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10发展经济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176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10发展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复旦10发展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复旦10发展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复旦10发展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复旦10发展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旦10发展经济学.docx

《复旦10发展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10发展经济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旦10发展经济学.docx

复旦10发展经济学

精品课程申报表

推荐省市上海市

所属学校复旦大学

课程名称发展经济学

课程层次(本/专)本科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经济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经济学

课程负责人陆德明

申报日期2004年6月18日

学年授课学生数240

网络资源

用户名

口令

备注

psjs

psjs89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ΟΟ四年六月十八日

填写要求

 

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

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名

陆德明

性别

出生年月

1957年3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教授、博导

电话

65642722

学位

硕士

职务

复旦经济学院院长

传真

65647719

所在院系

复旦经济学院

E-mail

ldm0066@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433)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陆德明教授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如下表: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学生总人数

《发展经济学》

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3学时/周

5届共计900人

《发展经济学前沿专题》

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专业基础课

3学时/周

3届共计120人

《发展经济学研究》

硕士生专业选修课

2学时/周

5届共计200人

《当代中国经济》

硕士生专业选修课

2学时/周

3届共计600人

《新政治经济学

述评》

博士生专业选修课

2学时/周

2届共计100人

 

陆德明教授1995年起担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但仍然长期坚持从事本科生的一线教学工作,每年开设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学基地班专业基础课程《发展经济学前沿专题》。

在每年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7名左右的同时,陆德明教授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平均4篇左右,五年共计20篇。

陆德明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创立的发展经济学学科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他主持了该学科的课程设计,目前该学科本科生课程包括“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前沿专题”、“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等,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发展经济学研究”、“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研究”、“发展经济学前沿专题研究”等,涵盖了该学科涉及的主要领域,同时突出了复旦大学发展经济学学科在“后发国家”、“后发优势”、“微观发展经济学”等领域及结合中国实际的学科原创性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作为上海市政府的决策咨询顾问,陆德明教授积极推荐并指导学生到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上海市WTO事务咨询中心等单位实习,同时吸纳和指导部分研究生参与某些经济发展决策咨询项目的研究,如“邓小平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发展战略”、“上海经济建设融投资机制与对策研究”等。

陆德明教授与袁志刚教授一起主持了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重点院校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层次性问题研究》,该项目已于2003年10月完成并通过评审。

陆德明教授负责的“发展经济学”课程2004年4月被评为“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陆德明教授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相关学术研究课题如下表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来源

年限

本人作用

经济学学科理论创新研究

省部级

上海市社科

基金

2002.1-

2004.12

负责人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

省部级

教育部

1998.9-

2004.12

负责人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劳动价值新论

省部级

上海市社科规划

2001.12-

2003.12

负责人

台湾经济转型研究

对外合作

(台)两岸交流基金会

2001.12-

2004.6

负责人

中国云南与印度经贸合作与发展研究

省部级

云南省政府

1999.1-

2003.12

负责人

 

2、陆德明教授近五年来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主要相关学术论文如下表

题目

刊物名称与级别

时间

署名

《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

《经济评论》

(核心)

2001.3

第一

《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世界经济文汇》

(核心)

2000.6

第一

《世纪之交对国企改革的攻坚战略》

《探索与争鸣》

(核心)

1999.10

独著

《论企业的持续发展》

《世界经济文汇》

(核心)

1999.4

第一

《中国经济在扩大内需中起飞》

《探索与争鸣》(核心)

1999.3

第一

《世纪末年的中国经济》

《探索与争鸣》

(核心)

1999.1

第一

《东西部联动开发与城市化》

《理论创新》

(一般)

2002.10

独著

《中国的发展全球注目》

《新民周刊》

(一般)

2002.8

独著

《中国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经济地理》

(核心)

2002.5

第一

《后发展经济学:

对经济发展的新角度透视》

《华东经济管理》

(核心)

2000.3

第一

 

3、陆德明教授5年来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如下表

获奖名称

授予单位

时间

署名

上海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

2000年

独立

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奖

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评奖委员会

2002年

第一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员

构成(含外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陆德明

1957.3

教授

博导

发展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课程负责人,主讲本课程,主持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总体负责教学队伍建设

陈志龙

1946.4

教授

博导

发展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编写教材及习题集,教授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培养中青年教师

尹翔硕

1955.1

教授

博导

发展经济学

国际贸易

 

制定教学大纲,教授本科生课程,追踪国外最新理论发展

尹晨

1975.5

讲师

发展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参加教学大纲的编写,讲授本科生课程,追踪国外最新理论进展,制作课件及其他教学资料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承担本课程的骨干教师共4名(含陆德明教授),其中教授(博导)3名、讲师1名,2名具有博士学位,2名具有硕士学位,年龄结构50-60岁1人,40-50岁2人,30岁以下1人,平均年龄45岁,是一支知识水平和学历高、年龄搭配合理的教师队伍,另有史小龙、余婧等6名研究生担任辅导教师,师资配置为1:

24。

陆德明教授、陈志龙教授和尹翔硕教授从事“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工作都已经10余年,教学经验丰富,任教期间多次赴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著名大学访学或参加国际会议,并将访学和交流的最新学术成果融合到本科和研究生“发展经济学”的教学之中。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有条不紊地进行。

尹晨博士曾赴美国耶鲁大学进修1年;除了4名骨干教师外,6名正在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优秀研究生担任着发展经济学课程的辅导教师工作,他们形成了专业强、业务精、有活力、有干劲的本课程教师后备队伍。

发展经济学课程组历年年终考核成绩均为优秀。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以陆德明教授为首的“发展经济学”教学队伍教学和科研活动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

发展经济学基础理论和一般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其中陆德明教授对“后发国家”、“后发优势”、“微观发展经济学”等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国际发展比较研究(其中尹翔硕教授结合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进行的国际发展路径比较研究在国内居前)、结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陆德明教授和陈志龙教授在先发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居前)等等。

近五年来发展经济学课程组就发展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方案,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

1、教学内容与方法直接与国际接轨。

具体包括直接引进国际最新的和最权威的教科书作为教材和阅读参考用书;精选发展经济学顶级刊物上的经典英文文献作为扩充性学习资料;教学手段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大胆试验双语教学;采用国际通用的Seminar、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等等。

(详细内容参见第12-14页)

2、以研促教,以科研带动和促进教学。

课程组老师不满足于发展经济学已有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科研方面抓紧理论研究的创新和突破、开拓实证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科研获得重大突破的同时,及时将最新的理论创新和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使教学内容不再是十几年不变的“老面孔”,每年都有紧跟时代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新内容。

3、利用多学科优势形成合力,打造复旦发展经济学课程特色。

发展经济学课程组老师专业背景各不相同,除了发展经济学以外,研究领域还涉及新政治经济学、财政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区域经济、西方经济学等。

老师们在陆德明教授牵头下将发展经济学的教学与各自的学科专业强项(如陆德明教授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陈志龙教授的区域经济研究、尹翔硕教授的世界经济研究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复旦的发展经济学课程多学科融合的特色和优势。

4、建立多层次的课程教学体系。

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课程组不断探索,建立起了包括公共选修课程、第二专业课程、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经济学基地班专业基础课程、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程等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详细内容参见第10页)

这些方案和措施的实施,使复旦大学的发展经济学课程有效克服了以前教学与科研脱节、力量分散、缺乏特色等不足,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经济学教学与研究领域,武汉大学的教授也承认复旦的发展经济学科正在后来居上。

 

3.课程描述

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美国经济学家迈耶(G.M.Meier)曾指出:

“发展经济学这门学科,既是最老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又是最新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所谓“最老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指在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兴起之前,西方经济学说史中已经有了丰富的经济发展思想,从最早的重商主义者,到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再到马尔萨斯、约翰·穆勒,最后到马歇尔、熊彼得等等,他们的经济思想中或多或少都包括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思想。

所谓“最新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则是指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比较新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走向独立,世界上出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经济上迫切要求发展,于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对发展问题较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同时发达国家也有一些激进经济学家试图去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这就产生了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诞生,在50、6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一门综合性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经济学成为独立的教学课程的历史则更短。

即便是在发展经济学学科发展最早的美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很少有大学将发展经济学课程列入本科生经济学教学计划,教科书也少得可怜。

据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居里(L.Currie)回忆,当时在大学读书的他还不知道“发展经济学”这个称呼。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以后,发展经济学课程才开始在美国、英国的大学里大量出现。

到今天,几乎没有那个大学的经济学专业不开设这门课程,采用的教科书成百上千,每年发表的论文不计其数,学科的代表性刊物《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已成为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顶级刊物。

与外国人相比,中国人在发展经济学研究方面起步并不晚。

1947年,在哈佛大学留学的张培刚凭其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科最佳论文奖和“大卫·威尔士奖金”。

《农业与工业化》是第一部从历史和理论方面系统探讨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如何走上工业化道路的著作,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张培刚教授也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几乎同期论述中国发展问题的马寅初的《中国经济改造》、吴景超的《中国经济建设之路》以及何廉、方显廷的《中国工业化程度及其影响》等,都是很有见地和影响的著作。

费景汉也凭借其提出的“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在国际经济学界崭露头角。

但随着1953年开始的经济体制全面向计划经济转轨,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日益集中于普及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以及从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寻找支持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根据,并对后者加以诠释,增强其在理论上的合法性两大方面。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限于停滞。

发展经济学学科研究和教学真正在我国开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武汉大学的谭崇台教授1981年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评述发展经济学的论文。

国内第一本发展经济学著作在1985年才出版,1989年第一本教科书问世。

因此发展经济学课程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仅有20余年的时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的课程发展在国内是比较早的。

1978年以后,发展经济学主要思想和理论的介绍就开始在“外国经济思想史”等课程中出现;

1985年“发展经济学”作为独立的课程出现,此后被列为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选修课程;

1993年起“发展经济学”被列为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程;

1996年起“发展经济学”被列为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2000年起“发展经济学”被列为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专业基础课;

2002年起被列为本科生综合教育选修课程、经济学本科第二专业必修课程及上海市东北片高校本科生跨校辅修课程。

1997年起,陆德明教授在“政治经济学”专业下设立“后发展经济学”研究方向并开始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至今已有10多人毕业并获得硕、博士学位;

2003年,复旦大学“发展经济学”学科单列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发展经济学研究”被列为硕士学位专业基础课程。

目前,复旦的发展经济学课程已经建成了多层次的课程体系(详细内容介绍参见第10页)。

 

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需求,发展经济学课程组建立起了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针对所学专业为非经济学专业但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有兴趣的复旦大学本科生,我们开设了综合教育选修课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除了简单介绍发展经济学的最基本理论以外,主要是结合现实,深入浅出地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碰到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以及主要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介绍和解释,相应的模型分析、研究方法介绍等内容就涉及不多;

针对选修经济学为第二专业的复旦大学本科生和跨校辅修的上海市东北片其他高校的本科生,我们开设了《发展经济学B》,教学内容以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简单的案例分析为主,同时介绍主要的几个理论模型;

针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我们开设了专业必修课程《发展经济学A》,教学内容包括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数学模型分析的内容有所加强,重点章节将展开理论推导和比较详细的案例分析;

针对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的学生,除了开设专业必修课《发展经济学A》外,还开设《发展经济学前沿专题讲座》,教学内容除了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介绍以外,增加了最新理论发展动态、数理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等内容的介绍,引导对发展经济学感兴趣且有志攻读研究生、进一步从事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同学先行接触前沿理论和方法,夯实基础;

针对经济学院非发展经济学方向的研究生,我们开设了专业选修课程《发展经济学研究》,教学内容包括发展经济学主要理论的经济学推导和分析、最新理论发展动态介绍及实证研究介绍等,要求他们理解和掌握理论的同时初步掌握发展经济学分析方法;

针对以发展经济学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除开设《发展经济学研究》课程以外,还要求参与《发展经济学前沿专题研究》的Seminar讨论,并必修相关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当代中国经济研究》两门课程。

由此,发展经济学课程在复旦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见下图)。

 

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课程组老师除结合国内外最新的主流教材和主流文献以外,更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目前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以外,还构建了一个更为广义和通用(General)的“新发展经济学”课程框架,涵盖了微观(企业)、中观(结构)和宏观经济发展等内容,这在全国还是首次。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任课老师将各自不同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如陆德明教授在“后发优势”、“宏观、中观和微观发展理论”等方面的成果,陈志龙教授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方面的成果,尹翔硕教授在“国际贸易问题”、“外资引进与利用”等方面的成果,以及尹晨老师在“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作用”等方面的成果,综合并融合进授课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到发展经济学一般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还能领会到任课教师的学术专长,接触最新的学术发展动态。

而借助“外脑”则使教学进一步向课堂以外延伸。

课程组的任课老师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联系,经常性地邀请国内外有名的发展经济学专家和学者以及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领域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就自己的学术专长或实践经验开设讲座。

这些“外脑”的讲座或传递最新理论研究动态,或介绍经济发展实践,或就经济发展热点及难点展开评述等等,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与发展实践的脉动。

每一次讲座学生的参与度都很高,主讲嘉宾、点评老师和听讲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非常热烈,效果很好。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经济学科,其主要的理论总结归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实践,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加以验证,最后又服务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因此,我们非常强调实践性教学工作: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不局限于经济理论的介绍,在每个章节都有案例分析、政策含义分析等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内容;

其次,每学期都安排3-6个课时,精选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题或案例,组织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专题讨论或案例分析;

第三,积极联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习单位,组织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实习,同时吸纳部分学生参与相关课题项目的研究,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工作或科研之中。

经过实践性教学实践,学生们反映对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加深了,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3-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以陆德明教授的复旦大学发展经济学课程组的老师们在用足用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尽其所能挖掘潜力,创造了一流的教学条件:

1、教材使用方面直接引进国际最新的和最权威的教科书。

目前主要使用的教材是由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吉里斯(M.Gillis)和帕金斯(D.Perkins)等编写的《发展经济学(EconomicsofDevelopment)》。

该教材是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采用的最流行和最权威的教材,已出了五版,先后两次译成中文。

该教材的作者之一帕金斯教授是有名的“中国通”,是国际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

主要参考和阅读教材也是国内外权威的代表性教材,如下表。

参考和阅读教材名称

作者

主要评介

《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Economics)》

[美]德布拉吉•瑞(DebrajRay)

该教材被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等国外著名大学采用

《增长与发展(GrowthandDevelopment)》

[英]A•P•瑟尔沃

1972年出版以来已再版了6次,先后重印了11次,畅销10余万册,是当今国际最流行的发展经济学教科书之一

《发展微观经济学(DevelopmentMicroeconomics)》

[美]P•巴德汉、C•尤迪

是将传统发展思想与当代主流经济学相结合的巨著,特别适合研究生使用

《发展经济学前沿问题》

V•N•巴拉舒伯拉曼雅姆、S•拉尔(英)

由英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编写,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经济学德发展状况,适合研究生使用

《发展经济学》

谭崇台主编

由我国发展经济学泰斗谭崇台教授编著,先后重印10次,是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教材

《发展经济学》

齐良书编著

反映发展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合本科生使用

目前,课程组老师正在陆德明教授主持下编写《新发展经济学》系列教材(包括初级本科生教材和中高级研究生教材及相关的习题集和其他辅助用书)。

该教材将不同于现有的国内外教材,将是一个涵盖经济发展通论、微观(企业)经济发展、中观(结构)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等内容的更为广义的和通用的(General)的“新发展经济学”教科书。

2、除了直接采用国内外主流教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陆德明教授精心从国外顶级刊物如《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w)》、《发展经济学期刊(JournalofDevelopingEconomics)》、《政治经济学期刊(JournalofPoliticalEconomics)》等选择了近40篇关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经典英文文献,作为扩充性学习资料供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并定期以Seminar的形式组织深入学习和讨论,使学生在扩展了学习宽度的同时也练习了文献检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