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赞.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3459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长城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长城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长城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长城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城赞.docx

《长城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赞.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城赞.docx

长城赞

长城赞

【教材分析】

《长城赞》是一幅长对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民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

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

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检查预习。

(三)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或放映幻灯片,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交流研讨:

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课文

1.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2.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四)作业。

1.复习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从中了解了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

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二)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描述长城的?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默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字的意思。

3.齐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提示:

因为:

①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②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③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

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齐读课文(六)指导背诵。

(背诵方法提示:

两个自然段共四句话,按句子背诵,第1句话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连背诵,边读边思考边记忆。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形态  像条长龙

          长城  构造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凝成

索桥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情感:

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2.能力: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3.知识:

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

【教学重点难点】

1.写出课文提纲,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弄清写索桥的故事与写都江堰的故事的内在联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

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

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

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读课文,思考,提出问题。

预设的问题:

(1)索桥什么样子?

(2)为什么要修建索桥?

(3)谁修建的索桥?

怎么修建的?

(4)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

阅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为学生搭设问题研究的平台尤为重要。

初读课文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深入理解课文

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读课文,边读边画相关的语句,边思考。

2.看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

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

桥长,高,用竹索和木板修筑的,两边有竹索编的栏杆。

没有桥墩。

交流感受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受索桥的特点服务。

使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为具体的形象,再回归语言,更好的理解与感悟。

1.为什么要修建索桥,是谁修建的我想等你们了解了关于索桥的故事后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2.默读课文,想一想索桥有什么故事作者有什么感受。

结合文章内容及课前所查找的资料想一想你从中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默读,自学,边读边画相关语句,做批注。

从这些故事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和同学交流。

作者的感受:

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

那是怎样的手和心呢?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书心得。

1.写索桥为什么还要还要写都江堰(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

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引入课外资料,介绍李冰父子的故事,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样修建都江堰的。

2.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里的手和心都比喻什么?

(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牺牲,为他人着想的手和心。

3.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

你猜猜石头会说些什么

二、多么感人的故事,作者走在索桥上,欣赏着独特的风光,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有了新的收获与体会。

同学们今天也追随着作者一起感受了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带着新的感受有语气地再读一读。

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你了解吗?

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何公何母的故事。

(具有勇往直前的创造精神,为后人造福。

交流勇士丹柯的故事。

(舍己为人)

故事是感人的,是讲不完的。

然而,你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图片,我们一起欣赏这里的景象,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得到了哪些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图片,交流感受,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三、小结:

充满智慧与才干的劳动人民才使得这里更加美丽。

完整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1)介绍索桥的位置,名称,桥面,桥栏,桥墩;

2)写我走索桥的经过及所见;

3)写鱼嘴的意义;

4)写何先生夫妇造桥的经过;

5)写走下索桥的感受;

6)收束全文,揭示全文主旨。

分段:

介绍索桥

(1):

名称,桥身,桥面,桥栏,桥墩

站在索桥上(2-3):

都江堰

走下索桥(4-5):

索桥来历

感悟(6):

主旨

列提纲。

交流。

四、拓展延伸。

结尾一句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结合现实生活你还能说出那些人间更美,更好的故事吗

五、作业:

写一段反映爱心这一主题的语段,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索桥的故事

李兵父子舍己为人

勇于牺牲故事何公何母

勇士丹柯不怕困难

我站在铁索桥上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的战斗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2.组织学生收看电影《飞夺卢定桥》。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如。

1.出示图片或CAI课件,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

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

3.师描述激情:

大渡河河谷宽阔,河水浩荡,气势磅礴,欲争脱群山的束缚,以气吞山河之势,奔流而去。

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桥下江水湍急,莫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

可是红军是英雄好汉,他们冒者对岸射来的弹雨,攀桥栏,踏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占领了卢定城。

毛主席的诗句“大渡桥铁索寒”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写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重点指导:

楼梨

3.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文,思考:

本诗有几小节?

每节写什么?

2.学生回答。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

2.思考:

人在铁索桥上看到什么?

说明什么?

(高又险)

3.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写生字

重点指导:

六、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

2.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什么?

说明什么?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2.作者站在铁桥上,心潮汹涌激荡,思接古今,找出有关的诗句,同桌互相读一读。

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

3.学生汇报

(1)重点学习第二节。

(A)圈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的词语。

(B)补充《飞夺卢定桥》中有关资料,丰富学生认识。

(2)指导朗读第二节

4.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三、作业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我体会到:

2.“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

假如你就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壮观的景象,想到英勇的红军,你会高声歌唱:

  【板书设计】

           红旗 火光

           铁索 弹雨 英勇无畏

           火网

白鹤梁的沉浮

【教材分析】

白鹤梁是国家级文物。

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

本文写了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反复实验,在否定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表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其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他们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重点介绍白鹤梁。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

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清文章的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叙述的。

五、学习课文重点部分

1.小组学习

(1)白鹤梁是什么样子的?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人们为了寻找、保护白鹤梁做了哪些事?

(3)白鹤梁经过了怎样的沉浮过程?

2.讨论交流

3.白鹤梁的沉浮给我们什么启发?

(从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环境两方面谈感受)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5.摘抄课文中描写白鹤梁沉浮的有关句子。

六、总结

那么在当今社会又有多少野生动物会有如此幸运呢?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板书设计】

                白鹤梁的沉浮

            相遇→探寻、发现→保护、繁殖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教学时间】2教时

【教学重点】运用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一、边揭题边审题。

秦始皇谁知道?

(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赢,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

“俑”指什么?

(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马俑又指什么?

(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偶像。

)“秦始皇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

(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音,理解义。

音:

膘俑铠栩

形:

镌铠

义:

门楣铠甲栩栩如生虎视眈眈屡建战功膘肥体壮箭囊慕名而来包抄

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从明6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划出课文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

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

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

(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结合简介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和地点及其它情况。

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陵墓,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

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

1974年后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逼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

兵马俑的出土在我国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几段,说说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

一、1节、二、2—4节,三、5节。

(段意见课后第2题。

三、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理解单元学习提示,理解。

2.运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四、课堂练习:

练习册1—4题。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⒈根据意思写出有关词语。

(可书面练习,出可抄在小黑板上。

①竖着耳朵,瞪着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  )

②形容生动逼真,同活的一样。

(  )

③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着。

(  )

④绕到敌人侧面或后面进攻。

(  )

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由讲,指名讲。

并要求学生讲出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板书壮观阵容神态

二、课文第—大段

(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极为壮观,课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用小圆圈在文中圈出。

(闪闪发亮镏金大字宽敞明亮足足两个足球场半圆形没有柱子)

2.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壮观。

门楣上镌刻着大字。

①门楣上镌刻着几个闪闪发亮的镏金大字: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里面大厅很大。

②里面是—个宽敞明亮的大厅,足足有两上足球场那么大。

3.有表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这段的观察顺序是一从外到内。

5.总结学法:

划出重点词体会理解义有表情朗读理观察顺序

(二)运用刚才的学法,自学下面的自然段。

1.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课文从哪些句子和词语表达出来?

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结合看图理解。

(精锐的前锋,从队列数量、穿着、动作、佩戴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步兵、骑兵、战士,也从穿着,队列、数量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侧翼和后卫的作用,队列、朝向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这一段构段用的是什么方法?

作者观察兵马俑又是按什么顺序的?

    (构段:

整体一部分一整体)(观察顺序:

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三)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完成表格。

    ┌─────┬──────┬────┬────┐

    │     │ 老战士 │ 新战士│ 战马│

    ├─────┼──────┼────┼────┤

    │外貌(外形)│ 留着胡子 │束着头发│膘肥体壮│

    ├─────┼──────┼────┼────┤

    │ 神态 │ 虎视眈眈 │一脸稚气│竖耳瞪眼│

    │     │神情十分严肃│   │严阵以待│

    └─────┴──────┴────┴────┘

(四)读最后一段话,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1.“沉睡两千多年”一说明兵马俑从殉葬在秦始皇陵墓里到1974年被发掘,讲明埋藏的时间长。

2.“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

”“重大发现”已经说明这个发现的意义,所在,前面再加上“最为”说明这个发现对考察古代历史的价值之大。

三.总结课文。

1.有表情地朗读全文。

2.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写兵马俑博物馆,从外写到内。

写威武雄壮的阵容,从前锋到步兵,骑兵、战车到侧翼和后卫,整个兵马俑充满临战气氛。

写兵马俑神态,分类描述。

老战士、新战士、战马的神态栩栩如生。

附板书:

            门楣 馏金大字

    秦  博物馆:

    始       大厅 宽敞明亮 两个足球场大

    皇       前锋 3列 210个 穿 持 负

    兵  阵容   步兵 骑兵 战车 穿 路 临战气氛

    马 (威武雄壮) 侧翼 后卫 防止

    俑      老战士 虎视眈眈十分严肃

    神  态新  战士  —脸稚气

     (栩栩如生)战马  竖耳瞪眼严阵以待

综合活动2

【活动设想】

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

家乡的文化传统可以反映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色产品或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也体现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

它们的历史渊源、经济价值、文化底蕴,值得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和探索。

这种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审美意识并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由热爱具体的家乡到热爱抽象的祖国,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必由之路。

【活动目标】

1.通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

培养学生做21世纪的社会人,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课程内容】

分组活动

【活动准备】

【活动内容及过程】

【活动方式】

第一组:

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

学生参与考察活动和实践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并引导学生精心进行活动策划。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2.开展考察活动

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3.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

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旅游点。

②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宣传自己的家乡。

③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

到图书馆查书、把资料抄好、制成一本活动成果录。

第二组:

寻访家乡的风景名胜

1.开展此项活动事先需精心组织策划,教师要给学生相应的指导。

2.教师要事先与风景区景点管理部门取得联系。

1.实地考察景点(拉法山、红叶谷等),了解其具体情况,并收集一些资料,如:

图片、照片、绘画、景点文字介绍等。

2.开展我为家乡旅游宣传和服务活动。

3.组织学生交流、思考,分享收获,并分组写出考察报告。

4.将调查报告、学生的思考整理成建议书,送交各风景区及其管理部门。

实地考察、活动记录、讨论、交流、整理

第三组:

寻访家乡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

培训学生访问的礼仪和技巧;调查计划的格式;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等。

1.根据初步活动意向,让学生回家展开自由调查,通过询问亲戚朋友或政府部门,了解本地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本地传统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花岗岩、大煎饼等)。

2.商讨调查计划。

3.调查,整理资料。

4.宣传家乡特色产业。

①要求学生制作广告宣传画,评出优秀宣传画张贴于街道合法宣传点。

②建议学生设计产品包装并评优。

讨论、交流、整理、询问、考察或问卷调查

活动实施

1.组织形式:

此项活动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或了解,进行调查或考察,实践活动形式较多,宜以小组活动为主,可让学生自由结合成10~15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在总结评价阶段,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

2.教师配备:

需配备专职指导教师一名。

活动成果展示与汇报

1.展出的成果:

心得、所获知识和照片等。

2.制作的广告宣传画和所撰宣传文章。

3.学生的变化:

带队教师所记个案。

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同样需要进行评价,但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加、亲历活动与实践,在于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形成积极体验、获得真实感受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而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具体知识。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具体方式有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日常观察与活动成果展示相结合。

具体方式有:

观察记录、活动表演、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教师评价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的评价相结合。

具体方式有档案袋、评语、活动记录、其他人〈包括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士〉推举与评说等。

可爱的中国

【教学目标】

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上体会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受到启发和感染。

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上体会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受到启发和感染。

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构想】

教学开始时,可先让学生查阅资料,在课上交流,教师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在学生反复品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情激情,从中受到启发感染。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方志敏及旧中国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近些年来,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无比骄傲和自豪。

同学们,如果让你来形容自己的祖国,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

2.学生说。

(如:

亲爱的祖国、伟大的祖国、腾飞的祖国等)

3.人们常常把祖国比作母亲,你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可爱的中国》。

二、初读感知:

1.通过课前的预习,你觉得哪些字词大家容易出错,想提醒大家注意?

蹂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