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3620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一、选择题

1.王莽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古代史学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A.秦朝B.西汉C.新朝D.东汉

2.东汉的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A.前202年刘邦B.前199年刘彻

C.25年刘秀D.221年刘备

3.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

4.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②统治者调整政策

③社会局面稳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④D.②④

5.光武帝采取的政策中不包括()

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B.将田租改为“三十税一”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6.通过“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负,减少行政开支”而减轻了农民负担的皇帝是()

A.光武帝B.汉宣帝C.汉明帝D.汉高祖

7.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8.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

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

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

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9.外戚宦官专权的影响不包括()

A.导致政治腐败

B.经济得到发展

C.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D.引发人民的反抗情绪

10关于黄巾军起义,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

B.推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C.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响应

D.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11.下列起义属于东汉末年的是(  )

A.大泽乡起义B.武昌起义

C.绿林赤眉起义D.黄巾起义

12.创立太平道,领导黄巾军起义的是()

A.王莽B.庄子

C.张角D.陈胜、吴广

13.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14.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15.下列说法不是东汉灭亡原因的是(  )

A.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B.地方势力的膨胀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王莽施政的危害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后来不可轻。

材料二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动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功”。

(1)材料一是当时的一首民歌,试想一下,这首民歌反映出当时民间什么样的情绪?

 

(2)材料二讲述了黄巾军起义得到了天下人的响应,这场起义的性质是什么?

为什么会得到天下人的响应?

 

(3)黄巾军起义的结果如何?

这次起义有何影响?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

1.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B.统一铸造五铢钱C.开通大运河D.统一度量衡

2.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亲临右图所示的学习场景,你所用的教材是(  )

A.《道德经》B.《韩非子》C.五经D.《孙子兵法》

3.地方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颁布“推恩令”B.建立刺史制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铸造五铢钱

4.近年来,各地儒学学会的成立显示出儒学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

5.某部电视剧的开篇序幕中说: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请问,这里的“他”指的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

6.“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及其“非常之功”是(  )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C.李冰修筑都江堰D.屈原创作《离骚》

7.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经济和思想统一于中央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

C.消除了诸侯王国的分裂割据势力D.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8.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下列属于他为巩固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①开创皇帝制度②实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③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9.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B.统一铸造五铢钱C.开通大运河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0.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之者()①目的相同②实质相同③方式相同④结果相同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1.汉武帝时期太学生使用的教材主要是()

A.《墨子》B.《韩非子》C.《孙子兵法》D.“五经”

12.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保证皇帝权威和朝廷政令推行,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制D.大兴文字狱

13.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

A.实行“削藩”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二、材料解析题

14.某校七年级

(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西汉的政治经济措施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

汉初国策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      的宽松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第二组:

捍卫皇权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2)主父偃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削弱地方势力的策略效果怎样第三组:

知识归纳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文化上采取的相关措施。

活动总结:

(4)通过探究,你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意义

15.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一 

材料二 

《汉代讲经图》

儒家经典《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请回答:

(1)汉武帝刘彻即位初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

识读材料一中图片,汉武帝选取了哪一家的思想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采纳的是哪位大臣的建议 

(2)结合材料二中图片,为了使这一思想学说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即位之初,诸侯国势力强大,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接受了谁的建议并采取了哪些措施 

(4)试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为了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

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汉景帝时,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引起了“七国之乱”,晁错被诛。

到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终于得以彻底解决。

材料二 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的天……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电视剧《大汉天子》片头曲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出汉武帝在“守业”中解决了哪一困扰中央的重大问题。

从材料一中找出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3)“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结合所学知识,对汉武帝来说,“守业”还有哪一难处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汉武帝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B4、B5、B6、A7、A8、C9、B10、A11、D12、B13、B

二、材料解析题

14、

(1)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

(2)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封国被分割为若干小侯国,实力减弱,无力与中央抗衡。

(3)①推恩令;②罢黜百家;③太学。

(4)为大一统帝国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空前强盛。

15、

(1)儒家。

董仲舒。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作为教材。

(3)主父偃。

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

(4)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或者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16、

(1)王国问题。

汉高祖时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随着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2)解决:

颁布“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巧妙:

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思想不统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4)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意思相近即可)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选择题

1.2017年10月24日,“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年会暨董子学院年会”在衡水学院董子学院学术中心隆重举行。

董仲舒因出谋划策而受到汉武帝的重用,他最主要的谋划是(  )

A.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B.应募出使西域

C.提出“推恩”的建议D.提出“焚书坑儒”的主张

2.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

“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

”“大风气”指的是(  )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颁布推恩令D.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3.2018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决定,这一机构将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

汉代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的官职是(  )

A.丞相B.太尉C.司隶校尉D.刺史

4.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

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有(  )

①御史大夫②太尉③司隶校尉④刺史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2016年4月3日台北孔庙祭孔乐舞团首次亮相曲阜孔庙对进一步增进双方的业务交流、推动儒学文化传播必将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孔子的学说何时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  )

A.秦朝B.西汉C.隋朝D.明朝

6.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词中的秦皇汉武采取的共同统治措施是(  )

A.抵御匈奴,巩固边防B.统一文字和货币

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秦始皇和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

A.统一文字B.修建长城C.设立太学D.加强中央集权

8.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和汉武并称,这是因为(  )

A.二人都是暴君B.二人都是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C.二人死后陪葬物品都很多D.一人坑儒,一人尊儒

9.秦始皇、汉武帝都对中国的历史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问题时却态度大有不同,这个问题是(  )

A.经济发展问题B.国家统一问题C.儒家思想问题D.中央集权问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短短的几行诗句,将天高云淡,牛羊遍野的蒙古草原风光展现无遗。

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是(  )

A.卫青B.冒顿C.张骞D.呼韩邪

11.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后,匈奴生产迅速发展,下别不属于匈奴生产发展表现的是(  )

A.丝织业兴旺B.畜牧业兴旺发达C.冶铸业发展起来D.学会了农耕

12.提起蒙古草原,人们总会想到“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秦汉之际,第一次统一此地并建立强大国家的匈奴首领是(  )

A.呼韩邪单于B.冒顿单于C.老上单于D.伊稚斜单于

13.汉高祖、文帝、景帝对匈奴主要采取“和亲”的国策,汉武帝主要采取主动进攻的政策,西汉对匈奴的政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高祖、文帝、景帝软弱无能B.汉武帝雄才大略

C.汉武帝时国力强盛D.汉武帝遇到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将才

14.“穿越跑”是许多马拉松比赛上的亮丽风景线。

若你是其中一员。

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而归②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见

③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④太学儒生董某因学习成绩优秀直接为官。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15.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我国民族关系主流的是(  )

A.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B.汉武帝时,对匈奴用兵,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C.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D.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

二.材料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只要不是在礼、御、书、数、射这六种技艺之内,不是孔子传下来学问的,都把他们断绝了,不要叫他们发展,不要让他们和六艺和儒学共同发展。

(1)材料中讲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哪一项措施?

这项措施是谁提出来的?

 

(2)材料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的学说?

为推行这家学说,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汉武帝采取这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秦始皇在这个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嫡长子以外的子弟,让他们去建立侯国,由皇帝颁定列侯封号,诸侯王无权更改。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土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每个州部设刺史1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最高级官员和豪强等,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汉武帝加强礼制建设,重视儒学,重用儒生,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精通儒家经典成为求取功名利禄的主要资本。

为鼓励年轻人学习儒学,培养皇帝需要的人才,汉武帝在都城长安兴办太学,让一些博士去主持教学,招收“弟子员”。

——摘自四川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汉武帝从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巩固大一统的6条措施。

 

三.解答题

18.材料一: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

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二:

癸巳(二十九日),在石闾山祭祀地神,并接见群臣,汉武帝说道:

“朕自即位以来,干了很多狂妄悖谬之事,使天下人愁苦,朕后悔莫及。

从今以后,凡是伤害百姓、浪费天下财力的事情,一律废止!

——汉武帝《轮台罪己诏》

(1)材料一中“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请用史实来证明这一观点。

 

(2)材料二是汉武帝晚年所写的《罪己诏》中一部分,你可以从中学习汉武帝的什么精神?

由此请你推断,汉朝比秦朝昌盛久远的原因。

 

(3)请你用简短的语言写出“我心中的汉武帝”。

 

19.阅读下列材料:

主父偃说上日:

“……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

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

……”于是上从其计。

(1)材料中的“上”是指哪一皇帝?

该材料反映的是他实行的哪一措施?

(2)根据材料概括该皇帝实行这一措施的原因。

(3)这一措施实行的效果如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5ABCDB,ADBCA,ABCBC

二.材料题

16.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2)儒家.将“罢黜百家,独尊儒述”定为国策,大兴儒学教育,并重用儒生为官.

(3)加强中央集权.焚书坑儒.

17.思想上:

尊儒术、兴太学;政治上:

实施推恩令、刺史制;经济上:

统一铸币、实施盐铁专卖。

三.解答题

18.

(1)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除了地方的王国问题;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铸造五铢钱;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境的威胁.

(2)善于反省自己,有错必改.(言之有理即可)吸取经验教训、惜民爱民、勤俭节约等.(符合题意即可)

(3)汉武帝作为一个雄才伟略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使西汉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常把他与秦始皇并列,称为秦皇汉武.

19.

(1)皇帝:

汉武帝(刘彻);措施:

实行推恩令.

(2)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3)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