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构建中学语文作业的新体系的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3966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构建中学语文作业的新体系的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构建中学语文作业的新体系的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构建中学语文作业的新体系的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构建中学语文作业的新体系的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构建中学语文作业的新体系的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构建中学语文作业的新体系的策略研究.docx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构建中学语文作业的新体系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构建中学语文作业的新体系的策略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构建中学语文作业的新体系的策略研究.docx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构建中学语文作业的新体系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语文作业新体系的策略研究

【摘要】纵观我们传统的作业训练形式,还存在多统一,少选择;多静态,少活动;多书面,少实践,多室内,少室外的现象。

这些都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淡化了学生的主体色彩。

因此,针对以上情况,本课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特长,对语文作业设计的内容、形式、评价方式进行探索,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优化语文作业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1、课改的需要

当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量过大是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把“减负”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业是重要的突破口。

要使学生在“减负”之后有事做,也能及时地巩固课堂内的知识,做到“减负”不减质。

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作业问题,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在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上大做文章,做好作业布置上的“减负增效”。

2、课标的导向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吹响了课程改革的号角,新课标的实施必将产生新的语文教材,新的语文教学策略,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评议作业设计的理念。

新课标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

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为具有学生鲜明个性,愿望的一项活动,成为学生在校内、校外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

在做作业时,应让学生体验幸福与快乐、苦恼和辛劳。

使作业真正在成为学生的一生中自学的需要、学习的需要和生活的需要。

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有自己的选择、计划、探究和体验,不仅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改革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性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作业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比较活跃的。

早期苏联的教学论专家就曾对作业的方法与策略作过专门的论述:

斯米尔诺夫把学生的独立作业看成是教学论研究的六大内容之一,他详细地论述了学生家庭作业的意义、种类、组织作业的教学要求和家长在作业中的作用等。

美国学者库柏在八十年代出版了专著《家庭作业》,对作业的功能和作用作了大量的研究。

美国国家教育法规委员会曾把家庭作业列为当时十大争议的问题之一。

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指出,作业系统如安排得好,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高实效。

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恰恰是一种启发:

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

(1)实践作业。

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

(2)书面作业。

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

美国的中小学教师是以很宽广的视野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定位家庭作业目的的。

在当前形势下,课程标准的实施,掀起了语文改革的热潮。

作业的改革也是众多老师和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作业的形式、内容、评价的方法都有了一些研究。

这些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教师应该更多的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设计家庭作业,而不应该仅从完成自身教学或增长学生知识的角度设计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应因人而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特长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家庭作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合力等。

三、反思传统的语文作业

传统作业已形成了许多较具操作性的模式,在培养学生有效识记策略方面功不可没。

有关研究证实可以通过机械重复来加强陈述性知识的记忆。

但传统作业不可避免的缺陷,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也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出来,成为制约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主要反映在:

1、功能单一。

巩固和运用知识是传统作业设计的目的。

“巩固性作业”因操作性强、易检测而被大家所钟爱。

尽管不同的年级在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上有所区别,但终究没有跳出“记忆”的箍圈。

2、操作形式单调。

从不同的角度对作业进行筛分,可以有十分丰富的作业类型。

从操作形式看,有口头、书面、和实践操作等。

然而现在仍然是书面作业的天下。

书面作业的分析与发展也只停留在题型的层面。

但对于作业形式,作业的作用机制,却很少研究,变化很少。

有时候,一个思考性作业,会变成抄写性作业。

久而久之,思维惰性油然而生。

3、评价方法落后。

作业的评价,应包含对作业设计的评价和对学生作业完成的评价。

目前对教师作业设计的评价基本上是空白,教师几乎没有机会、没有必要进行作业设计,因为商业性的作业已经够学生用了。

我们认为,评价学生作业,一类应是评定它对不对,另类应是评它好不好。

而许多教师在没有搞清作业性质的情况下,一律以“对不对”的标准来判断优劣。

4、要求缺乏层次。

在作业上体现对学生差异的区别,主要在针对性和层次性上。

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不同的作业,且有不同的要求。

不管采用阶梯式递进,还是螺旋式上升,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布置不同的作业,以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

遗憾的是,传统作业没有关注这里,只是在平面上推进。

5、作业布置随意性大。

目前教师布置作业在量和质上的随意性都很大。

作业量的失控被宽容和放纵,作业成为考试题的无限扩张。

考试题实质上成为了平时作业的浓缩。

随意性大的作业往往不具创造性,也最易导致量的失控,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的进展、年级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特色,不断的学习,调整,找到最佳方法,以获取更好的效果。

2、个案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选取班级中1-2名有代表性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连续观察,并按时间进程记录其发展变化情况。

3、调查法:

在课题开展的前期和后期,按照事先制订的调查表,对学生进行作业兴趣、对作业的期待、希望老师布置哪些作业的愿望进行调查,得出结论。

4、观察法:

在自然常态下观察学生对待新型作业及评价的行为反应,采用描述性记录法,收集一定的事实资料和依据,并加以整理。

五、研究的过程与策略

(一)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在50份的问卷中,占百分之四十六的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满意,满意率仅为22%。

88%的学生表示老师每天会在课间和中午休息的时候布置作业,尤其是中午,没有作业的日子几乎是没有的。

调查中,我们偶尔也问过几个家长,有些家长虽语意中庸,但满含无奈——“这个老师确实很负责,常规也抓得不错,我们的孩子进步挺大的,但他们毕竟还小,老师下课的时候不让他们出来,中午也在教室里让他们写生字,做口算,室外活动量太小了……”

确实,问卷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每天放学得花一到两个小时完成作业,作业频繁、量大、偏难、费时、形式单一是本次调查中非常明显的结果。

学生是可爱的,他们都乐意接受有作业的事实,而且认为做作业是有必要的,但他们需要的不是这样让自己无法喘息的作业呀!

作为教师,我们总在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其实难教的原因在哪儿,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

以上揭示的苦恼、无奈和困惑,其实是反映了不同的对象面对作业问题时的不同态度和心理变化,它将影响“减负增效”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因此,加强作业改革的力度,研究学生作业的心理是解决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实践。

一般来说,影响学生作业主动性的因素包括作业的性质,作业的数量,作业的意图和作业的难度。

(二)语文作业内容的策略研究.

语文学科的学习要面向生活,应该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设计的作业要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培养兴趣开拓视野,提高效率。

我们课题组成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实践。

策略一:

加强课内与课外的整合

阅读是学生信息的主要来源。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信息的习惯。

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尝试着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并进而推广到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自觉的养成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的习惯。

当指导学习《周庄水韵》(语文版八年级上册)一文时,老师对学生说: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周庄的人文自然美,但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中国,还有许多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人文景点,去查查资料吧,看谁知道的最多,下节课告诉大家好吗?

”短短的几句话,明确了查找资料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去查找有关信息。

课后,他们通过多种途径的阅读(从教材中捕捉信息;到校图书馆或班图书角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在家庭藏书中寻找;到书店查阅;上互联网查找等。

),不仅了解到中国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还了解到了中国有哪些世界自然遗产,还有学生说像西安碑林、古城墙和秦始皇兵马俑、福建客家土楼、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等也已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这样既让学生提高了信息意识,更拓展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教材,而且还要关注生活中随手可取的很多语文资料。

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而且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锻炼学生的体魄。

策略二:

加强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姻

语文课内容包罗万象,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在把握语文课个性的基础上,以课文的语言为凭借的课文,适当适时地向各科教学开放,使各科相互渗透、相互提高,发挥整体协同提高的作用。

课题实施过程中,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让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赏析歌词,欣赏旋律。

让学生去认识、采集各种树叶,自己创意制作一幅树叶画,再叙述图意或讲讲画里的故事。

有的课文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算一算,运用自然常识动手做一做实验。

把阅读同科技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写观察日记同航模、饲养、天文、地理、劳动等结合起来。

实验班二

(1)班成功地将美术与学生的看图写话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美术作文”。

美术课堂上,孩子们用五彩斑斓的画笔,灵动的思维,晶亮的眼神共同绘出横生的童话,想像画,每一个细节,每一笔色彩,孩子们都能绘声绘色地讲出一番理由来,有了这些画,就不愁看图写话没有内容。

到了说话课上,学生的思维就显得特别活跃,有话好说,而且说得有有条不紊,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学生的识字量得到提高之后,能够将画的内容写下来了,写不会写的用上拼音,就成了稚趣横生的童话寓言……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明显地提高,变得爱说、善说。

再如,《春天在哪里》(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段。

在上课伊始,教师跨越学科界限,让学生动手画自己心中最美的春天,鼓励学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让学生对春天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通过绘画导入新课,开启学生的想像之源。

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巧妙地将语文课与美术课有机融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融合其他学科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表演、绘画、歌唱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堂更轻松、活泼,使学习更高效、快乐。

策略三:

促进作业内容向生活开放

苏霍姆林斯曾指出:

“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是多么重要。

课题组老师竭尽努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要开放教材,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处生活,在大自然中学语文,感受生活中的红、绿、蓝……这些只因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在五月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母亲节,这一个星期的星期五,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设定了一个主题为“感动母亲”。

学生们纷纷出谋划策,最终确定了“感动母亲”三部曲:

1、把自己对母亲真诚的感谢写在卡片上送给她;2、为母亲梳头发;3、为母亲唱一首赞美之歌。

三件事做完后,请母亲把她心中的话写在卡片反面带回学校交给我。

星期一,我的手上满是真诚的祝福和感谢,他们写道:

“妈妈,这几年的养育之恩,我这辈子都还不清,现在,我长大了,今天,你就痛痛快快地过你的节日,其它的事就交给我来做吧!

“妈妈,您就像一朵云,

我就是您怀抱中的一颗小水滴,

妈妈,您就像一朵花,

我就是花中的那细细的花蕊,

妈妈,今天是您的节日,

我大声地告诉您:

妈妈,我爱您!

……

而学生母亲的话,读来更令人幸福。

“感谢女儿对我亲切的问候,下班回家,她已经为我洗好了衣服,烧好了饭……女儿长大了……”

“听着儿子为我唱歌,趴在我耳边听他的心里话,让我禁不住直掉眼泪。

“我以为孩子没长大,今天,惊喜地发现他长大了,梳的头发虽然很像一堆茅草,我还是顶着自豪地上班去……”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活用课文,使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使学生将教室里学到的,向家庭迁移,向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拓展。

(三)语文作业形式的策略研究

我们课题组认为,要调动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如果光靠外力强迫,而没有内在动力,是很难持久的。

这就需要作业本身一定的趣味性,一定的吸引力。

因此,我们应当视野开阔,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增加情境性,趣味性。

并根据不同的年级、课文内容,将作业的“脸”悄悄地变一变,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脸”。

激发学生对作业和对完成作业的兴趣,享受作业的乐趣。

1、自助餐型作业:

在“班级授课制”的课堂组织模式下,学生作业更多是统一的大量训练,我们认为有效的作业应该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

把作业分为基础、阅读、写作等几种类型。

基础类作业主要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如抄抄词语、练练字。

阅读类作业主要完成课外阅读及摘抄任务,一周须阅读并摘抄3次以上,同时写下简单的评析文字,以读促写。

写作类作业则以写促读,每周练笔,长短不限,养成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随时记录的习惯。

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再根据他们测试时的基本情况及平时表现进行二次分类,试行一段较长的时间后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样,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学了《巴东三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一课,可以设计以下作业:

①.写一写:

浣妆  凝望 玲珑 险峻 悬崖 绝壁 古褐苍苍

②.搜集文中引用的古诗、谚语和典故。

③.摘录文中你认为三峡风光很壮美的句子。

④.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三峡的山水画。

⑤.如果你在江中的小船上,面对汹涌的江水,两岸的高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⑥.学了课文,请你做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三峡的风光,写一段导游词。

(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两三题做)

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

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2、自编测验作业

对于一些复习,如果完全由教师供给,学生会产生“炒冷饭”的厌倦感。

因此,课题组成员就让学生在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根据复习内容自编习题或试题。

课中选择“得意之作”当众点将,让其他学生来解答,然后由这位学生评改;也可以与其他学生相互交换自编题,相互“考试”,相互批改,相互评析;教师也可以从中择优加工汇编成单元测试卷组织测试。

评选出“最佳编题”与“最佳答题”者。

这种练习形式使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知识的归类与整理,模拟知识的运用过程,编题后又充当评价者的角色,提升了学生的自我价值,深受学生欢迎。

3、实践型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体验性学习。

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基于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作业的布置要走出以前的旧形式。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程和学校。

还需要强调学生的“体验”。

在学了古诗《绝句》(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后,我们为同学们设计了下面的作业,同学们兴趣盎然。

“回家后,请先绘出本诗的背景图,然后按诗句意思剪出诗中其他事物的形状图,并涂上颜色。

明天到班上展示。

”第二天,古诗《绝句》剪纸贴图演示会开始了!

会上,有位同学的作品,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只见她将自己事先画好的上有万里晴空下有清澈江水的背景图贴上了黑板,然后按四句诗句意思分四步在背景图不同的方位贴上涂色的剪纸作品。

第一步贴上翠柳和黄鹂鸟。

第二步贴上一斜行飞天状的五六只白鹭鸟;第三步贴上高低错落的白雪山川(背景图最上方);第四步贴上三五只小船(背景图最下方)。

这样的家庭作业,融趣味性、形象性、情感性、新奇性为一体,吸引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成都草塘那春意浓浓、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之中。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观察等诸方面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对学生的训练走向“综合”。

根据课题研究,我们给各个年级设计了不同的作业形式。

4、自主积累式作业

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语文学习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

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课内知识的积累。

在每一单元的学习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好以下的积累性作业:

①积累一些雅词。

主要是“读一读、写一写”中重要的词语的读音、意思及用法;也包括新学到的成语的积累。

②积累一批优美语句。

主要是摘抄本单元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非常美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③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对本单元中重要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做好记录。

④积累能给自己启发的哲理性句子或名人名言。

⑤积累常规的文言文词句。

⑥积累古诗词名句,如写春花、春雨的,咏月、咏雪的,等等。

⑦积累写作的知识。

如学习一个巧妙的构思,把自己认为写的好的课文的结构特色理出来进行模仿;学习一个好的开头或结尾方法等。

(2)课外知识的积累。

①做好课外阅读和摘抄。

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做好不少于1000字的摘抄作业。

摘抄的内容为自己所读的课外书中的精彩语句、语段或文章,后面要附上自己的点评,点评的内容可以是摘抄的理由,也可以是自己的阅读体会,还可以是自己的疑问。

②做好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增加课外知识。

例如在学习《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下册)一文时,课前我就要求学生查找有关季羡林的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编写一则季羡林的材料,如《季羡林简介》、《季羡林的求学生涯》、《季羡林的人格魅力》等,在课堂上交流这些资料之后,学生对季羡林是一个怎样的人已经相当了解了。

③做好一些小故事的积累,这些小故事往往能给人一定的启发或教益,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好的素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这些积累性作业的设置促使学生多读书,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接受了思想文化熏陶并积累了丰厚的文学文化素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自然是益处无穷的。

表一:

小学十册语文作业设计安排

类型

典型课文

系列练习

练习分析(每次作业后由教师分析整理,作书面小结)

书信

《给老师的一封信》

课前搜集赞美老师的诗歌、名人名言,在教师节给老师送一句祝福的话、给老师写一封信祝贺节日

 

记事

《赶花》

写一篇珍惜时间的读后感

 

状物

《猫》

观察猫,并用日记记录下来

阅读名人笔下可爱的动物

 

古典小说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给文中人物安排工作、课外阅读《西游记》中故事

 

散文

《落花生》

讨论做“花生”还是“苹果”这样的人

 

外国小说

《小珊迪》

排演课本剧

 

 从上述表格记录情况不难看出,这些练习设计集说唱编演为一体,真正体现了“趣、精、活、创”的主旨,学生在练习中不但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品尝到了学习的无限快乐。

(四)语文作业评价的策略研究

作业评价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业评价的方式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策略一:

多元化、人文性地评价

在评价时学生作业时,对非智力因素如态度习惯等,要及时反馈,而不要应仅停留在练习答案这一单一的角度。

从“一把尺子”到“多把尺子”,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将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至少分成“书写”和“作业”两方面进行评价,作业完成的好,应该表扬。

做的不尽人意,但书写清楚,态度认真,也应该表扬。

特别是对那些富于创造力、想象力的作业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采用评语评价时,评语的表达应简练、有情,具有导向性,比如“你的作业本保持得平整而清洁,学习习惯真好!

教师在作业评改中,更应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

我们课题组老师把对作业纯知识的关注,转移到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上。

比如当发现一位高年级学生在日记中流露出对别人漂亮容貌的羡慕时,我们不妨送给她这样一句评语:

“请你忍住对容貌的赞美,但请不要吝啬对礼貌的喝彩。

因为容貌是天生的,而礼貌是后天努力得来的!

做作业和评作业都是一种人文活动。

在这平等的对话过程中,学生感受教师的学识修养,教师亦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不断进眯。

可以说,作业活动既是学生冶情明理的过程,又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策略二:

重结果,更重过程

评价是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一种“面向过去”的终结性评价,而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这不利于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语文新课标》提倡,“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发展的过去,更要着眼于学生发展的现在和未来”。

因此,应充分发挥形成性的过程评价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关注“学习过程”来提高“学习结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我们在课题实践中提出了“事后百分制”。

具体操作是在单元测试后,如果学生认为成绩不理想,老师可以暂时不给学生评判分数,在学生向老师提出要求,或老师看到不理想,将试卷还给学生,在弄清楚为什么错了之后,让学生重新做作业或试卷,直至学生取得满意的成绩为止,班级里的每个学生,在基础、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每次的作业和考试,班级分数的差异性非常显著。

即使实行“事后百分制”后,仍不能保证人人都得100分,但是对学生知识方面的收获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实施这一过程中,也了解自己平时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进度和方法。

策略三:

多角色的评价模式

小学教师,最苦恼的莫过于批改学生的作业,我们把许多的时间花在作业的批改上,但实际收效不大。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业批改模式为:

教师布置——学生写——教师批改。

教师的评价,注重结果性评价,对学生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不够重视。

在课题实施后,课题组成员经过实践探索、实施,得出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价相结合的模式。

(1)、教师的评价从批改走向对话。

教师批改,教师在本子上留下评分和批语,这本身也是一种对话。

遗憾的是,这种对话过于苍白。

学生把写满词句的作业本交给老师,教师只是简单地在本子上标上“√”“×”,评上一个潇洒的“优”“良”就算完事。

至于作业应该如何去完成、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