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农村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
《贫困农村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农村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贫困农村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贫困农村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方案
古蔺县石宝镇小学数学课题组杨永达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研究的生态教育,近几年更为兴盛。
内容涉及教育的宏观和微观研究,大家都忽视了生态学对于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是否合适。
而对于学校来说,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对生态课堂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能提供直观和可靠的支持。
2.国内研究现状
叶澜教授指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是生命体。
教育要把个体精神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课程改革也强调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相互关照幸福成长。
在国内外随着生态教育的深入,中小学生态教育研究也有了一些发展:
主要表现为
①在教育内容上美、英等国注重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培养他们学习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保护的技能。
②在教育方式上重视调查研究,加强校内外结合,倡导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组织各种保护环境的活动。
③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互动式学习等自主的学习方式。
3.研究价值
①可以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不仅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提供一种范例,还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一种推动。
②有利于拓展和丰富教学理论研究,为小学生态课堂的构建提供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它将在贫困农村小学中紧密结合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知识、情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强调师、生、环境等要素之间的亲和性、融洽性、创造性、自主性、生态有机性,并使之受到农村老师、家长和学生的最大限度重视强化。
二、课题的界定
贫困农村小学是指离城市比较远的小学,学生家长少数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大部分是农民,留守学生居多、学校师资、校舍等条件相对比较薄弱。
农村小学生态课堂是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和原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的我能行等成功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催生的。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农村小学生态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有效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育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稳定性、可操作性。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题对贫困农村小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借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以所形成的教学系统为中轴以师生个体发展为主线,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审视小学教学,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原动力优化教学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课堂教学的平衡、协同、和谐、高效促进师生生命成长,从而实现教学优质化。
三、理论依据和假设
1.理论依据
①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本课题研究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以人为本把关注教学生态关注师生的生命生长作为重点以期通过对中小学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国教学史中曾经有发达的“自然之教”的传统这个传统缘自老子的“道法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尔后由孟子、柳宗元、陆九渊、王阳明、龚自珍等发扬光大。
孟子以“揠苗助长”影射“人为之教”的弊病柳宗元主张教育要“顺天致性”龚自珍则对“病梅”之举大加挞伐。
“自然之教”的传统使教育尽可能地关照儿童本身使儿童自然而然地、主动的发展。
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增添了亮色。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原则主张教育要“顺应自然”。
他强调说“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念: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主张。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创立“儿童中心说”主张教育应符合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个性发展。
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天性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自然主义教育,教育部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的观点在课程改革中再次得到重申足见其影响深远。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本课题研究具有理论引领的作用。
③教育
生态学研究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cologyofEducation”一词并列专章进行讨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研究的“生态潮”现象有增无减近几年更为兴盛学术界已出版关于教育生态的多部专著多篇关于教育生态的研究论文公开发表。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教育学和生态学是它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
教育生态学以其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的研究具有开拓领域、启迪思维的积极作用。
2.理论假设
以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
教学环节之间具有“整体关联性”各教育生态因子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生态化教学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着眼于教学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和生活性。
教学中主体因子的正向变化影响着教学环节和过程的优化反之教学中主体因子的逆向变化影响教学的低效或无效。
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如果能够构建起生态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施生态教学促进师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无疑是一种贡献而这种探索与研究是具有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的。
四、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生态课堂”的思想和实践落实到常态的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关注生命价值、以人为本的富有生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平衡、能动发展的“生态课堂”。
通过“生态课堂”的探索和实践全面提升教师教学专业素养和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具体目标
①树立生态教学意识初步形成一套实用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②探索实施生态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有效策略优化生态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③通过实践研究形成生态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五、研究内容
1.探索农村小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部立项研究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中探索生态化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原动力建构自主、自学、自由的课堂凸现教学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抓住预习指导、情境创设、目标导向、交流展示、反馈拓展等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2.探索实施生态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抓住转变教学方式这一核心问题在吸收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借鉴、发展、创新,针对学校教学的实际优化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益。
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为核心目标加强学习指导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习得水平和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绩。
3.探索生态课堂教学评价
抓住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实施多元的有效教学评价形成生态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完善相关评价办法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反馈功能保证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实效性从而实现教学的优质、均衡。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课堂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数据分析法。
1.课堂观察法
围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对资料进行研究。
2.文献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查阅有关教育生态学研究的信息为课题研究找到理论根据丰富理性认识提高研究质量。
3.经验总结法
我们将对研究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概括和组合从而获得比较深刻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4.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侧重应用研究研究人员必须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5.数据分析法围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分析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研究其因果关系。
七、研究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将坚持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1.实践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聚焦学校课堂教学现场重点研究生态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的具体策略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突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度教育部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子课题
2.发展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从发展的角度观察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重要目标。
在新的理念与传统教育经典之间理清源流寻求融合谋求发展。
3.本课题研究注重传统、借鉴基础上的创新在学习、吸收、消化传统教育经典中寻找创新点取得新突破。
研究成果力求做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新。
能够推广运用在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八、研究思路
我校以6个教学班为研究对象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立足教学的实践,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在行动中研究,针对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活动,探索改进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教学效益。
技术路线
调查研究——提出假设——文献检索——制定方案——实施研究——验证分析——改进完善——推广运用。
九、研究步骤
本课题预定用三年时间完成分为研究准备阶段、前期研究阶段、中期研究阶段和后期总结阶段。
研究准备阶段:
2014年1月—2014年3月
1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开题论证商讨具体实施计划
3选拔富有创新精神意识与创新教学技能的教师组成课题组
4课题成员进行培训:
前期研究阶段:
2014年3月—2010年6月
调查研究形成前期调查报告设计课题方案落实到人运用操作按计划组织实施并收集资料落实研究任务边研究边改进。
中期研究阶段:
2014年9月—2015年12月
中期调研统计分析根据研究结果调整和完善课题设计形成中期研究报告进一步修订方案、改进方法、策略提高研究实效总结阶段性成果。
后期总结阶段:
2016年1月—2017年1月
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汇编研究成果集和优秀教案实录刻录课题研究资料光盘全面检测评估研究效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鉴定工作。
十、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
首先本课题组研究人员都具有本科或专科学历有研究课题的文化底蕴。
其次参与研究人员都具有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奉献精神。
第三都有课题研究的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
杨永达:
本科学历,现担石宝小学校长农村小学主体四环节教学研究获得泸州市教育科研二等奖一次,主研课题《农村小学国防教育实践研究》获得泸州市委市政府第五届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曾被评为古蔺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近两年中有5篇文章在市县级刊物发表近10多篇文章。
王兴万:
男、本科学历,石宝小学分管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副校长,先后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古蔺县首届小学数学名师、泸州市第二届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执教优质课竞赛多次获县级一等奖,市级一二等奖。
撰写论文多次获县级和国家级奖励。
陈旭:
男,本科学历,石宝小学德育主任,小学数学教师,2004年8月参加工作。
曾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聘为“学科带头人”,被镇政府评委“先进教师”,多次参加过校、镇、县级学科教学展评活动并获奖。
潜心专研,汲取养分,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丁名铭:
女、专科学历,小学数学教师,2011年参加工作。
多次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教学竞赛,分别在数学组获得一等奖、在科学组获得二等奖,在片区组织的文章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
朱敏叶:
女、本科学历、小学数学教师2012年参加工作。
工作至今她曾多次承担校级、片级公开课任务并分别获二、三等奖。
多次参加送教下乡活动。
多次参加学校、镇上、县上组织的教育教学培训活动。
2013年被评为石宝辅导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
所任教的班级数学学科期末检测获得石宝镇第二名。
同时能潜心阅读教育教学论著以及文史类书籍汲取营养。
2.理论保障
为了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学校完善学习和培训制度研究人员有外出学习、培训的优先权并为每一位课题组成员购买有关生态课堂的理论专著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范国睿的《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吴鼎福的《教育生态学》、忠山小学《读练式自主课堂研究》等从而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丰富理论素养提高科研水平推进课题研究的有序、有效进行。
3.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科研工作制度如科研奖励制度、科研队伍建设制度、教师定期科研培训制度等为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4.经费保障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每年提供专项经费8万元用于教师奖励、教师外出学习、延请专家来校指导、出版专著等等不包括硬件添置。
同时学校也决定设立专项科研经费5万元来激励课题研究中表现优秀的教师。
十一、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1.论文教师撰写的生态课堂教学案例数学反思经验总结等。
2.光盘各学科生态课堂的典型研究课例、成果汇报课、现场观摩课等。
3.报告该课题的中期报告、结题报
4.专著汇集优秀的论文、案例、报告
形成较系统的系统成书以便于汇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