】文: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热情好客

C【乙】文: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崇尚自然、不羁、洒脱的人格

17.【甲】文描写桃花源有何意义?

【乙】文与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3分)

意义:

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不同:

【乙】文主要体现了陶渊明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情怀。

(2019·辽宁大连市金普新区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9分)

冷泉亭记(节选)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

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

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

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潜利阴益,可胜言哉!

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C)

A.余杭郡为最 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    

B.而撮奇得要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C.卧而狎之者 作亭者谁(《醉翁亭记》)

D.见辄除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B)

A.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B.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C.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D.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

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

从灵隐寺的景致来说,冷泉亭当属第一。

2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认为“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的原因。

(3分)

一是风景秀丽;二是山水可以涤荡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