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案.docx
《文言文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学案
八年级上册六七单元知识检测之《小石潭记》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姓名成绩
一、重点词句解释(20分)
1.如鸣佩环:
2.清冽:
3.全石以为底:
4.卷石底以出:
5.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可百许头:
7.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8.佁然不动:
9.俶尔远逝:
10.往来翕忽:
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犬牙差互: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4.以其境过清:
15.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16.篁竹:
17.不可久居:
二、古今异义(4分)
1.乃记之而去去:
古,今,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生:
古,今,
三、词类活用(7分)
1.形容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
心乐之:
皆若空游无所依:
近岸,卷石底以出: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一词多义(10分)
1.清:
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2.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
4.差:
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互()
5.为:
全石以为底()为岩()
五、重点句子翻译(每句1分,共24分)
1.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六、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5分)
柳宗元(773~819),唐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
祖籍山西河东郡(今陕西省永济县),人称“”。
晚年被贬柳州,亦称“”。
他是中唐时期卓越的散文家和诗人。
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并称“”,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本文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下的具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中的第四篇。
七、中心思想(4分)
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描绘了小石潭的(景物),着重渲染了它的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
八、理解性默写(9分)
1.文中最能体现小石潭独特之处的句子是:
2.正面描写水清的句子是:
3.侧面描写水清的句子是:
4.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
5.高度概括小石潭“气氛凄清”的句子是:
九、课文理解及问题探究(17分)
1.游踪:
→→→→
2.景物特点: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
是面,
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
“闻水声”是远,“下见小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
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是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6分)
八年级上册六七单元知识检测之《记承天寺夜游》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姓名成绩
一、重点词句解释(每空2分,共20分)
1.念无与为乐者: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解衣欲睡:
4.盖竹柏影也:
5.相与步于中庭:
6.欣然起行:
7.水中藻荇交横: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二、古今异义词(2分)
但少闲人但:
古,今,
三、重点句子翻译(每句1分,共13分)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四、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14分)
苏轼,字号,(时代)文学家。
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他们都属于“”。
除了这三人还有、、、、
等五人。
苏轼散文与并称“欧苏”,为北宋名家;诗与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歌的新风气;词与并称“苏辛”,一扫当时绮丽柔美的风尚,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对后世文学影响极深。
五、理解性默写(6分)
1.文中“”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诗人的寂寞心情,来慰藉诗人。
写得自然而生动。
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
此句没有写一个月字,却处处写月光,可谓生动传神。
3.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六、课文理解及问题探究(45分)
1.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构思思路是()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文中对月夜景色描绘的特点是___________,给人的感受是_______。
5.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5分)
背景材料: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5分)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7.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4分)
8.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名句。
(5分)
9.谈谈你对“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的理解。
(5分)
10.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下《小石潭记》;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同是被贬之人,同是寄情于山水美景,他们当时的心境有何异同?
(6分)
11.文人雅士,善于借月抒怀。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的月色引发李白思乡之苦。
请你写两句关于月亮的诗并写出其作者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重点词句解释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管夷吾举于士:
3.百里奚举于市: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空乏其身:
6.行拂乱其所为:
7.所以动心忍性:
8.曾益其所不能:
9.人恒过:
10.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1.征于色:
12.入则无法家拂士:
1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二、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2.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拂士
三、古今异义
1.管夷吾举于士士:
古,今,
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
古,今,
四、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必先苦其心志苦:
2.劳其筋骨劳:
3.饿其体肤饿:
4.空乏其身空乏:
5.动心忍性动: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
五、一词多义
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
六、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2、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七、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字,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人。
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八、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列举的例子,说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从而阐明“”的观点。
九、课文理解及问题探究
1.文章先列举的事例。
然后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这样的观点:
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开始都要吃大苦,经历种种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从而锻炼意志,增加才干。
接着谈人(主要着眼于“”)论国(主要着眼于“”),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诫人们。
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
2.文中“人恒过然后能改”是承上文“”说的,“”是承上文“苦其心志”说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承上文“”说的。
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4.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成语是什么?
答:
《曹刿论战》
一、重点词句解释
1.肉食者:
2.又何间焉:
3.肉食者鄙:
4.何以战: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6.必以分人:
7.对曰:
8.牺牲玉帛:
9.弗敢加也:
10.必以信:
11.小信未孚:
12.神弗福也:
13.小大之狱:
14.虽不能察:
15.必以情:
16.忠之属也:
17.可以一战:
18.战则请从:
19.公与之乘:
20.公将鼓之:
21.败绩:
22.公将驰之:
23遂逐齐师:
24.既克:
25.公问其故:
26.夫战,勇气也:
27.一鼓作气:
28.再而衰:
32.彼竭我盈:
33.难测也:
34.惧有伏焉:
35.望其旗靡:
二、通假字
小惠未徧:
三、古今异义
1.齐师伐我伐:
古,今,
2.又何间焉间:
古,今,
3.肉食者鄙鄙:
古,今,
4.牺牲玉帛牺牲:
古,今,
5.弗敢加也加:
古,今,
6.必以信信:
古,今,
7.小大之狱狱:
古,今,
8.虽不能察虽:
古,今,
9.可以一战可以:
古,今,
10.再而衰再:
古,今,
11.忠之属也忠:
古,今,
四、一词多义
1.请曹刿请见()战则请从()
2.从战则请从()民弗从也()
3.故公问其故()故克之()
五、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神弗福也福:
2.公将鼓之鼓:
六、重点句子翻译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7.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9.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七、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
《左传》,春秋时期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左传》全称《》,原名《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体的历史著作。
汉以后称《左传》。
它与《》《》合称“春秋三传”。
八、中心思想
本文全面地叙述了齐鲁“长勺之战”,记叙了曹刿的论战言论,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军事上的。
同时也阐发了战争中“敌疲我打”“一鼓作气”这样精辟的理论。
九、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
曹刿:
鲁庄公:
《小石潭记》
一、1.如鸣佩环:
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
都是玉质装饰品。
2.清冽:
清凉。
冽,寒冷3.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4.卷石底以出:
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5.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6.可百许头:
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表示估计数目。
许,表示数目不确定
7.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澈,穿过,透,现在写作“彻”。
8.佁然不动:
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
佁然,愣住的样子。
9.俶尔远逝:
忽然向远处游去了。
俶尔,忽然。
10.往来翕忽: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斗折: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蛇行:
像蛇一样蜿蜒行。
12.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邃,深。
14.以其境过清:
凄清,冷清。
15.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随从我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隶,随从
二、1.去:
古。
离开。
今,到,往。
2.小生:
古,青年,后生。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三、1.
(1)乐:
原意为快乐,在文中意思为喜欢。
(2)近:
原意为表示距离,在文中意思为靠近,接近。
(3)凄:
原意为凄凉,在文中意思为使……凄凉。
寒,原意为寒冷,在文中意思为使……寒冷。
2.
(1)空:
原意为天空,在文中意思为在空中。
(2)斗,蛇,原意为北斗星,蛇,在文中意思为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四、1.清:
(清澈)(凄清)2.从:
(由,自)(跟随,跟从)
3.可:
(大约)(能)4.差:
(长短不一)(交错)
5.为:
(作为)(成为)
五、1.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2.(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3.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
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与游人一起快乐。
5.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见,一段看不见。
6.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7.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六、字子厚。
人称“柳河东”。
亦称“柳柳州”。
并称“韩柳”,“永州八记”。
七、作者运用移步换景、定点观察的方法,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重渲染了它的寂寞、凄寒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孤寂悲凉,忧伤凄苦之情。
八、1.全石以为底。
2.水尤清冽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九、1.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同游的人
2.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
表面是写鱼,实为写水。
3.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凄苦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
一、1.想2.于是,就;到3.脱4.表示推测,原来是5.一同走到6.高兴的样子7.交错纵横8.只是;罢了
二、但:
古,仅仅,只是。
今,现常用于转折连词。
三、1.月光照入门内,我高兴的动身出门。
2.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3.张怀民也没有谁,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4.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
5.哪一夜没有月亮呢?
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春秋三传”
五、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六、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承天寺苏轼,张怀民夜游承天寺2.B
3.月光水草。
比喻。
4.澄澈空灵
5.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6.句子: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
惟张怀民可以同乐。
或: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心境相同,欣赏兴趣相同,关系密切。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1.起,被起用2.狱官3.市场4.担子、责任,这样的5.穷困缺乏6.阻挠干扰7.用这些来……,惊动、震撼,坚忍8.增加9.常常,过失、犯错误10.阻塞,奋起11.征验,表现12.国内,辅弼13.国外
二、1.“曾”通“增”,意思为增加,增长。
2.“衡”通“横“,意思为阻塞,不顺。
3.“拂”通“弼”,意思为辅佐。
三、1.士:
古,狱今,士兵。
2.是:
古,代词,这样的。
今,判断动词。
四、1.苦:
使……痛苦。
2.劳:
使……劳累。
3.饿:
使……饥饿。
4.空乏:
使受到贫困。
5.动:
使……受到惊动。
忍:
使……坚韧。
6.生:
使……生。
死:
使……死。
五、1.发:
(被起用)(发出)
六、1.所以上天将要把重任降临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使他的心意苦恼,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
2.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个行动都不如意,通过那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3.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创造。
4.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
5.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七、名轲,字子舆。
八、六位历史人物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九、1.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有忧患意识,不可安逸享乐。
2.“行拂乱其所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处安思危。
《曹刿论战》
一、1.肉食者:
吃肉的人。
指当政的人。
2.间,参与。
3.鄙,鄙陋,目光短浅。
4.何以战:
即“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用,靠。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这里是“养”的意思。
弗(fú),不。
专,独自占有。
6.必以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人,这里指鲁庄公一些臣子。
7.对曰:
对,答应。
8.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帛,丝织品。
9.弗敢加也:
加,虚夸,谎报。
10.必以信:
信,诚实。
11.小信未孚:
小处守信用,还不能(收到神灵充分)信任。
孚(fú),使人信服。
12.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13.小大之狱:
狱,案件。
14.虽不能察:
察,明察,弄得清清楚楚。
15.必以情:
情,实情。
16.忠之属也:
(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
忠,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17.可以一战:
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张。
18.战则请从:
(如果)打仗,请允许我跟着去。
19.公与之乘: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
之,他,带指曹刿。
20.公将鼓之:
鼓:
击鼓。
击鼓是进军的信号。
21.败绩:
军队溃败。
22.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23遂逐齐师:
.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24.既克:
已经战胜。
既,已经。
25.公问其故:
故,原因,缘故。
26.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7.一鼓作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
作,振作。
28.再而衰:
再,第二次。
32.彼竭我盈:
竭,尽。
盈,充满。
33.难测也:
测,估计,预测。
34.惧有伏焉:
伏,埋伏。
35.望其旗靡:
靡,(mǐ)倒下。
二、“徧”通“遍”,意思为遍及。
三、1.伐:
古,讨伐,攻打。
今,砍伐。
2.间:
古,参与。
今,中间,隔开,不连接。
3.鄙:
古,目光短浅。
今,卑鄙。
4.牺牲:
古,指猪、牛、羊等祭品今,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5.加:
古,虚报。
今,增加。
6.信:
古,实情。
今,书信。
7.狱:
古,案件。
今,监狱。
8.虽:
古,即使。
今,虽然。
9.可以:
古,可以凭借。
今,表许可。
10.再:
古,第二次今,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11.忠:
古,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忠诚。
四、1.请(请求)(请允许)
2.从(跟随)(服从)
3.故(缘故,原因)(所以)
五、1.福:
原意为福气,在文中意思为赐福,保佑。
2.鼓:
原意为战鼓,在文中意思为击鼓进军。
六、1.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吃的穿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这种小恩小惠不能普及到全体百姓身上,他们是不会跟从您的。
4.小信用还不能得到(鬼神的)信任,鬼神不会(因此)保佑(您打胜仗)。
5.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情理(来审理)。
6.(这是)忠于职守之类的事,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
如果作战,请让我跟从你。
7.齐国这样的大国,很难预料,害怕他们埋下伏兵。
8.第一次击鼓时,将士们士气高涨,第二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衰减了,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
9.(祭祀鬼神的时候)所用的牲畜、宝玉、丝绸,不敢虚报浮夸,总是按实数。
七、左丘明,《春秋左氏传》,编年体。
《公羊传》《谷梁传》。
八、战前、战中、战后。
远见卓识、卓越才能。
九、曹刿:
热爱自己的国家,勇于进谏,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军事上才能卓越,作战中善于把握时机,注意观察敌情,能做到知己知彼。
鲁庄公:
才能平庸,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保佑上,说明他在政治上的无能;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在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在曹刿的启发下有所醒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有区别。
可见,能知人善任、知错就改是他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