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同步检测试题.docx
《七年级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同步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同步检测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同步检测试题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一、学习导引
1.少数民族内迁
从东汉末年起,、、、、等少数民族纷纷内迁。
北朝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中,以的影响最大。
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原因:
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的交往增多,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
但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
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
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位时,北魏进行了改革。
(2)内容:
(1)借鉴汉族的制度和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的管理。
(2)迁移都城。
年,孝文帝把都城从迁至。
(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
改用汉姓、改穿、与汉、学说、写
。
完善制度,让更多的鲜卑贵族子弟系统学习汉族文化。
3.影响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
二、夯实基础
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的特点是()
A.大杂居、小聚居B.各民族共同杂居在一起
C.汉族主要在中原地、少数民族散居边地D.少数民族在南方,汉族在北方
2.历史上称之为“五胡内迁”不包括下更哪个少数民族()
A.匈奴B.鲜卑C.羯D.吐蕃
3.“五胡闹中原”指的是曾经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它们开始内迁始于()
A.三国时期B.东汉末年C.西晋末年D.南朝时期
4.5世纪30年代,统一我国的北方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B.匈奴C.羌D.氐
5.北魏孝文帝是()
A.匈奴族人B.鲜卑族人C.羌族人D.汉族人
6.北朝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影响最大,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氐C.鲜卑D.羌
7.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魏孝文帝不顾保守派贵族大臣反对,迁都洛阳,时间是在()
A.439年B.494年C.495年D.498年
8.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A.受到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D.为了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9.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为了改革而做的模范行为的是()
①迁都洛阳②将自己的姓名由拓跋宏改为元宏③用汉字处理公文、写诗④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0.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
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
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拓跋的学生
11.北魏孝文帝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是
A.打击守旧贵族B.无偿分配农民土地C.迁都,实行汉化政策D.没收寺院财产
12.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最积极的作用的是()
A.使北魏的姓氏变得单一B.使鲜卑族不复存在
C.有利于北魏统治中原D.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13.下列对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A.更多的少数民族仍从事游牧方式,不会农耕
B.汉族人从少数民族那里学到不少畜牧业发展的经验
C.少数民族穿汉族服装D.汉族人吃少数民族食物,成为时尚
1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社会背景是()
A.北方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B.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C.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D.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16.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B.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17.西晋以来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是()
A.“五胡”内迁B.北魏孝文帝改革C.前秦统一北方D.北“建立
18.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实现了北方的统一B.北方民族渐趋融合
C.完成了封建化进程D.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19.《魏书》记载: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这里的“北俗之语”是指()
A.匈奴语B.汉语C.鲜卑语D.胡语
20.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①②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21.公元500年,一个在北魏都城做官的人说的应该是()
A.鲜卑语B.蒙古语C.汉语D.氐族语
22.两个同姓的人碰面,常常会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下列哪件事件的发生,可能使这句话不再是正确的A.江南地区的开发B.少数民族内迁C.中原人南迁D.北魏孝文帝改革
23.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商鞅变法B.贞观之治C.孝文帝改革D.戊戌变法
24.少数民族政权(北魏)进入中原,都会面临如何处置游牧部族和农业民族两种不同文化冲突的难题。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目标是()
A.以胡治汉B.胡汉分治C.胡汉融合D.胡汉对立
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和分裂交替,下列几次统一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曹操统一北方②西晋统一北方③北魏统一北方
A.①③②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①
26.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三、综合训练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材料二:
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
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
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
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材料三: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
”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皇帝指的是谁?
“
(2)根据材料一你能说出他为什么要迁都吗?
(3)根据材料二的故事,你有何感想?
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列图表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材料二: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两则材料各自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3)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4)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作用?
2“、在我们今天的56个民族中已经鲜卑族了,有人认为由于当年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消失,所以,孝文帝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说说你的理由。
30.试编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大事年表。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C2.D3.B4.A5.B6.C7.B8.D9.C10.B11.C12.D13.A
14.D15.B16.B17.B18.B19.C20.C21.C22.D23.C24.C25.C26.A
27.
(1)北魏孝文帝。
(2)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
(3)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有遇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
启示:
在遇到阻碍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4)材料三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各民族融合,表现在洛阳经济、文化兴盛,传统的汉文化在北方得到更大的发展。
28.
(1)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1)材料一的中心问题是改汉姓。
材料二的中心问题是说汉话。
(3)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4)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
29.不赞同。
因为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应该看其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鲜卑族汇入了更先进的以汉族为主体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中,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所以应该肯定。
3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大事年表:
(学生的答案可有所增减)
三国(220—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东汉灭亡。
三国时期开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30年吴国万人乘船到夷洲(台湾)
西晋(265—316年)
265年西晋建立东晋(317—420年)317年东晋建立南北朝(420—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北朝开始。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