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岳飞》精品教案语文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138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岳飞》精品教案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岳飞》精品教案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岳飞》精品教案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岳飞》精品教案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岳飞》精品教案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岳飞》精品教案语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岳飞》精品教案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岳飞》精品教案语文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岳飞》精品教案语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岳飞》精品教案语文版

《岳飞》

教学目标:

1、了解著名将领岳飞的事迹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正面与侧面相结合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3、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岳飞的性格特征,了解岳飞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学习岳飞的高贵品质、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会唱《精忠报国》这首歌吗?

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精忠报国》这个

故事是写谁的,给大家讲一下好吗?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传记。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以人名为题,交代记叙对象。

2、毕沅(1730—1797),清代史学家。

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

江苏镇洋人。

治学范围较广,由经史旁及小学、金石、地理,也能诗文。

有《灵岩山人文集》《灵岩山人诗集》。

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

19岁时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

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

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4、学习生字:

姬(jī)姝(shū)遗(wèi)旰(gàn)宁(nìng)壕(háo)

刍(chú)徇(xún)戍(shù)犒(kào)铠(kǎi)蹙(cù)

5、难解字词:

亲:

父母,文中指母亲。

索:

平素;平时。

却:

推脱;推却。

育其孤:

抚育他们的遗孤。

克捷:

获胜。

阙:

缺少。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古汉语知识:

1、古今异义:

(1)、吴玠素服飞(素服:

素,一向,素来。

服,佩服。

今两字为一词,常用于朴素的衣服,或颜色不鲜亮的衣服。

(2)、却不受(却:

推辞,今常用于转折连词。

(3)、或问:

“天下何时太平?

”(或:

不定代词,“有的人”的意思。

今常用于选择句中的连词。

(4)、课将士注坡跳壕(课:

督促。

今常用意是“上课”、“课堂”等。

2、词类活用:

(1)、皆重铠以习之(重铠,名词做动词,穿着重铠。

(2)、卒夜宿(夜:

名词做状语,修饰、限制“宿”。

3、一词多义:

(1)、调:

亲为调药(调制。

);每调军食(调集)。

(2)、之:

饰名姝遗之(之,代岳飞。

);皆重铠以习之(之,表示对动作的强调,不译。

);飞何功之有(之,反问句,提前宾语的标志,不译。

);尝问用兵之术(之:

助词“的”。

)。

(3)、以:

善以少击众(以:

介词。

);立斩以徇(以:

连词,表顺承关系。

)。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

从开始到“天下太平矣”,写岳飞对亲(父母)上(皇帝)至孝至忠。

第二层:

从“师每休舍”到“阙一不可”后,写岳飞治军有方,军队所向披靡。

第三层:

从“每调军食”到结束,写岳飞关心百姓和将士的疾苦。

显然,课文正是从上述三个方面赞扬了岳飞的高贵品格。

五、教师小结:

文章中记叙了岳飞对亲(父母)上(皇帝)至孝至忠;精通用兵之术,军队所向披靡;好贤礼士,关心百姓和将士的疾苦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表现了岳飞“精忠报国”、不顾身家的高贵品质,以及超乎寻常的忠肝义胆和杰出才能。

全文详略得当,有分寸。

集中笔墨写岳飞的杰出军事才能,对亲上的至孝至忠是铺垫,关心百姓和将士疾苦是补充,各部分比例协调,组成有机的整体。

其次在记叙上笔墨变化有致,文章第一层用对话表现岳飞的精神世界;第二层以写行动为主,展示岳飞治军的种种行为,记言记事结合,相映成辉,格外生动。

六、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本文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毕沅是清朝史学家,他仿效《资治通鉴》形式体例进行续写。

与《资治通鉴》相衔接,即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是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

其中北宋部分较精,元代部分较略。

二、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三、整体探究: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岳飞的品格?

其中哪方面写得最详细?

明确:

一、写岳飞对亲上至孝至忠。

二、写岳飞治军有方,军队所向披靡。

三、岳飞关心百姓和将士的疾苦。

第二层最详细,从“严”、“仁”、“信”、“勇”、“智”五个方面细述。

2、你认为哪些属于详写,哪些属于略写?

为什么要详写第二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属于略写,第二部分属于详写。

因为岳飞首先是个抗金将领,所以,应详细写他治军有方,略写其它。

四、细读品味:

1、同学们把《岳飞》这篇课文已经串译一遍,然后总结出岳飞的三大品格,现在我请几个同学讲一讲。

(1)、至孝至忠;

(2)、治军有方;(3)、爱民如子。

2、能不能具体分析一下

(1)、写岳飞至亲至孝,只写了一句话,“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岳飞幼年丧父,所以“亲”偏指母亲,“家无姬侍”说明岳飞亲自伺候母亲;写他至忠,共写了两件事,一写吴玠送美女给岳飞,岳飞辞而不受,并对吴玠说:

“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

”二是写友人问岳飞“天下何时太平”时,岳飞的回答“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两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现了岳飞爱国尽职的崇高品质。

(2)、文章花了很多笔墨在表现岳飞的“治军有方”上,文中还引用了一句话从侧面概括了他的这一品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为什么能达到这种效果?

用岳飞的话讲,那就是“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能不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加以说明?

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卒有疾,亲自为调药”,写他爱兵如子;“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更写了他“仁”的程度之深。

信——“有颁犒,均给军吏”,皇上的犒赏,不贪不占,一律发给军中将士,为官诚信清廉。

智——“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猝遇敌不动”,不但表现在他指挥的智慧,还表现在他善于集中全体军官的集体智慧,所以能够“所向克捷”。

勇——“善以少击众”。

严——一是对将士作战训练严格要求,“课讲师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二是对将士军民关系要求严格,“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而且有军号: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3)、岳飞的爱民如子表现在他“每调军食,必蹙额曰:

‘东南民力竭矣!

’”,说明他关心百姓和将士疾苦。

课文正是从这三方面赞扬了岳飞的高贵品格。

3、岳飞这个名字太响亮了,我们总是能够通过各种路径听到关于岳飞的故事,我也布置大家去搜集了,根据你们搜集到的资料,你们还知道岳飞还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明确:

他国尔忘身,爱民如母;力挽狂澜,无私奉献;沥血衔冤,忠贞不渝;他为抗金大业视死如归,气贯长虹,志酬乾坤。

这一切,铸就他成为万世楷模。

岳飞的出现,不仅中国人民引以自豪,也为世界人民所敬仰。

4、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很丰富,那么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怎样认识岳飞这个人物,是不是他所做的一切都值得颂扬?

明确:

我们要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学习他“仁,信,智,勇,严”的品格,当然他的一些“愚忠”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5、课文最后还谈到岳飞还是个“好礼贤下士,雅歌投壶”的“恂恂儒生”,他还创作了很多诗词,你们知道的最多的恐怕要数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了,下课之前我们全班同学一齐朗诵一遍。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五、教师小结:

岳飞一代名将,为世人敬仰。

尤其是他待士兵如兄弟,更令人钦佩。

正因如此,岳家军士兵才效命沙场,使岳家军成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雄狮。

孝敬父母也是岳飞优秀品质之一。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岳飞正是从爱母亲起到爱百姓、爱士兵,唯独不爱钱。

这样的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二。

七、板书设计:

28、岳飞

至孝至忠——略写;

治军有方——详写;

关心将士——略写。

————尽忠尽职。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