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消毒规程之欧阳科创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4370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消毒规程之欧阳科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验室消毒规程之欧阳科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验室消毒规程之欧阳科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验室消毒规程之欧阳科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验室消毒规程之欧阳科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消毒规程之欧阳科创编.docx

《实验室消毒规程之欧阳科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消毒规程之欧阳科创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室消毒规程之欧阳科创编.docx

实验室消毒规程之欧阳科创编

实验室消毒规程

时间:

2021.02.05

创作:

欧阳科

1.目的

规范实验的消毒工作,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消毒。

3.定义

3.1.消毒

杀灭或消除实验室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微生物,达到无害化。

3.2.灭茵

杀灭一切微生物。

3.3.清洁

通过刷、吸、干擦、洗涤或用浸泡肥皂水或清洁剂的湿布拖擦等方法去除污垢、有机物和污渍。

4.职责

4.1.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和生物安全事故后污染环境消毒效果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

4.2.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消毒工作的监督检查,参与生物安全事故后污染环境消毒效果评价工作。

4.3.专职消毒部门或人员负责责任范围内的集中消毒和一重大生物安全事故的环境消毒工作。

4.4.实验室人员负责责任范围的常规消毒和意外事件、生物安全事故的紧急消毒工作。

5.消毒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实验环境均视为被污染,必须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

5.1.2所有被污染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在清洗、储存或丢弃之前必须经过适当的消毒或灭茵。

5.1.3根据病原微生物危害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

5.1.4根据需要应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消毒操作人员等。

5.1.5必要时在工作台面铺用消毒剂浸泡过的消毒巾。

当有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溢出或溅出时,把消毒剂倒在消毒巾上面以及可能污染的区域内,至少作用30分钟,然后把消毒巾移走,并用另一块消毒巾把污染区擦干净。

用过的消毒巾应作为实验废弃物处理。

所有操作应戴手套或双层手套进行。

5.1.6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时应避免对环境造成化学性污染。

5.1.7对消毒、灭菌后的物品必须妥善保存,确保在使用之前不被污染,否则应重新消毒。

5.1.8带出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物品应进行密闭包装,外包装必须保持清洁,必要时对外包装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5.1.9因发生生物安全事故被封闭的实验环境(包括运输工具等)在消毒后必须通过消毒效果评价,确认达到相应要求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消毒效果评价报告应包括评价工作的方法、时间、参加人员、评价意见等。

5.2消毒剂及消毒方法的选择

5.2.1根据消毒对象和病原微生物的类别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5.2.2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器械或消毒剂。

严格按照规定的作用浓度(或强度)、作用时间和作用方法进行消毒操作,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2.3浸泡消毒时要保证被消毒物品全部浸泡没在消毒剂中;擦拭消毒时要保证所有需要消毒的表面都被均匀的擦拭,不留死角。

5.2.4对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物品进行消毒时,应适当增加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5.2.5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

可用消毒剂擦拭、喷洒、喷雾消毒。

光滑表面还可选择紫外线近距离照射消毒,照射距离≤1米。

5.2.6.消毒、灭菌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或灭菌效果评价。

大型消毒、灭菌设备在正式使用前和大修后经监测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使用。

5.2.7.为确保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应遵照下列原则进行操作。

5.2.7.1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操作和日常维护应由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

5.2.7.2压力蒸汽灭菌温度与时间

134℃、灭菌时间≥4分钟;

●121℃、灭菌时间≥20分钟;

●115℃、灭菌时间≥45分钟;

5.2.7.3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

5.2.7.4.每次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灭菌效果化学监测,每季度进行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5.2.8采用干热灭菌时,灭菌条件为160℃*2小时,170℃*1小时,180℃*30分钟。

5.3及时消毒

5.3.1实验活动中发现病原微生物对实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时,应立即停止危险性操作,并采用适宜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5.3.2必要时实验中应立即将被污染的耗材完全浸没在消毒剂中浸泡消毒并达到规定时间。

5.3.3操作结束后应立即对可能引起感染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等消毒。

5.3.4操作结束后应立即对工作台面、地面等实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开启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

5.3.5操作结束后实验人员在去除个人防护用品后应立即按要求洗手,必要时应洗脸、洗澡、更衣。

5.3.6所有废弃物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5.4合理消毒

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时,操作人员应进行必要的个体防护,尽量减少消毒操作对人体的伤害,物品的破坏和环境的影响。

5.4.1耐高温的玻璃、金属器材等物品可选用干热灭菌;耐高温、耐湿度的实验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5.4.2压力蒸汽灭菌器内压力降到0pa、温度降到60℃以下方可取出物品。

5.4.3禁止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处理油剂类和干粉类物品。

5.4.4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浸泡灭菌处理金属器械。

5.4.5不耐热、不耐湿材料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消毒、灭菌。

5.4.6对人体皮肤或粘膜消毒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

6消毒程序及方法

6.1室内空气消毒

6.1.1可开窗通风,自然换气,条件允许时采用排气扇机械通风。

6.1.2 用紫外线灯对室空气消毒时,平均功率为1.5W/m3,照射时间≥30分钟。

6.2 表面消毒

6.2.1 地面消毒

实验室地面要湿式拖扫。

可用0.4%过氧乙酸拖地或0.2%~0.5%氧乙酸喷洒,也可视情况用有效氯浓度为0.1%0~0.5%(1g/L~5g/L)的消毒剂喷洒或拖地,喷洒消毒剂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m2。

各实验室拖把应专用,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得混用。

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水洗净,悬挂晾干,最好放在阳光下晾晒后备用。

6.2.2 物体表面消毒

6.2.2.1 实验室台面、桌椅、橱柜、运输工具、门把手、实验记录夹等物品的表面可用0.2%~0.5%过氧乙酸喷洒或有效氯浓度为0.1%~0.5%(1g/L~0.5g/L)的消毒剂喷洒、擦拭。

6.2.2.2 物体表面被明显污染时,应立即用0.5%过氧乙酸喷洒或有效氯浓度(5g/L)的消毒剂喷洒覆盖于污染表面,使消毒剂浸没污染区域,作用30~60分钟。

6.3 实验器材消毒

6.3.1 压力蒸汽灭菌和干热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有器械和物品,如金属器材、玻璃器皿。

6.3.2 玻璃器材:

使用过的玻璃吸管、试管、离心管、玻片、玻璃棒、三角瓶和平皿等应立即浸入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浓度为0.1%~0.5%(1g/L~5g/L)的消毒剂中作用60分钟以上,消毒后用超声波清洗装置洗涤、沥干,使用前再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

6.3.3 使用后的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工作服、防护服按实验废弃物处理。

6.3.4 重复使用的耐热塑料器材可浸入0.1%~0.5%肥皂液或洗涤剂溶液煮沸15~30分钟,然后清水洗涤。

沥干后,进行压力蒸气灭菌处理。

6.3.5 重复使用的不耐热的塑料器材可喷洒0.5%过氧乙酸可有效氯浓度为0.1%~0.5%(1g/L~5g/L)的消毒剂中作用60分钟以上,然后清水洗涤沥干。

6.3.6 橡胶制品:

污染的橡胶手套、吸液球等可用含肥皂液或洗涤剂的溶液煮沸15-30分钟,然后清水洗涤、沥干后,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

6.3.7 污染的棉棉制工作服、帽子、口罩等放入专用的污物袋内运送,使用专用设备洗涤,可选用70℃以上热水加洗涤剂洗涤消毒处理60分钟以上。

污染严重时,随时喷洒消毒剂洗涤消毒或放入专用的污物袋中,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

6.3.8 需要保留被污染的纸张类文件时,可用环氧乙烷熏蒸消毒。

6.4 仪器设备消毒

6.4.1 不宜加热、不能用消毒剂浸泡的仪器,发生局部轻度污染时,可用75%医用酒精擦拭,作用30分钟以上。

必要时采用甲醛熏蒸消毒。

6.4.2 离心机、离心容器未封闭,或离心的容器破裂、离心液体外溢时,离心机内壁应用75%医用酒精擦拭,作用30分钟以上。

必要时采用甲醛熏蒸消毒。

6.5 剩余标本及容器消毒

6.5.1 需要保留的剩余标本和容器应按照实验废弃物的相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6.5.2 需要保留的剩余标本应装入密闭的包装物中,对包装表面进行有效消毒后妥善保存。

6.6 实验废弃物消毒

必须经过必要的消毒,去除污染后按废弃物处理要求处理(见废弃物管理规定和处理要求)。

6.7 清除手部污染

实验室人员接触和处理感染性或潜性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在消毒、摘除并安全处置后也必须洗手。

6.7.1 洗手设施及用品

6.7.1.1 实验室的每个房间必须有洗手池,最好安装在出口处,不得用于其它目的。

6.7.1.2 洗手必须使用流动水。

6.7.1.3 建议使用脚控、肘控或感应式水龙头。

使用需要用手关闭的水龙头,则应使用纸巾或手巾覆盖水龙头后关闭水龙头,防止污染已洗净的手。

6.7.1.4 建议使用感应式洗手液容器、杀菌洗手液可肥皂,肥皂应切成小块,肥皂盒应保持打开状态,以便水分蒸发。

6.7.1.5 建议使用暖风干手器烘干或用纸巾擦干手。

6.7.1.6 如没有条件彻底洗手或洗手不方便,应用75%医用洒精或有效的免洗手消毒剂擦手清除手部的轻度污染。

6.7.2 摘除手套后、离开实验室之前、进食或吸烟前、使用卫生间前后、进行交叉污染可能性不同操作前后都应洗手。

6.7.3 洗手程序及技术规范

6.7.3.1 打开水龙头,用流动水浸湿双手,关闭水龙头;

6.7.3.2 取适量洗手液于掌心,双手充分搓擦,使双手过完全抹上洗手液,然后按以下6个步骤搓擦,洗手全过程应不少于15秒钟。

● 双手手指并拢,掌心相对,相互搓擦;

● 一只手手心对另一只手手背,双手沿指缝相互搓擦,两手交替进行;

● 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

● 弯曲各手指关节,双手相互搓擦;

● 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两手交替进行;

● 一只手指尖先在另一只手掌心旋转搓擦,两手交替进行;

6.7.3.3 搓擦完毕后,打开水龙头,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关闭水龙头。

6.7.3.4 烘干或擦干双手。

时间:

2021.02.05

创作:

欧阳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